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世界的居民

教材内容说明

人口是一切社会生活的主体,同时,人类的生存,时刻都离不开自然环境。所以,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有关社会学科打下基础。

本章所述的四部分内容,都以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状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增长和分布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又因为人口数量、增长和分布都受自然、经济、社会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故课文按人口增长——影响因素,人口分布

——影响因素的顺序排列,有利于前后呼应。

第二节人口问题与第一节人口增长互为因果,人口增长快慢是因,人口过多或过少,而产生人口问题是果。最后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第 6 章 世界的居民 - 图1

第一、二节都是就人口的总体而言的,但第三节所讲的世界人种、民族、语言和宗教等属于人口构成方面的知识,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特征的重要内容。生活在现代社会,各国人民频繁地友好往来,不能不对主要国家或地区的一些风俗习惯、文化生活、语言宗教等有点初步的了解,并能以正确的种族观平等地待人接物。

本章的知识结构,表解见上页。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和地区差异,初步了解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的关系。

二、掌握世界人口分布大势,了解自然、经济、社会、历史诸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影响。

三、初步了解世界面临的人口问题,初步建立正确的人口观。

四、初步了解世界人种、民族、语言、宗教的地区差异,建立正确的种族观、民族观。

五、学会利用各大洲人口和面积的统计数字,计算各大洲人口密度。利用世界人口统计数字,绘制人口增长统计图表。

课时安排

本章共 4 课时,建议第一、二节合用 3 课时,第三节 1 课时。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人口数量:**超过 50 亿

**人口增长:缓慢→加快⋯⋯停止增长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4 个密集区 4 个稀疏区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基本情况,所讲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例如:(1)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增长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因为人口增长状况是认识人口数量动态的重要标志。(2)人口增长和迁移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3)讲述自然增长率是为了定量地说明人口的增长情况。(4) 讲述人口密度可以定量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分布状况。

课文中强调了各个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例如,人口增长在 18 世纪以前缓慢,之后即加快,这主要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增长快,这是由于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不同而造成的。而世界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这是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土壤)、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布局特点,以及历史、社会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

教学纲要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二、世界人口的增长

发达国家慢

  1. 速度:缓慢→加快(地区差异)

发展中国家快

  1.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三、人口密度:一平方千米内居民的平均数目(人/平方千米) 四、人口分布

1.4 个稠密区及其形成原因

2.4 个稀疏区及其形成原因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课文编写特点,应引导学生积极活动,充分挖掘课文中的非智力因素。具体教学方法建议如下:

一、读课文转载的一篇报导,了解“在什么时候,地球上满 50 亿人口”。

二、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 1830 年的 10 亿到 1987 年的 50 亿,每增

加 10 亿各用了多少年”?

从右图所列数据中计算出:

10 亿——20 亿 用了 100 年(1830—1930 年)

20 亿——30 亿 用了 30 年(1930—1960 年)

30 亿——40 亿 用了 15 年(1960—1975 年)

40 亿——50 亿 用了 12 年(1975—1987 年)

小结:每增加 10 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从而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

三、读课文、列出算式:“一个地区人口出生率为 25‰,死亡率为 10

‰,你能算出这个地区一年中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多少吗”?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该地自然增长率为:25‰-10‰=15‰。

(注意向学生交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以千分之几计算。) 四、读图分析:请学生说出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哪个洲的人

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从上图看出: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其次为南美洲、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次为北美洲。)

教师分析归纳:欧洲如英国、法国、德国,北美洲如美国、加拿大等国, 属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非洲如尼日利亚,南美洲如巴西,亚洲如中国、印度等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五、阅读图文,计算人口密度:甲市人口 500 万,乙市人口 250 万,两

市面积均为 2000 平方千米,算算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有几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甲市 500 万/2000 平方千米=2500 人/平方千米;乙市 250 万/2000 平方千米=1250 人/平方千米)

小结: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定量地反映各地区人口稠密或稀疏的程度。六、做练习,巩固新课。

算出中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

国 家

人口数(人)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中 国

1160000000 9600000

120 人/平方千米

加拿大

26000000 9970000

2.6 人/平方千米

七、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并对照课文分析人口分布的现状及其成因。教师最后要重点强调:(1)各地区人口分布是稠密还是稀疏,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与经济条件的关系最为密切。(2)要在地图上找到人口分布的几个稠密区和稀疏区。

八、做练习

  1. 说明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高原、山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因为自然条件恶劣)

  2. 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不能,因为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是受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实际上,世界各地的这些因素各有不同,例如, 沙漠、雨林、冰原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不可能为密集的人口提供必需的、较为方便的生活条件,这些地方的环境不能养育大量人口。所以,不能机械地用迁移办法使世界人口达到平均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