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以打促谈

破坏和谈李承晚,就地释俘生事湍; 以打促谈实必要,金城歼敌五万三。

虽说朝鲜停战谈判恢复了,僵局打破了,但和谈道路仍困难重重,犹如大海中的一只帆船,随时会遇到暗礁和恶浪。对此,中、朝两国政府及其军队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并确定了“以打促谈”的方针。

当时美国虽然被迫接受恢复谈判,但在统治集团内部仍是意见分歧,美国共和党参议院领袖罗伯特·塔夫脱、前侵朝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及美第八集团军前任司令范佛里特等人仍然公开反对妥协,极力鼓吹要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甚至仍不甘心认输的美国五角大楼,5 月 19 日它的参谋长联席会议还向总统建议:“直接向中国和满洲”采取空军和海军行动,包括使用原子武器。联席会议参谋长们认为,时机的选择是头等重要的。所有必要的行动,包括“战略和战术上广泛使用原子弹”,都必须实施得能产生“最大限度的突然性和最大限度的冲击性”。第二天,5 月 20 日,国家安全委员会批准了这些建议。

为了对中国进行核讹诈,压中国在谈判中就范,新任国务卿杜勒斯,挑选印度作为他警告要使用原子武器的一个讲坛。在同尼赫鲁总理的一次谈话中,杜勒斯表示,应当警告中国总理周恩来,如果不能达成停战协议,美国就要轰炸鸭绿江以北的“满洲庇护所”。杜勒斯还提到美国成功地试验了核炮弹,其口气强烈地表明美国将会毫不犹豫地在北朝鲜使用这种武器。杜勒斯在同约翰·休斯的一次谈话中还说:“美国不会从朝鲜停战中得到利益, 我们会后悔的。我认为我们不会从朝鲜问题的解决中得到很多东西,除非我们先把中国人狠狠整一下,在整个亚洲面前表现我们明显的优势。”

在战俘谈判进行到关键时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将军请求华盛顿准许他提出一项“最后的建议”,即由一个中立国在朝鲜对战俘进行甄别, 期限为 90 天;否则他的军队将在 30 天之内单方面释放北朝鲜战俘,并“开始对共产党方面增加军事压力”。一些国际问题专家认为,克拉克所提出的是相当敏感的建议。美国远东空军的飞机已经轰炸了北朝鲜的水坝,让汹涌的洪水冲毁公路和铁路。现在克拉克想更进一步“以洪水冲毁农作物为特别目的而轰炸水坝,这样来切断共产党军队和平民的粮食供应”。参谋长联席会议对此未表示反对,克拉克现在“有一张新牌对付共产党了”。

1953 年春天的几个月里,有人说,李承晚“痛苦、混沌而郁郁不乐”。差不多三年来,他在自己的国土上一直是一个傀儡总统,但是在这次停战谈判中却表现了异常的“独立”性。他极力反对停战,叫嚷要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进攻,并扬言“在必要时单独作战”!

新上台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则继续玩弄两手政策,一面同中朝进行停战谈判,一面积极扩编南朝鲜军队,作继续进行战争的准备。这一形势说明, 停战谈判恢复之后,虽然战争停下来的可能性比过去增大,但美帝国主义一贯不愿公平合理地解决朝鲜问题,在战俘遣返、停战监督等问题上,仍在节外生枝;另外,美帝国主义从其全球战略考虑,也可能需要争取一些时间。因此,战争拖下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然而,这时战场形势对我愈来愈有利。经过反登陆备战,我军可攻可守,

在战略上日趋主动。敌人在战略上则日趋被动,特别是在正面战场,已处于无可奈何的地步。当时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是:敌军总兵力已达 120 万人,

地面部队有 24 个步兵师。其中南朝鲜李承晚的军队大量增加,已达 16 个步

兵师,正在扩建的还有一个师,连同其海、空军共有 64 万余人,装备、火力

已接近美军水平。志愿军和人民军总兵力为 180 万人,其中志愿军 135 万人,

人民军 40 万人;地面部队志愿军有 19 个军,人民军有 6 个军团,兵力、火力有了很大加强;阵地更为坚固,作战物资也很充足。全军上下,积极求战, 士气高昂。

毛泽东主席根据交战双方的情况,为志愿军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即“争取停,准备拖。而军队方面则应作拖的打算,只管打,不管谈,不要松劲,一切按原计划进行”。据此,志愿军总部决定:继续加强东西海岸防御工事,随时准备粉碎敌人的登陆进攻;同时,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以积极行动配合停战谈判。准备除继续进行个别的战术反击外,如 5 月上旬,

敌不向我进攻,我则于 5 月中、下旬举行类似 19552 年秋季那样的战术性反击作战。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一决定。

志愿军总部制定这次战役的目的:“主要是消灭敌人,锻炼部队,吸取经验,以配合板门店的谈判。同时,适当注意我现有阵地。”打击对象以美军及其他侵朝军为重点。根据敌人分布情况,西线以打击美军为主,东线以打击南朝鲜军队为主。

战役指导的基本精神是“稳扎狠打”。所谓“狠”,即在我正面战线巩固、侧后也有保障的情况下,要放手作战,同敌反复争夺,大量杀伤敌人, 直到把敌人打得不敢再来反扑时为止。所谓“稳”,即要掌握持久作战,并能随时粉碎敌人进攻的原则,防止急于求成。一定要有充分准备,确有把握再实施进攻。同时要采取“集小胜、多胜为大胜的方针”,攻击目标以不超过一个营为好。

攻击目标的选择以地形对我攻歼有利为原则,即便于我兵力、火力隐蔽集结和展开,便于我迅速发起突击,在战术上要力求全歼、速歼,不打则已, 打则必歼;攻则必克,守则必固;有利侧守,不利则给敌以一定杀伤之后放弃,保持主动,全线反击实施时间,预定 6 月初开始,至 7 月上旬结束,一

切准备工作于 5 月底完成。

且说停战谈判恢复以后,敌人坚持反对我方提出的“将不直接遣返的战俘,交由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并在朝鲜境内看管的方案”,而无理地提出所谓“就地释放”朝方战俘的“反建议”,仍企图强行扣留我方被俘人员。敌人这一无理主张遭到了世界公正舆论的强烈谴责,英、加、澳等国也对美国表示不满,但是,要达成协议尚需时日,尚须经过尖锐斗争。

据此,志愿军总部估计 6 月份以前尚难实现停战,而这时各军对攻歼重点目标的准备工作又尚未全部完成,为了紧密配合谈判斗争,掩护我军战役企图,遂于 5 月 11 日决定,凡对敌连以下目标的进攻准备已经完成的,即可

开始作战。根据这一决定,第二十兵团所属第六十军、第六十七军,于 5 月

13 日对敌发起进攻。至 5 月 25 日,攻歼了 11 个点的敌人,连同打敌反扑,

共歼敌 4100 余人,我军伤亡 1608 人,敌我伤亡比例为 2.6:1。

这一反击作战,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斗争。5 月 25 日,美方基本上同意了我方 5 月 7 日提出的“将不直接遣返的其余战俘继续留在原拘留地交由中立国来进行遣返的安排”的方案,谈判不日将达成全部协议。然而,就在

此期间,李承晚集团却大肆叫嚣“反对任何妥协”,声言要“进军鸭绿江”、“单独打下去”,并指使其谈判代表退出谈判;在汉城、釜山等地还导演了反对停战的所谓“群众游行”。

根据这一形势,为了进一步促进停战谈判,为了使这一战役行动打得更策略些和使新入朝的部队迅速开赴一线得到作战锻炼,志愿军总部于 6 月 1 日决定,将原定的以打击美军及其他侵略军为重点的计划,改为以打击李承晚的军队为主,对英国及其他国家的军队暂不攻击,对美军也不作大的攻击。

各兵团、各军根据志愿军总部这一指示,对作战计划作了适当调整。经过一周的准备,第六十军于 6 月 10 日以 3 个团的兵力进攻据守北汉江以东的南朝鲜第五师第二十七团的阵地。该军为了争取战斗的突然性和减少伤亡, 于 6 月 9 日夜间预先将 6 个连和两个排的兵力,秘密地进入敌阵地前和翼侧隐蔽潜伏。

10 日晚,在火炮 259 门支援下,采取多路多梯队的方式从北、东两个方

向突然发起冲击。经过 50 分钟战斗,全歼守敌,首创阵地战以来一次歼敌 1 个团的范例。

从 6 月 11 日起,南朝鲜第五师和第三师连续进行反扑。至 14 日,该军

先后击退敌大小反扑 190 余次,共毙伤敌 7000 余人。

14 日晚,第六十军乘敌无力继续反扑之机,连续向敌发起进攻,该军在

反击作战中毙伤俘敌 14800 余名。

紧随第六十军之后,第六十七军也于 6 月 12 日夜以 3 个团的兵力,在

300 门火炮、8 辆坦克的支援下,向南朝鲜第八师第二十一团据守的阵地发起

进攻。该团工事坚固,每个支撑点均有坑道 2 至 3 条,敌称之为“模范阵地”, “京畿堡垒”。为攻歼该敌,第六十七军进行了充分准备。战斗发起后,进行了 28 分钟的炮火轰击,然后迅速发起冲锋,激战 1 小时 30 分,全部占领

敌表面阵地,并立即转入肃清坑道残敌的战斗,至 6 月 13 日 10 时战斗胜利

结束。接着又连续打退敌反扑 50 多次。该军在反击作战中共毙伤俘敌 13500 余人。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向北汉江两侧之敌发起进攻前后,右翼志愿军第九兵团所属之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军和左翼朝鲜人民军第三、第七军团也先后向敌 22 个营以下阵地发起进攻,共毙伤俘敌 11000 余名。

此次进攻,志愿军和人民军先后对敌 51 个团以下阵地进行了 65 次进攻

作战,创造了对敌坚固阵地进攻中一次歼敌 1 个团的战例,给了南朝鲜第五

师、第八师以歼灭性的打击,在北汉江两侧占领了敌 3 个团正面 12 公里、纵

深 3 至 6 公里的防御阵地,扩大阵地面积 58 平方公里,共毙伤俘敌 41000

余名。我军伤亡 19354 名。敌我伤亡对比为 2.1:1。

经过志愿军和人民军的连续沉重打击,敌人的态度变得较为现实些了。6 月 15 日,停战谈判全部达成协议,按照双方实际控制线,重新划定军事分界线的工作也将完成,签署停战协议在即。为了促进停战,志愿军和人民军联合司令部于 6 月 15 日 19 时发布命令:“从 6 月 16 日起,各部队一律停止主动向敌人攻击,但对敌人向我发动的任何进攻,则应坚决地给以打击。”于是,志愿军和人民军的第二次反击作战遂告结束。

正当停战谈判全部达成协议准备签字之际,李承晚集团竟公然破坏协议,从 6 月 17 日深夜起,以“就地释放”为名,胁迫人民军被俘人员 27000

多人离开战俘营,押到李承晚军队的训练中心。并且还继续狂妄地叫嚣要“单独干”和“北进”,企图破坏停战的实现。李承晚这一公然破坏遣俘协议的行为,立即引起了国际上的强烈反响,各国舆论纷纷予以谴责,斥责李承晚是“出卖和平的叛徒”,“不负责任的乖戾小人”,甚至要求美国换马,撤掉这个傀儡。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政府也都谴责李承晚集团的这一行径,并抗议他“破坏联合国司令部的权限”。美国政府则竭力推卸责任, 表明此事与其无关。

鉴于这一形势,毛泽东主席于 6 月 19 日非常及时地指出,此时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的争吵和分歧正在扩大,“我们必须在行动上有重大表示方能配合形势,给敌方以充分压力,使类似事件不敢再度发生,并便于我方掌握主动”。 6 月 19 日,金日成首相和彭德怀司令员致函质问“联合国军”总司令克

拉克将军,指出这是“有意纵容李承晚集团去实现久已蓄意破坏战俘协议、阻挠停战实现的预谋。我们认为你方必须负起这次事件的严重责任,必须负责立即追回被释放的全部战俘,保证以后绝对不再发生同类事件”。同时质问克拉克:“究竟(联合国军)司令部能否控制南朝鲜政府的军队?”“朝鲜停战包括不包括李承晚集团在内?”要求美方就保证停战协定的实施作出负责的答复。

6 月 20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由北京赴开城,准备办理停战协定签字事宜,途经平壤,给毛泽东主席发了如下一封电报:

“毛主席:20 日晨抵安东,南北朝鲜均降雨,故白日乘车至大使馆,与克农、邓华均通电话。根据目前情况,停战签字须推迟月底似较有利,为加深敌人内部矛盾,拟再给李承晚伪军以打击,再消灭伪军 15000 人(6 月上半月据邓华说消灭伪军 15000 人),此意已告邓华妥为布置,拟明 21 日见金首相,22 日去志司面商停战后各项布置,妥否盼示。”

毛泽东主席接到彭德怀司令员电报后,当即复电,表示同意:

“6 月 20 日 22 时电悉,停战协定签字必须推迟,推迟至何时为适宜, 要看情况发展才能决定。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志愿军总部根据毛泽东主席的这一指示,为配合停战谈判,决定狠狠打击李承晚集团。为此,指示各兵团、各军,对原预选目标,如已准备就绪者, 应即坚决歼灭之;如新选目标,应即抓紧时间进行准备。对美军及外国帮凶军仍不作主动攻击,但对任何向我进犯之敌均必须予以坚决打击。

  1. 月 24 日,第二十兵团向志愿军司令部电告,拟以他们现在指挥的第六十七军、六十八军、六十军、五十四军及志司临时加强给他们的第二十一军5 个军的强大兵力,在金城以南、北汉江至上所里间 25 公里的地段上实施进攻,并以拉直金城以南战线,歼灭南朝鲜首都师及第六、第八、第三师为战役目的。7 月上旬完成战役准备,7 月 10 日前后发起进攻。

金城以南地区,是“联合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其东北部山高坡陡,易守难攻。北部、西北部山势较低。金城西南地形开阔,不易隐蔽。其东有北汉江,水深达五尺,不能徒涉。西有南大川,位于双方阵地之间。金城川从金城以西折向东南与北汉江汇合,平时水深不足一公尺,雨季水涨时,大部不能徒涉,成为纵深战斗的较大障碍。

敌人担任这一突出部防御的是南朝鲜的首都师和第三、第六、第八师。敌人的基本阵地普遍构筑了坑道、半坑道工事、大量的明暗火力点、地堡群、堑壕、交通壕,阵地前还设置了 3 至 15 道铁丝网,埋设有各种类型的地雷,

纵深 150—300 公尺,是比较完整的、支撑点式的坚固环形防御体系。

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在新任司令员杨勇、政委王平主持下召开兵团党委会和师以上干部会,决定以所属 6 个军组成 3 个作战集团:第六十七军及五十四军一三五师、第六十八军二○二师为中央集团;第六十八军及五十四军一三○师组成西集团;第六十军、二十一军及六十八军六○五团组成东集团。中央集团在官岱里、轿岩山地段实施突击。西集团由外也洞、灰古介地段实施突击。东集团北汉江西岸之六十军由松室里、龙虎洞地段实施突击,北汉江以东之二十一军巩固现有阵地并以积极行动牵制当面之敌不使西调。三个集团突破后,首先集中力量攻击金城西南梨实洞、北亭岭、梨船至金城川以北之敌,拉直金城以南战线,并坚守阵地,抗击敌 3 至 4 个师规模的反扑, 尔后再视情况继续向纵深发展。

志愿军领导批准了第二十兵团的战役部署。为了保证二十兵团右翼的安全,志司决定二十兵团发起进攻后,第九兵团第二十四军也从其后翼发起突击,协同作战;志愿军其他各军及人民军各军团则自选目标,配合作战。

  1. 月 13 日晚,浓云密布,天色昏黑,我军 1000 多门大炮,突然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向敌发起轰击。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志愿军部队全线突破敌人阵地。

西集团突破后,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攻当面之敌,以渗透迂回支队向敌后纵深猛插。第六○七团侦察排的一个 13 人的侦察班,在副排长脯才的带领下,化装成护送美国顾问的南朝鲜兵,接连混过敌人三道警戒线,出其不意地直抵敌首都师白虎团团部。正赶上敌指挥所开会,他们便突然开火, 当场毙伤敌团长以下 54 人,活捉 19 人,捣毁了敌团部,使其无法再组织抵抗和增援。该团很快溃乱。

这个侦察排有力地支援了师主力的战斗,对全歼“自虎团”起了重大作用。接着,师主力又趁暗夜堵截溃逃之敌,歼灭了一个位于白虎团团部附近的炮兵营大部和乘车来援的南朝鲜首都师装甲团二营大部,并击毙了该团团长陆根诛。西集团的这一仗打得十分漂亮,把李承晚的王牌团全歼。14 日, 电闪雷呜,大雨如泼。趁敌航空兵不能活动,我军迅速扩大战果。战至下午, 攻占了梨实洞、间棒帆一线,在激战中生俘南朝鲜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美伪大为震惊。

中央集团突破后,左翼第一九九师在对轿岩山的攻击中;遭敌顽强抵抗, 战斗异常激烈。我军伤亡很大。右翼第二○○师于当夜突破后迅速向敌纵深发展,占领了龙渊里、东山里,割裂了南朝鲜第六师防御,使轿岩山和烽火山两敌侧后受到严重威胁。

东集团因准备仓促,进攻正面狭窄(仅两公里半),叉横越山脊,加之主要突击部队走错了路,步兵和炮兵脱节,进攻速度缓慢,当日傍晚才占领细岘里。第二十四军突破后迅速歼灭了注字洞南山、杏亭西山之敌,黄昏前占领了 432·8 高地及杨谷以北地区,保证了二十兵团右翼的安全。这样至 7 月 14 日晚,金城川之敌已全部被我肃清。

鉴于战役发展比较顺利,志愿军司令部 7 月 14 日 15 时电令二十兵团: “以主力控制现占领线,迅速构筑工事,修通道路,抢运物资弹药,推进炮兵阵地,准备粉碎敌之反扑。同时以若干有力支队,乘敌混乱之际,分别向南发展。”

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对敌人的全线突破,特别是西集团及二十四军的迅速

进展,对敌金化要地造成了严重威胁。敌慌忙调来刚换防的美三师阻止志愿军向纵深发展,并向西集团和二十四军进行反扑。这时西集团一面反击敌人的反扑,一面以攻为守,有限度地继续向纵深扩大战果。与此同时,东集团以第二梯队一八○师南渡金城川,迅速向南发展。中央集团也以一三五师一个团零一个营的兵力继续向前发展。7 月 15 日晚,二十兵团三个集团又向前推进,完成了全部进攻任务。

且说,南朝鲜军遭志愿军痛击之后,李承晚埋怨美军见死不救,美军埋怨李承晚无能。美伪之间矛盾加深。7 月 16 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和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泰勒匆忙赶到金城前线,整顿败军,部署反扑。17 日晚18 时,志愿军总部发出指示:“近来板门店谈判敌人态度转硬,克拉克、泰勒咋日飞赴前线,召集高级军官会议,声言发动最大的反攻,企图夺回金城以南失掉的阵地。估计敌人反扑规模之大和激烈程度,会超过去年秋天的上甘岭战役。我进攻部队,要紧急行动起来,抢修新占阵地工事,组织炮火, 加强交通运输,在敌反扑中,予敌更大的杀伤和歼灭性打击。”同时,命令其他正面各军,以积极的动作牵制当面之敌。

从 7 月 18 日起,敌我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尤其是 19、20 日两天, 敌人在飞机 480 余架次、坦克 30 余辆和猛烈炮火的支援下,连续进行猛攻, 战斗异常激烈。志愿军英勇抗击,不畏牺牲,给敌以重大杀伤,牢牢地守住了阵地。战至 7 月 27 日,志愿军一共歼敌 53000 余人,胜利地结束了金城战役。

在金城战役进行期间,志愿军在其他正面战线上的各军和朝鲜人民军亦积极地组织了对敌连以下的目标进攻 27 次,毙伤俘敌 16000 余人,有力地配合了金城方向上的作战。其中志愿军第一军进攻 198·6 高地战斗和第二十三军进攻石砚洞北山战斗,均同敌进行了反复争夺,杀伤敌 3000 余人。在石帆洞北山战斗中,第二十三军第二○○团战士许家明,在双腿负伤和炸药失效情况下,为打开冲击道路,毅然以身体扑向敌地堡射孔,壮烈牺牲,战后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总计这次进攻作战,志愿军共毙伤俘敌 78000 余人,缴获坦克 45 辆,汽车 279 辆,飞机 1 架,各种炮 423 门,各种枪 7400 余支,收复土地 178 平方公里。志愿军也付出了伤亡。33253 人的代价。敌我伤亡比例为 2.3:1。

毛泽东主席对这次战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在《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和今后的任务》一文中说:“今年夏天,我们已经能够在 1 小时内打破敌人

正面 21 公里的阵地,能够集中发射几十万发炮弹,能够打进 18 公里。如果照这样打下去,再打它两次、三次、四次,敌人的整个战线就会被打破。”在志愿军猛烈的夏季反攻战役中,敌人遭到了沉重打击,特别是在金城

反击战中,敌人损失惨重。对于这种情况,《美国第八集团军简史》中是这样描述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炮火在头上呼啸,在呼啸声中他们前赴后继攻击这个地区的大韩民国防线。在共军的猛攻下,前哨阵地一个接一个地被打垮了。”

1953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夏季反击战役,是转入阵地防御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敌坚固阵地进攻的战役。敌我双方先后投入作战的兵力,中国志愿军为 10 个军,朝鲜人民军为两个军团,敌军为 18 个师。战役

持续时间为两个半月。共进行大小战斗 139 次。整个夏季进攻战役共毙伤俘

敌 123000 余人,给了敌人以严重打击,密切地配合了停战谈判斗争,有力地

促进了停战的实现。同时,还收复土地 240 平方公里,造成了停战后的有利态势。

经过夏季反击作战,敌人的处境更加不利,他们不得不向中、朝方面作出实施停战协议的保证。6 月 29 日,侵朝美军总司令克拉克给金日成首相和彭德怀司令员复信表示,今后“保证停战条款将被遵守”。7 月 13 日到 7 月

19 日,美方首席谈判代表哈里逊作出保证:“联合国军包括大韩民国的军队在内准备实施停战条款。”“大韩民国进行任何破坏停战的行为时,联合国军将不予以支持。”朝中方面鉴于美方已向我作出了保证,尽管这时我军还可乘胜取得更大的胜利,但为了世界和平的利益,仍然同意了美方尽快签字的要求。

1953 年 7 月 24 日,双方谈判代表确定了最后的军事分界线。经过夏季

作战,志愿军和人民军阵地共向前推进了 332.6 平方公里,过了 3 天,7 月

27 日上午 10 时,双方谈判代表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及其临时补充协议。随后,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和“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分别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协定于 27 日朝鲜时

间下午 10 时生效。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当天,金日成司令官和彭德怀司令员向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布了停战命令,命令自 1953 年 7 月 27 日 22 时起,即从

停战协定签字后的 12 个小时起,全线完全停火。停战协定生效 72 小时内,

全线一律自双方己宣布的军事分界线后撤 2 公里,并一律不准再进入非军事区一步。要求全军保持高度警惕,坚守阵地,防止来自对方的任何侵袭和破坏活动。“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却在对其所属人员发表的文告中说:协定签字并不意味着立即或早日从朝鲜撤退。冲突还没有结束,要保持他们的实力。李承晚则发表声明:“我反对签订停战协定。”

美国作家约瑟夫·格登,对朝鲜停战这一重大事件作了如下的记述:“美国结束了一场它第一次不能宣告胜利的战争。没有庆祝活动。关于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在时代广场灯光新闻牌上闪烁着;人们驻足读着这一通告,耸耸肩膀继续走路;不像欧洲胜利日和对日作战胜利日,没有欢呼的人群聚集在一起⋯⋯艾森豪威尔显然是实现了他结束战争的竞选诺言,但是这一结局丝毫也未能振作美国的民族精神。”

克拉克将军在他以后写的回忆录中是这样描述他签字时的心情的:“我成了历史上签定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

朝鲜停战的实现,标志着志愿军已经胜利地完成了祖国人民交给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为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胜利是中朝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是全世界爱好和平力量的胜利,是一次历史性的胜利。

这一胜利确实来之不易,欲知赢得胜利的源泉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