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比较优势的变迂和中国出口潜力

中国未来出口潜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经济体制改革与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2)经济自身的发展及其贸易导向;(3)国际市场条件; (4)由资源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的变化。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自 80 年代中期以来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是同中国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努力并行的。除开政治因素外,按照GATT/WTO 所要求的原则和规则进行贸易体制改革和推进贸易自由化进程将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加地区范围内贸易自由化进程,如亚太经济合作

(APEC)。由于指导原则上的一致性,地区型和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是可以互相促进的。对于中国来说,积极利用这些机会有助于加快国内贸易体制的改革,因而有利于贸易的发展。

中国经济自改革以来以世人瞩目的速度增长,对外贸易也以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的速度发展。预计这种增长趋势还会持续下去。结果是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迅速增加(见表 2)。对于一个内需潜力极大的经济来说,贸易依存度是否会在达到一个高点后继而下降,并稳定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如美国所经历的那样)。根据本文贸易形式与资源结构趋同的观点,中国的出口潜力还远未发挥出来。即使对外贸易依存度会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其进出口的绝对数量也会相当大的。

中国未来的出口潜力将会受到国际市场条件的制约,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措施的制约。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多边的和地区的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是符合中国长远利益的。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国资源或要素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积累不断变化的。这种积累可以由内部产生,如资本和劳动力的增长,新资源的开发等。对于一个开放经济来说,积累也可以来自外部,如外资的流入等。事实上,外资企业在近年来我国新增出口中的比重已高达 40%左右。因此,比较优势应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也就是说,贸易形式与资源结构之间关系的演变是动态的。本文中所讲的趋同趋势,也应当在这种动态关系中来加以把握。

就中国经济而言,贸易形式与资源结构之间的这种动态关系还受到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的影响。这一因素就是国内的地区性差别。这种地区性的差别表现在诸多方面,如要素与资源结构,工业结构,收入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等。

由于地区性差别,中国可利用资源也会使之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较长时间地占有比较优势。因此,这种地区性差别构成了决定中国出口潜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的这一特点也会影响到其比较优势的变迁,即随着生产要素的积累,特别是资本和人力资本(包括教育程度和技能)的积累,中国的比较优势一定会由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密集型乃至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转移,出口商品结构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使中国的出口潜力进一步扩大。表 3 和表 4 的数据表明,中国的要素结构正在朝这一方向发展。例如,中国的资本与劳动力之比(人均资本量)从1965 年的 0.1 上升到 1988 年的 1.4;其资本在世界总资本的份额也从 1965

年的 1.1 %上升到 1988 年的 6.6%。在此期间,中国劳动力在世界总劳动力中的比重也有所增加(从 36.3%上升到 38.4%)。表 5 列举了中国和其他亚太经济对亚洲及世界的制造业产品的净出口。这些贸易上的数字也表明中国目前的贸易结构和出口潜力,即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主导地位;资本密集型产品仍为净进口,但其数量已较少;但在机器工业以及化工方面中国仍需大量进口。

从日本和亚洲“四小”的数字来看,除了香港以外,几乎全部为制造产品净出口型。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外资的不断流入和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提高,资源或要素结构的变化一定会使中国的产业和贸易结构不断向附加值更高的资本及技术密集型方向方展。这是决定中国出口潜力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上述两种因素使中国在比较优势转移上具有与其他发展中经济非常不同的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未来中国出口潜力是巨大的。当然,这一潜力的实现,还要依赖于经济体制改革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入,这是本文的主要观点。下一步的研究将集中探讨中国比较优势的转移及其地区性特点,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影响。

参考文献:

张卓元: 《论中国价格改革与物价问题》,经济管理出版社

续表

1990 年

1993 年

商品份额

市场份额

RCA

商品份额

市场份额

RCA

出口

农业密集型产品

12.4

2.4

0.93

9.2

3.0

0.71

资源密集型产品

9.4

1.6

0.61

4.7

1.6

0.38

劳动密集型产品

50.8

10.3

4.02

56.8

17.4

4.13

资本密集型产品

26.8

1.2

0.47

28.8

2.1

0.49

全部制造业产品

80.1

2.8

1.08

87.9

4.8

1.14

进口

农业密集型产品

16.2

1.6

1.20

10.7

1.7

0.61

资源密集型产品

5.1

0.4

0.31

6.5

1.3

0.49

劳动密集型产品

16.0

1.7

1.29

12.7

2.5

0.93

资本密集型产品

60.8

1.5

1.09

72.1

3.4

1.24

全部制造业产品

82.1

1.5

1.13

88.5

3.2

1.16

注:①商品份额表示该类产品在总出口中的份额;市场份额表示该类产品在世界总出口进口中的份额; RCA 表示可显示比较优势或出口专业化分工指数。

②全部制造产品含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资料来源:根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经济数据库中联合国贸易数据计算。

表 2 中国贸易进出口依赖度 单位:( 10 亿美元,百分比)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出口总值

进口总值

出口依存度

进口依存度

出口增长率

进口增长率

1970

93.24

2.31

2.28

2.47

2.44

-5.03

18.86

1975

160.26

7.69

7.93

4.80

4.95

8.17

1.73

1976

148.84

6.94

6.66

4.66

4.47

-9.70

-15.97

1977

169.42

7.52

7.15

4.44

4.22

8.31

7.33

1978

145.86

9.75

10.89

6.68

7.47

29.61

52.33

1979

173.40

13.66

15.67

7.88

9.04

40.13

43.90

1980

199.55

18.27

19.55

9.16

9.80

33.75

24.76

1981

189.41

22.01

22.02

11.62

11.63

20.47

12.64

1982

198.21

22.32

19.29

11.26

9.73

1.41

-12.39

1983

222.57

22.23

21.41

9.99

9.62

-0.41

10.95

1984

248.64

26.14

27.41

10.51

11.02

17.59

28.04

1985

291.08

27.35

42.25

9.40

14.52

4.61

54.15

1986

281.05

30.94

42.91

11.01

15.27

13.13

1.55

1987

253.39

39.44

43.21

15.56

17.05

27.46

0.70

1988

289.47

47.52

55.26

16.42

19.09

20.49

27.89

1989

323.75

52.54

59.14

16.23

18.27

10.55

7.01

1990

355.22

62.09

53.35

17.48

15.02

18.18

-9.80

1991

378.28

71.84

63.79

18.99

16.86

15.70

19.58

1992

418.71

84.94

80.59

20.29

19.25

18.23

26.32

1993

425.14

91.74

103.09

21.58

24.25

8.01

27.92

资料来源:表中数据根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经济数据库中世界银行世界表中数据计算而得.国内生产值、进出口总值均按美元现值计算。

表 3 亚太经济中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丰裕度(1965 年)①

国家与地区

K /L

T T

K /L

i i

K /K (%)

i w

L /L (%)

i w

Y /Y (%)

i w

阿根廷

-4.5

10.8

1.6

0.7

1.2

澳大利亚

-3.5

19.9

1.9

0.5

1.3

巴西

-0.7

2.5

1.1

2.2

1.3

加拿大

0.6

19.9

2.6

0.6

2.9

中国

-0.5

0.1

1.1

36.3

4.3

香港

-29.9

6.0

0.2

0.1

0.1

印度

-0.4

0.5

1.7

18.6

2.9

印度尼西亚

16.1

0.4

0.3

3.6

5.1

日本

-47.2

9.2

8.8

4.8

5.2

韩国

-0.1

1.1

0.2

0.9

0.2

马来西亚

-1.2

2.9

0.1

0.2

0.2

墨西哥

13.0

4.6

1.0

1.1

1.1

新西兰

0.2

15.3

0.3

0.1

0.3

菲律宾

-0.4

1.3

0.3

1.1

0.3

新加坡

6.1

4.4

0.0

0.0

0.1

台湾

-0.8

1.8

0.1

0.4

0.2

泰国

-0.3

0.6

0.2

1.4

0.2

美国

1.8

19.8

27.6

6.9

39.5

注:① K /L 和 K /L 分别表示净出口和生产中资本与劳动之比的含量:

K /K 、 L /L 和 Y /Y

分别表示资本、劳动力和收入在世界总量中的份额

i w i w i w

(百分比)

表 4 亚太经济中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丰裕度(1988 年)①

国家与地区

K /L

T I

K /L

i i

K /K (%)

i w

L /L (%)

i w

Y /Y (%)

i w

阿根廷

18.4

10.5

0.9

0.7

0.5

澳大利亚

-1.5

29.1

1.7

0.5

1.5

巴西

-0.7

4.9

1.9

3.1

2.1

加拿大

-.0.2

30.4

2.9

0.8

2.9

中国

0.9

1.4

6.6

38.4

2.3

香港

2.5

20.2

0.4

0.2

0.3

印度

0.2

0.9

2.0

18.2

1.6

印度尼西亚

1.7

2.3

1.2

4.0

0.5

日本

0.2

37.1

16.8

3.6

17.7

韩国

23.-0

9.2

1.2

1.1

1.0

马来西亚

6.8

7.2

0.4

0.4

0.2

墨西哥

6.5

7.3

1.6

1.7

1.0

新西兰

-2.3

24.6

0.3

0.1

0.2

菲律宾

0.4

1.9

0.3

1.3

0.2

新加坡

-6.6

28.9

0.3

0.1

0.2

台湾

3.9

9.6

0.6

0.5

0.8

泰国

0.4

201

0.4

1.7

0.4

美国

3.2

24.1

21.5

7.1

30.1

注:① K /L 和 K /L 分别表示净出口和生产中资本与劳动之比的含量:

K /K 、 L /L 和 Y /Y

分别表示资本、劳动力和收入在世界总量中的份额

i w i w i w

(百分比)

表 5 对亚洲与世界的制造业产品的净出口(1994 年)

国 家与地区

劳动密集型产品

资本密集型产品

机器制品

化工产品

亚洲

世界

亚洲

世界 亚洲

世界

亚洲

世界

中国

14.21

48.52

-1.03

-1.84 -4.09

-15.52

-4.71

-4.69

香港

-27.62

-21.98

-1.99

-4.76 -22.35

-45.86

-3.03

-7.09

印度尼西亚

0.52

6.44

-0.33

-1.69 -0.99

-11.04

-0.70

-3.13

日本

-12.78

-15.25

9.46

14.65 77.48

218.59

8.42

6.14

韩国

3.61

13.80

2.50

1.38 8.00

7.26

2.85

-1.59

马来西亚

-0.51

1.44

-0.40

-2.67 1.51

-6.31

-0.29

-1.73

新加坡

-1.54

-0.80

0.37

-2.09 3.37

3.22

2.00

0.23

泰国

0.36

6.18

-0.64

-4.36 0.70

-11.19

-0.41

-2.90

台湾

4.83

9.94

0.87

1.97 5.54

-9.11

1.81

-2.63

澳大利亚

-1.99

-2.75

0.40

-0.46 -1.84

-18.09

0.03

-1.58

美国

-37.60

-47.74

-4.53

-15.94 -20.02

-70.50

4.49

7.06

注:劳动密集型产品由标准国际贸易分类( SITC )中的 65 (纱,布等), 84 (服装)和 85 (鞋) 构成;资本密集型产品由标准国际贸易分类( SITC )中的 67 (钢铁)和 69 (金属制品)构成;机器制品由 71 (非电子机械), 72 (电子机械)和 73 (运输设备)构成;化工产品由 51 (化工品), 53 (染料

和 58 (塑料)

资料来源:表中数据根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经济数据库中联合国贸易数据计算而得。

每个五年计划的中期,机电产品进口都有较大幅度上升,末期又有明显下降,从而使我国机电产品进口随各个五年计划的交替而呈周期性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