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钧对夫人说:“我听不到机器响,闻不到染料的香味,就会生病的。”

史载: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为扶持蒋介石政权,派出大量的飞机和军舰,在短短的 9 个月中,将国民党军队的 14 个军、41 个师、8 个交通警察部队约 54 万人,由大后方西南、西北运送到华北、华东、华南、东北各地。国民党接收大员在接收日伪投降物资时大肆侵吞国家资产,将人民又置于通货膨胀、物价飞升的水深火热之中。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总统的信中叹道:“国民党文武官员在自日本手中收复之地区中的举止,已使国民党迅速地在这些区域中,丧失了人民的支持和他们自己的声望。”

受尽战争摧残的人们,渴望和平幸福的生活。战后的恢复发展,必将是工业的“黄金时期”。

刘国钧对眼下“时间就是金钱”的形势早已做了充分的估计。他到达重庆后不久,就部署大成公司全面转移,自己则先飞到上海,指挥大成公司争分夺秒地开工生产。

就在这争分夺秒的关头,缪甲三从美国来电:原先在美国订购的 2 万锭

细纱机,有人愿以 8 万美金转购。缪甲三觉得转手便可净赚 4 万美元,请刘国钧批准。

刘国钧拿着电报,哈哈大笑了起来:“这个缪甲三,恐怕身在美国,不知中国之情形。如今锭子就是黄金啊!”他为自己快马先鞭而感得意,告诉

秘书:“给缪甲三发电报,告诉他,不卖。再觅购旧前纺机配套,连同已购的发电设备和 3 万担原棉,速运回国。”

在这场时间就是金钱的竞赛中,刘国钧不愧为纺织业的高手,稳稳地抓住了三个环节的准备:资金、原棉、电力。当全国的棉纺织业正为这三只拦路虎所困扰时,刘国钧已着鞭先行了。

上海商业银行陈光甫对在战时还贷一分不少的刘国钧予以全力支持,刘国钧在 8 年前订下的头寸盘子,成了刘国钧恢复大成的有力保障。而同行业的伙伴们都在为资金短缺而苦恼。全国百业待兴,银行息高期短,令企业难以接受。刘国钧骑着 8 年前备下的快马,着力加鞭。

由于国共内战风云变幻,国内交通恢复困难,因此,棉区的棉花难以东运。长江中下游的棉花因而价高难购。而刘国钧却先在美国订购了 3 万担原棉。等国民党政府贷款借来美棉时,他的原棉已经纺成纱布,在市场上旺销了。

电力供应更让同行对刘国钧的远见卓识钦佩不已。刘国钧在美国分别为大成一、二、三厂定下了 3 台柴油发电机,当江南因北煤南运困难,大电厂

还未完全复工供电时,刘国钧的 3 台发电机已将大成厂的机器开足马力飞转起来⋯⋯

1946 年 6 月,大成一厂完成了整理工作,新盖了厂房。当美棉从运河一

船船运来时,大成一厂立即开出纱锭 2.9 万枚。半年后,更开出纱锭 3.2 万

枚,线锭 4800 枚,布机 756 台,年产纱 2 万件,布 20 万匹。

在废墟上重建的大成二厂,更是倾注了刘国钧的心血。他把后半生的希望全部浇铸在这里:下令厂房全部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当资金紧张时,他将存在上海商业银行金库的黄金抛了出去,全力以赴地建设一流的纺织工厂。 1946 年 6 月,二厂试开车,不久,两台 380 马力的发电机发电,日印染

布由 500 匹增至 3000 匹。

大成三厂从日军的马厩,重新变为现代化的工厂,从美国购买的 2 万枚

旧细纱机安装在这里。同时,还调入原大成二厂的布机 736 台,收购了复工困难的意诚布厂,进一步壮大了三厂实力。

这时,他派往国外学习的陈钧、缪甲三分别从英、美回国了。当安达公司与大成公司分开管理时,刘国钧对工厂的人事做了新的安排,一代年轻有为的企业家走上了领导岗位:张一飞为一厂厂长,陈钧为二厂厂长,缪甲三为三厂厂长。在全国棉纱价格混乱,很多纱厂又卷入棉纱投机的狂潮时,刘国钧率领他的大成公司,扎扎实实地在企业生产上求发展,不抛空不投机, 以自己 60 高龄,仍坚持到车间检查产品质量,使得大成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永远是名牌。

大成公司连续两年获得了巨额盈利,生产能力和设备水平都超过了战前水平。

仅仅两年,大成又复活了。

“60 岁的人了,该歇歇了。”鞠秀英在刘国钧的 60 岁生日过后,劝老伴告退。

“我现在身体不是很好吗?”刘国钧说着,做了一个马步,手脚划拉了两圈。

鞠秀英叹道:“你这样拼命工作,总会弄倒的。如今,儿子大了,女婿、女儿也都能干,有事可以多交给他们去办嘛!”

刘国钧不是没这样想过:刘汉堃跟他这么多年,业务已经很熟悉了;二儿子刘汉栋也留学有成,可以独立承担工作了;女婿查济民更是才华过人, 将大明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也许,该要交班了。刘国钧点点头:“你说的也对,只是我如果听不到机器响,闻不到染料的香味,就会生病的。”

鞠秀英笑了起来:“我们住到厂里去,但你不要管太多事,行吧?” 刘国钧笑笑说:“试试看吧!”

做完八段锦操,刘国钧在草地上的藤椅坐了下来,取出一叠报纸翻阅着,

《大公报》上的一个醒目的标题,吸住了他的目光:《对美国积极助日复兴的抗议》。他仔细读着:美国在经济上积极扶植日本,竭力提高日本的钢铁产量,恢复纺织工业,在化学、造船、电力等工业领域,都超过了战前水平。麦克阿瑟还释放了“满洲国”工业独裁者鲇川义介、“飞机大王”中岛知久平等一批有战犯嫌疑的日本经济界著名人士,还保留了许多飞机场和海军军港⋯⋯

刘国钧看着这篇文章下的一长串签名,内心也深深地被搅动了。

他记得,不久前也看到过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说:美国为扶持日本的纺织业,开始被允许保持有 350 万纱锭,现在又被允许增加至 600 万纱锭!甚至

计划发展到 1500 万枚纱锭。

1500 万纱锭,刘国钧梦想在中国分 15 年实现的目标,日本人竟轻而易举地准备恢复到这个水平。

而实际上,以日本的人口来计算,它有 250 万纱锭就足够了!而那些多余的纱锭将往哪里输出?中国?东南亚?

刘国钧“嚯”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将报纸抛在椅子上,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嘿嘿”地喊了两声,便向东方冲拳⋯⋯

“从今日起,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向海外发展,向过去日本的纱布倾销市场发展,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亚、泰国⋯⋯我们都要去,要去抢占市场,跟日本人去竞争。国内市场自有人会去做,海外市场,应当成为大成的目标!”刘国钧在董事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战略目标,获得了大家的赞同。于是,当即决定:向台北运去 200 台被战火烧过的布机,成立台安兴业公司, 作为抢占台湾市场的尝试;同时,派出经理朱希武、香港大孚建业公司经理吴达机、次子刘汉栋赴南洋诸国考察。

1948 年 8 月,朱希武、吴达机、刘汉栋便分别发回了有关新加坡、曼谷、吉隆坡的考察报告。他们一致认为:

南洋市场自第二次大战以来,日本货已由赫赫不可侵犯之绝对统制形势,降至几乎完全绝迹之地步。

英国及欧西各国出品,素以上等花色之布匹,做南洋高等仕女之生意。平民衣著, 通销之大路货,因成本关系,过去均由日货控制。印度布匹在英国统治下,固有一部分来销,近来内部不合,产棉区与制造区不能合作,出产纱布量不多。美国货成本太高,大路货决不能以廉价大量倾销。日本在美国统治后,国内工人生活程度已大量提高,生产成本已较战前至少增加 6 倍,所以日货之能否重获南洋市场,目下为止尚无一定趋势。

回顾国货技术及出品,向与日货竞争为目标,战事结束后,自 1945 年以来,数年中在南洋市场上颇占重要地位。我国通货膨胀,成本低廉,苟政府能协助纱布事业,减缩国内消费,鼓励外销,稳定市价,严定外销标准,南洋市场固是囊中物也。

刘国钧读着他们发回的考察报告,心已飞往南洋那块广阔而又美丽的土地,他准备在香港、新加坡开厂、办店,趁日本还未完全站起来,占领那个巨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