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还存在吗

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在国际经济领域,尤其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革开放十几年的情况表明,在中国与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交往中,由于和它们在经济结构、劳动生产率、商品需求弹性、科技水平、商业运作惯例等方面的差异,各自拥有对方相对稀缺的资源和要素的事实,以及各自国内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使得双方结成了基于比较优势的互补关系和一定程度的相互依存关系。当然,在这种互补和相互依存关系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即中国对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依存程度

(在商品、资金、技术方面),大于对方对于中国的依存程度。但是,从另外的方面看,中国与发达工业化国家在各方面的差异,尤其在经济结构方面的差异(彼此间最根本的差异),使双方间经济关系的主导方面是互补,而依存、互补产生了彼此均能受益的经济关系格局。从中国方面来说,通过开放从发达工业化国家获得的外部资金、技术、设备和市场,不仅要比全靠自力更生节约时间,节省成本,而且为中国积累了日益增强的实力,给中国日后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一趋势在本世纪最后的几年不会发生根本的转变,只要中国与发达工业化国家之间的依存、互补关系仍然具有不对称的性质,双方问互补性就会大于竞争性,尽管相互间会有这种或那种矛盾、冲突的发生,合作将是彼此经济关系的主要方面,竞争则是服从的方面。

在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往来中,中国和它们之间的比较优势差异,使得彼此间在商品、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交流经历了很好的发展,双方也均有受益。但是,由于中国本身就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因而总体上,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资源禀赋、要素存量、需求层次、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差异,相对于发达工业化国家来说,要小得多,互补、依存的不对称性较弱,由此在彼此之间除了利益交叉而存在的合作之外,还存在着在引进外部资金和技术、争取国际援助,尤其在获得出口市场方面的利害冲突与竞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差异程度的减弱, 彼此竞争的态势将越来越明显,这方面的情况正在成为影响中国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

首先,世界市场吸纳来自发展中国家商品的能力是有限的,但随经济发展,这些国家向国际市场供给商品的能力却似乎正在向无限的方向发展。1995 年世界商品出口总值大约为 48 750 亿美元,其中来自 OECD 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出口占了近 70%,为 33843 亿美元,剩下的部分则为一百几十个发展中国家去分配,而其中 6778 亿美元又是由中国、新加坡、香港、韩国和台湾出口的,因此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剩余的部分就更为有限了。出口导向性经济在过去一段时间中的成功,给大多数后来者以强烈的示范作用,形成了众人过独木桥的现象,中国不进一步努力的话,有被挤下桥之虞。

其次,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多数,尤其与周边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出口结构类似,出口市场趋同,在第三国市场上的竞争已经日趋紧张。进入90 年代以来,中国与周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市场趋向集中,出口产品结构虽然有差异但基本属于一类,美国、东南亚、日本和西欧是大家主要的出口市场,而且新市场拓展也大多以拉美国家为主。在这些市场上彼此商品相互“撞车”的现象极为普遍,尔之所失便是我之所得,多家竞争,难于相

让。这种竞争格局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发达工业化国家在产业结构方面互补性好,而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相似,要素优势相近,但水平层次的合作不发达,因而竞争性明显。

最后,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争取外部资源流入方面也存在着冲突和矛盾。中国是个发展资源缺口比较大的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除了少数之外,也在尽力争取外部资源的流入,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且大家对于条件优惠的国际经济机构和官方双边援助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样,便产生了基于争取外部资源的相互矛盾,而且这一矛盾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