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激战上甘岭

敌我激战上甘岭,森严壁垒志成城; 硝烟滚滚山削半,何惧敌军万千重。

就在秋季战术反击战行将结束的时候,上甘岭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1952 年 10 月 6 日,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偕“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

克等人,再次到南朝鲜视察,同范佛里特和李承晚进行磋商和谋划。他们发现“联合国军”在志愿军和人民军的连续打击下,在战场上已丧失先攻之利, 在作战精神上处于萎靡状态,主动权掌握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手里。为了扭转其被动局面,改善其谈判地位,“联合国军”于 10 月 14 日集

中兵力、火力,向志愿军发动了自 1951 年秋季以后规模最大的以上甘岭地区为主要进攻目标的“金化攻势”。

上甘岭是朝鲜中部的一个小山村。它是志愿军中部朝鲜战略要点五圣山的前沿阵地。五圣山位于金城、金化、平康这一三角地区的中央,地势险峻, 海拔 1000 多米,是中部战线的最高峰。它西临平康平原,东扼由金化经金城通往通川至东海岸的公路,南距“联合国军”所占金化七公里,可以俯瞰其纵深,特别是能给“联合国军”由金化通平康或金城的交通线以很大的威胁。

位于五圣山主峰南侧四公里的上甘岭,其左侧是 537·7 高地北山,右侧是 537·9 高地。敌人要夺取五圣山,必须首先夺取这两个高地。而如果敌人夺取了五圣山,就从中部突破了我军防线,在我战线中央打开了一个缺口, 就可以进到平康平原。敌人的坦克就可以发挥优势了,还可以进一步进攻志愿军所坚守的平康、金城以北地区,从而改善“联合国军”在金化地区的防御态势。

敌人对这次战役十分重视。“金化攻势”是由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亲自部署和指挥的。担任这次进攻的部队是原在万渊里、后川里地段上防守的美第九军第七师和南朝鲜第二师。进攻前,范佛里特调整了部署。鸡雄山原为南朝鲜第二师一个连的阵地,由美第七师第三十一团接管,作为其进攻集结地区。另将其预备队美第四十师由加平调至金化西南芝浦里、云川里地区,将原属美第一军的美第三师调至铁原西南地区归第九军指挥。同时以部队多次向 597·9 高地和 537·7 高地北山等处进行试探性的进攻。

在“联合国军”发动“金化攻势”之前,志愿军第一线各军根据志愿军总部关于准备粉碎敌人反攻的指示,作了各方面的准备。在平康以南担任防御的第十五军,制定了粉碎“联合国军”3 至 4 个师进攻的防御作战计划, 并调整了部署。他们原来在军的正面阵地上构筑坑道 720 条,全长 42000 米,

堑壕 6450 米,交通壕 154000 米,钢筋混凝上工事 35 个。仅 597·9 高地和

537·7 高地北山即构有长 10 米以上的坑道 48 条,全长 769 米。在对敌实施全线性战术反击的一个月内,他们又以突击方式构筑坑道和有掩盖的明暗火力发射点 217 个,还有上甘岭等地增筑大量防坦克壕、鹿砦、铁丝网、削壁、

陷阱,埋地雷 2100 余枚。据守上甘岭阵地的该军第四十五师第一三五团,特别加强了 597·9 高地和 537·7 高地北山两阵地的兵力和火力。

10 月 12 日,震耳欲聋的炮声打破了金化以北五圣山夜的沉寂。敌人集

中 300 多门大炮,向我第十五军上甘岭阵地,连续实施了两天的火力突击。数百架飞机,也同时不断轮番轰炸。炸弹像狂风一样倾泻下来,像要把整个山头劈开似的。上甘岭烟雾腾腾,碎石横飞,阵地上一人多深的交通沟被打

得无影无踪,坚硬的岩石变成了黑色粉未。14 日凌晨 5 时,美军第七师、伪第二师各一部共七个营的兵力,向我 597·9 高地和 537·7 高地北山阵地发起猛烈进攻。闻名世界的上甘岭战役就这样开始了。

10 月 15 日中午,志愿军司令部接到负责上甘岭地区防务的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如下的电报:

“在上甘岭地区,14 日 3 时起,敌继 12 日连续两天的航空兵、炮兵的

火力突击,又进行两个小时的猛烈炮火准备,凌晨 5 时,以美、伪军各一部

共 7 个营的兵力,在一○五毫米以上口径火炮 300 余门、坦克 30 余辆、飞机40 余架的支援下,分 6 路向我 597·9 高地和 537·7 高地北山两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与此同时,美、伪军各一部共 4 个营兵力,分别向我四十四师、二十九师正面之 391 高地、上佳山西北山、芝村南山、419 高地实施牵制性进攻。是日,敌人对我 597·9 高地和 537·7 高地北山,以一个排至一个营的兵力采取多路多波的方式进行了连续不断的冲击。共发射炮弹 30 余万发,飞

机投弹 500 余枚。我一三五团两个加强连在战斗开始时,仅有山、野、榴炮

15 门和八二迫击炮 12 门支援作战。战至 13 时左右,我野战工事几乎全部被毁,人员伤亡较大,表面阵地大部被敌占领。我防守部队转入坑道作战。

19 时,我乘敌立足未稳,组织反击,又恢复了阵地。”

“显然,敌人向我发起进攻的直接企图在于:首先占我 597.9 高地及537·7 高地北山,再夺五圣山地区。以改变金化地区防御态势,破坏我进攻企图,察明我坑道情况,为尔后进攻平康、金城以北地区创造有利条件。” 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杨得志说:“敌人打来了,我们当然要迎击,而且一定要把这一仗打好。”经和邓华等人研究决定:全线战术反击不能在 22 日停止

了,要延续到 10 月底,以配合十五军粉碎敌人的攻势;同时决定十五军四十五师原定反击注字洞南山的计划立即改变,迅速到五圣山集结,集中力量反击敌军的进犯,确保我五圣山阵地。

第十五军当时归三兵团指挥。三兵团的司令员兼政委是陈赓将军。彭德怀回国后,陈赓在志愿军总部代理一段司令员工作,这时也因另有任务回国了。当时的三兵团负责人是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委杜义德,参谋长王蕴瑞, 政治部主任刘有光。

为了让第三兵团及十五军更快地了解志愿军司令部的决定,杨得志打电话对王蕴瑞说,战斗虽然刚刚开始,但从敌人的兵力部署和开始进攻的气势来分析,这将是几年来少有的一场恶仗。杨得志请他转告十五军的同志,不但准备工作要仔细,还要准备付出巨大的代价;五圣山阵地是我们的屏障, 一定要稳稳地守住,“志司”将全力支援他们。

“请首长放心!”三兵团参谋长王蕴瑞说,“十五军已经开展了‘一人舍命,十人难挡’的硬骨头活动。一线指战员们提出:过去讲誓与阵地共存亡,现在讲绝不让阵地丢半分。阵地要存,人也要存。”

这场防御战自 10 月 14 日开始,至 11 月 25 日我军彻底粉碎敌人之进攻

为止,从战术规模发展成战役规模,持续了整整 43 个昼夜。战斗的第一天,

敌人对我仅有 3.7 平方公里的阵地投入了 7 个营的兵力。五圣山前沿一天就落弹近 30 万发,单是 597·9 高地的侧翼阵地,一天就落了 45000 余发。五圣山主峰下每秒钟落弹五六发,持续了半个小时。我表面阵地工事几乎全部被毁。敌人以成排成营的部队对我阵地发起冲锋。我坚守部队依据各暗火力点对密集冲锋之敌进行猛烈还击,击退敌人十几次冲击后,表面阵地被敌人

攻占,当即退守坑道。

10 月 14 日夜,志愿军第十五军乘敌立足未稳,以四个步兵连,在炮火支援下分四路向“联合国军”进行反击。“联合国军”以大量炮火进行猛烈拦阻。志愿军反击部队在坚持坑道作战的部队有力配合下,全部恢复阵地。在这场反击战斗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和机智灵活的战斗作风,生动地表现了人民战士对祖国与和平事业无比忠诚的高贵品质以及蔑视、压倒敌人的英雄气概。中国共产党员、突击排长孙占元和中国共青团员、爆破手易才学,就是这样的人物。

在战斗的第一天,美国侵略军在上午用 4 个营的兵力向金化以北的上甘岭右侧 597·9 高地进行了 14 次的猛烈攻击,但都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英勇地打退了。到了下午,当战士们主动转入坑道作战以后,一个营的敌人才爬上了我军前沿排的野战工事,并且用钢板、木材和麻袋垒成了一连串露天的火力地堡。敌人的轻重机枪、火焰喷射器、六○炮以及无座力炮疯狂地从这些地堡里打出来,严密地封锁住了我军的反击道路。

这个前沿阵地,是志愿军战士们用自己的血汗建筑起来的阵地,是他们一年来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着的阵地。现在敌人占领了地面阵地,战士们岂能容忍敌人呆下去呢!他们隐蔽在坑道里,愤怒地等待着反击的命令,随时准备着去夺回它。共产党员孙占元被指定为反击部队的突击排长,英勇机智的战士易才学是突击班的第一名爆破手。出击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突击排的战士们静静地站在坑道口,目不转睛地监视着敌人。

天渐渐黑了,志愿军的反击炮火开始了。孙占元带着突击排的战士们冲出了坑道,猛不可当地冲向敌人。当他们接近敌人地堡仅 100 公尺时,残存

的 4 个地堡的 16 挺机枪发射出了密集的火力,突击排的冲锋受到了挫折。这时,孙占元一面派人和坑道里的反击部队联络,一面就命令易才学向敌人的第一个火力点前进。

被称为“飞毛腿”的易才学动作十分迅速,他冒着敌人的火力跳过一个个的弹坑和交错着的交通沟,敏捷地摸到了敌人的第一个火力点跟前,顺利地把它炸毁了。但是,这时易才学已暴露在敌人的面前,第二个火力点里的敌人向他猛射起来。易才学几次想从弹坑中冲出去,但密集的机枪子弹使他几次都未能抬起头来。

这时,易才学忽然听到左边传来排长孙占元的声音:“从右边上,我掩护你!”接着孙占元的机枪就猛烈地射击起来,敌人第二个火力点里的火力立刻被吸引到左边去了。易才学站起来急忙从右边向上冲,可是敌人又打起了照明弹,阵地上顿时像白昼一样,易才学的行动又被敌人发觉了。第三个地堡里的机枪也突然扫射起来,易才学立即伏下身子,匍匐前进。

子弹一排接一排地从易才学头上飞过去,或者射进他身旁的松土里。易才学选择有利的地形,不停地向上爬着。当他接近了敌人的第二个地堡,正想用手雷爆破它时,他看清在这个地堡右前方六公尺的地方就是敌人的第三个地堡。他的位置是危险的。因为如果在这里先爆破第二个地堡,那么第三个地堡里的敌人必然会马上向他射击。如果先去炸掉第三个地堡,第二个地堡里的敌人也会转过枪口向他射击。而现在,第二个地堡里的敌人正在疯狂地向孙占元还击,第三个地堡里的敌人还在封锁着他刚才爬过来的道路:情况对他是有利的。他决心乘这机会同时爆破这两个地堡。

时间非常紧迫。易才学如果现在不马上炸毁这两个火力点,便会给反击

部队带来重大的损失!但他要连续爆破两个地堡也非常困难:他正好在两个地堡中间,双方离他都不过三公尺;在连续爆破时,他不能立刻离开爆炸范围。但在这紧要关头,易才学并没一点犹豫,他把两根爆破筒紧紧地捆在一起,把腰里的手雷和手榴弹也取下来放在身边。他滚向第二个地堡,双手把两根爆破筒掷进地堡里;又迅速转过身来,把一颗手雷和三个手榴弹投进第三个地堡里。一阵震天的巨响,敌人的两个地堡和机枪都炸飞了。易才学成功了,他自己也被震昏了过去。

这时,隐蔽在弹坑里用猛烈的机枪火力掩护着易才学的孙占元,看到敌人的两个地堡被同时爆破了,就立刻提起机枪向上冲。

但是,这时敌人的最后一个火力点——第四个地堡又向他开火了,他的双腿被打断了。可是这个坚强的战士拖着断腿,仍旧从血泊里挣扎着爬向易才学躺着的地方。孙占元断腿爬进,坚持指挥的行动使易才学激动得流出了热泪。

他握着孙占元的手说:“排长,请你放心,我会像你一样。只要我人在, 我一定能够完成任务!”说着,易才学掏出救急包就要给孙占元包扎。但是, 孙占元拒绝了。他坚决地命令易才学:“先不要管我,为了整个胜利,你马上去爆破敌人的地堡。我来掩护你!”于是易才学又拿起爆破筒,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继续向前爬进。

机警的易才学,在敌人火力的封锁下,就用敌人的尸体作掩护,迅速趴在一块大岩石下。原来敌人第四个机枪地堡正设在这块岩石的顶上,离他有10 多公尺高。道路已经没有了,易才学用手紧抓着突出的石块,小心翼翼地向上爬着。正在这时,从孙占元排长那里传来了手榴弹的爆炸声。这个智勇双全的英雄,炸死了迂回上来的七个敌人,自己也同时壮烈牺牲了。

易才学失去了机枪的掩护,处境更加艰难了。他咬紧牙关,怀着为排长复仇的强烈愿望,利用敌人机枪射击的间隙,爬进了敌人地堡前的交通沟,随即又把身体紧贴在地堡的两个枪眼之间。六个枪眼猛烈地喷射着火舌。易才学敏捷地举起双手,把爆破筒猛地投进地堡里,接着一翻身从陡岩上滚下来。只听“轰!”的一声震天巨响,敌人的第四个火力点就这样被炸毁了。从爆炸第一个地堡到炸毁第四个火力点,仅仅只有 20 分钟的时间。冲锋

的道路已经打开了。在坑道里,在各个掩蔽部里等待反击的战士们,随着冲锋的号声冲下山来。易才学又成了反击部队的最先锋,他第一个爬上陡岩, 架起了两挺敌人丢弃的机枪,连续向反击的敌人发射了 1400 多发子弹,毙伤

了 100 多个敌人,仅仅 10 分钟激战,一个营的敌人就被我军战士们大都歼灭了,前沿排的阵地又完整地回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手里。

争夺与反争夺成了上甘岭战役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10 月 14 日夜,志愿军第十五军为了集中力量迎击敌人的进攻,又将两个炮兵营调至上甘岭地区,以第一三四团两个营和第一三三团一个营分别加入 597·9 高地和 537·7 高地北山的防御作战。同时调来八二迫击炮 10 门, 支援防守 537·7 高地北山的战斗。

从 10 月 15 日起,连续三天“联合国军”以两个团又四个营的兵力,在大量炮火支援下,对 597·9 高地和 537·7 高地北山两个阵地轮番进攻。志愿军第四十五师以顽强抗击和积极反击,与“联合国军”进行争夺。这几天, “联合国军”白天夺去阵地,志愿军在夜间又反击夺回,形成反复争夺的状态,战斗十分激烈。到 18 日,“联合国军”凭借已占领的部分表面阵地继续

扩展。经激战后,两高地的全部表面阵地为敌军所占领,志愿军防守部队全部退守坑道。

为了歼灭进攻的敌人,志愿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分别以三个连的兵力,在 103 门火炮支援下,于 19 日对占领 597·9 高地和 537·7 高地北山表面阵地的敌人实施反击。志愿军革命英雄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黄继光,就在这次反击 597·9 高地敌人的战斗中,用热血之躯铸造了顶天立地的丰碑。

黄继光生在四川省通江县一个贫农的家庭里,年仅 21 岁。他 3 岁时就死去了父亲,全靠他母亲帮人做活把他养大。他从 7 岁起给地主作了 11 年长工。

1949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到了四川,家乡获得了解放,他和母亲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了房屋和土地,从此结束了牛马般的奴隶生活。他当了儿童团长, 后来参加了民兵。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了中国大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 1951 年 7 月,他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到了朝鲜,黄继光所在的部队正在开庆功会。战斗英雄崔建国、苗族英雄刘兴文以及许多功臣模范们的英雄事迹,给了他很大的教育。他深深地感到:战斗在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的前线上的英雄是非常光荣的。在前线阵地上的坑道里,他看了苏联影片《普通一兵》。苏联军队的英雄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英勇地以自己的肉体堵塞敌人枪眼的英雄形象,始终活在他的心头,他决心做一个捍卫中朝人民利益的反击侵略者的英雄。

他被分配在一个步兵营营部当通信员。

10 月 19 日下午,黄继光跟随营副参谋长张广生来到第六连,参加晚上的反击战斗。从黄昏战至深夜,第六连已连续发起了五次冲击,都因为敌人的一个中心火力点未被摧毁,部队被阻在山梁前面不能前进,而且遭受很大伤亡。经营副参谋长与连长、指导员研究决定,组织了九名立过战功的战士编成“功臣第六班”,分三个小组对敌人中心火力点进行爆破,但是,三个小组的爆破又没有成功。这时,离天亮只有 40 分钟了,如不尽快炸毁这个中心火力点,反击任务便难于在天亮前完成。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 主动请求爆破任务。营副参谋长与第六连连长商定,任命黄继光为该连第六班班长,带领战士吴三羊、肖德良去执行爆破火力点的任务。

黄继光提起两个手雷,带领着两个战友,勇敢地跨出了坑道口。临走时, 他对营参谋长和坑道里的战友们说:“让祖国人民听我的胜利消息吧!”

敌人火力点里的七挺机枪撒开一个稠密的扇形火网,子弹像大雨一样地打在被炮弹炸起的山坡上的虚土里。在照明弹的光亮下,黄继光提着手雷, 带领着两个战友跳跃前进。当冲到离敌人的火力点三四十米时,吴三羊中弹牺牲了,肖德良身负重伤,紧接着黄继光也被打倒在地上。

然而,倒下的黄继光并没有死,他的左臂和左肩挂彩了。黄继光清楚, 爆破的任务完全落在他的身上了。于是他忍着剧痛,登着山坡上的虚土、碎石和敌人的尸体,向着火力点爬去。爬到离火力点只有八九米的地方,他就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准备把手雷扔向敌人。正在这时,一梭子机枪子弹又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又倒下了。黄继光昏迷过去。但他醒来时,忍着剧烈的疼痛,挣扎着用负伤的左臂半支起身体,然后用最后的力气举起右臂,把手雷向火力点扔过去。“轰!”的一声,手雷在距离火力点不远的地方爆炸了。火光夹着黑烟冲天而起,敌人的机枪不响了,黄继光也被这巨大的爆炸声震得昏迷过去。

在一刹那的寂静之后,忽然火力点里的机枪又叫了起来。那里的地堡是

被炸塌了,但没有被炸死的敌人仍用机枪扫射着,刚刚发起冲锋的反击部队又被它压在山坡上。在这时候,黄继光又苏醒过来。他带来的两个手雷,有一个已经用掉了,另一个在左臂负伤时丢掉了。现在他已经没有一件武器, 有的只是一副对敌人充满仇恨的有了七个枪洞的身体。这时天快亮了。而志愿军的突击队还在敌人的火力压制下冲不上来。后面坑道里营参谋长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为在鼓舞着他。这时,战友们看见黄继光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像一支离弦的箭,向着火力点猛扑过去。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了正在喷吐着火舌的两挺机关枪,为反击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为黄继光报仇!为光荣牺牲的战友们报仇!”志愿军的反击部队像海涛一样地卷上山头,占领了阵地。在激烈的近战中,守在上面敌人的两个营, 共 1200 多人全部被歼灭了。

黄继光的英雄行为,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教育的战士,具有为正义与和平而勇于自我牺牲的无比高尚的思想品质。为了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绩,第十五军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阵地夺回来了,敌人又进行了疯狂的反争夺。

10 月 20 日 5 时,敌人在 30 架飞机和大量炮火的配合下,以两个营的兵力向志愿军阵地轮番攻击。激战终日,除 597·9 高地西北三个阵地为志愿军控制外,其余表面阵地又被敌占领。志愿军防守部队再次退入坑道坚持战斗。

“这一阶段作战,”志愿军副司令员杨得志说,“敌人投入了 7 个团 17

个步兵营,我第四十五师投入 3 个团 21 个步兵连。双方都使用了异常猛烈的

炮火,敌使用炮兵 18 个营,300 余门火炮;我使用山炮以上火炮 19 个连,

46 门,火箭炮 6 个连 24 门。敌人白天进攻,我入夜反击,几成规律。在 7

天作战中除昼间不断地实施阵前反击外,我还有计划地实施夜间反击 7 次,

其中 3 次全部恢复阵地,4 次局部恢复阵地。敌为我歼灭 7000 余人。”

据美方俘虏供认,“联合国军”所参战的 18 个营,每个营、连都轮番打了两三次。美第十七团一天战斗即伤亡过半,有一个连只剩下一个少尉。志愿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有 21 个连队投入战斗,伤亡 3000 余人。各连的伤亡都超过半数,个别连队只剩下几个人,再无力组织较大的反击,必须调动二梯队投入战斗。

10 月 20 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副司令员邓华下令:“我前沿部队全部退入坑道。”于是,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艰苦卓绝的坑道战。欲知后事如何, 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