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却说贾雨村那年得到甄士隐的资助后,随即起程赴京赶考,居然中了进士[1],如今正巧任此地知府。在街上偶遇封氏的丫鬟后,才得知甄家落破到此,不免有些感叹。于是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给封氏,并答应尽力探访英莲的下落。
雨村虽有些才干,但却十分贪财,且又脾气傲慢,其他官员对他很是不满。不久便被上司参了一本,说他生性狡猾,且贪赃枉法,勾结乡绅等,使得龙颜大怒,将他革了职。雨村虽然心中恼怒,脸上却一点也不表现出来,仍是谈笑自若。因他在任时搜刮了不少钱财,所以在交代过公事并将家人送到原籍安排妥当后,便独自一人到处游玩去了。
一天,雨村到了扬州。因偶感风寒,病在旅店一个月才渐愈。听说巡盐御史[2]家想要聘请私塾,便托朋友帮忙,谋了这个差事。且说这钦点御史姓林名海,表字如海,是上次科考的探花。如海年已四十,有个三岁的儿子,可是又于去年死了。现在只有一个女儿,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二人因没有儿子,所以爱她如珍宝,看她聪明清秀,便也想让她读书识字,权当儿子一般教养。
雨村这个女学生年纪小,身体又极柔弱,功课不多,因而十分省力。这样过了一年,谁知女学生的母亲贾氏夫人竟因病而终。在母亲生病时,这女学生便侍汤奉药,而后又为母亲守丧[3]尽哀。因女学生过于哀痛,使得旧症复发,所以几天不能来上学。雨村闲居无聊,便出来散步。
这天,雨村散步到城郊,想要找个地方去喝酒。没走多远,就看到了一个酒馆。雨村刚一进门,里面就有一人起身大笑说:“奇遇,奇遇。”雨村忙看,原来是旧相识,在京城古董行中做生意的冷子兴。二人相见落座,饮酒闲谈,说了一些离别之后的事情。
雨村问道:“近日京城中有什么新鲜事儿没有?”子兴道:“倒没有什么新鲜事儿,只是老先生你的同宗[4]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雨村笑道:“我没有什么族人在京城啊,这话从何说起?”子兴笑道:“你们同姓,怎么不是同宗一族?”雨村问是谁家。子兴道:“荣国府贾府中,没有玷辱先生的门楣吧?”雨村笑道:“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可高攀不上。”子兴叹道:“老先生不要这样说。如今这宁荣两门,也都有些衰落了,不比往日的光景了。”雨村道:“当日宁荣两宅的人口极多,怎么就衰落了呢?”冷子兴道:“此事说来话长。”雨村道:“去年我到金陵去游览,那天从他家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这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都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可是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的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哪里像是衰败的样子?”冷子兴笑道:“亏你还是进士出身,难道没有听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像往年那样兴盛,但与平常的官宦之家相比,气像也是不同的。如今人口增多,家事也多,主仆上下,只知道享受荣华富贵,却都不会操持家用。这大家大业的,喜爱讲究排场,又不知节省,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有倒,内囊却早已入不敷出了。这还都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雨村听说,也思量道:“这样诗礼之家,怎么会不懂教育的道理?别的不知,只说这宁、荣二宅,是最教子有方的。”子兴叹道:“正说的是这两门呢。待我告诉你: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是长兄,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子名贾敷,只到八九岁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只好仙道,终日烧丹炼汞,其他的一概不在心上。幸而他早年生下一个儿子,名叫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做神仙,把官位让给了他。这位珍爷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哪里肯读书,只是玩乐。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再说说荣府你来听,刚才所说的异事,就出在这里。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长子贾赦袭着官,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他,原想是参加科考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抚恤先臣,额外赐了贾政一个主事之衔,如今已升为员外郎了。贾政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叫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妻生子了,却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出生嘴里就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石,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宝玉。你说奇怪不奇怪?”
雨村笑道:“果然是奇事。只怕来历不小。”子兴冷笑道:“大家都这样说,因而他祖母便爱如珍宝。那年周岁时,政老爹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让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把那些脂粉钗环抓了来。政老爹大怒,说:‘将来肯定是个酒色之徒!’可史老太君[5]还是把他当作命根一样。说来也怪,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顽皮,但要说聪明乖巧,恐怕是一百个也不及他一个。这孩子说起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将来必是色鬼无疑了!”
雨村神色一变,止住冷子兴道:“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的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为他是淫魔色鬼了。”子兴听后,忙向他请教其中的缘故。雨村道:“天地间的人,除了大仁大恶两种外,其余的都没有什么大的不同。想那些大仁者,都是应运而生的;而大恶者,则是应劫而生。大仁者,能治理天下;大恶者,却扰乱天下。仁者所秉承的是清明灵秀的天地正气;而恶者所秉承的是残忍乖僻的天地邪气。这宝玉就是所谓的仁者,将他放在万人中,他的聪俊灵秀之气在万万人之上;而乖僻邪谬不近人情的样子,又是在万万人之下的。如果生在公侯富贵之家,他就是情痴情种;如果在诗书清贫之族,则是逸士高人;假使生于贫寒的人家里,也肯定是不甘受别人驱使的走卒,必为奇优名倡。”
子兴道:“照你这样说来,则是‘成则王侯败则寇’了。”雨村道:“正是此意。你还有所不知,我自革职以来,这两年遍游各省,也曾遇见两个异样孩子。所以,刚才你一说这宝玉,我就猜到了大概也是这一派人物。远的不说,只这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你知道吗?”子兴道:“没有不知道他家的!这甄府和贾府既是老亲,又为世交。两家来往,是极其亲热的。就是我也和他家来往不是一天两天了。”雨村笑道:“去年我在金陵,也曾有人举荐我到甄府教书。我这个学生,虽是启蒙,却比考举人[6]的还要费心。说起来更可笑,他说‘必须得有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才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比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以。’他虽性情暴虐浮躁,顽劣憨痴,但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儿们,就温厚平和,聪敏文雅,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为此,他父亲也曾下死打过几次,但他就是不能改。每当打疼时,他便‘姐姐’‘妹妹’乱叫起来。后来听得里面女儿们拿他取笑:‘打急了只管叫姐妹做什么?莫不是求姐妹去说情讨饶?你岂不愧些!’他回答得最妙,说:‘急疼之时,只叫‘姐姐’‘妹妹’字样,或可解疼也未可知,因叫了一声,便果觉不疼了,遂得了秘法,每疼痛之极,便连叫姐妹起来了。’你说可笑不可笑?也因祖母溺爱不明,因为孙子而责怪老师和儿子,因此我就辞了这差事,如今在巡盐御史林家教书了。你看,这等子弟,是不能守祖父根基,听从师长规谏的。只可惜他家几个姐妹都是少有的。”
◆张如圭
子兴道:“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政老爹的长女,是正月初一日生的,所以叫元春,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二小姐是赦老爹的妾生的,名叫迎春;三小姐是政老爹小妾所生的,名为探春;四小姐是宁府珍爷的妹妹,名唤惜春。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所以都跟在祖母这边一起读书,听说个个都很不错。而现在你东家林公的夫人,就是荣府中赦,政二公的妹妹,在家时名叫贾敏的,也是不错的。”雨村拍案笑道:“怪不得这女学生凡读到书中有‘敏’字的,都念作‘密’字,每次都是这样,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两笔,我心中就有些疑惑。今天听你一说,原来是这样啊。难怪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其他女子相同。今天才知她是荣府的孙女,可惜她母亲上个月病逝了。”子兴叹道:“老姐妹四个,这个是最小的,也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不知这小一辈的,将来会怎样呢。”
雨村道:“刚才说这政公,有衔玉而生的儿子,还有长子所留下的一个孙子。难道这赦老就一个儿孙也没有?”子兴道:“政公有了宝玉之后,他的小妾又生了一个,但不知怎样。你要说那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今年二十多岁了,亲上作亲,娶的就是政老爹夫人王氏的内侄女。这位琏爷也是不肯读书,在世面上往来应酬。现在在政老爷家住着,帮着料理些家务。谁知自娶了他的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在男人中也是万不及一的。”雨村道:“只顾说话,竟多吃了几杯。”子兴笑道:“说着别人家的闲话,正好下酒,多吃几杯何妨。”雨村向窗外看看,说道:“天也晚了,怕关了城门。我们进城再慢慢谈吧。”
于是,二人起身,算完酒账。刚要走时,听见后面有人叫道:“雨村兄,恭喜了!特来报个喜信的。”雨村回头看去,原来是旧日同僚[7]一起被革职的张如圭。他打听到京城中有消息说,被革职的人经奏准后可以复官,便四下寻找门路。正遇见雨村,所以连忙道喜。雨村听后很是欢喜,匆忙说了几句,就各自回家了。冷子兴听得此言,便忙献计,令雨村去找林如海,让他帮忙去求贾政。
[1][进士]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始见于《礼记·王制》。
[2][巡盐御史]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官职,都察院监察御史奉命出巡盐务时即称为巡盐御史,一般同设几个,按地区划分。
[3][守丧]古代因父母过世而要进行的礼节,一般为三年,期间不得嫁娶,不得着喜服。
[4][同宗]宗法社会指同一大宗。后泛指同一家族或同姓。
[5][老太君]古代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老年妇女的称呼。
[6][举人]本指被荐举之人,汉代令官员举贤才,因称“举人”,唐宋时设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称为“举人”,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者。
[7][同僚]旧时称同朝或同官署做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