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的划分

划分四季的方法很多,以下四种为最常见的。1.我国传统以四立为划分四季的起点。

  1. 西方以二分二至为划分四季的起点。

四季的划分 - 图1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节 气

春 分

夏 至

秋 分

冬 至

月 日

太阳直射纬线

3 月 21 日前后

赤 道

6

月 22 日前后

北回归线

9 月 23 日前后

赤 道

12 月 22 日前后

南回归线

季节

北 半 球

春 季

夏 季

秋 季

冬 季

南 半 球

秋 季

冬 季

春 季

夏 季

受热程

北 半 球

相 等

相 等

南 半 球

昼夜长短

北 极

半年极昼

半年极夜

北极圈以北

极 昼

极 夜

昼短夜长

北极圈以南—赤道

昼长夜短

昼夜平分

赤 道

赤道—南极圈以北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

南极圈以南

(全球)

极 夜

(全球)

极 昼

南 极

半年极夜

半年极昼

以上两种划分四季的方法,主要是以天文上的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为依据的,同实际的气候递变不相符合,例如立春是春季起点,在气候上却处于隆冬,立秋在气候上正处于炎夏。

  1. 以气候本身的标准——候温(五日的平均气温)划分夏季——候平均气温在

    22℃以上的连续时期。

冬季——候平均气温在 10℃以下的连续时期。春季和秋季——介于 10℃—22℃之间的时期。

这种划分方法,在同一地点的四季,长短不一;在不同地点的四季,起上早晚各异。而且,并非到处都有四季。

  1. 现在通用以天文季节与气候季节相结合来划分四季。即 3、4、5

    月为春季,6、7、8 月为夏季,9、10、11 月为秋季,12、l、2 月为冬季。

五带 首先,五带是天文地带。天文地带强调太阳的光照情况,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来划分。划分五带的天文标准有两个,即有无直射的太阳光线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其次,五带是纬度地带。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分布,都因纬度而不同。因此,按照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划分五带,就是按纬度划分五带。这样,每一个地带有一定的纬度范围。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有其纬度差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有无直射阳光。划分有无直射阳光的纬度界线,就是南、北回归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带,太阳终年不会直射。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也有其纬度差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划分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界线,就是南、北极圈。赤道到南、北极圈的地带,终年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在南、北极圈上,每年各有一天极昼和极夜。在南、北极,极昼、极夜现象长达半年之久。

在每个纬度带内,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特征,如热带范围内,有太阳直射的机会;寒带范围内,出现极昼极夜的现象;而温带范围内,上述两种现象都不会出现。五带各具有不同的季节变化特点。

(一)热带在南北纬 23°26'之间的热带,是纵跨 46°52'的低纬地带。它的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 39.8%。热带地区,除回归线上外,任何纬度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内有两次直射,而且,这里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高,变化幅度不大。因此,这一地带终年能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气候炎热,故称为热带。两次直射的日期,在赤道上出现在春分和秋分。从赤道到回归线, 随纬度的增高,南北半球分别向夏至日和冬至日接近,到回归线上就只有一天直射了。因此,从赤道到南北回归线,每年有两个高温季节逐渐过渡到只有一个高温季节。那里的季节变化就无法用春夏秋冬四季来表示。另外,从昼夜长短变化来说,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从赤道到南北回归线,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逐渐增大。到回归线上,最长和最短的白昼仅相差 2 小时 50 分,

最长不会超过 13 小时 25 分,最短不会短于 10 小时 35 分。由此可见,热带范围内,天文现象的纬度差异是极小的。这就是所以成为热带的基本原因。

(二)南、北温带在南、北半球,由回归线到极圈范围内的南、北温带, 是两个宽度最大,面积最广的纬度带。每个温带跨纬度 43°08',两个温带的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 51.7%。温带范围内,没有太阳光线直射的机会,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正午太阳高度每年有一次最高,有一次最低;昼和夜每年有一次最长,一次最短,日期分别在夏至和冬至。因此这里每年有一个高温季节,有一个低温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极大值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变化幅度都是 23°26'×2,即 46°52'。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随纬度的增加而显著地扩大。在南、北回归线上,最长和最短的昼长相差只是 2 小时 50 分;到南北极圈,就出现极昼极夜了。温带的四季变化最为明显,纬度愈高, 冬夏温差愈大。

(三)南、北寒带南、北寒带是两个圆形的高纬地带,边缘是南、北纬66°34',到中心即极点为 90°。与热带、温带比较,寒带的面积最小,仅占全球总面积的 8.3%。从天文特征来看,这里到处都有极昼极夜现象。除极点外,又都有昼夜分明的时期。因而全年可分四个时期:昼夜分明,极昼, 昼夜分明,极夜。其中,昼夜分明时期,因纬度增加而减少;极昼极夜时期, 因纬度增加而加长。即使在昼夜分明和极昼的日子,正午太阳高度也是很低的。夏至这一天,北极的太阳终日在地平圈以上 23°26'的高度。

因而这里接受太阳光最少,气温终年很低,故为寒带。

选作复习题参考答案

  1. 地球的形状不是像地球仪那样规则的圆球体,而是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因地球极半径长度与赤道半径长度相差很少,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时,这个差别就看不出了,故地球仪做成了圆球体。

  2. 地轴:假想的穿过地心的地球旋转轴。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纬线: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赤道:最长的纬线圈。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成的两个半球。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东西半球: 以 20°W 和 160°E 经线圈为界,把地球分成的两个半球。

  3. 经纬网的主要用途是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