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贾母的后事完了以后,家里又陆续发生了许多事。先是府内遭到强盗的抢劫,而后妙玉被强盗侮辱,接着赵姨娘在寺庙里得了暴病而死,随后凤姐也扔下巧姐去世了。宝玉也跟着大病了一场,醒过来后,却是神清气爽,吃了几天的药,状态一天比一天好,身体也渐渐复原了。
◆贾政
贾政见宝玉身体好了,也不知道贾赦什么时候能回来,而老太太的灵柩还放在寺庙里,也不放心,就想把灵柩送到南边去安葬。他嘱托王夫人管好家,自己选好了日子,就要动身。贾政把宝玉、贾环和贾兰交给贾琏,叫他负责照看,又嘱咐说:“今年举行科举考试。环儿正在服孝,不能参加。兰儿是孙子,守孝完了是可以考的。一定要叫宝玉和他侄儿一起去考。能够中举,也好赎一赎咱家的罪名。”贾琏答应着。贾政又嘱咐了其他的人,到家庙告别了,又在城外念了几天经,就带着林之孝他们,坐着船走了。
因为贾政让宝玉去参加考试,王夫人就时常检查宝玉的功课。宝钗和袭人也时常劝说勉励宝玉。这天宝玉拿起《秋水》在那里阅读,宝钗正从里间屋里走出来,见他看得那么入神,就走过去看了看。宝钗担心宝玉沉迷在庄子遵循自然、追求自由的思想里,想劝劝他,但也知道没什么用,就在宝玉旁边愣愣地坐着。宝玉见她这个样子,就问:“你又怎么了?”宝钗说:“我想你我既然成了夫妻,你就是我终身的依靠。说到荣华富贵,那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自古以来品德高尚的古代圣贤人,都是看重人品事业的。”宝玉还没听完,就微笑着说:“你说什么圣贤、人品事业,你可知道古代圣贤说的‘不失其赤子之心[1]’。那赤子有什么好处,不过就是什么都不懂、稀里糊涂的。我们人生来就陷在贪婪、愤怒、痴情的感情中,是无法从俗世中挣脱出来的。”
宝钗马上说:“你既然说到‘赤子之心’,古代圣贤都把忠于皇上、孝敬父母作为赤子之心,并不是把逃出现实社会、了无牵挂当作赤子之心。尧、舜、禹、汤、周公、孔子这些人时刻都把解救百姓、拯救国家当作赤子之心的。”宝玉点点头,笑着说:“尧舜没有强迫巢父和许由,武王和周公也没有强迫伯夷和叔齐。”宝钗接着说:“你越说越不对了。你总说巢父、许由、伯夷和叔齐,为什么人们都把尧、舜、周公和孔子称为圣贤呢!现在皇上英明,咱们世世代代受皇上的恩情,你又是老太太、老爷和太太的宝。你想想,刚才说的话对吗?”宝玉听了,也不说话,只是仰着头微笑。
宝钗又继续劝他说:“你既然无话可说了,就好好收收心,用功读书。如果能考一个举人,也算对得起皇上和祖先的恩情啊。”宝玉听了,点点头答应着。
宝钗回到屋里,细想刚才的情景。她觉得宝玉有可能醒悟过来了,不过又觉得他答应考举人也太痛快了,让人感到很奇怪。正想着,宝玉进来了,他叫麝月、秋纹把自己平时喜欢看的《参同契》、《元命苞》、《五灯会元》这些书,都拿走放到一边去。宝钗见他这样,感到奇怪,就笑着问他:“不看这些书是对的,只是也用不着都搬走啊。”宝玉非常认真地说:“现在才明白过来。这些书都算不得什么,我还要烧了它们,这样才干净。”宝钗听了,很高兴。宝玉又轻轻地说:“内典语中无佛性,金丹法外有仙舟。”宝钗没有听清,只是听到了“无佛性”“有仙舟”几个字,心里又开始怀疑起来。宝玉又叫麝月、秋纹她们收拾出一间清静的屋子,把那些儒家的语录、文章选本、歌颂皇帝的诗歌都放在一起,他真的开始用功读书了。宝钗这下才放下心来。
从这以后,宝玉也不出门了,只是每天派人去给王夫人请安。王夫人听说他能这样努力,感到特别欣慰。到了八月初三,是贾母的冥寿[2]。宝玉早晨过去磕了头,就又回了那间屋子里学习。
再过几天就要考试了,别人只盼着宝玉能考中,只有宝钗注意到宝玉虽然很用功读书,但却显得特别冷淡、安静。宝钗看宝玉转变得有些太快,心里总有些不放心,担心会出什么事情。考试前一天,她让袭人带着丫鬟们和素云她们给他和贾兰收拾好了东西,自己又亲自检查了一遍,放在那里准备着。还叫上李纨一起去见了王夫人,多派了几个老成的仆人,保护着他们,别让车马碰着。
第二天,宝玉和贾兰换了半新不旧的衣服,过来见过王夫人。王夫人嘱咐了几句,贾兰都一一答应,但宝玉却一声不吭,等王夫人说完了,走过来给王夫人跪下,满眼流泪,磕了三个头,说道:“母亲生养我一世,我却无以为报,只有进场考试用心作文章,好好的中个举人出来。那时太太高兴高兴,儿子一辈子的事也完了,一辈子的不好也都遮过去了。”王夫人听了,更觉得伤心起来,便说道:“你有这个心当然是好的,可惜老太太不能见你的面了!”边说边拉他起来。宝玉却跪着不肯起来,说道:“老太太见与不见,总是知道的,既然能知道了,也就高兴了。只不过隔断了形体,又没有隔断精神。”
◆惜春
李纨见王夫人和宝玉这个样子,一是怕勾起宝玉的病来,二来也觉得这个情景不大吉祥,连忙过来说道:“太太,这是大喜的事,干吗这样伤心呢!”说着,过去搀起宝玉。宝玉却转过身来给李纨作了个揖,说:“嫂子请放心。我们爷儿两个都是必中的。以后兰哥还有大出息,嫂子还要戴凤冠穿霞帔呢。”李纨笑道:“但愿应了叔叔的话,也不枉——”说到这里,恐怕又勾起王夫人的伤心来,连忙咽住了。宝玉笑道:“只要有了个好儿子能继承发扬祖宗的业绩,就是大哥哥看不到,也算他的后事完成了。”李纨见时候不早了,也不能总和他说话,只好点点头。
这时宝钗听得都呆了,不但宝玉,就是王夫人、李纨所说的,也句句都是不祥之兆,但她又不敢说什么,只得忍着眼泪。宝玉走到她跟前,深深地作了一个揖,说道:“姐姐,我要走了,你好好跟着太太听我的喜信儿吧。”宝钗说道:“是时候了,你不必说这些唠叨话了。”宝玉回头见众人都在这里,只是没有惜春和紫鹃,便说道:“四妹妹和紫鹃姐姐那里替我说一句吧,反正是能再见就完了。”
大家听着这话有些道理,但又像是疯话,便说道:“外面有人等你呢,你再闹就耽误时间了。”宝玉仰面大笑道:“走了,走了!不用胡闹了,完了事了!”大家也都笑道:“快走吧。”只有王夫人和宝钗娘儿两个倒像生离死别一样,眼泪也不知从哪里来的,几乎是失声痛哭。但见宝玉嘻嘻哈哈,好像疯了一样,出门走了。正是:走求名利无双地,打出樊笼第一关。
很快就到了考试结束的日子,考生们都走出了考场。王夫人只盼着宝玉、贾兰回来。等到了中午,却还不见回来,王夫人、李纨、宝钗都着急起来,打发人去到处打听。等到傍晚有人进来,一看是贾兰。大家高兴地问道:“宝二叔呢?”贾兰来不及请安,便哭道:“二叔丢了。”王夫人听了这话愣住了,直挺挺地躺倒在床上。幸亏有彩云等人在后面扶着,连拍带喊地叫醒了,她马上大哭起来。宝钗也着急地差点晕过去。王夫人边哭边骂贾兰:“糊涂的东西,你和二叔在一起,怎么他就丢了呢?”贾兰说道:“我和二叔是一起吃一起睡的。进了考场,离得也不远,时刻都在一起的。今儿一早,二叔的卷子早就答完了,还等我呢。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的,在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了。我马上叫李贵他们分头找去,我也带了人各处都找遍了,没有,所以我这时候才回来。”
王夫人哭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宝钗心里已明白了八九,袭人哭个不停。贾蔷等不等吩咐,也是分头去找。荣国府本来已准备好了接场的酒席,谁想闹成了这样。众人中只有惜春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不好说出来,便问宝钗道:“二哥哥带玉去了没有?”宝钗道:“这是随身的东西,怎么能不带!”惜春听了便不再说话了。
一连闹了好几天,王夫人哭得吃不进饭,命在垂危。忽然有家人回道:“我们家的三姑奶奶明天到京了。”王夫人听说探春回京,心里略微好了些。多亏探春会说话,慢慢地劝解了好一会儿,王夫人等才平静下来。探春见家里发生了这么多不顺的事,便决定留下来住几天。从此府里上上下下的人,都无昼无夜地专等宝玉的信儿。
那天五更多时,外头几个家人来回:“太太奶奶们大喜。”王夫人还以为是宝玉找着了,便高兴地站起身来说:“在哪里找着的,快叫他进来。”那人说道:“中了第七名举人。”王夫人道:“宝玉呢?”家人没说话,王夫人仍旧坐下了。探春便问:“第七名中的是谁?”家人回说:“是宝二爷。”正说着,外头又嚷道:“兰哥儿中了。”原来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李纨心里很高兴。王夫人见贾兰中了,也很高兴,只是想:“要是宝玉一回来,咱们这些人不知道怎样乐呢!”只有宝钗非常悲伤痛苦,但也不好掉眼泪。
第二天,贾兰先去向皇帝谢恩,主考官把考中的卷子呈递给皇帝,皇帝一一地看了。当看到第七名贾宝玉的籍贯是金陵,第一百三十名又是金陵贾兰,皇帝就问这两个姓贾的金陵人,是不是贾贵妃家族的。大臣就叫贾宝玉和贾兰问话。贾兰就出来把自己三代的姓名和宝玉走失的情况说了。皇帝非常英明仁慈,想起了贾家的功勋,就又询问起了贾家的情况。他很怜悯贾家,就让人再好好查查贾赦的案子。皇帝又看到报告,说派到边疆剿灭海盗的军队打了胜仗,边疆一片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他非常高兴,就命令按功行赏,并且大赦天下[3]。听到了大赦的消息,贾兰赶紧回去告诉了王夫人他们。全家人都很高兴,只盼着宝玉赶快回来。
再说贾政他们,到了金陵后,先安葬了贾母、秦氏、熙凤和鸳鸯。贾蓉又送黛玉的灵柩去安葬。一天,贾政接到家信,知道宝玉和贾兰都考中了,非常高兴。当他知道宝玉走丢了时,又很烦恼,就忙着往回赶。
一天,他们来到一个叫?陵驿的地方,天气忽然变冷,还下起了雪,船就停在了一个清静的地方。贾政正在船舱里写家信,准备派人先送回家。写到宝玉的事,他停下了笔,猛一抬头,看见船头上的雪影里有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件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对着他跪下来行礼。贾政没有看清是谁,急忙走出船舱,想扶起来问问是谁。那个人朝他拜了四拜,站起来合掌问好。贾政刚要还礼,猛然一看,不是别人,却是宝玉。
贾政大吃一惊,忙问:“是宝玉吧?”那人也不答话,脸上是悲伤的神情,又好像有些欢喜。贾政又问他:“你如果是宝玉,怎么成了这样,跑这里来了?”宝玉还没说话呢,就见船头又来了两个人,一个和尚,一个道士,他们夹住宝玉,说道:“尘世的缘分已经结束,还不赶快走。”说着,三个人轻快地上岸走了。这时贾政也顾不上路滑,赶忙去追。那三个人就在前面,可是却怎么也追不上。也不知道这三个人里,是谁唱起了歌谣: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
我所游兮,鸿蒙太空。
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
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再说贾雨村,因为贪污被抓起来判了罪,又遇到大赦,被撤销了职位,成了老百姓。他让家人先走,自己带了一个仆人和一车行李,来到急流津觉迷渡口[4]。这时,一个道士从一个草棚里出来,向他拱手行礼。雨村认出是甄士隐,也连忙行礼。甄士隐说:“贾先生一向还好吧?”雨村说:“今天有幸再次见到甄老先生,很是赞叹老仙翁道行高深。只是我自己太愚蠢,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甄士隐说:“人的一生,富贵、贫贱都不是偶然的,今天能够再次见面,也是一件奇事。这里离草庵不远,请你过去谈谈,可否?”雨村高兴地答应了。
二人一起往前走,来到了一座茅草屋前。甄士隐让雨村进屋坐下,童子端上了茶。雨村就请教甄士隐怎样才能超脱出尘世。甄士隐笑着说:“只是一念之差。你从繁华的俗世来,难道不知道有个宝玉吗?”雨村说:“怎么会不知道。大家都在传说,他已经进入佛门了。”甄士隐说:“宝玉,就是玉石啊。在那年贾府被抄家之前,钗黛分离的那天,这块玉就已经离开尘世了。以前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带它来到人间,现在尘世的缘分已经结束,还是这两位把它带回了原来的地方。这就是宝玉的下落。”雨村听了,虽然不能全明白,但也猜到了四五分,就感慨说:“原来是这样,我太愚蠢,竟然不知道。但是,宝玉既然有这样的来历,又为什么会痴迷到这个地步,又突然间觉悟了呢?”甄士隐笑着说:“在太虚幻境里让他阅读了册子,他怎么会不觉悟?绛珠仙草都回到了仙境,通灵宝玉怎么能不回去呢!”
吃完饭,雨村还想要问一问自己的将来。甄士隐却站起来说:“老先生休息一下,我还要去了结一段尘世的缘分。”雨村问道:“你修行到如此高的境界,还有什么尘世的缘分呢?”甄士隐说:“不过是儿女私情罢了。小女英莲年幼时遭受了灾难,你刚做官的时候还判过这个案子啊。如今她嫁给了薛家,因为难产结束了在人间的劫难,会留给薛家一个男孩传宗接代。我这就去引导引导。”说完,他就走了。雨村恍恍惚惚的,在这里睡着了。
甄士隐去超度[5]解脱了香菱,送她到太虚幻境,把她交给了警幻仙子。刚过了牌坊,就见那个和尚和道士走了过来。甄士隐说:“大士、真人,恭喜,贺喜啊!一段情缘了结了,都交办清楚了吗?”那和尚和道士说到:“情缘还没了结,那个蠢物倒是回来了。还得把它送回原来的地方,将他的后事说明白了,也不枉他到人间走一回啊。”甄士隐听了,忙拱手行礼告辞了。这和尚和道士来到了青埂峰下,把宝玉放在了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就各自游历修行去了。从此以后,“天外书传天外事,两番人作一番人”。
[1][赤子之心]这里是指视民如赤子,保养民命的意思。
[2][冥寿]也叫“阴寿”,即亡人的生辰。
[3][大赦天下]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常赦免犯人。一般在新皇帝登基或者皇宫有重大喜庆时,通常会赦免一批罪犯,这种行为叫大赦天下。“大赦”是赦免的一种。
[4][觉迷渡口]作者虚拟的地名。佛教以“迷”喻海,以“觉”喻岸。由迷惘而入觉悟的境界谓岸觉。小说中甄士隐既“早已彻悟”,便是觉岸之人,故在觉迷渡头草棚内修道。
[5][超度]宗教用语。僧、尼、道士为人诵经拜忏,谓可以救度亡者超越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