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仁由己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一个鲜明特色,是强调发挥人们在道德修养上的自觉能动性。他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一个人道德境界的提高,美德的养成,主要地不是依靠“外烁”,而是依靠“内化”。依靠自我的努力与锻炼。
他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向学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道德自我进取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一是“深思”,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自觉进行道德是非的思辨和选择。他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二是“立志”,要求学生在道德境界与学业上树立崇高的标准与理想。他谆谆教导学生,不要贪图现实生活中的一时享乐,而要“志于仁”(《里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不息奋斗,“守死善道”,“志于道”(同上)。一旦选择了崇高的志向,就要矢志不移,自强不息。他说:“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三是“克己”,要求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注重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以道德规范自觉检点自己的言行。他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品行高尚的人,遇到事情应严以责己,宽以待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同上)。
四是“力行”,要求学生懂得了为“仁”的道理,就应在自己的行动中“躬行”,体现“仁”的精神,言行一致。他说:“力行近乎仁”。(《礼记·中庸》)他认为,判断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否高尚,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公治长》)。他常常勉励自己和学生,当一个“躬行君子”(《述而》)。
五是“内省”,要求学生经常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思想检查, 自觉进行道德反省。他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见到别人的品行比自己高尚,虚心找出差异,努力向别人学习;见到别人有不良的品行,也要对照自己,引以为戒,防止类似的过失。内省的方法注重人们道德修养的主观积极性,鼓励自己教育自己,对于迁善改过、修养德性具有外在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