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争夺战场主动权

交战双方百万兵,争夺主动相互攻; 五次战役规模大,经验教训甚是丰。

当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麦克阿瑟被罢官事件的时候,朝鲜战场硝烟弥漫,战火仍在熊熊燃烧。战争间歇过后,双方又在剑拔弩张,临战前的准备都在加紧进行。

且说第四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司令员就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开始筹划第五次战役。这次战役是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双方共投入了100 多万军队,为了争夺战场的主动权,相互进行了激烈的攻防作战。这次战役的主要特点是,我方为防止敌军登陆而陷入两面作战,在准备尚不充分的情况下提前发起了进攻。在两个阶段的进攻中,我方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但是未能很好地实现预定的战略意图,并在战役后期也受到一些挫折。通过这次战役,我方取得了入朝参战以来最为重要的经验教训,最终对于朝鲜战争的前景和现代战争的特点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麦克阿瑟被罢官后,李奇微前往东京接任远东军总司令,继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官的是詹姆斯·范佛里特中将。范佛里特被誉为美国“第一流的战斗部队司令官”。他是在野战部队成长起来的,是从士兵连续晋升上来的所谓“士兵出身”的将军。经常有人说,如果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他最多升到中校;但在欧洲战场上的作战中,他的天资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诺曼底进攻战役时,他是登上了奥马哈海岸的美第二十九师的步兵团团长,尽管他进行了英勇战斗,但该师的成绩很不好。当时,登陆已经过去五天了,该师还停留在登陆当天的战线上,由于德军的猛烈反击而遭受了很大的损失,登陆战役一度陷入局部失败。实地视察战线的艾森豪威尔和布雷德利将军查明原因,立即撤换了师长等人,让范佛里特上校代理师长。于是, 该师“就像苏醒了似的”,突然前进了。不久,他正式担任师长,接着又连续晋升为军长,享有战斗指挥官的盛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作为国内军队的司令官负责部队的教育训练,将十几万补充兵员送往朝鲜。现在他亲自在这里担任作战指挥了。他决心在李奇微开创的局面上继续前进。

尽管美军预料到中朝军队可能发动新攻势,但第九军的右翼和第十军等中线和东线各军仍在继续向“堪萨斯线”北进;已经到达的美第一军和第九军的左翼师,则正在以“犹他线”为目标继续进行攻击。

关于朝鲜战局和我军将要采取的轮番作战方针,毛泽东主席于 1951 年 3

月 1 日,向斯大林作了如下的通报:

一、从目前朝鲜战场最近进行的战役中可以看出,敌人不被大部消灭, 是不会退出朝鲜的,而要大部消灭这些敌人,则需要时间。因此,朝鲜战争有长期化的可能,至少我应作两年的准备。目前敌人的作战意图是企图与我进行消耗战。在过去一个月当中,敌人当站住阵地之后,经过调整补充,便寻找机会向我作试探性的进攻,其目的在:一方面不容许我在前线作必要的休补,另一方面则利用其技术条件消耗我军。同时,敌人对朝沿海的袭扰, 对运输线的不间断的轰炸,均甚为积极。我军补充物资只有 60—70%能达前线,有 30—40%在途中被炸毁。在目前一个半月内,因我新军未到,老军未补充,敌人有重新进击三八线南北地区的可能。

二、为粉碎敌人意图、坚持长期作战,达到逐步歼灭敌人的目的,我中国志愿军拟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中国志愿军已决定编组三番轮流的部队, 即将现在朝鲜作战的 9 个军 30 个师作为第一番志愿部队;将正从国内调去的

6 个军及现在朝鲜即将补充的 3 个军(有两个军现在元山、咸兴地区休整)

共 9 个军 27 个师作为第二番志愿部队,约 4 月上旬可全部到达三八线地区,

接替现在汉江前线的 6 个军的任务;将准备从国内调去的 6 个军及第一番志

愿部队中的 4 个军共 10 个军 30 个师作为第三番志愿部队,准备 6 个月中调

用。上述 10 个军的 4 个军,因打了 5 个月,必须补充休整;在第二番志愿部队接替前线任务后,即调至平壤、元山地区休补,兼顾海防。第一番志愿部队中其他两个军,则调回国内整补。在过去四个战役中,中国志愿军战斗的与非战斗的伤亡及减员已超过 10 万人,正将补充老兵、新兵 12 万人;今明

两年准备再有伤亡 30 万人,再补充 30 万人,以利轮番作战。

三、根据一二两个月的作战经验,我国有 3 个军在成兴以北战役中损伤

较大,从事休整,致现在前线作战的只有 6 个军,减员甚大,未获补充,国之我无后备力量,在战役胜利时不能扩张战果,在敌人增援时不能打敌援兵。同时,我军南进,后方线长,供应很困难,还须留兵守备。故在敌人未被大量消灭前,及我尚无空军掩护条件下,我如过旱逼敌南退,反不利我分割歼敌。鉴于此种情况,在我第二番志愿部队 9 个军于 4 月上旬到达前线以前, 敌之陆军还较我占优势,我应避免进行战役性的出击,而以第二番志愿部队 6 个军及朝鲜人民军 4 个军在南汉江以北地区进行防御,迟阻敌人,但必须估计,在今后一个半月内,敌人有可能寻机进攻,逼我应战。在此种情况下, 我军拟让敌人进至三八线南北地区,在我第二番志愿部队 9 个军到齐后,再

进行有力的新的战役。我们计划在我第二番部队到达后,在 4 月 15 日至 6 月底两个半月内,在三八线南北地区消灭美军及李承晚军建制部队数万人, 然后向南汉江以南推进,最为有利。

总之,在美国坚持继续作战,美军继续获得大量补充并准备和我军作长期消耗战的形势下,我军必须准备长期作战,以几年时间,消耗美国几十万人,使其知难而退,才能解决朝鲜问题。

就在 3 月底 4 月初,朝鲜北部进入阳春季节。中国志愿军逐步转移到三八线以北附近地区,继续阻击迟滞敌人的进攻。这时,敌人进攻的势头明显减弱,但有个大问题却在志愿军几位领导人的脑际索回。敌人会乘我疲劳, 再次越过三八线北进吗?还是在三八线暂停,待阵地巩固后再北进?我军的反击以何时最有利?彭德怀要志愿军其他几位领导研究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志愿军总部参谋长解方将军提供了两个重要情报。一是麦克阿瑟和李奇微近日在东线视察,敌海军也加强了对我元山、新浦、清津诸港的炮击、封锁和对沿海岛屿的侦察、袭扰活动;二是敌人正在调集援兵,似有大动作。美方宣布在本周后从本上调两个国民警卫师赴日本,准备增援朝鲜战场,南朝鲜至少有两个师约三万人在日本加速训练,装备美械。还有消息说,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已有三万人于 1 月运抵济州岛。种种迹象表明,敌人似在加紧进行登陆准备,而且可能先在东海岸通川、元山登陆,配合陆上进攻,企图打到三八线以北,避免志愿军由东西山区向其出击。

就在这个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和三兵团已开进朝鲜,向预定作战地区开进。此刻,敌人开始全线向三八线进攻。我军则以机动防御,

掩护后续部队开进和展开。

根据毛泽东主席的设想和敌人可能登陆的情报,彭德怀开始考虑对敌人进行大规模反击,即进行第五次战役。一天下午,他把邓华、洪学智、解方、社平几个人找去,商讨第五次战役的作战方案。会议一开始,彭德怀就说: “今天讨论第五次战役怎么个打法,你们发表意见吧!”

洪学智首先发言说:“我主张把敌人让到铁原、金化地区再打,如果在铁原、金化南面打,我们一出击,敌人一缩,不容易达到毛主席说的成建制地消灭敌人的目的。把敌人放进一些来,我们可以拦腰一截,容易解决问题。同时,刚入朝的部队也可以逸待劳,多一些准备时间。”

洪学智刚说完,彭德怀就说:“我们不能再退了。把敌人放到这一线来坏处很多,铁原是平原,是很大的开阔地,敌人坦克进来,对付起来很困难。另外,让敌人打进来,物开里那儿还储存了很多物资、粮食,怎么办?不行, 不能把敌人放进来,还是得在金化、铁原以南打。”

“我倒是同意洪学智的意见,他的意见有道理。”彭总讲完后邓华接着说,“应该把敌人放进来打。眼下,第三兵团、第十九兵团将进来,第九兵团也刚刚往前开进,地形都不熟悉,行动也很仓促。把敌人放进来,一是我们可以准备得更充分些,可以以逸待劳,另外也可以进一步把地形摸熟。” “至于物资和粮食,好办,”洪学智又说,“我保证两夜之内将它们全

部向北搬完。”

彭德怀听了以后,沉思良久,叹了一口气说:“你们的意见也有道理, 我就是考虑朝鲜战场狭窄,把敌人的坦克放进来不好办呀!”

“敌人坦克开进来固然不好办,可是我们打出去更不好办。”洪学智坚持说,“我们往前进,敌人就要往后退,我们是靠两条腿,敌人是坐着汽车跑,我们的人又疲劳,地形又不熟,追不上敌人的汽车!另外,打远了怎么供应呀,供应线也接不上啊!”

彭德怀所以没有采纳洪学智他们的意见,主要是担心时间拖长了,敌人有从我侧后登陆的危险。彭德怀考虑,当时我们开进去的部队都是按照正面发动进攻部署的,敌人想从我侧后登陆破坏我正面的进攻,一旦发生敌人侧后登陆的情况,我们又得调整部署。部队都配备在正面,几十万大军,调头很困难。所以彭德怀想赶在敌人未登陆以前发动进攻,粉碎敌人的企图。

彭德怀喝了一口茶,看了看大家说:“我觉得敌人会再次越过三八线北进,而且正准备从海上登陆配合,逼我两面作战,那对我军是很不利的。” 谈到目前作战方针,彭德怀又说:“我军必须在敌人很疲劳,伤亡还未补充, 部队不甚充实,且后备部队尚未来到之前,举行反击。我军反击时机以现在为最好。但现时我第二番人朝部队尚未集结完毕,可考虑 5 月上旬开始反击, 若再推迟,待敌人登陆和增援到来后再打,可能增加我军的困难。”最后总部几位领导都同意司令员的意见,决定召开志愿军党委第五次扩大会议,部署和讨论这一重大问题,统一全军的认识和行动。

4 月 6 日,志愿军党委第五次扩大会议在金化郡上甘岭举行。第二番人朝部队第三兵团、第十九兵团和第九兵团的司令、政委,除陈赓将军因病未参加外,都参加了会议。志愿军 14 个军的军长、政委,只有第三十八军和六

十军的未到。会议还邀请了朝鲜人民军部分指挥员参加。这次会议是继 1 月份中朝两军高级干部会议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议事日程是部署第五次战役,准备出击。会议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还对如何加强运输,克服

三八线以南无粮区的困难以及如何在敌后配合这次战役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讨论。

彭德怀在会上作了重要的报告。他首先高度概括了前四个战役的经验和教训。他说,主要的经验教训有两条。这就是,在军事上,证明我对现代化装备的敌人坚持固守防御是困难的,积极的运动防御是必须的;在政治方面, 说明抗美援朝战争是长期的,以为突破三八线,取得汉城后,即可一帆风顺地结束朝鲜战争,是一种幻想。彭德怀接着传达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关于“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的总方针。他说:在这个总方针下,我国军队今年准备补充 60 万,并确定全国以国防建设为主,经济建设亦围绕着国防建设,这是准备长期。我军实行轮番作战,改善志愿军装备,加强后勤机构,努力准备空军、装甲兵部队参战,这就是为了尽可能争取短期。

彭德怀在讲话中对敌人的兵力、企图作了分析,提出了第五次战役的方针和部署。他说:“现在敌人在朝鲜前线的兵力为 14 个师、3 个旅,共 24

万人左右。另有伪军第二、八、十一师共 3 万多人,分布在春阳、大丘、大田、马山等地,敌人在 4、5 月份可能获得后备兵力不下 12 万。从各方面情报及种种迹象判断,敌军进占三八线以后还要继续北进,而且很可能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对我造成极大威胁。”

“我们必须在 4 月 20 日左右,至迟 5 月上旬,举行战役反击,消灭敌人几个师,粉碎敌人的计划,夺回主动权。”彭德怀说,“在打法上,由于敌人这次兵力比较靠拢,战役纵深不大,我军必须实行战役分割和战术分割相结合,从金化至加乎线劈开一个缺口,将敌人东西割裂,然后各个包围歼灭之。”

为了确保战役胜利,彭德怀还要求参战部队做好如下工作:第 一,即刻抓紧时间进行政治动员和战术教育;第二,组织第一批参战部队的干部向新参战的部队介绍作战经验,并派出顾问协助新参战部队指挥;第三,按照作战区域划分,严密组织战役侦察和战术侦察;第四,加强囤集粮、弹物资, 规定这次战役发起时各参战部队自带五天干粮,另由各分部再准备五天干粮,随部队跟进,同时须尽一切努力,克服南进时 300 里无粮区的困难,使部队能不断获得粮食、弹药供应;第五,要求卫生部门作好收容四五万伤员的准备;第六,工兵部队立即着手抢修熙川经德帆里、宁边、孟山至阳德的公路,准备在敌一旦从侧后登陆,我西线交通被切断时,作为主要运输线。彭德怀最后强调说:后勤工作要特别认真对待东线五个军的粮食供应。如一两天没有饭吃,再好的作战计划都完了,如果这次打胜了,全体指战员的功劳算一半,后勤算一半。

4 月 10 日彭德怀把他的设想和部署电告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4 月 13 日毛泽东回电表示:“完全同意你的预定部署,望依情况坚决执行之;为防敌从元山登陆,似须以四十二军主力位于元山城内及其附近,确保元山,请酌定。”

就在召开志愿军第五次党委扩大会议那天,北犯敌人已进至距离志愿军司令部驻地上甘岭只有几十公里了。敌机昼夜盘旋轰炸,不时有隆隆的炮声从南面的交战前沿传来。为总部安全计,会议一开完,彭德怀一行便向位于上甘岭西北百余公里的空寺洞转移了。空寺洞位于西线中部地区。而西线是敌军的主攻方向,也是我军即将大举出击的主要反击方向。

谁知第二天早上 5 点多钟,夭刚蒙蒙亮,太阳还没有升起来,洪学智忽

然听到一阵清脆的防空哨枪响,紧接着又听见了飞机的轰鸣声。他立即意识到这是敌机袭击来了,猛地从床上跳下来,这时邓华还在“呼呼”地打着呼噜,睡得正香呢。邓华太累了,昨天他睡时连衣服和鞋也没脱。洪学智一时叫不醒他,就急忙把他的行军床掀翻,拉着邓华往外跑。刚跑到屋对面一条小山沟里,他们的房子就被炸毁了。接着,他们又看到敌机的机枪和火箭弹把彭司令员的房子打中了。他们非常焦急,赶快让警卫员去看。警卫员跑回来说,彭总已进洞了,他们才放心。

待敌机飞走后,洪学智他们上去一看,不仅彭总住的房子打坏了,就连他躲进去的防空洞门堆的草袋子也打了足足有 70 多个子弹眼。幸亏彭总进了洞子,而且堵了沙袋子,要不然,还真危险呀!当大家上前对他慰问时,彭德怀挥动着右手笑着说:“苍天有眼呀!差一点去见马克思!”

原来昨夜彭德怀睡得很晚,天放亮时还没醒。飞机来时,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杨凤安急忙嘱咐警卫员把彭总叫醒。说来也巧,彭德怀刚披上大衣,出屋没多远,一架敌机嗥叫着俯冲下来,一梭子子弹把他睡觉的行军床打了几个洞,房子也被敌机炸塌了。真危险!彭德怀在朝鲜前线,已经多次遇险。当大家劝他注意防空时,他风趣他说:“美国飞行员不认识我彭德怀, 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李奇微担任新职后,为贯彻杜鲁门的既定政策,再次越过三八线,并计划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在朝鲜蜂腰部(即元山至平壤一线)建立新防线。他认为这条线正面狭窄,只有 170 公里,地形对他有利,进可攻,退可守,又是朝鲜的腹地;占领这条线,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上也是有利的。

这时候,敌人空军对我后方交通、物资囤集地和部队集结地进行了空前猛烈的轰炸。敌海军也加强了对元山、新浦、清津诸港的炮击、封锁、侦察和袭扰活动。不过,这时敌人由于连续两个月的进攻,兵员疲惫,损失严重, 对我军大批新部队开进朝鲜,准备向他们发动新的攻击也十分畏惧。

4 月 19 日,美军先头部队第二十四师、二十五师进至铁原附近。这两个师在敌军整个战线上形成了突出态势,有利于我军对其实施攻歼。当晚,彭德怀做出决定:第五次战役于 4 月 22 日黄昏发起。就在 4 月 19 日这天,志愿军总部向全军发出了如下的政治动员令:

第五次战役就要开始了!大量歼灭敌人几个师的光荣任务,已经落在同志们的肩上!

这次战役的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它是我军取得主动权与否的关键,是朝鲜战争时间缩短或拖长的关键。

我们要力争战争时间缩短,因为它符合中朝人民的利益;我们要力争这个仗打胜,因为它有胜利的条件。

我们向敌人出击了,为中朝人民立功的时机已到!

我们的战斗口号是:全体动员起来,发扬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 争取每战必胜!保持革命光荣传统!

  1. 月 22 日傍晚,中朝军队 14 个军(内含人民军 3 个军),沿着 200 多公里宽的战线同时开始进攻。根据预先确定的正面突击和战术分割包围相结合的作战原则,部队采取多钳合击的方式,向前穿插。第九兵团和第三十九军首先在战线中央击溃南朝鲜军第六师和美第二十四师之一部,将敌军的战线分割成两部分。东西两线的中朝军队乘胜向后撤之敌猛攻,在为时 7 天的

第一阶段的攻势中,全线推进了 70 至 80 公里,在战役进攻的总体上取得了

胜利。

在第一阶段的攻势中,第十九兵团(内含配属该兵团的人民军第一军团) 在向汉城方向的攻击中打得最为艰苦。其第六十三军,在突破临津江的作战中,敢于打破常规,利用敌人认为我军白天不敢以大部队活动的心理,将第一八七师分成多路纵队,在白天隐蔽分散地接近江边,天黑后就突然发起攻击,一举突破宽 100 米,已设置了大量障碍物并有严密火力封锁的临津江。

为了发展胜利,第十九兵团遵照志愿军总部关于迅速向议政府方向实施战役迂回的命令,经过激烈战斗,于 25 日 18 时突破了南朝鲜第一师和英第二十九旅的主要防御地带,歼灭南朝鲜第一师一部和英第二十九旅格罗斯恃团第一营及坦克团大部,共歼敌 4000 多人。这是英第二十九旅在我新年攻势中为掩护美军逃生,受到我军突袭以后的又一次遭受我沉重打击,其中以格罗斯特团的损失最为惨重。

格罗斯特团是英国军队中唯一缀有两个帽徽的著名的团。该团在 1801 年远征埃及的殖民战争中被围,后转败为胜,获得了缀两个帽徽的殊荣。今天,在英勇的志愿军面前,该团当年的威风一点也看不到了,志愿军战士用步枪、机枪、冲锋枪横扫。在“缴枪不杀”的喊声中,该团士兵惊叫着四处逃窜,扔得枪支、食品、衣物遍地皆是,许多人乖乖地当了俘虏。格罗斯特团团长兼直属营营长卡思,先是躺在尸体堆里装死,当被志愿军战士发现后, 只好爬起来,自动摘掉缀有“荣誉”帽徽的军帽,垂着脑袋,走入俘虏行列。

我们的战士是英勇无比的,第六十四军的一个营和兵团侦察支队,以 20

个小时的时间,冲破敌人 7 次阻击,在敌纵深穿插公里,一举夺取了议政府旁的制高点道峰山,切断了汉城以北之敌的退路,随后又在敌围攻下坚持了三天四夜。这一行动打乱了汉城以北敌军的部署,战后该营和该支队分别被志司授予“道峰山营”和“道峰山支队”的光荣称号。

但是,由于新入朝的部队缺乏对美军作战的经验,有的指挥员不敢大胆穿插迂回,分割包围敌人,结果第六十四军主力被敌火力阻住未能穿插前进。而第六十五军的两个师又已尾随跟上,致使 5 个师约 5 万余人拥挤在临津江

南岸约 20 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达两天之久,连遭敌密集的炮火攻击,伤亡严重。后来,部队虽经艰苦奋战,得以继续前进,可是汉城以北的敌军主力却已全部撤走。4 月 29 日,第十九兵团进抵汉城北郊,第三、第九兵团和人民军东线部队也全线进抵三八线以南。可是美军却坚守汉城,在城市的东北西三面组成密集的火网。这时,志愿军自身携带的粮弹基本已用尽,攻击汉城显然不利,彭德怀司令员毅然决定停止进攻,部队转入休整。

第一阶段的进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可是据我方统计只歼敌 23000 人,其中未能成建制地消灭敌人一个团,远远没有达到预定的歼敌计划。从客观原因上看,主要是敌人已根据志愿军夜间穿插的战术采取了节节撤退的战法。敌主力在白天撤退,担任掩护的摩托部队和坦克黄昏撤退,每天最多只退 20 公里,恰是志愿军一夜前进的路程。结果志愿军攻击部队夜间抓不住敌人,天亮后又正好进至敌预设阵地前,反遭敌炮火的袭击。

从战役部署上看,主要是志愿军领导仍沿用国内战争中打大歼灭战的方法,口张得太大,预定的突击距离太远。同时敌人根据我军的攻击特点,不断地改变战术,建立了兵力和地空火力密切配合的纵深防御;我军却还采用过去的尖刀战术,以密集兵力突破一点,这就不可避免地要遭敌地空火力的密集封锁,尽管付出很大的代价,在整个战线上也只能形成一线平推,不能

重歼敌人的主力。

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后,敌军从 4 河 30 日起,即以部分兵力实施反攻,企图破坏我军进攻准备。李奇微当时判断我军可能从中线突击,因而将美第七师调至揪谷里、龙头里地区,伪军第二师调至禾也山、鼎排里地区,以加强美第九军的防御。鉴于美军大都集中到西线,东线由南朝鲜军的六个师防守, 中朝联合司令部决定将主力移到东线,争取先消灭东线的南朝鲜军,以求达到当时确定的先消灭伪军,以孤立美军,使其在朝鲜不能长久的战略意图。

  1. 月 16 日晚,中朝军队共 13 个军(其中志愿军 9 个军、人民军 4 个军团)发起第二阶段进攻,西线的第十九兵团佯攻汉城,以吸引美军主力。中线的第三兵团实行中央突破,切断了敌东西线联络。担任主攻的第九兵团和人民军三个军团在东线开始分割包围南朝鲜军。由于采用了傍晚突破,夜间向纵深穿插,天明实现合围的方式,加上攻击部队十分勇敢,东线的南朝鲜军迅速崩溃。

志愿军第二十、第二十七军发起进攻后,第一夜就推进了 25 至 28 公里,

和东部的人民军一起,至 5 月 18 日就切断了甫朝鲜四个师的后路。这时,南朝鲜军又采取遭受沉重打击即化整为零的老办法,丢弃全部车辆和重装备, 分散逃人深山。中朝军队虽缴获了四个师的装备,却由于东线山高林密,一时搜剿不易,只歼敌 17000 人。

志愿军第十二军在这次作战中,奉命在加里山至鹰峰地段上突破,向自隐里、丰岩里方向突击;主力协同歼灭南朝鲜第五师,另以一个师向束沙里方向实施战役迂回,与人民军第二军团构成合围的态势。据战前了解,防守自隐里的是南朝鲜的军队,实际上却是美军第二师第二十三团两个营和法国营。第十二军军长曾绍山、副军长肖永银认为敌情虽有变化,但歼敌战机极好。在手头只有两个团,难以全歼敌人的困难条件下,仍毅然决定向敌发起攻击,经 6 个半小时的激战,毙敌千余,另有 250 余个美军官兵当了俘虏。美军第二师两个营及法国营大部被歼。与此同时,该美二师第三十八团团部和第一、第二营大部,也在大水洞地区被我十五军歼灭,计歼敌 1807 人,俘

美军少校营长成鲁盖夫以下 244 人。在这次战斗中,第四十四师广大指战员奋勇杀敌,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

从 5 月 16 日至 5 月 21 日,中朝军队经五天连续进攻,取得了一定的胜

利。中朝军队在东线普遍推进了 50 至 60 公里,在敌方战线上打开了一个大缺口。然而在进攻中,我方由于供应困难,不得不停下三天等待补充。美军和南朝鲜军各一个师以摩托化行军,仅十几个小时就行进 100 多公里,迅速堵塞了缺口。这时,彭德怀将军鉴于部队疲劳和供应困难,已无法发展战役胜利,决定春季攻势到此结束,将主力转移至三八线以北休整。综合两个阶段的作战,共歼敌 46000 余人,内俘敌 9800 余人,击毁和缴获汽车 1000 多

辆、坦克 207 辆,击落击伤敌机 236 架。

第五次战役的胜利,就在于消灭了敌人的大批有生力量,粉碎了敌人妄图把战线推进到北纬三十九度线的所谓“蜂腰部防线”计划,为以后更多地消灭敌人创造了条件。然而,就在中朝主力开始北撤时,由于是胜利后的班师,全军上下普遍出现麻痹思想,当时志愿军还有 8000 伤员未转移,也影响了部队的行动。这时,李奇微却根据对我军“肩上后勤”能力的计算,认为我军已进攻五天,粮弹基本耗尽,又没有得到新的补充,锐气已失,所以使用以逸待劳的美军七个师为主力(每师约 1.8 万人),连同南朝鲜军等部共

13 个师,于 5 月 22 日开始全线反扑。

这次敌人反扑,改变了上次战役中稳扎稳进的战术,大胆地以坦克群和摩托化步兵组成“特遣队”,在大批飞机掩护下,沿公路向我方纵深迅速穿插,抢占桥梁和渡口,配合后续部队包围志愿军后撤部队。当时,由于部队未安排好交替掩护,第三兵团电台又被敌机炸毁,所属部队失去指挥达三天之久,在中部战线一时出现混乱。加上一些指挥员缺乏现代兵种的知识,在前沿布置掩护部队时不注意破坏桥梁,也未很好地以人力封锁道路,而是把兵力集中在山头上,结果敌军一旦突破前沿,就能于三天之内在我方纵深推进 50 至 80 公里。

形势危机。至 5 月 24 日,志愿军第十二军军部和下属的两个师、第二十六军主力和第六十军所属的第一八○师被敌人截断在三八线以南。面对突然出现的严重局面,被截断的志愿军部队大都表现出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由于敌军“特遣队”兵力不多,敌步兵又普遍缺少近距离攻击搏斗的勇气,主要依赖火力进行封锁拦截,突围坚决的部队都获得了成功。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七军,当发现敌坦克和空降兵已插入自己的后方,全军已基本断粮时,军领导果断、沉着地组织部队交替掩护,寻敌空隙, 灵活地绕路转移,全军终于建制完整地平安撤回。第十二军主力也冲出了敌人的包围。该军第九十一团,在敌纵深 90 公里处被围,可是该团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一路寻野菜充饥,夺取敌人的武器补充自己,并利用夜间和敌人混在一起夺路突围,五天后终于和大部队会合。只有第一八○师由于指挥失当而自身出现混乱,遭受了严重损失。在这次严重失利中,第一八○师全师 11000 人中共损失 7000 多人,其中有 5000 余人被俘,这是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人员被俘最多的一次。

为了扭转因敌人反扑出现的混乱局面,志愿军前敌领导在组织节节阻击的同时,又在后方建立了三道防线,并调集兵力,侍敌深入三八线以北时, 再进行大规模反击。为此,正在修筑机场的第四十七军紧急调赴前线,第二十兵团也由国内人朝。对此,李奇微认为:“敌人再次以空间换取了时间, 并且在其大批部队和补给完整无损的情况下得以安然逃脱。”他和新任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都估计中朝军队即将举行大规模的反攻,因此于 6 月

10 日下令全线转入防御,第五次战役至此结束。

敌人在进行反扑时损失也十分严重。据我方统计,第五次战役历时 50

天,共歼敌 82000 人,我方损失 85000 人。特别在战役后一阶段,部队在后

撤中有 2 万人失踪。其中第三兵团因一时出现过混乱,加上内部一些潜伏的

坏分子乘机叛逃,因而失踪人员最多,达 16000 人。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损失最严重的一次。

对此,彭德怀非常生气。第五次战役结束后,6 月中旬,志愿军司令部在空寺洞召开了一次由军长、政委参加的会议,会上,彭德怀总结了第五次战役的经验教训,当讲到一八○师的情况时,他当面质问第六十军军长:

“韦杰,你们那个一八○师是可以突围的嘛,你们为什么说你们被包围了?你们并没有被包围,敌人就是从前面过去了。晚上还是我们的天下嘛。后面也没有敌人,中间也没敌人,就是过去了嘛,晚上完全可以过来嘛,为什么要说被包围了?哪有这样把电台砸掉,把密码烧掉的?”

“你这个韦杰,军长是怎么当的?命令部队撤退时,你们就照转电报, 为什么不安排好?”这时,会场上鸦雀无声。

彭德怀自己对此也深感内疚。在总结到第五次战役最后吃了亏的情况时,他说:“关于第五次战役的打法,洪学智曾向我提过意见,我没有采纳。现在看来,洪学智的意见是正确的。”

的确,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和战场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总结经验和改变打法是十分重要的。在国内战争中,我军习惯于一次数万、数十万地歼敌。入朝后在运动战期间,志愿军仍多次想以战役性的迂回包围,一次歼灭美军几个师。可是,实际情况是只有第二十七军利用东线的特殊条件一次成建制地歼灭过美军一个团。第五次战役的第一阶段,志愿军虽然在夜间进攻中包围了美军营、团规模的多股兵力,结果却不能全歼。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军的火力远远超过内战中的国民党军,他们掌握着制空权,有机动性强的长处。结果在运动战后期就出现了想近战——难以接近敌人,打夜战——当夜不能消化,力求速决——一时又僵持不下的局面。严酷的现实,强迫我军必须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第五次战役后期,毛泽东主席曾通过认真询问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和四位军长,比较清楚地认识到我军为什么一次难以歼灭美军一个团的问题。为了改变战略战术,1951 年 5 月 26 日特给彭德怀司令员发了如下的电报:德怀同志:

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 或 1 个整师,甚至 1 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这是因为美军在现时还有颇强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为了打落敌人的这种自信心以达到最后大围歼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耳其)军 1 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现在我第一线有

8 个军,每个军歼敌 1 个整营,共有 8 个整营,这就给敌人以很大的打击了。

假如每次每军能歼敌两个整营,共有 16 个整营,那对敌人打击就更大了。如果这样做办不到,则还是要求每次每军只歼敌一个整营为宜。这就是说,打美英军和打伪军不同,打伪军可以实行战略或战役的大包围,打美英军则在几个月内还不要实行这种大包围,只实行战术的小包围,即每军每次只精心选择敌军一个营或略多一点为对象而全部地包围歼灭之。这样,再打三四个战役,即每个美英师,都再有三四个整营被干净歼灭,则其士气非降低不可, 其信心非动摇不可,那时就可以作一次歼敌 1 个整师,或两三个师的计划了。过去我们打蒋介石的新一军、新六军、五军、十八军和桂系的第七军,就是经过这种小歼灭战的一段路程。但是还不够,还须经过几次战役才能完成小歼灭战的阶段,进到大歼灭战的阶段。至于打的地点,只要敌人肯进,越在北面一些越好,只要不超过平壤、元山线就行了。以上请你考虑电告。

毛泽东五月二十六日毛泽东主席的电报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及时。他根据新的

战争实践,及时总结经验,并进行了新的思考和探索。常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军事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战争中,克服经验主义,将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然而,经过五次战役的较量,敌人感到再战下去,困难越来越多,于是放出了“停战谈判”的试探气球。欲知详情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