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图协败局

顽敌组织新进攻,飞机坦克齐出动; 彭总运筹歼敌计,美帝阴谋又落空。

正当被誉为军事天才的麦克阿瑟遭到军事惨败的时候,正当美国各界对朝鲜的战败骂不绝声的时候,正当世界各国对朝鲜战局十分关注的时候,李奇微却认为这正是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他认为第三次战役后,中共军队已“力竭气衰”,正在补充休整,这正是他进行反击的绝好机会,如果经此一举,能遏止住中共军队的攻势,同时相应地向北推进,使军事形势有所改观, 那无疑将是自己军事生涯中的“伟大建树”!

李奇微作这番设想的时候,正是“联合国军”丢失了汉城,败退至三十七度线附近地区,内部愈加混乱,失败情绪愈加严重的时候。美国统治集团以共和党首脑塔夫脱为代表,认为这是“美国从未遭受过的最严重的失败”,尖锐地抨击杜鲁门政府奉行了“使美国在世人眼中威信扫地的政策”。英国则为在朝鲜的失败担心其以后的自身利益,于 1 月上旬举行英联邦总理会议,公开提出“不应使美国的政策把联邦牵累太深”,主张同我进行谈判。与此同时,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又对朝鲜战争的战略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

论。早在第三次战役前,麦克阿瑟就疯狂主张扩大对中国的战争,如今,又特邀国民党战略委员会主任何应钦到东京密谈,策划利用蒋介石军队的问题。美国政府基于保持其“在亚洲的地位,促进欧洲的防务和团结”的基本政策,则既不愿意冒扩大战争的危险,也不愿意撤离朝鲜,在协调其内部矛盾的同时,还从多方面采取了强化战争的步骤。

在联合国,美国大肆活动,玩弄阴谋。1 月 13 日,它操纵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通过了所谓“立即安排停火”的“五步方案”(即先停火后谈判的方案)。在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发表声明、揭露了美国利用停火争取喘息的阴谋后,美国又挟持联合国大会,于 2 月 1 日非法通过了颠倒是非的诬蔑我国为侵略者的美国提案,妄图破坏新中国的光辉形象。

在国内,美国政府则继续加紧扩军备战。1 月 6 日,杜鲁门签署了增拔200 亿美元作为国防费用的法案,使其本年度军事预算一下子上升到 450 亿美元,较上个年度增加了 80%。3 月 9 日,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军事人力法案”,将征兵年龄从 19 岁降到 18 岁,并延长了服役期限;将国民警卫师编入现役,并加紧后备部队的训练。与此同时,还大力增加军工生产,要求每年生产 5 万架新式飞机和 35000 辆坦克。

在国外,为了加强其全球战略部署,1 月 7 日派艾森豪威尔到西欧各国, 拼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统一领导的军队。1 月 25 日派杜勒斯到日本活动,策划单独对日签订和约和加速武装日本的问题,并加紧筹划地区军事条约组织,以便镇压亚非拉正在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和人民民主运动。

李奇微的进攻计划就是在以上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他认为事在人为,机会全在于你是否能及时地把握它。聪明的指挥员与愚蠢的指挥员的区别就在于此,前者能及时发现与抓住机会,后者却视而不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进攻,一定要进攻!

为此,他首先利用美军的良好的运输条件,迅速从美国本上及驻扎在欧洲、日本的军队中,抽调了一批老兵补充其在朝鲜的部队,并加强了坦克和野战炮兵,改善了后方供应。同时,还将美第十军调至三十六度线附近地区,

加入了第一线的作战序列。这样,敌人很快就恢复了实力,整顿了部队,且兵力已集中。这时地面部队已达 25 万余人。

  1. 月 15 日,李奇微为了消耗疲惫我军,查明我军情况,开始采用“磁性战术”,在水原至利川间实施试探性进攻。每日以汽车搭载步兵,配合少量坦克,采取多路小股的方式,在宽大正面进行威力搜索,不断地对我进行小的攻击。开始以连排兵力,后来又以团的兵力实行火力侦察,大批的侦察机频繁出动,情报部门亦在千方百计努力工作。然而,庞大的敌方部队似乎神秘地失踪了,无法查出它的踪迹。

据情报部门估计,在第八集团军正面,至少有 17 万多名中国志愿军及北朝鲜军队。这些部队究竟布防在什么地方?下一步的意图是什么?为了弄清这些疑团,1 月下旬的某一天,李奇微亲自出马了。这位司令官一向雷厉风行,办事认真,他不愿重蹈麦克阿瑟“圣诞节攻势”的覆辙,冒冒失失地把他的部队投入到中国军队埋伏的巨大陷阱里。李奇微要亲自飞到中国军队阵地上方,亲眼看看那里是什么情景。他命令第五航空队司令帕特里奇准备一架飞机。他在电话里对这位空军司令官说:“帕特,不知你是否有兴趣和我一起坐一架侦察机,在中共军队上空兜兜风,看看他们在于什么?”

“很乐意奉陪,将军。”帕特里奇说,“我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亲自驾驶飞机了,我想这正好可以在你眼前显示一下我的飞行技术。”于是,帕特里奇亲自驾驶一架 AH—6 型老式高级教练机,载着李奇微,开始在敌方占领区纵深几十里的范围内进行搜寻。帕特里奇熟练地驾驶着飞机,越过一座座山峦和一道道河流,在任何可能驻有大部队的村庄附近及山谷地带盘旋侦察着。

这架者式教练机飞行速度虽然很慢,但它像一匹驯服的老马一样,非常听使唤。在三个多小时的飞行搜索中,只在一处看到大部队移动的迹象:白皑皑的雪野上,有一片密如蛛网般的车辙轮迹和脚印,从一个村庄通往一处密布松林的山谷。帕特里奇驾驶着飞机在这山谷四周掠来掠去,只看见墨绿色的松林随着山势起伏延伸,到处是厚厚的白雪覆盖着,却看不到有什么车辆或人马移动的迹象。除此之外,在这天上午的整个飞行搜索过程中,他们几乎连个人影都没有发现。

“我看只有一个办法可用了,”李奇微在返航途中说,“我要让第八集团军向北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查清敌人到底在哪里集结。”

晚上,李奇微在第八集团军指挥所里,在一盏瓦斯灯的帮助下,反复查看作战地图和历次作战的记录。从中国志愿军人朝参战以来,中国人共与联合国军进行了三次大的战役,联合国军在前两次为进攻一方,后一次为防御一方。李奇微翻开参谋处交给他的作战笔记簿,找到了如下几个数字的记载:

“第八集团军第一次向鸭绿江的进攻,从 1950 年 1O 月 25 日遭到中共参战部队的埋伏攻击,大规模战斗从 26 日开始,至 11 月 2 日第八集团军主力

撤至清川江以南为止,历时 8 天;第八集团军第二次向鸭绿江的进攻,从 11

月 25 日夜开始遭到中共军的攻击,战至 12 月 2 日,中共军就停止了对溃败

的联合国军的攻击,历时 8 天;第三次是中共与北朝鲜军队于 12 月 31 日黄

昏全线向联合国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战至 1 月 8 日,中共军队即停止了攻进,

历时 8 天。”

“多么巧合呀!三个 8 天,三个相同的数字,三种相同的做法!”经过沉思,李奇微得出了如下的结论:“中共军队不具备长时间攻进的能力。显

而易见的是,由于联合国军的空军优势,使得中共军队的运输时断时续,甚至不得不靠人力、畜力,沿着崎岖的山道,肩扛背驮。而在紧张的攻进战斗中,中共军队的弹药、粮食几乎完全靠作战士兵自身携带,一旦粮、弹消耗完毕,而补给又不及时,那么攻进遂即停止。这就是中共军队的攻击战锐势只能保持一个星期左右的原因。”

据此,李奇微可以放心地认为:中共军队来势汹汹的进攻,无非是“礼拜攻势”而已。还有,由于中共军队担心白日作战会遭到联合国军空军的轰炸,一般只在夜间作战,天亮后便隐蔽起来,这同样减少了他们攻击作战的时间,而且大大增加了他们作战的难度。这种限制一旦被联合国军所利用, 那么中共军队将在军事上难以有所作为。想到这里,更加鼓起了他发动进攻的勇气和信心,李奇微为了不给中共军队以穿插分割的机会,他要各部队连接一线,互相策应,齐头并进,推进速度不应过快,要稳扎稳打,稳步向前推进。

这次进攻,李奇微集中了 5 个军 16 个师又 3 个旅、1 个空降团及其全部

的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地面部队共 23 万余人。美英军主力及李承晚军一部于西线(南汉江以西),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美军一部及南朝鲜军主力在东线(南汉江以东)实施辅助突击。敌人这次进攻的特点是:美伪军混合编队,由美军担任主攻,美军主要在西线,李承晚军主要在东线,并加大了战役的纵深配备;为防我实施反击,被我分割包鼠,也一反过去分兵冒进的做法,而改取互相靠拢,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的做法,力求东西呼应, 互相支援;并针对我装备劣势和供应困难的情况,实行了所谓“磁性战术” 和“火海战术”,对我实行消耗战。

所谓“磁性战术”,是敌人在摸到了我军供应困难的弱点之后,企图依恃其现代化装备机动快、人力强的优势,像磁铁一样,始终保持同我接触。在大规模交战之前,先以少量坦克和汽车搭载步兵与我保持接触,或进行武装侦察,或抢占我某一地区,或迟滞我之行动,掩护其主力转移和进攻,以此来消耗、疲惫我军。所谓“火海战术”,是敌军依恃其优势的炮兵、航空兵火力,以及坦克的人力对我军进行的一种密集的猛烈的人力突击,以杀伤我军有生力量的战术手段。

当时,“联合国军”的兵力配备和具体部署是:

在西线,美第一军(辖三个师、两个旅),以上耳其旅、美第二十五师、第三师、英第二十九旅为第一梯队,在野牧里至金良场里约 30 公里正面上展开,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南朝鲜第一师于乌山里地区为其预备队,美第九军(辖三个师、一个旅)以美骑兵第一师、美第二十四师、英第二十七旅为第一梯队,在金良场里至俪川约 38 公里的正面上展开,向礼峰山方向实施突击;以南朝鲜第六师位于院湖里地区为其预备队。

在东线,美第十军(辖四个师、一个团),以美第二师、美空降第一八七团、南朝鲜第八师、第五师为第一梯队,在骊川至平昌共 67 公里正面上展开,向横城、阳德院里、清平川方向实施突击;美第七师位于堤川地区为预备队。南朝鲜第三军(辖二个师),以伪第七师为第一梯队,在乌洞里至北洞里约 30 公里正面上展开,向下珍富里、县里方向突击;伪第三师位于宁越及其以东地区为预备队,南朝鲜第一军(辖二个师),以其第九师和首都师成一个梯队,在北洞里至玉溪 30 公里地段上展开,沿东海岸向北配合进攻。

除了东西两线兵力配置外,美陆战第一师、南朝鲜第十一师分别位于义

城、大丘地区为战役预备队。南朝鲜第二师在忠州、丹阳、永春等地区担任警备和掩护后方交通运输任务。

当时,志愿军总部虽然也曾估计到形势的发展有可能迫使我军在二月间就要打一仗,但是,没有料到敌人会很快发动大规模进攻,所以主要是把精力放在春季攻势的准备上。当我判明敌人企图之后,遂于 1 月 27 日停止休整, 准备作战,并将正在进行中的中朝两军高级干部联席会议,改为准备进行第四次战役的动员会议。

中国人民志愿军洪学智副司令员,在其长篇回忆录中写道:“第四次战役我们是被迫打的,彭总对此次战役的后果是很担心的。他在 1 月 31 日给毛主席的电报中曾明确指出:第三次战役即带若干勉强性(疲劳),此次战役则带有更大的勉强性,如主力出击受阻,朝鲜战局有暂时转入被动钓可能。”当时,中共中央军委已决定入朝的第十九兵团还没有到达。宋时轮的第

九兵团尚在元山、咸兴一带休整,一时难以立即投入作战。在前线能投入作战的部队,仅有刚刚参加过三次战役的六个军和朝鲜人民军的三个军团。这样不仅在技术装备上敌优我劣,而且在兵力数量上我也失去了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彭德怀的方针是:“力争停止敌人前进,稳步打开战局,并从各方面加紧准备,仍作长期艰苦打算。”根据这个方针,中朝第四次战役的作战顶案是:由志愿军韩先楚副司令员指挥第三十八、第五十军和人民军第一军团,在西线组织防御,抗击敌人向汉城方向的进攻,钳制敌人主要进攻集团。东线则让敌人深入,尔后由邓华副司令员指挥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第六十六军,实施战役反击,争取歼灭敌人(主要是甫朝鲜李承晚军)一至两个师,进而向敌纵深发展突击,从侧翼威胁西线敌人主要进攻集团。如反击得手,可制止敌人的进攻;如反击不顺利,敌人将继续前进,我则准备退至三八线以北地区,给敌人以坚决回击。

战斗打响后,志愿军政治部根据这次战役的特点,于 2 月 1 日向部队发出了《第四次战役的政工指示》。指出:此役是在相当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 诸如部队普遍希望休整,作战思想准备不够,兵员未能得到补充,粮食、弹药困难等未完全解决,因此政治工作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让全军指战员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不怕疲劳,勇于克服困难,保证这次战役的胜利。

西线美军在大量航空兵、大炮和坦克的支援下,从 1 月 25 日起,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我坚守汉江南岸的部队在天寒地冻、粮弹供应困难、工程器材异常缺乏的情况下,依托一般野战工事进行防御作战,抗击敌人优势兵力的进攻,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打得很英勇,也很艰苦。每一要点都要同敌人进行反复争夺,使敌付出重大代价。志愿军总部于 1 月 31 日分别通令表扬了第五十军的全体指战员。该军军长曾泽生一直跟着部队在前线指挥,他们在敌人飞机、坦克和炮兵猛烈轰击下,抗击敌人优势兵力的进攻,守住了阵地, 并给了进攻之敌以大量杀伤。

西线我军展开坚守防御作战不久,志愿军总部即根据第五十军一四八师实施防御作战的情况和经验,及时向部队发出了战术指示,强调进行野战阵地防御,必须做好工事,采取疏散的纵深的兵力配备(每一阵地只以少数兵力加强轻火器进行防守),才能减少伤亡,保持防御的稳定性;必须以短促、突然、猛烈的人力配合阵前反击,才能有效地阻止敌人的进攻;必须作好对敌实施反击的充分准备,较大的反击必须于夜间进行,才能收到大的效果; 同时还特别强调,不能死守一地,在争取到一定时间或无力防守时,应主动

地转移阵地,井尽力坚持夜间转移,以减少伤亡。

  1. 月 3 日,西线进攻之敌占领了我修理寺南山一线阵地,我军转至第二线阵地继续防御。2 月 4 日,我第三十八军对渗入该军侧后的洗月里、山中地区之敌进行反击,歼敌 400 余人。此时,西线我军已连续作战 10 昼夜,在敌绝对优势的炮兵火力和航空兵火力猛烈突击下,伤亡较大。为了保持汉江南岸阵地,继续钳制敌人主要进攻集团,保障我军主力在东部战线实施反击, 志愿军总部决心缩小第五十军防御正面,加强纵深防御力量。至 2 月 7 日, 敌在付出了重大伤亡代价之后,占领了虎岘、安养里、内飞山、鹰峰、国主峰一线阵地。此时,汉江局部地段已开始解冻。为避免背水作战,志愿军第五十军和人民军第一军团,奉命除留一部分兵力控制汉江南岸桥头阵地外, 主力撤至汉江北岸组织防御。经过 20 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我军歼敌万余, 完成了钳制敌人主要进攻集团,掩护东线我军主力向横城地区集结和反击的艰巨任务。

东线之敌至 2 月 9 日,已被我阻止在砥平里地区的横城以北一线,造成了我反击的有利态势。志愿军司令部于同日发出了反击作战指示:此次反击, 我们集中九个师的绝对优势的兵力,层层切断横城及以北地区美军一个团及南朝鲜第八师,根据客观情况,我们完全有把握取得全胜。其中关键在于: 第六十六军主力迅速进至横城以南断敌退路;第四十二军主力截击南朝鲜第八师向横城逃窜的退路;第四十军及一九八师应勇敢动作,从正面和侧面同时分割歼灭敌人,力求速战速决,继续扩大战果。彭德怀司令员对横城地区反击战非常重视,认为只有胜利才能挫败敌人进攻的气焰,才能争取休整补充的机会和争取歼灭更多敌人的准备时间。他号召志愿军与人民军进行打胜仗的比赛,去争取新的光荣和新的胜利!

2 月 11 日晚 5 时,夜幕降临。邓华将军指挥的四个军按照预定计划,向横城地区之敌发动了进攻。经一天激战,我将南朝鲜第八师三个团全部歼灭。战斗至 13 日清晨,又歼灭美第二师一个营、美军和南朝鲜军四个炮兵营,以

及李承晚第三、第五师各一部,此次反击作战,共歼敌 12000 余人,其中俘

敌 7800 人,内含美军 500 多人。

李奇微在他的长篇回忆录《朝鲜战争》中,是这样描述志愿军在横城的胜利的:“在中共军队的进攻面前,美二师又一次首当其冲,遭受重大损失, 尤其是火炮的损失更为严重。这些损失主要是由于南朝鲜第八师仓皇撤退所造成的。该师在敌人的一次夜间进攻面前彻底崩溃,致使美第二师的翼侧暴露无遗。南朝鲜军队在中国军队打击下损失惨重,往往对中共士兵怀有非常畏惧的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天兵天将。所以,过了很长的时间才使南朝鲜军队树立起抗击敌军夜间进攻的信心。脚踏胶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的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

横城反击作战胜利结束后,西面砥平里之敌仍在原地未动。为了扩大成果,我军于 13 日晚以六个团的兵力,向砥平里之敌发起攻击,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将敌压缩在不足两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由于敌人此时已形成据点式防御,四周以坦克防守,兵力、人力很集中,我军火炮少,弹药又不足, 因而仍未解决战斗。

低平里战斗失利,据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将军介绍,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敌情不明,攻击不力。当时认为,敌人只有野战工事,兵力不到 4 个

营,而实际上已形成据点,有 5 个营共 6000 余人,我攻击部队在兵力尤其是人力上不占优势,又以野战方法去打形成据点的敌人,必然不会成功。再加上参战部队建制多,通信联络不畅,协同动作差,以致当夜仅歼敌一部,未能解决战斗。

15 日美骑兵第一师一部在坦克 30 余辆,飞机 100 余架的掩护下,进至砥平里西南的曲水里,与志愿军阻援部队第一一六师、第一二六师各一部展开激战,其步兵被击溃,但大部坦克已突人砥平里与守军会合。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如果继续攻击砥平里,即便攻下来,也难于造成各个击破敌人的态势。为避免陷于被动,志愿军司令部决定于当日 17 时 30 分停止对砥平里

的进攻,命令部队于 16 日拂晓前撤出战斗,向北转移。

从 1 月 25 日至 2 月 16 日,我军第一阶段作战虽然取得了歼敌 22000 余人的胜利,但因砥平里战斗失利,战役反击不顺手,战略预备队未能赶来, 不能扩大战果,也就难以制止敌人的进攻。

志愿军总部对第一阶段的敌我情况和第二阶段的作战方针,连夜进行了分析,作出了新的决定。分析认为,从敌人此次战役进攻可以看出,不消灭美军主力,敌人是不会退出朝鲜的,这就决定了战争的长期性。在防御方面, 表现了我军高度顽强的战斗作风,暴露了敌军只凭优势装备,进攻精神不强的弱点,每天只平均前进 100 米。我们的弱点是,部队过度疲劳,减员大多,

兵力不足。第十九兵团 2 月 17 日由安东出动,其他各军最快也要 4 月初才能先后到达三八线附近。其次是运输困难,军需不能保证,尤其是粮、弹不足。敌人的便利条件是装备优良,有空军配合,运输快,因而敌人可能继续进攻, 乘我第二番兵团及补充兵员未到前,企图进逼三八线。

根据上述分析,中朝联司决定:全线转入防御,节节阻击,迟滞和杀伤敌人,争取两个月的时间,等待第二番兵团的到达;同时积极改善交通运输, 囤积作战物资,为下个战役创造条件。彭德怀将军在完成上述部署后,于 2

月 19 日专程回国,向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汇报朝鲜战况和请示作战方针。前线中朝部队,且战且向三八线以北缓缓转移。

  1. 月 7 已,李奇微又集中 5 个军共 14 个师 3 个旅又两个团的兵力,在西线发动代号为“撕裂者行动”的攻势。美第二十五师分两路强渡汉江,企图夺取汉城,进而向三八线推进。我守备部队,英勇奋战,组织了运动防御。这时,志愿军前线部队的困难局面超过入朝以来任何时期。因弹药不足和炮损严重,炮兵部队大多先撤往三八线以北休整。有些前沿阵地因守备部队饥饿,被迫放弃,前线部队指战员的各种装具也破烂不堪,赤脚露体已成普遍现象,因生活困苦病倒者也大量增加。在战斗人员减少过半的情况下,各部队凭着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和高昂的斗志,仍顽强奋战。3 月 7 日一天内,第三十八军和第五十军在汉江北岸就有几个连队战至最后一人,实现了与阵地共存亡的革命誓言。

志愿军司令部及时总结了经验,并根据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意图,于 3 月 8 日发出了关于当前作战指导方针的指示,又强调了兵力配备“前重后轻”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志愿军部队在敌火力占绝对优势的空、步、炮、坦克的协同进攻面前,利用山区和丘陵的地形,只以少数人坚守前沿各个支撑点,多数兵力分散隐蔽在阵地后方,各种火炮适当前推,并有层次地分散隐蔽,当敌人步兵接近阵地时,各种火器集中开火;敌突入阵地后,则适当投入后方兵力反击,与敌近战,使敌空、炮支援难以发挥作用。这样可以用

较少的代价换取敌人较大的损失。

然而,敌人气势汹汹,战斗异常激烈,就在此关键时刻,彭德怀从北京回到了志愿军总部。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他分析了战场形势后,于 3 月 11

日致电中央军委周恩来副主席:“我于 9 日拂晓前安抵司令部。敌于 7 日又开始全线进攻。力继续疲劳敌人,缩短我之防线,争取时间,决放弃汉城, 采取运动防御,保持有生力量,吸引敌人主力进至三八线,进至南川店、兔山、铁原、杨口线,于我歼敌有利。”

根据彭德怀司令员的决定,为争取主动,待机歼敌,我军于 3 月 14 日主动撤离汉城。彭总对此早有思想准备。我军作战的目的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 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我军解放汉城时,有新闻报道说,北京城燃放鞭炮,以示庆祝。彭德怀当时就不高兴他说:“假如以后因战争需要而撤离汉城,又怎么办呢?”他经常教育指战员千万不要有速胜的思想,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

我第一梯队各军从 3 月 10 日起,按照预定计划逐步向北转移。第二梯队

于 3 月 12 日开始同敌人接触,不仅打得英勇顽强,而且接受了前一阶段打防御战的经验教训,实行了“兵力前轻后重,人力前重后轻”等原则,战术更加灵活,杀伤了更多的敌人,减轻了自己的伤亡。由张仁初军长、李耀文政委指挥的第二十六军,在扼守七峰山、海龙山的战斗中,与敌反复争夺 11

次,以较小的代价,杀敌 1000 多名,并创造了一个班以反坦克手榴弹击毁敌坦克 9 辆的模范战例。3 月间的朝鲜,正值冰雪融化,美军将泥泞的公路形容为“巧克力汤”,这种气候也影响了敌机械化部队的前进。4 月初中朝部队已基本撤至三八线以北,李奇微因发现我方大量新增部队到达,也停止进攻。4 月 21 日战役结束。

第四次战役从 1 月 25 日至 4 月 21 日,历时 87 天,敌军一直向北发起猛

烈进攻,然而只前进了 100 余公里。从战略上看,敌人部分达到了它保住南朝鲜的目的。但是李奇微也承认,这次作战主要目的在于俘虏和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缴获和摧毁其武器装备。从这种意义上讲,这次作战没有获得完全成功”。从战役进程上看,志愿军和人民军进行机动防御是成功的,达到了以小的代价换取敌较大的损失,并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目的。这为重新获得主动,并进行下一次反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在技术装备处于劣势的我军依靠一般野战工事进行防御作战,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此役我军共歼敌 78000 余名,使敌人每天平均要付出 900 人的代价才前进 1.3 公里。

在这次战役中,我军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战斗减员 53000 多人,敌我伤亡比率为 1:0.67。

正当第四次战役在汉江南岸激烈进行着的时候,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深入地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决议说:“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推行这个运动,已推行者深入之,未推行者普及之,务使全国每处每人都受到这种教育。”为响应中央号召,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当即向志愿军总部发出邀请,派战斗英雄回国,报告志愿军在朝鲜打击美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同时组织中国人民首届赴朝慰问团,慰问英雄的中朝人民军队。

  1. 月上旬,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及随团文艺工作者一行 575 人,在团长

廖承志率领下,分为 8 个分团到达朝鲜前线进行慰问。4 月 21 日夜晚,月色朦胧,慰问团从万景台出发,途经崎岖不平的山路,在平壤西郊会见了朝鲜

人民领袖金日成将军。廖承志团长首先代表中国人民向金日成献旗献礼。他在致词中说:“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说过,我们灿烂的红色国旗, 是染有朝鲜革命烈士的鲜血在上面的。今天我们献给您一面鲜红的锦旗,是表示中国人民以自己的鲜血洒在朝鲜抗美战场上为光荣,并准备以最大的决心,实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完全胜利。”

金日成首相接着设宴招待慰问团的代表,并发表了诚挚、热情的讲话。他说:“当我们朝鲜人民处在祖国解放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中国人民派遣了自己的优秀的儿女——中国人民志愿军来帮助我们,现在又派遣了慰问团来慰问我们。朝鲜人民永远不能忘记中国人民对我们的这种国际友谊。朝鲜人民坚信我们能够获得胜利,因为在我们背后有着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作我们的后盾。”

彭德怀司令员在自己简陋的指挥所里热情欢迎祖国派来的慰问团。他向代表们介绍战场情况说:“敌人想诱我们前去洛东江,实行所谓沃克计划。我们不上它的当,使之落了空。第四次战役敌人的损失和消耗更大。长此下去,敌人就受不了。”彭德怀很形象他说:“美帝国主义的装备是现代化的, 眼睛却长在后脑勺上,只会向后看,前途是一片黑暗。”当廖承志把他母亲何香凝画的一幅《猛虎图》交给彭总时,彭德怀激动他说:“晤!大夫人画得好极了!此乃无价之宝!”

紧接着,有全国工人代表、著名的劳动英雄赵国有,上海工商界及民主建国会代表、60 岁的陈已生先生,新疆 13 个民族的代表扎克洛夫及祖国各民主党派、教育工作者与妇女的代表燕京大学雷洁琼教授,相继致词,并分别报告了全国工人阶级、全国工商界、全国各族人民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的积极行动和坚定决心。

从 4 月初到 5 月中旬的一个多月里,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进行了广泛的慰问活动。广大志愿军战士以这样一首歌来表达他们看到慰问团亲人时的欢快心情:

春风吹过鸭绿江, 祖国亲人来前方。带着嘱托和希望, 来和子弟叙短长。今天见了亲人面, 我们心里暖洋洋。好像见了毛主席, 好像见了亲爹娘。

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的到来,有力地鼓舞了全军指战员的斗志和争取胜利的信心。战士们在欢迎慰问团的大会上振臂高呼:“为世界人民立功!为朝鲜人民报仇!为祖国人民争光荣!”

且说,李奇微的这一攻势,虽说没有完全达到目的,却使战线从朝鲜的三十七度线又逐渐地向北椎了回去。美军战场形势的好转使麦克阿瑟陷入一种难堪的境地。欲知其结局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