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教”与“身教”合一

“言教”是指通过言语、说教的方式来对人们进行道德规范、道德是非的教育;“身教”是国家的统治者、学校的教师身体力行,用自己高尚的道德行为教育民众、教育学生。强调“言教”与“身教”的统一,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人在道德生活中向来有“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德,然后信其道” 的心理特点。中国许多哲学家、教育家历来重视统治者、教师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教育人。孔子倡导教师不仅要言道德,更重要的是行道德。他说:“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史记·孔子世家》)他特别强调,不论是统治者对民众的“教化”,还是教师对学生的“德教”都应当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作为民众,学生的表率。他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墨子也强调,教师只有“得一善言,附于其身”,躬身实践,表里如一,“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墨子·兼爱下》),才能使学生心说诚服,亲其师, 信其道。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注重“言教”与“身教”合一,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重要的道德教育智慧之一,在道德教育实践中有明显的合理性。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个人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取代的最有用的阳光。”从学校道德教育来说,教师只有以自己的高尚道德言行来熏染学生,在自己的行动中活生生地体现自己所宣传的道德品行, 学生才会信服,才会效仿,才会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言教”与“身教”合一,是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经验中一份值得珍视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