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成德

荀子认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由于“注错之当”,即选择适当的行为举止,养成行为习惯,专心一致不断积累起来的。他说:“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儒效》)正因为人性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来加以改变,所以美德的养成,实际上是一个逐步培养和积累的过程。普通的百姓只要努力学习,积累善行,也可以成为圣人。荀子说:“故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旦暮积谓之岁,至高谓之天,至下谓之地,宇中六指谓之极。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 人之所积也。”(同上)

显然,荀子认为,人的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俗之所积”,通过选择正确的行为,培养良好的风俗、习惯,可以积善成德,“涂之人可以为禹”

(《性恶》),坚持了唯物论的人性论,这对于我们如何培养人的完美道德人格,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