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长征前后
- 巩固中央苏区
邓小平在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完情况后,于 1931 年夏被派往以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工作。跟邓小平一起到中央苏区的还有金维映、余泽鸿等人。他们一行来到江西瑞金后,与中共赣东特委书记谢唯俊见了面,大家一致推选邓小平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
这时,正值蒋介石亲统三十万大军,采取“长驱直入”的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大规模反革命“围剿”。而瑞金由于搞所谓的“肃反” 运动,数千名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干部以及群众被无辜捕杀、随意监禁,全县群众不满,干部情绪低落,全县处于一片惊惶恐怖之中。
这场“肃反”运动是从 1931 年 5 月开始的,主要是肃“社会民主党”。起初,运动规模很大,县政府和县总工会这两个单位百分之八十的干部都被抓了起来,其中大部分人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均以“社会民主党”分子的罪名被处决了。接着,“肃反”运动由县移到区一级,桃阳区和城关区两个政府的全体干部都被抓,每天都有几十人被错杀。枪决人时也很简单,仅写个姓名、岁数、什么地方人,没有什么证据,审讯时则完全是用肉刑、逼供。
鉴于瑞金县的这一状况,邓小平上任伊始,便采取稳定事态的措施,同时亲自深入实际了解干部群众被害真相。还派金维映带领几名干部到各区乡调查群众对肃反的意见、反映。紧接着,召开全县各级干部会议,讨论研究“肃反”运动所造成的恶劣影响。
经过一个月的深入调查研究,邓小平顺乎民意,果断决定停止这种乱捕滥杀的错误行为,释放大批在押的干部群众,拘捕民愤极大、筹划领导“肃反”运动的李添富等人。随后,于 9 月底在绵江中学主持召开了瑞金县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有关选举县苏维埃主席、涟全县政府机构、组织支援革命战争、纠正肃反错误和公审李添富的决议。对此,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振奋,个个笑逐颜开,纷纷称赞说:“邓书记为瑞金人民除了一大害,如果不是他来了,瑞金还不知要杀害多少革命同志!”从此,瑞金县的形势由人心恐慌、动荡不安转向秩序井然、稳定发展。
邓小平在领导纠正瑞金“肃反”错误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抓根据地建设。首先是把土地革命斗争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针对当时有的乡村采取“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左”倾做法,他耐心地做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讲述“要给富农以经济出路,给地主以生活出路”的道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左”倾土地政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其次,积极培养选拔干部。鉴于“肃反”运动所造成的干部大量奇缺的状况,邓小平举办了一期有六十多人参加的干部训练班,还亲自给学员们上课。第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他同县里负责人一起,经常深入各乡村组织耕田队、合作社、互助队, 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开展劳动竞赛等。第四,开展群众性节粮运动,支援前线红军,并带头做表率,每月最少节省八斤口粮。
1932 年 5 月中旬,邓小平主持召开了瑞金县苏维埃代表大会,讨论研究了扩大红军、整顿赤卫军、组织政府干部学习地方财经等问题。邓小平担任瑞金县委书记不到一年,瑞金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全县面貌大为改观。由于中华苏维埃领导机关在第三次反“围剿”结束后迁到瑞金, 瑞金成为享誉全中国的“红都”。
1932 年 6 月,中共江西省委根据苏区中央局的指示精神,决定成立中共
会昌中心县委,以加强对中央苏区南线会昌、寻乌、安远三县的领导。这年底,江西省委书记李富春提议让邓小平担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并兼任江西省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
会昌、寻乌、安远三县都处于中央根据地的边缘,赤白对立很厉害,红军力量较弱,每县只有百十来号人的独立营,地方武装的枪弹也很少,再加上“左”的经济政策,店铺大都关了门,财政状况也很困难。
面对这种艰苦、险恶的工作环境,年仅二十八岁的邓小平毫不畏惧,从到任的第一天起,就为开创这里工作的新局面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并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政绩。
(一)端正工作思想,纠正“左”倾错误,邓小平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摸清了造成三县工作被动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左”倾政策严重挫伤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他领导组织中心县委和军分区机关学习马列主义,开展党内思想斗争,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还抽空给大家讲解马列原理,并联系工作实际对照检查,使机关干部明辨是非,提高了认识。
(二)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发动广大贫苦农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并从实际出发制定重新分配土地的政策,在各乡成立调查土地委员会和分田委员会。对一度出现的“拿富农也乱打,甚至打到中农贫农身上去” 的错误做法,及时予以纠正和教育。在土地革命斗争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下, 大力发展农副业生产。 1933 年春,按照邓小平的具体指示,各县都分别成立了春耕生产委员会,各村还分别成立了生产突击队,使会昌、寻乌、安远三县的粮食产量都有大幅度上升。
(三)积极发展革命武装,进行游击战争。邓小平深知没有一定数量的地方武装,是很难立足和巩固根据地的,因此,他特别注重抓地方武装建设, 仅上任三个多月,三个县的地方武装就已发展到一万多人。同时,还率领地方武装进攻当地的反动民团和土匪。 1932 年冬,率队配合红军独立第三师,消灭了闽赣边的乌鸦泊、官丰、膳坑等地区靖卫团匪武装大部,恢复了当地的红色政权,打通了会昌至武北的通道。此外,通过宣传队、游艺团、“提灯”大会等形式,宣传动员青壮男子参军参战,仅会昌一县, 1932 年
7 至 12 月就有近八百人参加红军。
(四)加强党组织和群众组织的建设。在党组织建设方面,依照马列主义的民主集中制和《新党员训练大纲》,教育和改造党的基层组织,努力改变“拉老头子老实人”入党的状况,积极培养发展工人、雇农、苦力入党。在群众组织建设方面,改进和健全工会组织,重新整顿反帝拥苏同盟,发动组织赤卫队和儿童团站岗放哨。
(五)优抚烈军属,实行星期六义务劳动制度。邓小平亲自率领各级干部深入各乡村走访军烈属,研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组织耕田队帮助他们进行农业生产。在邓小平的提倡下,三个县的机关干部每逢星期六都去参加义务劳动。少年儿童团的积极性也很高,主动帮助烈军属家干活。为此,邓小平还专门写了一首儿歌:
共产儿童团,实行礼拜六, 帮助红军家,做好半天工。
在邓小平的正确领导下,会昌、寻乌、安远三县的党政建设、扩大红军、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业生产搞得热火朝天,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日益高涨。这时,政治上受排挤的毛泽东来到会昌检查工作,当看到这里形势一
片大好时,诗意大发,情不自禁地脱口说出:“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赞美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