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从读图、量算距离开始,讲述日本自然地理特征。通过量算北京到东京、上海到长崎的距离,说明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有岛国多山、平原狭小;海岸曲折、港湾优良;多火山、地震; 矿产资源贫乏;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等方面。它们对日本经济的发展

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课文首先讲这些特征,是为下面讲经济发展准备条件的。

关于“发达的经济”部分,主要从两方面讲述。一是避免不利条件(许多自然资源缺乏),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包括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群岛国多港湾等,大力发展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迅速发展经济;二是说明日本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工业部门和对外贸易概况。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社会历史因素,情况比较复杂,本节没有涉及。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图,只是配合课文,说明许多重要原料依靠进口,但图上未注国名,世界各国情况尚未学过。所以图上内容不要求学生掌握,进口原料所占的百分比也不必记忆。

日本国内的矿产资源,地图上画了煤、铜、石油三种。煤炭资源虽有一定储量,但多为褐煤,炼焦煤几乎全靠进口。铜矿原有较大储量,但由于开发多年,储量现已不多。石油是近年在本州北部近海发现的。

关于日本的工业分布,课文指出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一带,并指出在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而没有出现各工业区的名称,以减轻学生负担。讲完工业分布以后,附带讲一下首都东京的情况,未再列专题。

渔业和农业在日本经济中虽不占主要地位,但它们与日本的自然、社会条件和人民生活却有密切联系。北海道附近海域因有寒暖流相汇,饵料丰富, 鱼群密集,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发达的造船业又为其提供了庞大的捕捞工具。因此日本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鱼也成为日本人的重要食品。日本耕地少,地块小,对发展农业不利,但日本人民因地制宜,精耕细作,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农业,使粮食生产基本自给,在农业方面也取得很大成绩。

本节最后一段标题是“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这是日本人文地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说明,日本民族在文化发展中,既保留本民族文化传统, 又吸收外来文化,为其所用。课文举出一些实例,说明这个特点。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不难理解并且有兴趣的知识。

教学纲要

一、自然地理特征

  1. 群岛国家,多港湾,地狭人稠

  2. 以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

  3. 海洋性季风气候

  4. 矿产资源缺乏

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1. 充分利用本国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

  2. 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主要靠国际市场

  3. 工业部门齐全,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重要地位三、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

  1. 主要工业区

  2. 影响日本工业分布的原因

四、渔业发达 五、农业单产高

六、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教法建议

一、本节教学从读图和量算距离开始,先找出日本四大岛、太平洋、日本海、东京、长崎等,量算出北京至东京约 2000 千米,乘飞机约 2.5 小时

到达;上海至长崎约 800 千米,乘船约 27 小时到达。通过读图、填图,使学生掌握日本的领土组成和位置特征;海岸线曲折和神户、横滨两大港口;地形多山,平原狭小,以及富士山和关东平原的位置。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以及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二、利用上节课计算的日本、蒙古的人口密度数据,说明日本地狭人稠的特点。

三、比较东京与北京(两地纬度相近)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 结合阅读亚洲气温和降水量图,说明日本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年降水量

说 明

东京

北京

3.7 ℃

- 4.7 ℃

25.1 ℃

26.1 ℃

1610 毫米

636 毫米

东京冬季比北京温和,夏季比北京凉爽, 降水量比北京丰沛,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联系地形和气候特征,说明日本森林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同时,点出其矿产资源贫乏的特点。

四、讲述“发达的经济”一段教材,可按以下步骤: 1.阅读课文,找出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 阅读“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图”,让学生说出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工业原料和燃料,从世界几个大洲进口原料、燃料(除欧洲、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进口的原料占多大比重,但不要求学生记忆。

  2. 联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出当地输出到日本或从日本进口的货物,从而引伸介绍日本同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贸易情况。

  3. 在讲述日本经济发达,工业部门齐全,主要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重要地位的同时,也应指出,由于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产品主要靠输出, 日本经济不可避免地存在脆弱性的一面(受世界经济波动影响大)。

五、讲述日本工业的分布时,应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太平洋沿岸地区。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横滨、大阪、名古屋等,都是优良海港,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然后阅读首都东京一段课文, 并看“东京银座”彩图,了解东京的概况。

六、讲述渔业时,首先阅读下页的“日本群岛附近洋流的分布”图,在图上找出有哪些暖流和寒流,复习一下寒暖流的含义,说明北海道附近海域形成渔场的原因,这是发展渔业有利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利用发达的造船工业和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建立强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和谈水养殖业,因

而日本渔业十分发达。

七、讲述日本农业特点时,也是要联系日本地形、气候、劳力和经济技术条件。

八、讲述日本文化特点时,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有关彩图,还可让学生讲讲他们了解的情况。

参考材料

季风的成因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海陆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了一年中大范围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叫季风。由于东亚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加剧了两者间气压变化的差异,所以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叫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大陆东岸,大致在北纬 35°—55°之间。如中国的华北和东北地区、朝鲜北部、日本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等。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暖热,有较多降水;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下,年降水量在 500—600 毫米左右)。以中国华北地区最为典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大致在南、北纬 25°—35° 之间。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朝鲜南部、日本南部和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区,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热冬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上),夏季多雨,冬季降水较少,年降水量在 1000 毫米左右。

日本的火山和地震 日本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有火山 200 多座,其中活火山近 80 座。火山分布广,类型齐全,堪称“世界火山博物馆”。日本

火山分布以富士山为中心,向各方延伸有 8 个火山带。其中九州岛的阿苏火

山是世界上火山口最大的火山,火山口东西宽 18 千米,南北长 24 千米,方

圆 80 千米,火山口内又有 10 多个火山锥。富士山是著名火山,海拔 3776

米,为日本第一高峰。山麓分布着大小 5 个火山口,称为“富士五湖”。自

公元 781 年有文字记录以来共喷发了 18 次。1707 年为距今最近的一次喷发, 现在仍有喷气现象。

日本地震频繁,有“地震国”之称。近百年来,5 级以上地震发生 100

余次。强烈地震约每 3 年 1 次,有感地震平均每天有 4 次。地震主要分布在

日本列岛的太平洋沿岸。1923 年 9 月发生的关东大地震,东京房屋毁坏了 73

%,横滨达 96%,死亡人数达 15 万。

日本的工业分布 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湾、骏河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这一狭长地带成为著名的太平洋带状工业区。这一地带占全国面积的 20%,集中了全国 60%以上的人口和 9 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日本全国共有 10 个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只有札幌在北海道),拥有全国工业产值的 71.9%,钢铁工业产值的 81%,化学工业产值的79.3%。这种布局的特点,是与日本地理条件、自然资源情况以及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地位有关。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曾使日本大大节省了能源资源的运输费用,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60 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原有工业带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供水、用地紧张,提出了工业再配置问题,出现了分散的趋向。

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引起日本工业地理分布的变迁,在省能源省资源的新工业时代,减轻运输负担的考虑已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工业化落后地区却由于劳动力丰富、地价便宜、自然环境好,对于新工业建设反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日本工业布局出现了分散化的倾向。例如九州岛已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被称为“硅岛”,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但是目前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和濑户内海沿岸仍然是日本最重要的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以东京为中心,关东平原为腹地,包括东京、横滨以及川崎、千叶、横须贺等大中城市在内的日本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以机械(汽车、精密机床、电子产品等)、钢铁、石油冶炼和石油化工、印刷出版等部门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近年来,特别是在东京,为保护首都环境,工业部门结构有所变化,印刷出版业、电器仪表等部门发展迅速,冶金、化工等部门或外迁或改建,比重不断下降。该工业区印刷设备已占全国 70—80%,电器仪表占全国三分之二。

阪神工业区,以大阪、神户、京都等城市为中心,形成以钢铁、造船、石油化工为主体的综合工业区,成为日本第二大工业区。名古屋(中京)工业区,以名古屋为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化工业迅速发展,改变了过去以轻纺工业为主的结构。主要工业部门有汽车、造船、钢铁、石油化工等。纺织、陶器、木制品等轻纺工业传统部门,在日本仍占重要地位。

北九州工业区以北九州市为中心。这里曾是日本第一个钢铁工业基地, 战后地位下降,但钢铁、化工在全国仍有一定地位。

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是日本新兴起的工业区,是以钢铁、造船、石油化工为主的工业地带。利用优良港湾、便于填海造陆、地质基础坚固、少台风影响等条件而发展起来。这个工业带的福山有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年产钢达 1600 万吨左右。该工业带的工业产值已超过北九州工业区。

东京 东京是日本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世界最大城市之一。位于关东平原的南端,临东京湾,包括 23 个特别区,一个郡,26 个市和 7

个町村,合称东京都。面积 2140 平方千米,人口 1150 多万。

东京都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商业和金融中心。银座是东京最繁化的街道之一,它是东京商业网的象征。全国 11%的工厂和一半以上的大公司都设在东京,工业产值居全国之首。它还是全国教育和文化艺术中心,有大学190 多所。文化艺术团体、各种博物馆、图书馆在全国也是最多的。东京是全国交通枢纽,主要铁路、公路、航空和海上交通线都以东京为交叉点。市内交通特点是立体化,地面上空有高架公路,地下有多层地下街、地下通道和地下铁路。

1958 年在东京港区建成的东京塔,是日本的名胜之一。塔高 333 米,比

巴黎的艾菲尔铁塔高出 33 米,可以抗台风和地震。登上东京塔,东京市容尽收眼底。

绿色王国 由于水旱灾害和战争的破坏,到 1948 年日本全国到处是光山秃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但是现在日本国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 70%,名列世界前茅,赢得了“绿色王国”的美誉。

日本从 50 年代初开始,先后制定了森林法、森林基本法和森林组合法等

20 几种有关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法律和法令,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和嘉奖造

林优异者。法律规定,凡在国家规定的防护林内盗伐林木者,要处以 5 年以

下的徒刑或 20 万日元以下的罚款,等等。

每年 4 月 2、3、4 日为国家规定的“爱林日”,全国举行“绿化周”、“绿化运动月”,各地还规定了当地的“绿化日”。各中小学都有“绿化团” 组织,全国的“少年绿化团”已有 1000 多个,人数超过十万人。日本人几乎到了“爱树成癖”的程度。房屋还没建起,四周已种上了花草树木。不论何处,很难看到攀折花木的坏现象。如果地上撒满了花朵,孩子们生怕踩坏而踮起脚尖来走路。在日本,“绿化”已深入人心。

选作复习题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