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梦楼随笔》
即使不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而只是就散文史而言,张中晓和他的《无梦楼随笔》是 20 世纪中国文学需要珍惜的一个“异数”。如果说这个世纪缺少什么的话,我想其中之一便是缺少用生命之血写成的文字。这是一部血写的书。张中晓在他 18 岁的时候戏拟了一个墓志铭:“会稽人张中晓,认 真活过、读过、写过、爱过、恨过,在还很不愿意死时,死了。”《无梦楼随笔》是张中晓为这个“墓志铭”所作的注解。
1955 年张中晓因“胡风反革命集团”案牵连被捕入狱,《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的按语说“张中晓这个胡风分子,凭着他的反革命的敏感⋯⋯”,又说“还是这个张中晓,他的反革命感觉是很灵的,较之我们革命队伍里的好些人,包括一些共产党员在内,阶级觉悟的高低,政治嗅党的灵钝,是大相悬殊的”。1956 年张中晓因不断吐血获准“保外就医”回家乡绍兴。
他在 1966 年 10 月 7 日的《关于三本笔记的检查》中写道:“1956 年我保外回家以后,由于条件有限,家中有古书可读,又因为自己过去不读古书, 知识不广,应当补课。因之在乡 9 年多时间里生病之外,读了一点古书。主要是四书五经,诸子诸史,以及一些佛经、圣经等。随读随记,写了三本读书笔记《文史杂抄》、《随思录》、《狭路集》,约 30 万字。写笔记的时间,
在 1963 年以前。因为在 1963 年以后,我读书很少,笔记也停了下来。”现今我们读到的“火凤凰文库”之十三《无梦楼随笔》就是由路莘根据张中晓的遗稿整理的。如果没有这样一本书,张中晓也许就这样消失了。这“血泪凝成的思想结晶”,不仅使张中晓获得了永恒,也使中国当代思想史中的几页空白处多了一页血写的文字。
就像王元化先生序中所说,张中晓和顾准“他们的命运坎坷,并不是为了立言传世而著书立说,只是由于不泯的良知写出自己的内心独白。”我们能够做到吗?
{ewc MVIMAGE,MVIMAGE, !99700130_0128.b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