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投资自由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1. 我国汽车工业引进外资的概况。

从 1983 年 5 月 5 日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合资经营“北京吉普

汽车有限公司”起,我国汽车工业开始直接利用外资。截至 1995 年底,我国

汽车行业已与 20 个国家(地区)的企业建立了 381 家三资企业。其总投资规

模为 105. 13 亿美元,其中,注册资本总额为 48. 72 亿美元。外商协议投

资总额为 22. 92 亿美元,外商实际到位资金总额为 18. 32 亿美元。

  1. 外资项目规模结构。投资规模在 3000 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 45

个,占项目总数的 11. 58%,其中,整车项目 17 个,零部件项目 18 个,摩

托车项目 9 个。 44 个大项目的投资规模为 79. 64 亿美元,占汽车行业三

资企业总投资的 75. 75%。投资规模在 1000 万~3000 万美元的项目有 84

个,占项目总数的 22.11%,其中,整车项目 12 个,零部件项目 61 个,摩

托车项目 10 个。这 84 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合计为 17. 73 亿美元,占汽车行

业三资企业总投资的 16. 86%。投资规模在 1000 万美元以下的项目有 252

个,占项目总数的 66. 14%,其中,整车项目 33 个,零部件项目 181 个,

摩托车项目 11 个。这 252 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合计为 7. 76 亿美元,占汽车

行业三资企业总投资的 7. 38%。

  1. 资企业的投资方式结构。中外合资企业有 324 家,占三资企业总数的

    82.56%;中外合作企业有 46 家,占三资企业总数的 12.10%;外商独资企业有 11 家,占三资企业总数的 2.63%。

  2. 三资企业的股比结构。中方控投的有 214

    家,占三资企业总数的56.32%;外方控股的有 106 家,占三资企业总数的 27.89%;中外双方的股份比例各为 50%的有 60 家,占三资企业总数的 15.79%。

  3. 资企业的投资结构。整车项目(包括改装车、专用车)有 62 个,

    占全部项目的 16.27%,投资额为 60.85 亿美元,占总投资的 57.88%;零部件项目有 260 个,占全部项目的 68.24%,投资额为 32.03 亿美元,占总投

资的 30.47%;摩托车项目有 30 个,占全部项目的 7.87%,投资额为 9.13 亿美元,占总投资的 8.68%;其他项目(包括维修、服务等项目)有 29 个, 占全部项目的 7.35%,投资额为 3.12 亿美元,占总投资的 2.97%。

  1. 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据不完全统计,1995 年,135

    家合资企业的销售收入为 436.85 亿元,约占我国汽车行业销售收入的 20%;出口创汇额为 2.19 亿美元,占我国汽车行业出口创汇总额的 30.76%。在我国的八大轿车生产基地中,有五家属于中外合资企业。在我国目前的小轿车市场中, 三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达 70%左右。

表 3 汽车行业引进外资概况(截至 1995 年) 单位:万美元

类别

总投资额

注册资本额

外商协议投资额

外资实际到位额

整车

608519.28

221521.71

84697.56

67330.95

零部件

320293.87

180169.80

89355.60

65399.81

摩托车

91297.41

55006.70

28452.47

24387.39

其他

31230.03

30470.86

26671.29

26153.28

总计

1051340.59

487169.07

229176.92

183271.43

资料来源:机械工业部。

资料来源:机械工业部。 表 4 汽车行业外商投资方式

类别

中外合资

中外合作

外商独资

合计

整车

59

3

0

62

零部件

214

38

8

260

摩托车

25

3

2

30

其他

26

2

1

29

总计

324

46

11

381

资料来源:机械工业部。

表 5 汽车行业三资企业中外股分比例 单位个

类别

外资控股

中资控股

中外股份相等

合计

整车

10

41

11

62

零部件

83

141

36

260

摩托车

10

12

8

30

其他

4

20

5

29

总计

107

214

60

381

  1. 外商投资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1. 提高了我国的汽车生产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由于资金短缺,对汽车工业的投资有限,所以,我国的汽车产量一直徘徊不前。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的汽车产量从 80 年代初的 22 万辆到 1992 年突破 100 万辆,再到 1995

年的 145 万辆,增长幅度惊人,与大量外资投资我国汽车工业不无相关。

  1. 促使我国汽车的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在汽车产品结构上,我国长期处于缺重少轻、几乎没有轿车的状况。通过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加大对轿车的投资,逐步改变了这种状况,轿车产量逐步增加,轿车产量占各种汽车的比重不断上升。到 1995 年,我国的轿车产量己达 32 万辆,占汽车总产量的比重达到 22.1 %,轻型货车产量已占货车总产量的 41%,重型货车产量在货车总产量的比重为 5%,汽车产品结构日趋合理。

  2. 外资带来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使我国的汽车生产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巨大的飞跃,汽车质量明显提高,也增加了一些新的汽车品种,我国的汽车完全上了一个新的档次。

  3. 外资带来了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使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4. 中外合资企业还培养了我国大批的汽车专业人才。中外合资经营, 增加了国际间的交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锻炼和培养了我国大批的汽车专业人才。

  1. 汽车行业引进外资存在的问题。
  1. 外商对一些热门产品投资过多,导致其生产能力过剩。对于一些市场短缺的产品,外商看好中国市场,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我国当然应该在宏观上控制对它们的投资总量,以免投资过多。事实上,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然而,一些地区只考虑局部利益,没能兼顾全局利益, 越权审批,导致全国对这些热门产品的重复建设,使其生产能力超过了国内

的市场容量,造成了新的产业结构失衡的现象。如轻型车项目,我国目前的年生产能力已高达 70 万辆,远远超过了国内的市场容量,而且有的项目的规

模还在增加。又如汽车用空调器项目,截至 1994 年底,就已签约了 5 个合资合同。如果按合同条款执行,其生产能力将大大超过国内市场的容量。但是, 目前还有人在洽谈合资项目。

  1. 外资欲垄断我国一些市场前景看好的产品。对于一些市场前景看好的产品,国外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利用其资金、技术的优势,同时与国内该行业的几个生产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洽谈合资事宜,而且都要求控股,欲达到其垄断我国市场的目的。如转向器,美国 DELPHI 公司同时与国内该行业排名前 4 名的企业洽谈合资事宜,并且都要求控股。

  2. 三资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普遍较弱,没有形成独立自主的产品开发能力。合资企业在引进资金的同时,也引进了国外的产品。对于引进产品的生产,合资企业有一个消化吸收及国产化的过程。但是,由于部分合资企业的技术力量不足,它们对很多国外的先进技术无法消化吸收。即使有的合资企业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但是,由于合资企业的产品照搬国外车型,消化吸收以及国产化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国外产品的更新速度,因此,合资企业在产品开发上陷入了引进、再引进的被动地位,只能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被别人所控制。

  3. 多国多车型的引进,造成零部件的多品种、多规格、多系列,给我国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为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批量生产、等效替代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 有些外资项目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有的外资项目的投资规模偏小,生产规模小,不能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如轻型车项目,18 个项目的投资额总计 7.56 亿美元,每个项目的平均投资规模仅为 0. 42 亿美元,远远低于规模经济的要求。

  5. 多层次重复引进,重复建设。主机厂引进外资和技术后,为其配套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以及原材料生产企业也在各自的配套范围内进行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的引进。由于社会化分工程度不高和专业化协作差,加上条块分割,出现了重复分散引进的现象,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也难于达到规模经济水平,造成投资、外汇及其他资源的浪费。

  6. 部分项目外商投资不规范。有的项目外商仅以软件作价入股投资, 没有现金投入,有的软件费占出资额的 50%,不符合我国中外合资企业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