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向汉城进军
节节推进指汉城,进军路上尽英雄; 飞雪迎春鏖战日,战地新年情更浓。
中朝军队突破三八线后,敌人纷纷溃退,彭德怀司令员随即发出命令, 乘胜扩大战果,追击敌人,向汉城挺进!
1951 年 1 月 3 日晚,志愿军和人民军各军团转入追击作战。志愿军右纵队第五十军一部,在高阳以北碧蹄里击退美第二十五师约一个营兵力的抵抗之后,进至高阳以南佛弥地截断了英第二十九旅的退路。经一夜激战,全歼了这个旅的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一营及第八骑兵(坦克)团直属中队,缴获和击毁坦克 31 辆、装甲车和汽车 24 辆。这是一场志愿军战士用爆破简、手榴弹同英军重型坦克搏斗的战斗。这也是在汉城进军中取得的第一个重要的胜利。
自从美军三八线被我军突破之后,汉城守敌即慌恐不安。美军为了自己逃命·命令英联邦二十九旅来复枪团和“皇家重坦克营”在议政府地区担任掩护。1 月 2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某部接到了“向高阳攻击前进” 的命令。高阳就在议政府到汉城的公路线上,距两地各 60 里。志愿军占领高阳,既可威胁汉城侧背,又可断议政府英军退路。
高阳以北二里处有一个小村,名叫碧蹄里,由美军二十五师三十四团一个营据守。志愿军五十军即以两个连猛攻碧蹄里,激战 20 分钟,俘美军 28 人,残敌丢下英军抱头窜回汉城。于是,被美军司令官派在议政府担任掩护撤退任务的英国帮凶部队就完全孤立,落入志愿军的天罗地网中了。
我志愿军占领高阳后,随即向高阳东南仙游里高地进攻。仙游里高地在议政府至汉城公路以西,高 200 公尺,英军一营掘壕据守此地,这是英国“皇家重坦克营”的唯一后援。1 月 3 日拂晓,志愿军以两个连猛攻这个高地, 半小时完全占领。敌人跑得如此之快,以致联络飞机的信号板都未来得及搬走。就在 3 日这一天,从早到晚,爆炸声震撼着仙游里高地。议政府英军千
余人,配合从高地逃下的英军,并用 200 多门大炮配合,轮番向高地反扑。敌人为了抢夺联络飞机的信号板,发动了五次进攻,都被扼守高地的志愿军某连战士击退。这个连的军事干部最后只剩下了一个副排长,仍然带领剩下的战士坚持到胜利。在志愿军的前沿阵地上,堆满了英军的尸体。战士们戴上英军的钢盔,掌握着联络飞机的信号板,指挥美国飞机猛炸高地周围的英军。战士们说:“眼看着敌人打敌人,真是让人开心啊!”
在痛歼英国皇家重坦克营的战斗中,中国志愿军的战士们,充分显示了高度的创造性和大无畏的精神。只第五连一个连,一个晚上就缴获、击毁敌坦克 12 辆、装甲车 1 辆;除了打死者外,还生俘英军少校队长以下 32 人。艾德礼送到朝鲜做美军帮凶的“大英联邦二十九旅皇家重坦克营”,就这样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歼灭了。这是一切侵略者和帮凶们的必然下场!
在向汉城进军中,我军英雄辈出,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第三十九军先头部队于回龙寺与美第二十四师第二十一团遭遇,歼其一部,之后又在议政府以西釜谷里歼灭英第二十九旅两个连。在围歼英军这两个连的战斗中,第一一六师第三四七团第七连担任阻援任务。当该连连长负伤、其余干部牺牲时,司号员郑起挺身而出,代理连长指挥,打退敌进攻多次,毙伤敌60 余人。最后,敌人以一个营的兵力在 6 辆坦克掩护下猛烈进攻。郑起组织
全连仅剩的 7 名战士,把仅有的一根爆破筒和几枚手榴弹投向敌人;接着他机智地吹起冲锋号,迫使敌人仓皇溃退。郑起荣立特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八军、第四十军,追击敌人至议政府东南水落山地区,击溃美第二十四师一个团。志愿军左纵队第四十二军主力和六十六军一个师由加平、春川渡过北汉江,并向洪川方向发展。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继续向洪川、横城方向进攻,截歼南逃之敌。
从突破道城岘到会歼伪二师、伪五师,仅第四十二军一二四师就俘敌2114 人,全军共俘敌 2797 人,毙伤敌 1173 人,缴获山野榴弹炮 22 门,化
臼迫击炮 11 门,各种枪支 2463 支。第四十二军一二四师和六十六军受到了志愿军司令部的通令嘉奖。
在敌溃败之时,志愿军司令部命令第四十二军,于 1 月 2 日晚在加平以南的长僧里地段渡过北汉江,抢占阳德院里,断洪川敌人退路,并向横城逼近,相机占领骊州、梨浦里,控制南汉江滩头阵地。
敌人为拦阻志愿军追击,于 2 日午间,美机疯狂轰炸汉江冰面。由于天冷得出奇,江面很快结了一层薄冰,被雪覆盖。这给我军渡江带来了困难。1 月 3 日 2 时许,部队全部渡过了北汉江。敌人为了迟滞我军俞进,除了派飞机轰炸扫射之外,沿途投下了许多定时炸弹,步兵布设雷区。仅第四十二军行进的路线上,就设有三道雷区。部队一边排雷,一边小心地前进,致使行军速度大大放慢。
1 月 4 日,我军进至阳德院里。刚架起电台,即收到志愿军司令部给军部和一二四师发来的电报。电文大意是:命四十二军停止前进,就地待命, 派一个团向横城方向侦察,弄清楚美二师是否从洪川撤下来了,横城有无敌人。随后,第四十二军又给一二四师发来电报,再次重复了志愿军司令部的电报内容。第一二四师指挥部设在阳德院里。该师第三七二团驻守在龙头里, 距横城约 40 里。师里决定派副师长肖剑飞到三七二团,于 1 月 5 日夜全团向横城侦察。
为使部队隐蔽,不暴露目标,第三七二团避开公路和较开阔的地面,专门爬山越岭前进。担任该团前卫的六连二排副排长张克文带领的尖刀班到了静冰亭村西。突然一声枪响,子弹击中张克文。尖刀班立即朝着枪响处射击, 并摸了上去。见村边有两辆卡车停在路旁,车上架着重机枪。据观察认定, 是敌人哨兵的警戒车。三个敌人死在车下。从被打死的都是美国兵判断,静冰亭村里驻的是美军。
副营长段培明迅速组织后面上来的部队,以疾风骤雨般的速度向静冰亭街里冲去。疲惫的敌人正在村民家里熟睡,做梦也没想到志愿军已经冲了进来。战士们想抓活的,但又怕惊醒敌人后负隅顽抗。因此,逐屋扔手榴弹, 用步枪、机关枪扫射。打得美国佬鬼哭狼嗥,血肉横飞。
六连尖刀班冲到街东一个小山包处,向敌炮兵营猛烈射击,敌人不知志愿军来了多少人,惊慌失措,弃炮逃命。尖刀班绕过去,堵住东逃的 100 多敌人。有的被打死,有的当了俘虏。在第六连刚打响的时候,敌人在公路左侧的台峰 352 高地向三七二团纵深队形展开射击。团长张景耀即刻命令八连连长魏修堤说:“迅速夺占台峰高地,否则后继部队受阻!”
八连连长魏修堤立即集中部队,在第三七二团迫击炮连的掩护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山头。这儿有敌一个排的警戒部队,被我炮火压得抬
不起头来。两军相遇,短兵相接,展开了白刃战。我八连战士精神抖擞,龙腾虎跃,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我人多势众,两三个对付一个美国佬。敌人死伤大半,只有少数人逃跑。八连夺取了台峰 352 高地,控制了制高点, 保障了侧后部队的安全。
静冰亭战斗,其实是个遭遇战。被歼的这个营,是美第二师三十八团的侦察营,也是到静冰亭执行侦察任务的。敌先我五六个小时到达。我军不知敌人在此,敌也不知我突然到来。两军遭遇后,我军先发制人,将敌击溃。由于黑夜作战,未能全歼,余敌逃回横城。
就在中朝军队突破“三八线”、勇猛向汉城进军的时候,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已经意识到:撤离汉城将是不可避免的了;并且,任何试图在此时此刻阻拦这些败兵的举动,都与制止雪崩一般徒劳无益。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南逃,直至汉江以南 15 公里的预设防御线。那时候,他们溃逃的速度也许会因远离了敌军而放慢,再用宪兵来阻止他们继续后退,从而收集这些败兵残将,重新整编,再设法让他们打回来。
三天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已在全线突入防御纵深 15 至 20 公里。李奇微接到报告,西线中共部队已突破临津江,逼近汶山;一支强悍的中共军队冲破层层阻击,迂回到东豆川南一带,使南朝鲜军队第一师和第六师的联系被切断,随时都有被包围的危险,右翼方面亦遭到中共军猛烈进攻,修德山和上下红碛里地区已被中共军队攻占。而北朝鲜人民军的两个军团正迅速逼近洪川、横城,威胁着第八集团军的侧翼。
要求撤退的告急电报不断从各个防御地段飞向李奇微的前进指挥所。1 月 3 日午前,李奇微乘一架小型飞机到达前线,会见一些高级指挥官。在这些指挥官众口一辞的催促下,追于中共军队全线突入纵深的巨大压力,李奇微只得下令撤到汉江以南,尽管此举非常危险。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将汉江以北众多的部队和火炮、坦克及各种车辆撤过乱冰阻塞的汉江,无疑是一种大规模的复杂军事行动。一旦撤退因中国志愿军的迫近轰击而延误在汉江以北,损失将是巨大的。
当日午后不久,李奇微就告知美国驻南韩大使莫西奥,要他通知李承晚, 美国第八集团军准备立即撤出汉城,要求南朝鲜政府仍留在汉城的部分机构必须下午 3 时以前撤离汉城;自下午 3 时起,汉江大桥和来往要道,仅供军队通过,民间车辆和行人一律禁止通行。
很快,李奇微就接到莫西奥大使的电话,转达了南韩总统李承晚对将军的如下质问:“李奇微将军讲过,他是准备长期留在朝鲜的,可现在他刚到朝鲜一个星期,就要撤离汉城,难道他指挥的军队只会撤退吗?”
“请您告诉那位可爱的南韩总统,”李奇微在电话上对莫西奥大使说, “最好请他到前线听听中共军队进攻时吹起的刺耳的军号,看看成千上万的中共军用不堪入耳的英语喊‘缴枪不杀’和蜂拥冲锋的情景,再看看他们南韩的军队是怎样像羊群一般的溃逃吧!”
“大使先生,请你也帮我考虑考虑,这样的军队怎能实施我的突击计划? 而坚守阵地就等于送死!”李奇微在电话上对莫西奥大使咆哮道,“请你转告李承晚,我李奇微现在只是撤离汉城,并没有准备离开朝鲜!”
李奇微打完电话,即吩咐人把第一骑兵师长助理帕尔默准将叫来,命令他亲自赶赴汉江大桥,全权负责交通管制。他说:“你要以我的名义,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保证第八集团军源源不断地通过。从下午 3 时起,禁止非
军方以外的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行,以免堵塞交通。我最担心的是,汉城的数十万难民涌上大桥,那他妈的可就给中共军帮了大忙啦!”
1951 年 1 月 4 日,中国志愿军的先头部队开始出没于汉城郊区。南朝鲜政府迁都釜山,“联合国军”的前进指挥所也转移到了大丘。李奇微将军看到了担任后卫的第二十七团开始撤退后,离开了位于汉城市内的指挥所。他首先把装饰在桌子上的全家照片装进箱子里。这张“全家福”还是他在离开华盛顿之前照的,那时,他还写了一份遗嘱。他想,既然沃克将军遭到不测, 很难说同样的命运绝不会光顾他。现在李奇微把这张照片收拾好后,又把放在手提包底下的一件破烂睡衣钉在办公室的墙壁上,并且写了一句话:“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谨向中国军队总司令官致意。”
关于这次退却,李奇微将军回忆说:“我们已经竭尽全力了。⋯⋯背靠冰封的江河进行战斗⋯⋯能够给敌人以严重的损失,收到了最大的迟滞效果。⋯⋯我是担心过退却的命运,即担心退却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和溃败,但得知取得了以上成果,感到极大的满足。”
但是,汉城撤退时,美军采取了同平壤撤退时一样的破坏行动。军事设施不用说,凡是认为敌人可能利用的设施,无论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全都焚毁了。在金浦机场储存有 50 万加仑航空燃料和 25000 加仑凝固汽油弹;在富平的美国陆军后勤司令部和仁川的码头上,各种补给品堆积如山。地面军队用的补给品,随着防御计划的决定逐渐转送到天安一大田附近。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时间能把大量的航空燃料运送出去。因为,正如李奇微将军回忆的那样,中国军队的进攻兵力超过了预先的估计,而边境阵地只维持了两天半。这么多的航空燃料同油罐等设施一起毫不可惜地被烧掉了。冲天的黑烟好像葬送汉城第二次失陷似的飘忽在布满雪云的空中。 1 月 4 日,美国报纸曾对汉城作了如下描述:“警察已撤走,汉城的大街成了掠夺之城。⋯⋯1 月 4 日夜间的汉城,巨大的黑烟在寒风中飘动,喧闹的机枪声不时地响彻寂静的夜空。汉城已是三次改换其主人了。”
就在美军撤退汉城的当天下午,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和中国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五十军各一个师先后进入被美军破坏仍在一片烟火和爆炸声中的汉城。这时,为了不使“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据守汉江南岸,控制金浦机场和仁川港口,以威胁汉城和妨碍下一步作战,志愿军司令部决定逼退汉江南岸之敌。因此,建议人民军第一军团留一个师守卫汉城,军团主力准备渡过汉江,相机占领金浦机场和仁川港口;命令志愿军第五十军,立即以有力之一部控制汉江大桥,力争占领汉江南岸滩头阵地,军主力攻击南岸之敌, 如敌继续南逃则尾追至水原待命;命令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军、第 四十军在清平川附近渡过北汉江攻歼杨平、利川之敌,尔后由东南向西北攻击广州、水原、永登浦之敌。 1 月 5 日,志愿军第五十军、人民军第一军团主力渡过汉江。志愿军右纵队领导人决定除以第五十军继续追击外,其余各军在汉城东北和议政府东西地区待命。第五十军在追击中,于果川、军浦场歼敌一部, 并占领水原、金良场里。人民军第一军团先后占领金浦和仁川港。1 月 8 日, 志愿军和人民军已把“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赶到了北纬 37 度线附近的平泽、安城、堤川、三陡一线。
这时,彭德怀鉴于“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似在有计划的撤退,有诱使志愿军和人民军深入后实施侧后登陆进行南北夹击的企图,为了避免上当,1 月 7 日上午,彭德怀召集志愿军儿位主要领导一起讨论了战役的进展情况。
彭德怀首先指地图上的标记说:“你们看,敌人已经退到三十七度线, 前面就是洛东江了。令人奇怪的是,当我军突破敌人防线后,敌人每日撤退30 公里左右,主力部队白天撤退,掩护部队黄昏撤退。当我军夜间攻击至拂晓停止时,刚好处在敌人预设阵地之前和敌人炮火控制之下。这就证明,敌人已接受了前两次战役的教训,摸到了我军在无制空权情况下的作战规律。所以,目前的战斗歼灭的敌人并不多,他们的主力没有受到更大的打击。更重要的是,敌人退得很快,退得这么远,整整一个纬度,我们乘胜追击,会不会钻到敌人的圈套中去?”
彭大将军浓眉紧锁,思绪万千,他沉思了片刻,突然在桌上猛击一拳, 说:“绝不上李奇微的当!我们要当机立断,停止追击,立即结束这次进攻战役。你们的意见如何?”
“彭总分析得对。”洪学智说,“很明显,敌人还不能算是吃了败仗的溃退,我们是应当慎重。”
“我完全同意彭总和洪副司令的看法。”解方参谋长慢条斯理地说,“根据现有情报表明,洛东江一带敌人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并有大量兵力防守, 准备以逸待劳。不仅如此,还从日本调了两个师来朝鲜;有的情报讲,从美国也调了两个师,正在途中。这些情报还需我们进一步观察。”
“这就对了,我们不能让敌人打我们的屁股!”彭德怀说,“再追下去, 敌人如果再来一次仁川登陆,我们就要吃大亏了。”
“谈何容易!”解方说,“如果麦克阿瑟故伎重演,那就找错对象了!” 说完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如果大家没有不同意见,我们马上就此作出决定。”彭德怀说,“命令各军于 1 月 8 日停止追击,就地构筑工事进行防御。主力后撤休整,结束此一战役。”
第三次战役是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齐心协力,并肩进攻,经过连续7 昼夜的奋战,前进了 80—110 公里,毙伤俘敌 19000 多人,粉碎了“联合国军”据守三八线、整顿军队、准备再犯的企图,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敌人内部矛盾,扩大了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推动了祖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持续高涨。
这次战役,志愿军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当时,我军入朝后, 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没有休整补充,部队相当疲劳;再加战线南移,运输线延长,供应更加困难。同时,志愿军第一线兵力只有 6 个军 23 万余人,朝
鲜人民军虽有 3 个军团参战,但兵力仅 7 万余人,总计中朝军队第一线兵力
共 30 万人;而敌人在三八线部署了 13 个师,20 余万人的兵力,从东线咸兴方面撤下的美伪军也向三八线增防。仅就敌我第一线兵力对比而言,我之兵力也嫌不足。
但是,依据当时的形势,从政治需要出发,为粉碎敌人诱我停战、以求喘息、卷土重来的阴谋,决定趁着敌人内部混乱、举棋未定的时机,立即越过三八线再打一仗,然后休整,这是符合当时形势需要的,也是有利的。在作战指导上,彭德怀深谋远虑,采取稳进方针,适时决定战役的进止,不作深远追击,都是正确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突破三八线的行动,深受朝鲜人民,特别是饱受美李奴役统治的三八线地区人民的欢迎。当志愿军和人民军一军团渡过临津江后不
久,江南岸便流传着一首中朝人民心连心的朝鲜民谣: 临津江的水呀深又深,
中朝人民心连心, 把苦诉给志愿军,
志愿军帮助我们活了命, 志愿军给我们报仇恨!
欲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下一步行动,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