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导之以德”的道德教育思想
孔子从自己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出发,十分重视道德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他把道德生活看成是高于政治、法律、教育、艺术、宗教等其他一切活动的因素,主张用道德统帅其他活动。他说:“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意思是说,如果统治者有道德,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孔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国家不要靠杀戮, 而应自己“帅以正”,用自己的道德行为去教育和感化人民。执政者做善事, 老百姓自然也做善事。他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颜渊》)执政者自己道德品行的好坏,直接决定全社会的道德风尚。 孔子主张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原则,道德教化比刑罚更重要。他说:
“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为政》)意思是说,刑罚只能使之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道德教化比刑罚更重要,它既能使百姓守规矩,又能有羞耻之心, 懂得做人的道理。他极力主张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道德教化,反对“不教而诛”的暴虐行为,认为德治比法治更根本。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杰出教育家,非常重视学校教育对于培养人的良好道德品德的重要作用,在学校道德教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