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鲜血凝成的友谊

唇齿相依情谊重,患难与共舟济同; 战斗鲜血凝友谊,子孙万代水歌颂。

1952 年 10 月,是个丰收的季节,中朝军队在粉碎了敌人的“绞杀战” 和“细菌战”之后,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胜利。就在这捷报频传的日子里,朝鲜政府和人民在平壤首都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两周年。

10 月 22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杨得志将军,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首相的邀请,率志愿军代表团抵达平壤,参加庆祝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两周年大会,同时应邀前往的,还有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的代表。这一届慰问团总团长是刘景范,副总团长是陈沂、李明灏、胡厥文、周钦岳。中国客人一到平壤就受到朝鲜政府的隆重接待和热烈欢迎。平壤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朝

鲜是个多山的国家,而平壤却处在一个广阔的平原上,这块平原是由大同江冲积而成。平壤就由此而得名。平壤是朝鲜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也是名胜古迹荟萃的地方。这里风光秀丽,牡丹峰是平壤市大同江畔的著名风景区,因山势起伏形如盛开的牡丹而得名。由于景色秀丽,古时又称锦绣山,并被誉为“天下第一江山”。峰顶有一古老亭子,名乙密台。登台眺望, 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尤其是白色飘带般的大同江,白浪涛涛,令人心旷神怡。如今这座城市,虽然在美帝多次狂轰滥炸下,已是满目疮痍,处处废墟, 但她英姿勃勃不减当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抵达平壤的当天,金日成首相就前来看望。杨得志回忆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金日成首相。金日成当时只有 40 岁,身体魁伟, 神采飞扬。金日成握着杨得志的手,用流利的中国话说:“杨将军,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早年就熟悉了!”杨得志有些愕然。金日成放声地笑了:“长征路上的第一团,解放战场上的杨罗耿兵团,我已是久闻大名了!”

是的,金日成首相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是非常熟悉的,中朝人民有着长期的战斗友谊。过去,中国的土地上,朝鲜革命同志抛洒过热血和汗水;今天,朝鲜的土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抛洒着热血和汗水,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在 10 月 25 日举行的盛大庆祝宴会上,金日成首相作了重要讲话,他对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作了高度评价。他说: “过去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长期统治下,朝鲜人民失去了祖国,我们曾在中国的东北和关内,同中国人民站在共同的抗日战线上进行斗争,得到中国人民各种援助和爱护。今天,当我们朝鲜人民处在祖国解放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派遣了自己的优秀儿女,来帮助我们。”

“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勇士们,像热爱自己的祖国一样热爱朝鲜,同朝鲜人民军一道,以鲜血保卫了朝鲜的城市和乡村。”金日成说,“为减少朝鲜人民的不幸和痛苦,为他们幸福的未来,不顾任何苦难和牺牲,竭尽了自己的一切力量和热情,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保障朝鲜人民争取光辉胜利并捍卫东方持久和平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接着,杨得志在热烈的掌声中也讲了话。他代表志愿军全体将士向金日成元帅、向英雄的朝鲜人民军、向伟大的朝鲜人民表示了由衷的感谢。杨得

志后来在回忆录中说,他对朝鲜政府和人民所表示的感谢,绝非外交辞令。他的讲话是发自肺腑的,代表着志愿军全体将士,也代表着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他记得停战之后,陈毅元帅访问朝鲜.在志愿军的一个会议上讲过这样一段话:“到底是我们援助朝鲜人民多,还是朝鲜人民援助我们多,应该说是朝鲜人民援助我们多。如果没有朝鲜人民和我们并肩作战,没有朝鲜人民付出的巨大牺牲,我们不可能有这样的和平环境,不可能有今天,应该接受感谢的不是我们,而是朝鲜人民,我们应该感谢朝鲜人民!”

杨得志说,他在朝鲜三四年间的亲身经历,耳闻目睹,深切体会到朝鲜人民不愧是英雄的民族。他们坚强、勇敢、勤劳、善良,他们具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无比热爱自己的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以后,朝鲜人民的战斗精神、顽强的意志和对我军的热情支援,使我军全体指战员深受感动, 大大激励了志愿军全体将士的斗志。

在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年轻的朝鲜人民军,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无比忠诚,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集体英雄主义和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是一支有素养、有战斗力的部队。朝鲜人民和军队在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首相和朝鲜劳动党、政府的领导下,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巨大的援助。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中国共产党、政府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和教育下,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思想,把朝鲜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把朝鲜人民的疾苦和幸福当作自己的疾苦和幸福。这两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巨流汇合在一起的人民军队,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

为了打击敌人的侵略气焰,有效地歼灭其有生力量,彭德怀司令员和金日成首相经常会面,共商抗敌大计。两党、两国政府协商,成立了指挥前线两国军队作战的联合司令部。彭德怀司令员经常强调,两支兄弟部队战斗打响前要进行充分协商,规定协同作战方案和在各种情况下互相支援的办法; 要求战斗一打响,双方坚决执行既定方案,发现一方有困难,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支援,把损失控制到最小的程度。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沉重打击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发动的“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彻底破产,变成了圣诞节向“三八线”以南的总崩溃、总退却。在此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经过连续 7 昼夜的艰苦奋战,以每小时前

进 1 公里的速度前进了 80 至 110 公里,毙伤俘敌 19000 余人,粉碎了“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据守三八线、整顿军队、准备再犯的企图。

在这次战役中,中朝军队涌现出许多相互协同作战的范例。1951 年元旦这天,我军突破了敌人的三八线防线。这时志愿军某部王团长命令王副营长率连队由高秀岭直插华岳里。根据情报,那里有南朝鲜一个联队的团部和榴弹炮营。团长再三交代:“要穿插得猛,跑得快!慢了,敌人会坐上汽车跑掉的。”部队勇猛直追,一气跑到红碛里,远远望见华岳里一带大火冲天, 敌人又在烧房子,看来马上要逃跑了。大家一鼓作气,跑步前进,浑身都湿透了。然而跑到了华岳里,一个敌人也没有,满地都是破电线,村南头炮兵阵地上堆着成垛的炮弹,看样子敌人刚刚逃窜。于是,副营长命令说:“敌人跑得不远,加劲追还来得及,快速前进!”

果然,不出所料,部队前进不远,就遇到百余敌人的猛烈阻击。王副营长立即命令重机枪和六○炮向山包上的敌人回击。此时敌人火力忽然减弱, 只见敌人在混乱中逃窜,战士们猛虎般地冲过去,一会儿就俘虏了 200 多名

敌人。原来小山包的东南侧有朝鲜人民军的一个中队,以猛烈的火力向这边的敌人压过来,使这股敌人陷入了包围。这是两国军队在战场上不约而同地密切配合,相互支援,并肩战斗而取得的胜利。战斗结束后,中朝人民军队汇合在一起,肩并肩地沿着通往横城的大道急速前进。

在另一次大兵团作战中,中朝部队协商制定的作战方案,是围歼县里地区之敌。战斗充分体现了两支兄弟部队协同一致、互相支援的国际主义团结。在这次作战中,志愿军一个营插到某地截断敌军南逃退路时,朝鲜人民军一个连也插到了该地区,他们互相协同,配合主力部队形成了对敌军的紧密包围。从 5 月 16 日发起进攻,激战三昼夜,两支兄弟部队创造了在一个地区共同打垮南朝鲜李承晚军队两个师的光辉战例。

中朝两军的战斗团结、深厚的友谊是说不完的。在东海岸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同守卫着一座高地。它的位置特别突出,就像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利剑。自从接受任务以来,这两支英雄部队就一直并肩作战,打退了敌人的十几次进攻。这座高地前面侵略者已丢下千余具尸体。

这两支部队的指挥所只相隔 100 多米。人民军指挥所的掩蔽部是一个半坑道式的工事,负责这里指挥的是人民军的朴副营长。他是在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后才从中国东北回到朝鲜的。他曾在中国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谈到中朝两国的战斗友谊,他首先谈起了 1950 年秋天的艰难日子,又谈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作战这件使他终生难忘的事情。“我记得在一个风雪的晚上,我们跟志愿军同志会师了,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我想说好多话,但嗓子哽咽了,好半天才说出了一句话:‘同志 们,你们可来啦!’我很希望在这些同志中间能找到一个老战友。没有我熟悉的老战友,但是不论看到谁的面孔,都使我感到亲切。熟悉,就像我都认识似的。以后,我们就和志愿军同志们一起并肩作战,并肩前进了。”

朴副营长又向前来访问的记者谈了一件感人的事情。他说:“敌人的残酷破坏给朝鲜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荒。今年春天,这里的老百姓非常缺粮。这件事被志愿军郭连长及战士们知道了。于是,不到一天的功夫,他们就捐了 100 多件衣服和许多棉鞋,并且还拿出 600 斤粮食,送给村民。志愿军同志们的国际主义精神,使我们的战士都感动得流泪了。”

“咱们都是亲兄弟!朝鲜人民对我们像亲人一样地照顾,人民军同志们也像亲兄弟一样地热爱我们,这也教育了我们的每一个战士。”坐在旁边的志愿军的郭连长打断了朴副营长的话,然后向前来访问的记者说,“特别是在战斗中,人民军同志们对我们的支援,是我们永远也忘不了的,今年 1 月间,敌人从 521·1 高地下来了一个多营的兵力,向我门连一班前沿攻击。朴副营长问我:‘需要炮火支援吗?’我说:‘正需要哇!’他说:‘听着吧, 说话就到,’不一会儿,人民军的轻重炮火就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轰击,我们的大炮也发射了。结果杀伤了 200 多名敌人。”

“同志们知道,我们的胜利与人民军的支援是分不开的,纷纷要求给人民军同志们请功。”郭连长接着说,“每一次战斗,都是在两支部队积极合作下取得胜利的。可是哪一方都要把这胜利的荣誉给对方。”

正当朴副营长和郭连长向记者畅谈中朝军队友谊的时候,忽然从外面传来飞机声,接着就是一阵轰炸声和扫射声,震得掩蔽部刷刷地落下上来。通信员进来报告说,三架敌机正轰炸志愿军三连的阵地。朴副营长愤怒地说: “告诉同志们,三连阵地也就是我们的阵地,集中人力,狠狠地打!”于是,

从人民军阵地的掩体里和交通壕里,立刻发射出猛烈的人力,两架敌机随着猛烈的枪声中弹起火了。

傍晚,是前沿比较平静的时候,枪炮声停了,只有探照灯光从敌人的阵地上射过来。在这战争的空隙里,中朝部队开了一个联欢晚会。双方虽然语言不通,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感情的交流。战士们都热爱自己的领袖,他们用中朝两国语言合唱了《东方红》和《金日成将军之歌》。他们歌唱自己的亲爱祖国,歌唱那些为保卫祖国而牺牲的英雄们。团结、友爱的欢快气氛充满了整个会场。

朝鲜人民军战士在高声歌唱:

你们越过东北的山岳,你们跨过了鸭绿江,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来了, 为了消灭那美国侵略者——我们共同的敌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士们也应和着: 中国,志愿军,朝鲜人民军,

我们是一家人,

我们都是劳动人民的武装, 我们都是保卫和平的兵。

我们一个意志,我们一条心, 携手并肩,并肩携手,

勇猛向前进!⋯⋯

唱不完的战斗团结,唱不完的深厚友谊。中朝人民团结战斗的实例比比皆是。1951 年 10 月 8 日,中国志愿军第六十八军的一个团,正要接收朝鲜人民军五军团文登公路两侧的阵地时,敌人发起了进攻。当时阵地上没有坚固的工事,人民军虽英勇抗击,但由于敌人兵力占优势,火力很猛,人民军伤亡较大,原确定的固守要点,大部被敌攻占,五军团的一个团已被敌人迂回切断。中国志愿军部队马上主动提前投入战斗,不借一切代价,同敌人进行了肉搏战,致使一个班的战士全部壮烈牺牲。硬是把敌人打垮,掩护朝鲜人民军安全转移。后来,这两支部队虽然离得很远,仍经常互通音信,互相关怀,真是用鲜血凝成了兄弟般的战斗友谊。

朝鲜人民热爱自己的军队,也热爱赴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把志愿军视为自己的儿女,自己的兄弟,自己的亲人,为志愿军,他们舍得贡献出自己的生命。伟大的朝鲜母亲安玉姬,为了援救一个陷入敌手的志愿军侦察员而壮烈牺牲。她的英雄事迹, 当时在朝鲜北部,在志愿军全军广泛地流传着。

安玉姬是平壤人,战前在纺织厂做工。战争爆发后,她丈夫响应祖国的召唤参加了人民军。敌人侵占平壤前几天,她带着 7 岁的儿子金永洙向北撤。那时,她怀着孕,连日的奔波,使她筋疲力尽,头晕眼花,但她仍拖着沉重的步子向北走。

1950 年 10 月 26 日,当她走在一条山沟里突然山头上的志愿军战士向她招呼,下山将她母子俩接了上去,亲切地问长问短。她望着这些陌生而热情的战士,激动地说:“你们来啦!我们就得救了!”枯涩的眼睛里闪耀着希望的光芒。战士们在团部附近的一个小山沟里找到了一间隐蔽的房子把她们安置下来。第二天她便生产了。母亲在产后身体尚健康,婴儿没多久却死去了。驻在附近的同志们也都在战斗间隙轮流去看护这位母亲,在初冬的日子里又给她母子俩送去了棉衣。热情的照顾,使得这位母亲不止一次地流下热

泪。

后来,当她听说经常来照料她母子生活的侦察员李治黄执行任务没有回来后,她再也坐不住了。她请求志愿军同志,让她去探听李治黄的消息,假如他还活着的话,便设法把他救出来,但大家都婉言拒绝了。

她决心去找志愿军团长,一次,两次,团长没有应允。第三次,她下了最大的决心又来到了团长跟前请求:“我为了自己胸祖国,去了解敌人情况, 去救为了支援我们祖国而被敌人俘去的志愿军同志。你既爱我们朝鲜,也请你允许我为了自己的祖国去做一点工作吧!”

团长没有立刻答复。他在考虑:刚从敌人占领的地区逃出来的母子俩, 难道又让他们回到魔爪控制的地方吗?还是阻止她,可是又觉得自己没有这个权力,为什么要阻止一个爱国女子的爱国行动呢?他终于点了头,应允了: “那么你需要我们什么帮助呢?”她刚强而迅速地回答:“给我一颗手榴弹。”这样,她便带着孩子和手榴弹离开了志愿军防区,向敌人占领区走去。

安玉姬从敌人占领的村庄里探听到,志愿军侦察员李治黄没有死,被关在一间房子里。黄昏时,她开始行动了。她把手榴弹藏好,叫孩子拿着镰刀, 对孩子说:“到了那里,趁我和敌人在一起的时候,你就到哨兵守卫的屋子旁,从门缝中把镰刀递给志愿军叔叔。他出来后,你和叔叔从后边山坡上转出去,不要等我,只要向我这边丢一块石子,告诉我一下就行了。”

这时倚在她身旁的 7 岁儿子忽然向母亲发问了:“妈妈我们走后,你一个人怎样出来呀?”她安慰孩子说:“这一次,你妈妈也许再也看不到你了。你听到手榴弹响,你不要再盼望妈妈回来,你不要哭,也不要伤心,你要记住妈妈是怎样死的,是谁破坏了我们幸福的家庭,是谁迫使我们离开了平壤, 你要牢牢记住这仇恨,长大了要为妈妈报仇。现在好了,志愿军来了,我死后,志愿军叔叔是不会抛弃你的;金日成首相是会把你扶养成人的。”说完她吻了吻孩子的脸,母子二人就分别去执行任务了。

在志愿军战士李治黄被囚禁的地方,7 岁的金永洙躲过哨兵的监视,偷偷地从门缝里伸进了镰刀,割断了捆绑李治黄的绳子。李治黄又接过镰刀劈开了门,与金永洙从后门逃走了。这时候金永洙听见他母亲与敌人死拼的声音,他赶紧向母亲那儿扔了块石头,告诉她,他们已经安然脱险了,就在这块小石头落地后不久,便传来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朝鲜女英雄安玉姬, 同与她纠缠的五个敌人同归于尽了。

被援救的李治黄向团长报告了事情经过,大家都对这位英雄的母亲怀着无限的敬意。云山战斗胜利结束之后,战士们便把她和志愿军烈士埋在同一块土地上,以此来表示对这位英雄母亲的崇敬,来表示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牢不可破的友谊。

在第二次战役期间,志愿军某部一位营长负了重伤,倒在一个山沟里, 被一位朝鲜女救护队员抬到敌后的一个山洞里藏了 58 天。就靠这位女救护员天天给他敷药和送饭,养好了伤口。伤好后,又是靠一位游击队员带路,穿过敌人的几道封锁线,终于回到志愿军部队。而这位郭营长的未婚妻,当时在志愿军某野战医院任护士长,经常在敌机的轰炸下抢救伤员。一次她为了抢救朝鲜伤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在金城反击战中,一队由朝鲜同志组成的护送志愿军伤员的担架队在路上急行,突然遭到敌机的轰炸扫射。一位朝鲜女同志,见隐蔽已来不及,就不顾一切地紧紧抱住担架上的志愿军伤员,一动也不动,只见她的浅绿色裙

子上渗出鲜红的血。她,宁可牺牲自己,来换取志愿军同志的生命。这位女英雄名叫金桂花,年仅 19 岁,是人民军女战士。

朝鲜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在朝鲜战场上,可以说整个朝鲜都在和侵略者作战。从六七十岁的老人,到刚刚懂事的孩子,从浴血奋战的前线将士到无家可归的后方群众,都有一个共同愿望,即赶走侵略者;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即一切为了前线。

在朝鲜,特别在北部农村,男人们大部分到前方打仗去了,繁重的田间劳动,大多由妇女担当起来。在咸镜南道、江源道和安南道的农民,为了预防敌机袭扰,在地头上一共挖了 28 万多个避弹坑。敌机来轰炸了,她们就躲进避弹坑,飞机走了,照常劳作。咸镜北道镜成郡永康里的农民,还排除了敌机投在大田里的 390 颗定时炸弹,按时完成了播种任务。江源道通川郡的

农民还组织了武装插秧队,先后与企图登陆的小股美国海盗激战 3 次,打死

打伤和俘敌 137 名,保证了春播任务的完成。

朝鲜的工人们也是夜以继日地工作。男工们上前线了,他们的妻子、姐妹,甚至母亲就顶上去。金春熙的丈夫上前线去了,她就到矿山接过丈夫的风钻。掌握风钻是一项既要技术又需力气的活儿,对一个年轻的妇女来说, 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她没有退却,经过勤学苦练,她熟练地掌握了这一技术,并创造了一天采集的矿石量比男风钻手还多 25%的新纪录。

朝鲜的爱国者还在敌人后方建立了游击队,破坏敌人的通讯设备,袭击敌人的指挥所,伏击敌人的军用列车和汽车运输队。朝鲜女英雄赵玉姬领导的游击队就是这样的游击队。战争爆发前,赵王姬担任碧城郡妇女同盟委员长,敌人侵占碧城郡后,赵玉姬根据党的指示,组织游击队,活动在银波山一带。他们神出鬼没,屡建战功,使敌人闻风丧胆。在一次战斗中,她不幸落人敌人魔掌。她和苏联的丹娘、中国的赵一曼一样,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坚贞不屈,最后在高呼“祖国万岁”声中壮烈牺牲。

战争的破坏,给朝鲜人民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宁可自己吃野菜、喝稀粥,也要把节省下来的粮食送到前线。在飞虎山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三三五团,激战三昼夜,在极端饥渴的时候,黑铝矿一位老矿工田高燮亲自组织了 10 多名工人,蒸了 300 多斤大米饭,不避艰险把饭送到

山上。仁兴里、三峰里的朝鲜人民自动组织了 30 多人的送饭队,冒着敌人激烈的炮火把热饭送到飞虎山阵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看到战士们没有菜吃,跑下山去把自己仅有的一碗芝麻酱送到阵地,志愿军战士被感动得落了泪,金老太太却拍着战士的肩膀说:“孩子,用不着感谢,我活了 60 多岁了,没有见过像你们这样的好军队,也没有见过像美国和李承晚那样野蛮的军队。他们伤天害理,杀人放火,他们不是人,是牲畜,是瘟疫,我只希望你们全部消灭这群坏东西!”

在清川江北岸,志愿军某部三班奉命守住一个山头,3 天 3 夜打退了敌人 14 次冲锋。由于敌机成群结队换着班地轰炸后方运输线,给养得不到及时

供应,战士们已经 3 天 3 夜没有吃一顿饱饭。

他们蹲在工事里,迎接敌人第 15 次冲锋。这时有 4 架敌机贴着山尖飞来, 进行狂轰滥炸,机枪、炸弹响成一片,浓烟滚滚。班长张金生看见一群朝鲜老乡在密集的枪弹下拼命跑来。跑在最前面是一位鬓发苍苍的老大娘,她头上顶着一个 30 斤重的白布袋,里面装的是萝卜、地瓜。这是几天前美机炸毁了她的房子,她在火堆里抢出来的唯一◻口的食品。她宁愿自己不吃,也要

把它送给前方的战士。迎面一架飞机俯冲下来,老大娘急忙把头上的干粮袋取下来,紧紧抱在怀里伏在地上。她心想:自己生命可以牺牲,送来的粮食不能让飞机毁掉。轰!轰!炸弹在她身旁开花,老大娘负伤了。战士们把她抬到工事里,给她包扎伤口。她睁开眼睛环视了一下周围的战士,用那颤抖的手摸着自己的干粮袋,非常抱歉似的说:“亲人们,对不起你们,没好的, 吃几块萝卜、地瓜吧。”战士们感动得落下泪来。班长张金生知道,朝鲜人民非常热爱志愿军,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把粮食送给志愿军,可我们的战士怎能忍心吃这些东西呢?张金生从衣服兜里掏出 200 元朝鲜市,想顺手塞在大娘手里。老大娘狠狠地打开了他的手,并生气他说:“干什么?我这东西是钱能买到的吗?我是上前线来做生意的吗?难道你们帮助我们打仗, 是我们拿钱雇来的吗?同志,咱们两国人民的友情,不是用钱能买到的呀!” 老大娘说着,眼泪也流下来。班长张金生激动地站起来说:“同志们,都看见了吧,我们虽然离开了祖国,可是到处都有我们的亲人,他们不顾生死地来给我们送粮送物,我们该怎么办?”战士们异口同声像宣誓一样庄严回答: “坚决消灭美国侵略军,为朝鲜人民报仇!”

无数生动的事实,集中表现了中朝人民同甘苦、共命运的崇高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品质,全体指战员深切理解志愿军出国作战的正义性,在三年的朝鲜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为履行国际主义义务而勇于牺牲的志愿军英雄。如跳入冰窟中救出朝鲜儿童而自己光荣牺牲的罗盛教;为了战争的全局胜利而抱着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为了恢复上甘岭一号阵地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的黄继光;为遵守潜伏纪律及保证战斗胜利宁肯让烈火烧死自己的邱少云;从烈火中抢救出朝鲜八名妇女、自己被烧死的吕玉久、张明禄等等,他们都是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是中朝两国人民 的好儿女。

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毛泽东主席“爱护朝鲜人民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教导,不仅与敌人英勇拼搏,而且在战火中积极抢救朝鲜老百姓,被誉为“仁义之师”、“世界上最文明的军队”。1953 年 1 月 31 日晚上,又发生了这

样一件事情:8 架美国飞机向平壤附近的一个和平村庄——蒋金里投下了 200多颗燃烧弹和杀伤弹。村庄立刻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势越烧越猛。这时住在蒋金里附近村庄里的志愿军某部卫生员梁振和,一个 21 岁的小伙子,背着急救药箱,冒着敌机的轰炸,跑来抢救。一到村边就听到一间茅屋里传来孩子的哭声。屋子全部烧着了,窗户里吐出长长的火舌,屋梁烧得发出将要断裂的响声,眼看房子就要塌下来。孩子凄惨的哭声,使这位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忘掉了自身的危险。他顺着哭声,冒着浓烟烈火,终于摸到了这个朝鲜孩子。孩子身边的棉被已经烧去了大半截,火苗正向孩子扑来。梁振和一把将孩子抱起,刚奔到屋外,屋子就哗啦一声坍塌下来。梁振和把孩子交给别人,又冲进另一家大火燃烧着的房子,救出了母亲、小女孩和男婴。母亲胸部被打穿了,因为伤势过重,时间不久就停止了呼吸。小女孩右腿已被炸断,趴在母亲尸体上大声哭喊。梁振和将女孩和男婴送到志愿军的医疗队,并在里委会的帮助下找到孩子们的父亲——张官斗。这个善良的庄稼人,在被美国飞机炸得家破人亡以后的极度悲痛中,看见被志愿军战士救活的孩子,十分感动,他拉着梁振和的手说:“我永远也忘不了中国志愿军同志的大恩大德!”

这一天志愿军战士梁振和还给这个婴孩写了一封信,交给他的父亲保存起来,等孩子长大了再看。信里这样写着:

最亲爱的朝鲜小弟弟:

在 1953 年 1 月 31 日晚上,美国空中强盗轰炸朝鲜平壤蒋金里的和平居民。当时,你的姐姐被炸断了一条腿,你的母亲被炸死了,你还睡在母亲的怀里呢。我看见了,觉得你的母亲就和我的母亲一样,你就像我的亲弟弟。我把你抱起来,并且把你送给了你的父亲。将来你长大了,你要记得:美国鬼子是怎样杀死你的母亲,怎样杀害朝鲜人民的!你要为他们报仇,为你的祖回好好服务:

中国人民志愿军卫生员梁振和

一九五三年二月一日金日成元帅在一次报告中说:“我们朝鲜人民从参加朝鲜战争的中国人

民志愿军指战员身上,看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光荣的人民中国新儿女,看到了把朝鲜人民的艰难困苦当成自己的艰难困苦,并为克服这种艰难困苦而努力奋斗的崇高而纯洁的新型人物的真面貌。” “这种高贵的道德品质,不能不为中朝两国人民和所有尊重人类尊严的人们引为骄傲!”

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战争。通过朝鲜战争,中朝人民深切认识了中朝两国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关系,认识了全世界劳动人民国际主义大团结的意义。诚如朝鲜原副首相洪命熹在他的《志愿军赞》诗中所写的:

百万貔貅渡鸭江,东征声势震西邦。

贼虽荷杖呼“侵略”,正义堂堂世绝双。

然而,就在抗美援朝期间,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年轻的中国空军迅速成长起来了。欲知详情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