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

《随想录》不仅对巴金来说是重要的,它在整个当代文学中的意义也不可低估。于是从巴金在 1978 年 12 月写了 5 集《随想录》的“总序”起,人

们就对这样的写作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期待。人们没有理由不期待着。之后 8 年,《随想录》第一集、《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陆续问世,凡 150 篇,42 万字。又有《随想录》合订本一册行世。最近闻知,

《随想录》的手稿本也正在出版之中。我至今仍然记得在新时期文学第 10 个年头,当《随想录》5 集全部出齐时,文学界乃至整个思想文化界是怎样的兴奋。或曰:“这是一部讲真话的大书”,或曰:“是代表当代文学最有成就的散文作品。”无疑,在人们看来,《随想录》的出版,是知识分子的一次精神“圣诞”。我现在也还持这样的想法。知识分子的灵魂在一段时期被放逐,作为知识分子的作家,其精神曾经处于非知识分子文化的状态。巴金用林译小说中的话:“奴在身”、“奴在心”表述灵魂的放逐,这样的状态是当代知识分子最深刻的精神悲哀,当巴金意识到“奴在心者”的可鄙时, 良知与道德开始在心灵深处缓缓地复苏与萌动。在阅读中我意识到,这样的细微的变化,虽然距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还有距离,但很重要,因为有了这样的变化,知识分子才能跨越精神的障碍。巴金终于走出了“牛棚”,并且坚定地说:我是我自己。这是知识分子人格独立的宣言。我说,“牛棚”是知识分子溃败的象征,走出了“牛棚”也就迎来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圣诞。巴金以忏悔的方式、以讲真话的人格力量,对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作了一次认真的清算。巴金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思想家,但《随想录》有力透纸背的人格力量,也有动人心魄的思想力量。我并不认为《随想录》使当代散文创作达到了最高峰。这样说,丝毫没有贬损《随想录》的成就,相反,我们会接近一个更加真实的巴金。我一直推崇《随想录》,它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它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后来者看巴金,也许就像巴金看卢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