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黛玉宝钗释前嫌
这天宝钗等人吃过早饭,就来贾母这里。问过安后,宝钗叫住黛玉说:“颦儿跟我来,我有句话问你。”黛玉便和宝钗来到蘅芜苑中。进了屋,宝钗便坐下笑道:“你跪下,我要审问你。”黛玉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宝钗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话?你实话说了吧。”黛玉只是笑,心里却疑惑起来,嘴里说:“我说过什么?你就是想挑我的错儿罢了。你倒说出来我听听。”宝钗笑道:“你还装傻。昨儿行酒令[1]你说的是什么?我竟然不知那是哪的话。”
黛玉这才想起来,昨儿不小心,说了《牡丹亭》《西厢记》中的句子,不觉红了脸,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这次教育了我,我再也不说了。”宝钗笑道:“我是听你说的那些诗句太陌生,所以请教你。”黛玉道:“好姐姐,你别告诉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宝钗见她羞得满脸通红,又不停地求饶,就不好再追问下去了。
二人坐下喝茶,宝钗又慢条斯理地说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小时候也是爱缠人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也爱藏书。原来人口多,姐妹弟兄都在一起,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像《西厢记》、《琵琶行》以及《元曲百种》等无所不有。他们背着我们看,我们也偷着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们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不看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如果不明事理,那还不如不读的好,何况你我呢。就连作诗写字这些事,原本就不是你我的分内之事,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样才好。只是现在没有听说有这样的人,大部分人读了书倒变得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还不如种地或做买卖,那样起码没有什么害处。像你我这样的女孩子,只该做些针线纺织的事才是,偏偏认得了字,如果只读那些正派的也就算了,最怕的是读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书,改变了品行,那可就无药可救了。”一席话,说得黛玉装作低头喝茶,心里却暗自服气,嘴里答应着“是”。
◆探春
这时素云进来说:“我们奶奶请二位姑娘商议要紧的事呢。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史姑娘、宝二爷都在那里等着呢。”宝钗道:“又是什么事?”黛玉道:“咱们到了那里就知道了。”说着便和宝钗往稻香村来,见众人都在那里。李纨见了她们两个,笑道:“诗社刚建起来,就有人要打退堂鼓了,四丫头要请一年的假呢。”黛玉笑道:“都是老太太昨儿一句话,又叫她画什么园子图儿,她才乐得告假了。”探春笑道:“也别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一句话。”林黛玉忙笑道:“可不是吗,都是她一句话。她是哪一门子的姥姥,我看叫她‘母蝗虫’就是了。”说着大家都笑起来。
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说尽了。还好凤丫头不认得字,所以说的不过都是市俗取笑罢了。颦儿这刁钻的嘴,真是不得了。这‘母蝗虫’三个字,把昨天的情景全都表现出来了。亏她想得出来。”众人听了,都笑道:“你这一注解,也就不比她俩差了。”
李纨道:“我请你们大家商议,给她多长时间的假。我给了她一个月她嫌少,你们说怎么办?”黛玉道:“论理一年的假期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现在要画当然得两年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弄颜色,又要……”刚说到这里,大家知道她是取笑惜春,便都笑问说:“还要怎样?”黛玉自己也撑不住笑道:“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地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停。宝钗笑道:“‘又要照着这个慢慢地画’,这一句最妙。昨天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起来却没有滋味。你们仔细想想颦儿这几句话,虽然是平淡的,回想却有滋味。我都笑得动不了了。”
惜春说:“宝姐姐越夸,她就越逞强,这会儿又开始取笑我了。”黛玉拉她笑道:“我要问你,是单画这园子呢,还是连我们大家都画在上头呢?”惜春道:“原本是想只画这园子的,昨儿老太太又说,单画了园子成个房样子了,叫连人都画上,就像‘行乐图’似的才好。我不会用工笔画楼台,又不会画人物,但也不好反驳,正为这个为难呢。”黛玉道:“人物还容易画,你会画昆虫吗?”李纨道:“你又乱说了,这个画上用得着昆虫吗?点缀一两只小鸟倒还可以。”黛玉笑道:“别的昆虫不画也罢了,但昨天的‘母蝗虫’不画上,不是缺了典故吗!”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
黛玉笑得两手捧着胸口,又说道:“你快画吧,我连题跋[2]都想好了,就叫做《携蝗大嚼图》。”众人听了,笑得更是前仰后合。只听“咕咚”一声响,不知是什么倒了,原来是湘云趴在椅子背儿上,那椅子没有放稳,她又伏着椅背大笑,没有注意,向东一歪,连人带椅都歪倒了。大家一见,更加笑个不停。宝玉上去扶她起来,才渐渐止了笑。宝玉向黛玉使了个眼色儿。黛玉明白,便走到里间照了一下镜子,见两边的头发松了些,赶忙打开了李纨的梳妆匣子,拿出梳头发的小刷子,对着镜子刷了两下,然后把东西放好,才又出来。她指着李纨道:“叫你带着我们做针线学道理,你却招我们来胡闹。”李纨笑道:“你们听她这刁话。是她领着头儿闹,逗得人笑,倒赖上我了。真恨死我了,老天保佑以后你伺候一个野蛮的婆婆,再加上几个胡搅蛮缠的大姑子、小姑子,看你那时候还会不会这么刁!”
◆宝玉
黛玉早红了脸,拉着宝钗说:“咱们放她一年的假吧。”宝钗道:“我有一句公道话,你们听听。藕丫头虽会画,但不过是简单的写意画。这大观园就像画儿一样,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到好处。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不行的。还要想好远近、大小的安排,主次要分明,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先准备一个草稿,然后再仔细琢磨,才能画得好。还有这些楼台亭阁,一定要早定好位置。其中穿插人物,也要有疏密,有高低。如果一笔画不好,画肿了手、瘸了腿,那可就太难看了。我看,这个工作还是比较难的。一年的时间太长,一个月又太少,还是给她半年的假,再派宝兄弟协助她。如果她有不太明白的事情,宝兄弟好拿出去问问外边的画家。”
宝玉听了,高兴地说:“说得对。詹子亮的工细楼台就很好,程日兴画美人是绝技,现在就去问他们。”宝钗道:“我说你是无事忙,说了一声你就问去。等商量好了再去。”惜春说:“我不过用随手写字的笔画画罢了,颜料也不全。”宝钗道:“你该早说。现在替你开个单子,照着单子和老太太要去。我说着,宝兄弟写。”宝玉早已预备下了笔砚,高兴地提起笔来听着。
宝钗说道:“头号排笔四支,二号排笔四支,三号排笔四支,大染四支,中染四支,小染四支,大南蟹爪十支,小蟹爪十支,须眉[3]十支,大著色二十支,小著色二十支,开面十支,柳条二十支,箭头朱四两,南赭四两,石黄四两,石青四两,石绿四两,管黄四两,广花八两,蛤粉四匣,胭脂十片,大赤飞金二百帖,青金二百帖,广匀胶四两,净矾四两。再要最细的绢箩四个,粗绢箩四个,担笔四支,大小乳钵四个,大粗碗二十个,五寸粗碟十个,三寸粗白碟二十个,风炉两个,沙锅大小四个,新瓷罐二口,新水桶四只,一尺长白布口袋四条,浮炭二十斤,柳木炭一斤,三屉木箱一个,实地纱一丈,生姜二两,酱半斤。”黛玉忙道:“铁锅一口,锅铲一个。”宝钗道:“这用来做什么?”黛玉笑道:“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替你要铁锅来,好炒颜料吃的。”众人都笑起来。宝钗笑道:“你哪里知道,那粗色的碟子受不了火烤,不用姜汁子和酱预先抹在底儿上,一碰上了火就要炸裂。”大家听说,都道:“原来如此。”
黛玉又看了看单子,笑着拉探春悄悄说道:“你瞧瞧,画个画儿又要这些水缸箱子来了。想必她糊涂了,把她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探春“嗳”了一声,笑个不停,说道:“宝姐姐,你还不拧她的嘴?”宝钗笑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说着走上来,把黛玉按在炕上,便要拧她的脸。黛玉笑着忙央告:“好姐姐,饶了我吧!颦儿年纪小,不知道轻重,请姐姐教导我。姐姐不饶我,我还求谁去?”
别人不知道她话里有话,都笑道:“说得好可怜,连我们也心软了,饶了她吧。”宝钗原是和她玩,听她又拉扯前面说她胡看杂书的话,便不好再和她厮闹。黛玉笑道:“到底是姐姐,要是我,是肯定不会饶恕的。”宝钗指着她笑道:“怪不得老太太疼你,大家都爱你伶俐,今儿我也怪疼你的了。过来,我替你把头发拢一拢。”黛玉果然转过身来,宝钗用手拢上去。
大家又说了一会儿闲话。晚饭后来贾母处请安。贾母原没有大病,不过是累劳疲乏,而且又着了些风寒,休息了一天,吃了一剂药,到晚上也就好了。贾母又打发人把王夫人叫来,对她说道:“初二是凤丫头的生日,前两年我就早想给她过生日,偏巧遇到一些大事,就混过去了。今年人又齐全,也没什么事,咱们大家好好乐一天。”王夫人笑道:“我也想着呢。既是老太太高兴,要不就定下来?”贾母笑道:“我想往年不管谁过生日,都是各自送各自的礼,这个俗气了些,还觉得生分似的。今儿我有个主意,咱们也学那小户人家大家凑份子,不管多少就可着这钱去办,你说怎么样?”王夫人笑道:“这个很好。”
第二天,大家把银子凑上,都送到尤氏这里。尤氏就开始张罗起这个生日来。凤姐只让按照老太太的喜好办就行。
转眼到了九月初二,大家都听说尤氏办得十分热闹,不但有戏,连玩杂技的和说书的盲艺人都有。李纨又对众姐妹说:“今天是诗社聚会的日子,千万别忘了。宝玉还没来,他肯定只想着看热闹,把高雅的文学抛一边了。”说着,便命丫鬟去请宝玉过来。丫鬟去了回来说:“花大姐姐说,他今儿一早就出门去了。”大家听了,都很奇怪,袭人说:“他昨儿晚上就说了,今儿一早起有要紧的事到北静王府里去,很快就能赶回来的。劝他不要去,他也不听。今儿一早起来,又要素衣裳穿,又要白衣裳穿,可能是北静王府里的哪个爱妾去世了。”说着,贾母打发人来请,大家便都往贾母这来了。袭人说了宝玉的事,贾母不高兴了,命人赶快去接。
原来这天是金钏儿的祭日,一大早宝玉就带着茗烟到郊外祭祀去了。回来刚走到穿堂那边,就见玉钏儿一个人坐在廊檐[4]下流眼泪,一见他来,便止住眼泪说道:“凤凰来了,快进去吧。再不回来,就闹翻天了。”宝玉陪笑道:“你猜我去哪了?”玉钏儿也不回答,只顾擦眼泪。宝玉赶忙进了大厅,大家真的像得到宝贝一样高兴。宝玉给凤姐行礼祝贺。贾母和王夫人问他到底去哪里了。宝玉只是回答:“北静王的一个小妾昨天去世了,我去吊丧了。他哭成那个样子,我也不好丢下他就回来,所以多呆了一会儿。”贾母道:“以后再偷着跑出去,一定让你老子打你。”宝玉答应着。
◆熙凤
这天唱的是《荆钗记》。贾母、薛姨妈她们都看得很入迷,有的流泪,有的叹息,还有人骂起了戏里的坏蛋。宝玉和姐妹们一起坐着。黛玉看到《男祭》这出戏时,便和宝钗说道:“这王十朋也不大通道理,不管是在哪里祭一祭也就罢了,还非要跑到江边来做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水的源头都是一样的,不管在哪里舀一碗看着哭一哭,也就尽心尽意了。”宝钗没回答。宝玉回头要热酒敬凤姐。
贾母特别想让熙凤痛快地乐和一天,不时地嘱咐尤氏她们:“让凤丫头坐在上座,你们替我好好地招待她,难为她一年到头这么辛苦了。”尤氏笑着说道:“她坐不惯首席,坐在上头也不得劲,酒也不喝。”贾母听了,笑道:“你不会,等我亲自让她喝去。”凤姐忙进来笑说:“老祖宗别信她们的话,我喝了好几杯了。”贾母笑着,命尤氏:“把她摁在椅子上,你们都轮流敬她。她再不喝,我就真的亲自去了。”尤氏听说,笑着拉她出来坐下,命人给她倒酒,笑道:“一年到头难为你孝顺老太太、太太和我。我今儿没什么疼你的,亲自倒杯酒,你乖乖儿喝一口。”凤姐见推不过,只得喝了两杯。接着众姐妹、嬷嬷们和丫鬟也都轮着来敬酒,凤姐只得每人的喝一口。大家热热闹闹地给凤姐过了一回生日。
人物谱
尤氏
尤氏,贾珍之妻。虽为宁国府当家奶奶,但并无实权,素日只是顺从贾珍。她没什么才干,也没口才,是个锯了嘴的葫芦。她极力阻止过尤二姐的婚事,但无奈贾珍主意已决。当王熙凤发现贾琏偷取尤二姐后,大闹宁国府,尤氏束手无策,随王熙凤作践,把她揉搓成一个面团儿。贾珍在家中聚赌,她也毫无办法。
尤氏并不是贾珍的原配,她是贾珍的继室。她有可能是贾珍在原配妻子死后续娶的,也可能原先是侧室后来扶正的。尤氏也不是贾蓉的生母,贾蓉是贾珍的原配所生。娘家不显赫,自己也没有子女,这是尤氏唯唯诺诺的根本原因。
204
[1][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2][题跋]题,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跋,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后面的文字,这是指写在惜春所画的大观园图画上的文字。
[3][须眉]画笔的一种,用以描绘画面细部。
[4][廊檐]廊顶突出在柱子外边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