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革命导师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人民解放军的统帅,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沿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正确轨道稳步前进,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从中国的国情军情出发,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全面科学地论述了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总目标、根本途径和具体措施,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从而形成了一整套指导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思想。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勾画了宏伟蓝图。中央军委刘华清副主席在 1991 年“邓小平新时期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理论研讨会”上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作为我们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也是新时期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设计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防和什么样的军队呢? 也就是说,中国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是什么?对此,邓小平在华北大演习时明确指出:“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我们一定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在实现以现代化为中心建设目标的道路上,邓小平反复强调,“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国防现代化和军队“三化”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要根据国情军情的实际状况和所处的国际环境,自己决定自己的建军路线和国防政策。“走自己的路”,也就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富国强兵之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注重质量建设的精兵之路!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富国强兵之路,必须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早在 1975 年 7 月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就指出:“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是空的。”后来他又指出:“国防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离开这三化就谈不上国防现代化。” “四个现代化集中起来讲就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行。”“现代化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丢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绝不能干扰它,冲击它。”他还强调指出:“经济不发达,国力太弱,国防现代化就不可能,所以我们把经济和服务于经济的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那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大局好起来了,国力大大增强了,再搞一点原子弹、导弹,更新一些装备,空中的也好,海上的也好,陆上的也好,到那个时候就容易了。”这就是说,只有国家经济实力发展了,国防建设才能随之发展井得到加强。国富是兵强的坚实基础。正因为如此,邓小平要求把服从和服务

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作为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前提和指导思想,指出:“我们军队要一切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 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

具体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如何在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下面行动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客观实际的方针和原则。

——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邓小平指出:“军队各个方面都和国家建设有关系,都要考虑如何支援和积极参加国家建设。无论空军也好, 海军也好,国防科工委也好,都应该考虑腾出力量来支援国民经济的发展。如空军,可腾出一些机场,一是搞军民合用,一是搞民用,支援国家发展民航事业。海军的港口,有的可以合用,有的可以腾出来搞民用,以增大国家港口的吞吐能力。国防工业设备好,技术力量雄厚,要把这个力量充分利用起来,加入到整个国家建设中去,大力发展民用生产。这样做,有百利而无一害。”

——大力培养军地两用人才。邓小平根据军队每年都有大批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到地方的情况,认为“只着眼于军队本身建设的需要是不够的,还要着眼于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到地方的需要。”强调“把军队办成一个大学校, 使干部既学到现代战争知识,又学到现代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还要学会做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使战士“做到一兵多能;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技术,还要学点数理化,学点工农业知识,学点外语”。这样做,军队的干部战士“既能在军队建设中发挥作用,到地方上也能发挥作用,打起仗来,又可以在战争中发挥作用。”为了推动军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的全面开展, 邓小平于 1983 年 6 月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展览”挥笔题词:“大力培养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的军地两用人才。”

——搞国防和军队建设要精打细算。 1980 年,邓小平指出:冷静地判断国际形势,多争取一点时间不打仗还是可能的。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减少军费开支来加强国家建设。在他看来,“军队要考虑的,不是增加军费预算在国家财政开支中的比重的问题,而是在这个已定比例范围内,怎么用好这个钱,用得更好,用得更合理,真正用在加强战斗力上。” 为此,邓小平明确指出:“国家预算里边的军费比例现在不能增加了,军队本身的任务就是把钱花得好。怎么花是个学问,要好好研究,精打细算,方针要对头,办法要对头。”他还特别要求军队管钱管物的后勤干部,“一定要廉洁奉公,当好红管家。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同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作斗争,要同假公济私、开后门的现象作斗争。”与此同时,要“学会少花钱多办事。”

——国防工业要以民养军,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邓小平在1978 年就提出了国防工业要军转民的正确方针,认为在确保新型武器装备研制任务和战备训练急需的武器装备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发挥国防工业的人才技术优势,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在邓小平的亲自指导下,国防工业已全部划归国务院统一领导,从领导关系到管理职责实现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体制的重大改革。此外,还改变了国防工业“山散洞”的建设方针,重新调整了国防工业布局,使军工企业能更好地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富国强兵之路,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 邓小平多次强调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

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既买不来,也搬不来。在邓小平看来,中国的面积大、人口多、底子薄、海边防线长,进口几套先进装备,不能完全解决我们的问题。他在谈到实现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问题时指出:“我们要立足自己搞科学研究,自己搞设计。”邓小平在强调以自力更生为主的同时, 也指出要充分利用开放的有利条件,适当引进和购买一些先进的技术装备。他说:“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要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现代化,“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杨尚昆也指出:“我国经济建设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军队建设也不能关起门来搞,我们要善于站在世界舞台上观察问题, 善于学习外国一些好的东西,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注重质量建设的精兵之路,前提是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这一性质就是邓小平说的,军队是党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人民的军队。 1975 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我们这个军队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他在华北大演习时又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努力使部队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1989 年 6 月,他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再次指出: “我讲考试合格,就是指军队仍然是人民子弟兵,这个性质合格。⋯⋯不管如何更新换代,我们这个军队永远是党领导下的军队,永远是国家的捍卫者, 永远是社会主义的捍卫者,永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最可爱的人!”这就是要求军队在政治上保持永远合格。为了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提高军队的革命化程度,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加强军队的政治建设,井在内容和方法上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

——恢复和发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 1973 年全军政治工作会上,邓小平指出:“从部队存在的问题和实际情况来看,最重要的,就是要研究和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恢复和发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提高我军战斗力的问题。”根据邓小平的有关论述,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主要有:坚持党领导军队的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部队;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原则;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保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贯彻落实;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激发部队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使用选拔干部;加强军队中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等。与此同时,邓小平强调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指出“如果我们不去分析和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存在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够恢复和发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培养“四有”军人。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培养人、塑造人,因此,邓小平强调把培养造就“四有”军人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长远目标。 1981 年 3 月,邓小平在同解放军总政治部负责人谈话时说:“总政治部提出的‘四有、三讲、两不怕’的口号很好,军队就这样办,要好好宣传。”他在1982 年 7 月军委座谈会上更明确地指出:“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员。⋯⋯ 军队叫‘四有、三讲、两不怕’,精神都一样,都是对的。”邓小平还重申毛泽东关于“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强调“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

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

——按照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标准选拔任用干部。我军的组织制度历来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管干部。邓小平认为,“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主要工具。军队不搞好,军队干部不纯,祸害很大”。因此,他反复强调:军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问题,“关系到军队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大局,非解决不可。”按照什么样的标准选拔干部呢?邓小平根据军队建设的需要和干部队伍的状况,提出了按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使用干部的方针。他指出:“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在这个前提下,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把对于这种干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他还明确强调,“选拔人,第一个是政治条件。”具体讲,就是“要选那些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斗争中经得起考验的人;要选那些党性强,能团结人,不信邪的人;要选那些艰若朴素,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风正派的人;要选那些努力工作,联系群众, 关心群众疾若,有魄力,有实际经验,能够办事的人。”

——加强政治机关,提高政治干部素质。邓小平指出:“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政治机关是党的工作机关。上级政治机关对下级党委、政治委员、政治机关的工作,应该进行指导,督促检查。”他针对林彪、“四人帮”的影响,要求“把政治机关的职能、作用、威信恢复到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水平。”他还强调,“要加强军队党委的集体领导,要加强政治机关,提高政治机关的威信。在配备政治工作干部时要注意质量,政治干部要能起模范作用。⋯⋯加强政治机关,特别是注意加强管干部的部门。政治机关的干部,特别是管干部的干部,要很公道,很正派,不信邪,不怕得罪人;也要有耐心,能熟悉干部,联系干部。”“政治干部更要强调以身作则,⋯⋯政治干部不能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注重质量建设的精兵之路,核心是提高战斗力。这是军队质量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检验军队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 1978 年,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如果我们不去分析和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存在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够恢复和发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就不能够在没有打仗的情况下提高部队战斗力。”他在 1980 年 3 月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又明确提出了“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的问题。由他主持召开的 1982 年军委座谈会和 1985 年军委扩大会议,主题都是精简整编,改

革体制,提高战斗力的问题。 1990 年全军军事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军队建设坚持战斗力标准,就是要实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这既是对军队战斗力标准的具体化,又是对军队“三化” 建设总目标的具体化。

为了搞好军队质量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邓小平强调在坚持人民军队性质的前提下,特别要注重在现有国力下加速改进武器装备,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抓紧抓好,要严明纪律和强化管理,要坚持和研究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等等。

——在现有国力下加速改进武器装备,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先后指出,“装备问题不抓

不行”,要“加速改进军队的装备”,“装备的改进,使人民战争更有力量”。邓小平认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动力,是实现军队装备现代化的关键。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为此, 他明确指出:“科研要走在前面。不单是尖端武器、常规武器有科研问题, 就是减轻战士身上带的东西的重量,同样有科研问题。”他还要求努力提高国防科技水平,力争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此外,为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邓小平提出发展装备要有规划,要突出重点;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必要的先进技术和装备;要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培养造就一支又红又专的科技队伍;要减少军队人员,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更新装备。——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抓紧抓好。邓小平指出:“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在他看来,教育训练是和平时期增强部队战斗力、考验干部、提高军队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此,他要求从两个方面去做好,一是部队本身要提倡勤学苦练,要从苦练当中学本领和恢复培养军队的好传统、好作风。从战士到干部都要苦练,各级干部都要在苦练当中增长指挥能力和管理能力;二是通过办学校来解决干部问题。军队院校要“训练干部,选拔干部,推荐干部。用形象化的语言说,就是各级学校的本身要起到集体政治部的作用,或者说起到集体干部部的作用。”要把院校培养干部制度化,“从排长起,各级军官都必须经过军官学校的训练”。

——严明军队纪律,强化部队管理。严明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军事纪律,是保证军队遂行各项任务的基础,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邓小平反复强调,“军队非讲纪律不可,纪律松驰是不行的。”他严肃地指出: “我们这个军队,历来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强调遵守革命纪律。不这样, 我们能够战胜比我们强大得多的敌人吗?能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吗?能够加速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吗?”对于如何严明纪律、加强管理的问题,邓小平提出要从严治军,整顿纪律,治理松散,首先对领导班子要严,对高级干部要严;要依法治军,抓紧恢复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条令条例办事,并加强军队的法规法制教育; 干部要提高管理能力,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同时要以身作则。

——坚持和研究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人民战争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邓小平认为,未来的反侵略战争, 依然是以弱胜强的人民战争,依然要实行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结合的人民战争。他指出:“我们的战略是毛泽东主席制订的。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就是人民战争,过去是正规军、游击队和民兵三结合,现在是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结合”。在他看来,“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战争,敌人就是现在来, 我们以现有武器也可以打,最后也可以打胜。我们有这样多人口,军民团结一致,敌人要消灭我们的人民是不可能的。”同时他又强调:“现在的人民战争与过去不同,装备不同,手段也不同。⋯⋯条件不同,人民战争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因此,他在给军事科学院建院二十周年题词时写道:“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发展我国军事科学。”他还指出:“搞人民战争并不是不要军队现代化。”不仅军队要现代化,而且包括民兵在内的后备力量也要提到战略地位。 1983 年,邓小平在听取沈阳军区汇报预备役部队组训情况时,对这种寓兵于民的形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

度评价,指出:“组建预备役部队是个好办法。”

十多年来,在邓小平正确军事思想指导下,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在通向现代化目标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实践表明, 邓小平为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所设计的蓝图,是正确的,也是现实的。正如杨尚昆在 1987 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继续贯彻邓小平新时期的军事思想,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就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