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胜利的源泉

和平实现举世欢,中朝人民更开颜: 胜利源泉是祖国,抗美援朝总动员。

全世界人民渴望已久的朝鲜停战终于实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所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至此也就胜利结束了。胜利是朝、中军民奋斗的结果,胜利的确来之不易啊!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从 1950 年 10 月 25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投入作战

起,至 1953 年 7 月 27 日停战止,经历了两年零九个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所指挥的南朝鲜军,从鸭绿江边一直打到三八线附近地区,从而彻底地粉碎了美国侵略者妄图占领全朝鲜并进一步侵略扩张的战略计划,有效地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保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为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崇高事业做出了贡献。

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争中共歼灭“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109 万余人,其中美军 397000 余人,摧毁、缴获“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大量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据战后美军资料透露,仅美军在战争中就消耗各种作战物资 7300 余万吨,开支战费 83D 亿美元,仅次于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耗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夺取战争胜利也付出了相当代价。

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所以能和朝鲜人民军在一起,取得如此重大胜利,其根本原因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的正义性。正如彭德怀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报告》所指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真正来自人民的、有着高度政治觉悟和高贵品质的军队。它继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它是在爱国主义精神下教养起来的,是在尊敬和爱护其他民族的国际主义精神下教养起来的。它也是在保卫远东和世界和平的斗争中组成和壮大起来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将士,”彭德怀说,“都普遍而深刻地认识到他

们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代表着祖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他们所执行的是保卫祖国安全、保卫朝鲜人民独立和自由、保卫远东和世界和平的伟大光荣的任务。因此,他们的士气非常旺盛,战斗意志非常昂扬。每个战士在战场上都表现了无比的勇敢坚强和主动机敏,表现了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

“我们之所以能在朝鲜前线赢得了如此伟大的胜利,我国人民的全力支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彭德怀强调说,“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各人民团体以及各界爱国人士的坚强团结和努力工作,使抗美援朝爱国运动得以迅速开展井获得成绩。全国人民的一切努力,在中国共产党和我们伟大英明的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联合成为一支巨大的洪流,冲破了一切困难,把抗美援朝斗争引向伟大胜利。”

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于 1950 年 10 月 19 日入朝参战和 11 月 4 日中国《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的发表,在中国大地上,有亿万群众参加的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迅速兴起。和朝鲜一江之隔的中国东北地区人民, 在美国侵略者直逼朝中边境的情况下,首先奋起要求到朝鲜前线去,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的侵略。他们在各种集会上发言指出:“朝鲜人民与中国人民是共患难同甘苦的兄弟。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期,我们两国人民一同受

欺侮,并肩抗日。现在美帝国主义扩大侵略战争,要把全朝鲜变成一座活 地狱,并且要把侵略战火烧到中国来,我们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这种残暴的行动。”为此,他们筹集了大批马匹、车辆、担架、医疗用品等,准备随时前往朝鲜承担战地勤务工作。

抗美援朝运动的深入开展,使全中国人民普遍提高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觉悟,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懂得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中朝人民必胜的道理,坚定了争取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信念。工商界、宗教界的爱国人士也陆续参加到抗美援朝运动的行列。1951 年“五一” 国际劳动节前后,在中国城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反对美国武装日本、保卫世界和平的示威游行,参加群众近三亿人。

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觉悟迅速提高的基础上,中国人民掀起了参军参战的热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广大指战员,纷纷向领导递交决心书、请战书,坚决要求走上抗美援朝最前线。一批接一批志愿赴朝参战部队,斗志昂扬地奔赴朝鲜战场。

在全国各地,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动人事迹层出不穷。毗邻朝鲜的东北地区人民,率先响应祖国的召唤,特别踊跃地要求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受到美国飞机轰炸的安东市,在抗美援朝运动开始后的几天内,就有 500 多名青年工人报名参军。双城县在 3 天中就有 520 名青壮

年报名参加志愿军。锦州市在 10 几天内报名要求参军的达 1000 余人,有的人还咬破自己手指,在志愿参军的请求书上签名,以表示自己抗美援朝的坚强决心。

正在进行或刚刚完成土地改革的新解放区,广大翻身农民为了保卫胜利果实,掀起了报名参加志愿军的热潮。当时人口只有 2000 万的浙江省,先后

有 100 多万农民报名参军。未得到批准入伍的人说:“参军比考秀才还难!”

各少数民族人民的许多优秀儿女毅然投身到志愿军的行列。西北地区在 1951

年即有 24000 多名各族爱国青年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

旗的一个行政村,有 60 多个年轻人牵着自己的马参加了志愿军。各族人民深深懂得,抗美援朝战争关系着兄弟国家的生存和祖国的安全,关系着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亲人送往朝鲜前线。

成千上万的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医务人员和大批农民,纷纷组成运输队、医疗队、担架队,志愿开赴朝鲜前线,担任战地的各种勤务工作,为中朝人民军队服务。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国铁路系统报名志愿赴朝的员工达到铁路职工总数的 80%以上。仅北京市志愿赴朝服务的铁路员工就有 1246

人。在上海铁路局范围内,有 1366 名员工先后赴朝服务。许多铁路局和城市除了派出赴朝的员工外,还组织几千人到几万人的预备队,准备随时应召赴朝服务。

赴朝服务的铁路员工,同志愿军铁道兵指战员和朝鲜人民一起,粉碎了敌人的空中优势,把一列列满载作战物资的火车开往前线。到 1953 年 4 月为

止,志愿赴朝的铁路员工中,有 167 个单位荣立集体功,涌现出 5621 名人民

功臣和工作模范,有 2742 人荣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的勋章和奖章。

志愿赴朝服务的汽车司机,仅据东北各省市 1951 年 6 月统计,即有 5571 人,占当时东北地区司机总数的 51%以上。他们在敌机狂轰滥炸的袭扰下, 白天精心隐蔽车辆,夜晚驰骋在弯曲多险的山道上,将大批军需物资源源不

断地运上前线,又把光荣负伤的志愿军战士运回后方治疗。他们不顾自己安危,历尽千辛万苦,机智勇敢,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

在“响应祖国号召,到最光荣的岗位上去”的口号感召下,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争先恐后地奔赴朝鲜战场。1950 年 11 月 18 日, 由著名的模范医务工作者李兰丁率领的上海军医大学师生志愿手术队,最先前往朝鲜。接着北京、天津、沈阳、南京、武汉、广州、重庆、西安等地的医务工作者,相继组织了志愿手术队、医疗队、公共卫生队和防疫队,开往朝鲜前线。

为了统一组织和领导志愿赴朝的医务人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统一筹划,分期分批地组成医疗队赴朝服务。在抗美援朝期间,各地赴朝服务的医务人员约达 6000 人。其中有男有女,有医生,有护士。这些白衣战士也像志愿军战士一样,活跃在朝鲜战场,在救护伤员、粉碎敌人细菌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涌现了许多英雄模范。

1951 年 11 月底的一天,室外的温度已降到零下 30 度,滴水成冰。某医院接受了一个失去知觉的伤员,两脚还缠着防滑的草绳,草绳与脚都结了厚冰,像两很冰柱。如不赶紧救护,这双脚就完了。青年女护士解秀梅,当时只有 19 岁,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她从小就听人说过,冻了的手脚是不能用热水烫或火烤,那样手脚会烂掉的,最好的办法是用体温把冻了的手脚暖过来。解秀梅决心亲自试一试。

可是,这是男战士的脚呀,她还是一个姑娘,怎么好意思把男人的脚放在自己的怀里来暖呢?这时,她想到自己是共青团员,为了祖国,自己的生命都可以牺牲,为了挽救志愿军战士的两只脚,还有什么可害羞的呢?她马上解开自己的棉衣扣子,把这位伤员的两只冰脚放在自己的怀里,裹好棉衣, 盖上被子。她感到自己是和祖国、和伤员同呼吸共命运的。

暖呀!暖呀!脚上的冰融化了,脚有了热气,伤员的眼睛也睁开了。当伤员看到自己的两只脚暖在一个年轻姑娘的怀里时,他一切全明白下,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还有一次,上级指示她所在的野战医院,上午 9 点前将伤员全部转移出去,说是敌机要来轰炸。当伤员全部转移后,却又从前线转来一个腿部受伤的排长李永华。因为担架队转运伤员还没有回来,李排长只好暂时在医院里等着。

天这么冷,滴水成冰。解秀梅怕李排长受不了,于是上山去拾柴禾,准备烧火给李排长取暖。她还没有爬上山顶,九架野马式敌机飞来了,在上空转了几圈就俯冲下来,投了几颗凝固汽油弹。病房附近的房子被炸起火,火舌向病房逼近。这时,解秀梅想起了医院指导员说过的话:“在敌机紧急轰炸的情况下,不要让伤员负第二次伤!”于是,她立刻跑回病房,背着李排长就往外跑。

她背着排长往山沟转移。敌机又俯冲下来,丢下几颗炸弹,正从她头顶上落下。解秀梅放下李排长,勇敢地伏在李排长身上。这时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死只能死我一个,让在前线负了伤的英雄活下来!”炸弹在离她五六公尺远的地方爆炸,泥土、石块像雨点般落在解秀梅的身上。解秀梅负伤了,李排长被保护下来。在生与死的考验中,白衣战士解秀梅光荣地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任务。在评功会上,她被评为一等功臣,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共产党。

各地还有很多农民,主要是民兵,志愿前往朝鲜前线,从事各种战地勤务工作。有的担负弹药、物资的运输工作,有的负责运送伤员。特别是东北地区,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参战初期,即有几十万青壮年农民随军入朝, 其中参加担架队的有 15 万余人。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东北地区农民参

加过担架队、运输队、民工队的达 60 多万人。

1951 年 6 月 1 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了开展捐献武器运动的号召。指出:“为了使我们英勇善战的志愿军,能够以更小的牺牲,消灭更多的敌人,早日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我们必须迅速以更多的飞机、大炮、坦克、高射炮、反坦克炮等武器供给前线。我们建议全国各界爱国同胞,不分男女老少,都开展爱国的增加生产、增加收入的运动,用新增加收入的一部或全部,购置飞机、大炮等武器,捐献给志愿军和解放军,来加强他们的威力,巩固我们的国防。”

这年的 6 月 7 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又就捐献武器的具体办法发出通知,进一步强调了捐献武器运动必须有充分深入的宣传和细密的组织工作,必须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相结合,必须贯彻自愿的原则。为了各界人民认捐方便,通知还对各项武器的折价作了具体规定:1 架战斗机折合人民币 15 万元,1 辆坦克 25 万元,1 门大炮 9 万元。

那时候,一个正义的号召,可以说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关于捐献武器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刚一发出,全国总工会、全国妇女联合会、青年团中央、全国学生联合会、自然科学专门学会、科学技术学会、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迅即作出决定或发出通知,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全国各地区、各阶层都行动起来, 形成了一个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群众运动。

抗美援朝深入人心。在捐献武器运动中,很多地方、单位和个人,把捐献武器列入爱国公约之内,作为参加抗美援朝运动的实际行动。各地出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北京市石景山钢铁厂的职工,通过增加产量、义务加班承包本厂施工工程、拣废铁、捐奖金等办法,捐献了“石景山钢铁厂号” 战斗机一架。甘肃省玉门油矿的职工,在八天内用增产所得捐献“石油工人号”战斗机一架。毛泽东故乡湘潭县人民捐献“毛泽东号”战斗机,北京妇女捐献“北京妇女号”,全国体育总会捐献“体育号”,全国各界分别捐献“北京铁路工人号”、“中国店员号”、“鲁迅号”、“教工号”、“人民电影号”、“狼牙山号”、“白洋淀号”等等。一些省、市、自治区有的捐献一个炮兵团、炮兵师,有的捐献装甲旅,山东省捐献了 120 多架飞机的“山

东空军师”。截至 1952 年 5 月,全国人民的捐款可以购置 3710 架飞机,尚

余人民币 6230 多万元。

在捐献中,中国各界人民都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为了支援志愿军战士,她卖掉了自家的汽车作为资金,准备了 5 台

拿手好戏,从 1951 年 8 月起的半年内,她领导剧社全体人员在陕西、河南、

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等 6 个省巡回义演 170 多场,观众达 30 万人。她把义演的收入捐献了一架“香玉剧社号”战斗机。这融进她与剧社全体员工多少心血汗水啊!

在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粮出粮的口号下,全国工矿、城乡形成了捐献热。河北省阜城煤矿工人罗润生,将两年多省吃俭用积蓄下来的 200 元工

资全部捐献出来。福建省福州市妇女工国樵,她母亲临终前把仅有的一对金耳环留给了她,十多年来不管生活多么困难,都舍不得卖掉。在捐献武器运动中,她把这对金耳环奉献了出来。新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老人吾古尼沙汗,虽已 103 的高龄,但她坚持纺线卖钱捐献武器,被誉为“志愿军的老妈妈”。

重庆市 63 岁的劳动妇女彭素贞,在临终前特地嘱咐邻人将她一生洗衣、

缝纫所得的积蓄和金戒指 3 枚、银元 5 块、房屋 1 栋全部捐献出来。湖南省

湘潭县 76 岁的勤杂工谭楚云,当时每月只有 8 元的收入,从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的捐献武器号召之日起,就做了一个竹筒,上面钻了一个小孔, 每天工余挑三五担水,把卖水的钱装进去,竹筒上写着“抗美援朝生产捐献, 谭楚云记”的字样。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中国刚刚着手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1951 年 5 月, 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决议,企图扩大其早已对中国实行的经济封锁,破坏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削弱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经济能力。为了打破美国经济封锁,加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前线供给, 全国广大工人、农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坚决贯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热火朝天地掀起了爱国主义的生产劳动竞赛,使工农业生产大幅度的增长。

1952 年的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 827 亿元,比 1949 年增长 77.5%。

增产节约运动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对朝鲜前线的物资供应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国内不仅给志愿军送去充足的粮食,还运去了大批猪肉、鸡蛋、牛肉干、蛋粉、香肠、饼干以及医疗用品。军事工业企业的职工,千方百计地加紧生产武器、弹药及其他军需物品,保证志愿军的作战需要。在整个战争期间,全国人民为朝鲜前线提供的各种作战物资共达 560 余万吨。这种巨大的物力支援,是战争取得胜利的物质基础。

在开展增产节约的同时,全国城乡还广泛开展拥军优属和亲切慰问“最可爱的人”的活动。城乡军人家属的生产、生活都得到妥善的照顾,他们的子女入学得到优先录取。广大烈军属的政治觉悟也不断提高,不仅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政治活动、工农业生产和做好本职工作,还写信鼓励朝鲜前线的亲人英勇作战,为国立功。青海省的一位军属,在写给他儿子的信中说:“咱们已经翻了身,村里人都很爱护、尊敬咱们,你要好好在前方打仗,啥时候胜利了,咱们再团圆。”

在进行优抚工作的同时,中国人民时刻关怀着艰苦奋战在朝鲜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志愿军人朝后的第一、二次战役取得胜利的消息传回祖国以后,全国人民就掀起了往朝鲜前线寄送慰问袋、慰问信的热潮。北京大学的学生,在 3 天内就寄送 300 多封慰问信和 6000 多个慰问袋,有的在慰问袋内还装着一纸卡片,上面写着:“亲爱的同志:献给您毛巾、肥皂,用它来擦干您的汗水,洗净您身上敌人的污血,好好地休息一会,准备第二次的进攻,让又一个敌人躺在您的利刀下。”

首届慰问团送的慰问袋里都装着一本红色的小册子,这是著名诗人柯仲平献给志愿军的一本诗集。诗人在每一本诗集的扉页上都写了这么一首诗:

一个慰问袋装着一颗心, 一颗心又装进一封慰问信。

几万万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

给你们送来了几万万颗勤劳勇敢的心。

上海著名作家章靳以在慰问信上写道:“我是一个文艺工作者,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一定用我的笔写下你们的光荣史诗。我还要鼓励我的学生响应祖国的号召,投考军事干部学校,作你们的后盾。”南京市人民在平壤收复后的四五天内,即写了 2 万多封慰问信,寄送 5000 多个慰问袋。截至

1951 年 1 月,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各地就寄出慰问金人民币 114 万余

元,慰问信 45 万余封,慰问袋 36 万余个,慰问品 61 万余件。

杨得志将军回忆,在第五次战役期间,在一次行军路上,他收到国内寄来的几封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每封信都是情真意切,字字千钧啊!杨将军打开的第一封信,是一位 84 岁的老人写的。信中写道:“你们打击侵略者,为国为民立了大功。我率儿、孙、曾孙四代人向劳苦功高、为民谋福的全体将士致谢致敬。我老了,不能拿枪了。但送走了孙子,还愿把50 多岁的儿子送上前线,并愿率居家人等搞好生产,支援前线将士。”

第二封信是一位 68 岁的维吾尔族老太太写的。她在信中说:“我痛恨万恶的侵略者,我心疼志愿军孩子们。我老了,但身体还好,膀子还很有力, 我要求到前线给志愿军洗衣服、烧火做饭⋯⋯”杨得志将军把信念给同志们听后,大家感动得流下了泪水。有的同志向将军要求:“司令员,等我们住下之后,赶快给老妈妈写封信,请她放心,请她千万不要来,我们一定狠狠打击侵略者!”

还有一封信来自汉口。诉说汉口被服厂的一位女工,为了连夜赶制 40 套棉军装,把自己患重病的独生子寄托到姐姐家里。可是第二天回到家时, 姐姐正悲悲切切地哭——儿子死了!她也难过得哭了。有人要把这件事向上级报告,写信告诉志愿军。她开始不让,后来再三说服,她含着泪说:“要写就告诉志愿军不要为我难过。为了 40 个军人不受冻,儿子死得值得⋯⋯” 同志们听了,顿时都沉静了下来,好久没有人说话。只见杨将军深沉地对大家说:“同志们,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伟大的英雄的中国人民! 他们那纯真、朴实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曾先后组织了三次规模庞大的慰问团前往朝鲜进行慰问。第一届代表团团长是廖承志,第二届团长是刘景范,第三届团长是贺龙元帅。第一、二届慰问团前往朝鲜时,正是抗美援朝战争打得最激烈的时候,第三次是停战协定签字之后前往朝鲜的。这些慰问团是由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阶层、各地区、各民族和人民解放军的代表以及文艺工作者组成。慰问团所到之处,均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和朝鲜军民的热烈欢迎。

首届慰问团在朝鲜期间,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紧张地进行第四、第五次战役的时候。慰问团的全体人员,克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中国人民所赋予的慰问任务。在慰问过程中,随团的文艺工作者们不辞辛苦,不避艰险,在敌机的经常袭扰下,为指战员作了千百次精彩的表演。不少演员还深入到前沿阵地上为战士们进行演唱,把祖国人民的温暖送到每个战士的心坎上。慰问团回国之后,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到全国 2050 个县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激励全国人民再接再厉,全力支援朝鲜前线,争取抗美援朝战争的早日胜利。

第二届慰问团在朝鲜进行了为期 40 多天的活动。从中朝边境到三八线上

的开城地区,从朝鲜的西海岸到东海岸,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到许多连队的前沿阵地,到处留下了慰问团的足迹。这届慰问团在朝鲜慰问期间,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全线战术反击作战和上甘岭战役的时候,也是志愿军赴朝参战两周年的前后。志愿军指战员决心以战斗的胜利迎接祖国亲人的到来。

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的慰问,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意志。他们在驻地和坑道口扎上松门,贴上“迎接亲人”、“以战斗的胜利迎接祖国人民的使者”等醒目标语,迎接慰问团的到来。他们说:“看到了祖国人民的代表,就好像看到了祖国五亿人民。”有一首贴在坑道口的快板诗这样写道:

春风吹过鸭绿江, 祖国亲人到前方, 带着温暖和希望, 来与子弟话短长。见了久别亲人面, 个个心里暖洋洋, 好像见了毛主席, 又像见了爹和娘, 千言万语说不尽, 不知先说哪一桩。

这首快板诗真切地表达了志愿军指战员欢迎慰问团的心情。

他们把祖国来的亲人称自己为“最可爱的人”,视为最高的奖赏和无尚的光荣。他们表示:“最可爱的人一定要做最可爱的事,”“在祖国人民的关怀下,坚决打到底,打到胜利,打到美国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为止。”

在慰问团慰问期间,各部队用许多辉煌的工作和战斗成果,作为向祖国亲人的献礼。装卸部队的一个连队,把装卸一车物资的时间从四分钟缩短到两分半钟。铁道兵的一支部队一夜就抢修好了被敌机炸毁的路轨。高射炮兵的一个连队,仅仅用 16 发炮弹就击落了一架在阵地上空盘旋的敌机。该连连长指着掉下来的敌机向慰问团的亲人说:“这就算是我们送给祖国人民和慰问团的礼物吧!”

第二届赴朝慰问团代表到达志愿军第三四六团进行慰问时,该团正受命准备强攻高旺山。负责主攻的两个连队,当即向慰问团代表提出保证:“坚决以战斗的胜利,来答谢祖国人民和毛主席对我们的关怀和热爱。”两个连迅速击败了敌军的抵抗,毙伤俘敌 200 余人,把慰问团赠送的红旗插到了高旺山上。

中国慰问团回国后的巡回汇报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支援前线的热情。他们在报告中所介绍的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模范事迹,都是最生动最实际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材,深深地打动着每个人的心。志愿军的英雄形象,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努力工作、加紧生产、勤奋学习的光辉榜样,对于当时全国开展的捐献武器运动、增产节约运动及其他各项工作。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中国人民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的事实充分表明,他们不但以一切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了志愿军的作战,而且给了志愿军以巨大的精神鼓舞。

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杨得志在回忆录中写道:“祖国慰问代表团的到来,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祖国建设的捷报,带来了全国人民的关怀、热爱和期望,还带来了全国人民抗美援朝的坚定决心和意志。他们给指战员带来了巨大的力量。”他最后强调说,“祖国,是我们的坚强后盾,祖国,永远是人民军队力量和胜利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