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锦衣卫查抄荣国府

过了一阵,贾政被降职而回了家。王夫人摆了家宴,欢迎贾政。吃过饭后,贾政又布置明天祭拜祖宗的事。王夫人把黛玉死了的事说了,贾政大吃一惊,连声叹息,还掉下了眼泪。王夫人也控制不住,哭了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贾政就到宁国府的贾家祠堂行礼,儿子、侄子们也都跟着。拜祖过后,贾家的亲朋好友因为老爷回家,都要送戏来祝贺。贾政再三推辞说:“不用唱戏了,不如干脆在家里准备酒席,请亲朋好友过来好好坐坐。”

贾政正摆酒请客,忽然见赖大急忙走上荣禧堂来回贾政说:“锦衣府堂官[1]赵老爷带领好几位官员说来拜望。”贾政听了,心想:“平日和赵老爷并无来往,他怎么来了?”正想着,只见二门上家人又报说:“赵老爷已进二门了。”

贾政等赶紧去迎接,只见赵堂官满脸笑容走上厅来,后面跟着五六位官员,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但是都不说话。贾政等人心里没了主意,只得跟着上来让坐。众亲友有认识赵堂官的,见他仰着脸不大理人,只是拉着贾政的手,笑着说了几句客套话。大家看见来头不好,有躲进里间屋里的,也有垂手站立的。

贾政正要带笑叙话,只听家人来报:“西平王爷到了!”贾政慌忙去接,见王爷已经进来了。

不一会儿,只见进来无数官员,守住各门。贾府上下所有的人,一步也不能乱走。赵堂官向王爷说道:“请王爷宣读圣旨,好动手啊。”西平王慢慢地说道:“小王奉旨带领锦衣府赵全来查看贾赦家产。”贾赦等听见,都趴在了地上。王爷站在上头说:“圣上有旨:‘贾赦勾结外省官员,依仗权势欺凌弱小,辜负了皇上的恩情,侮辱了祖先的品德,撤销继承的祖先职务。钦此。’”赵堂官大声说道:“拿下贾赦,其余的人看守起来。”这时贾赦、贾政、贾琏、贾珍、贾蓉、贾蔷、贾芝、贾兰都在,只有宝玉假装说有病,在贾母那边打闹。贾环不爱见人,也不在。赵堂官当即下令抄家。贾府上下人等都面面相觑,那些当差的倒是高兴得摩拳擦掌,就要去各处动手。西平王说道:“听说赦老与政老已经分家了,应该遵旨查抄贾赦的家产,其余各房的先封存,我们再去请示皇上。”赵堂官站起来说:“回王爷,贾赦和贾政根本没有分家,听说他侄子贾琏现在就当着总管家,不能不全部查抄。”西平王听了,也不再说话。

figure_0364_0154

◆贾琏

赵堂官便说:“贾琏贾赦两处应由奴才带领去查抄才好。”西平王便说:“不必忙,先通知后院,请家眷们回避,再查也不晚啊。”话没说完,赵全的人已经开始行动了。王爷大喝道:“不许乱动!待本王亲自查看。”说着,便慢慢地站起来要走,又吩咐说:“跟我的人一个不许动,都给我站在这里候着。”正说着,只见锦衣卫官员跪着禀报说:“查出了许多皇宫专用的物品,请示王爷处理。”一会儿又有人来拦住王爷,回说:“东跨院搜出两箱子房地契和一箱借据,都是违法的。”赵全便说:“好个重利盘剥!就该全抄!请王爷坐下,叫奴才去将其全部抄来。”正说着,西平王王府的总管禀报说:“皇上特别命令北静王来宣读圣旨,请王爷出去迎接。”赵堂官听了,非常高兴,认为西平王走了,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了,所以也跟着去了。

只见北静王已到了大厅,说:“圣旨在此,锦衣府赵全听宣:‘锦衣卫只负责抓捕审问贾赦,其余事情交给西平王办理。钦此’”西平王很高兴,便与北静王坐下,命赵堂官带着贾赦走了。北静王挑选了两个诚实可靠的官员和十来个老年当差的去查抄。西平王说:“我正与赵全生气。幸亏王爷来了,不然这里要吃大亏。”北静王说:“我在朝内听见王爷奉旨查抄贾宅,我很放心。没想到赵全这么混账。不知道现在政老先生及宝玉在哪里,里面不知闹到怎么样了。”大家禀告说:“贾政等人在下房看守着,里面已抄得乱腾腾的了。”西平王便吩咐司员:“快将贾政带来问话。”贾政来后跪下请安,又含泪谢恩。北静王起身拉着他说:“政老放心。”便将旨意说了。贾政感激涕零,望北又谢了皇恩。

西平王说:“刚才赵全在这里的时候,查出了皇宫专用物品及高利贷借据等,我们也没法隐瞒了。皇宫专用物品是准备给贵妃用的,我们说明一下,估计没什么问题。可是高利贷的问题,该怎么处理呢。现在,你先把贾赦老先生的家产统统交出来,可千万不能再隐瞒啊。”贾政答应道:“犯官不敢隐瞒。但只是,我们祖父的遗产没有分开过,各人住的房子、用的东西是自己的。”两个王爷便说:“这也没什么,只要将赦老那一边所有的交出来就是了。”又吩咐下面的官员,不许乱动东西。

且说贾母那边的女眷也在摆家宴,正说到高兴,只听见邢夫人那边的人大声嚷进来说:“老太太、太太,不……不好了!许多穿靴带帽的强……强盗来了,翻箱倒笼地来拿东西。”贾母等听得发愣。这时平儿披头散发拉着巧姐哭啼啼地来说:“不好了,我正和姐儿吃饭,只见来旺被人绑着进来说:‘姑娘快快传话进去,请太太们回避,外面王爷进来查抄家产了。’我听了着急,正要进房拿贵重的东西,被一伙人又推又骂地赶了出来。咱们这里该穿该带的快快收拾吧。”王邢二夫人等听说,吓得魂都没了,不知怎么办才好。只见凤姐先是圆睁着两眼听着,后来便一仰身栽到地下晕了。贾母没有听完,便吓得涕泪交流,连话也说不出来。一屋子人拉那个,扯那个,正闹得翻天覆地,又听见一声嚷说:“叫里面女眷们回避,王爷进来了!”

大家正忙乱着,贾琏喘吁吁地跑进来说:“好了,好了,幸亏王爷救了我们了!”大家正要问他,贾琏见凤姐躺在地下,哭着乱叫,又怕老太太吓坏了,急得死去活来。幸亏平儿将凤姐叫醒,令人扶着,老太太也缓过气来,哭得气短神昏,躺在炕上。然后贾琏定了定神将两个王爷的恩典[2]说明,担心贾母、邢夫人知道贾赦被抓走,又要吓坏,便没敢说出来,只得出来照料自己屋内。

一进屋门,只见箱子柜子都破了,东西被抢得没剩什么。他也没什么办法,只有流着眼泪发呆。听见外头叫,只得出来。只听两家王爷问贾政道:“所查抄的家产里有高利贷,究是谁干的?”贾政听了,跪在地下磕头说:“我不管家务,这些事实在不知道。这要问问侄儿贾琏。”贾琏连忙走上跪下,禀告说:“这一箱文书既是在奴才屋内抄出来的,我也不敢说不知道。只求王爷开恩!”两个王爷先命人看守着贾琏,其余人不能出大院。然后又对贾政说道:“我们进宫向皇帝汇报去,政老先生等着听皇帝的旨意吧。”说着,上轿出门。

贾政魂魄未定,正呆呆地发愣。贾兰说:“请爷爷进里面看看老太太,再想法儿打听东府里的事。”贾政连忙起身来到贾母屋里。贾母奄奄一息的,微微睁开双眼说:“我的儿啊,没想到还能见着你!”话没说完,便嚎啕大哭起来。于是满屋里人都哭个不停。

大家都不敢走散,只有邢夫人回到自己那边,见门都封锁着,丫头婆子也锁在几间屋内。邢夫人没有地方可去,就放声大哭起来,往凤姐那边去。见大部分房子都贴上了封条,只有正房的屋门开着。邢夫人进去,见凤姐脸色煞白,闭着眼睛躺着,平儿在旁轻声地哭泣。贾政在外面,心惊肉跳地等候旨意。心里刀绞似的,嘴里喃喃自语道:“完了,完了!不想我们一败涂地到这个地步!”

这时薛蝌气嘘嘘地跑进来说:“好不容易进来了!姨父在哪里?”贾政道:“来得好,但是外头怎么放进来的?”薛蝌道:“我再三央求,又给他们钱,所以才放我出入的。”贾政便将抄家的事告诉了他,又请他去打听打听。薛蝌道:“这里的事我倒想不到,那边东府的事我已经听说了,完了。”贾政道:“究竟犯了什么事?”薛蝌道:“今天我去打听哥哥的事,听说有两位官员说珍大爷引诱官员子弟赌博。这个罪名还算是轻的,还有是强占老百姓的妻子和女儿当小老婆,人家女孩不愿意,就把人家逼死了。那个官员为了调查清楚,还把咱们家的鲍二抓走了,又找出一个姓张的来。只怕连都察院[3]都有过错了,因为姓张的那个人曾经到那里告过状的。”贾政还没听完,便跺脚道:“了不得!罢了,罢了!”叹了一口气,眼泪就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贾政正愁得没办法,见北静王府的总管来了,一见面便说“大喜!”那总管道:“我们王爷和西平王回复了圣上。皇上念及贵妃刚去世不久,不忍加罪,开恩让你仍旧做原来的官职。查封的家产,只是把贾赦的那部分没收,其余的都发还回来。只是要求我们王爷还要调查高利贷的事情,如果违反规定,就按要求没收。贾琏撤掉职务,免罪释放。”贾政连忙叩谢天恩,又拜谢王爷恩典。

figure_0368_0155

可怜贾琏屋内的东西已所剩无几,他想起多年的积蓄和熙凤的私房钱不下七八万两银子,一下子全完了,心疼得不得了。再想想,父亲被关着,熙凤又病危,他更加悲痛了。贾政含泪责问他高利贷的事,贾琏满腹委屈。贾政知道责任都在熙凤,不过她现在病重,东西又都被抢走了,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

贾母不了解事情的真相,身体也渐渐好些了,见贾政没什么事,宝玉、宝钗又天天不离左右,就放下心来。她平时是最疼凤姐的,便叫鸳鸯拿些银钱交给平儿,并让她好好服侍凤丫头。又命王夫人照看邢夫人。宁国府的住宅、家产、仆人都被官府没收了,贾母就叫人把尤氏婆媳接过来。可怜显赫一时的宁国府只剩下尤氏婆媳和佩凤、偕鸾两个小老婆了。贾母安排她们住在惜春的隔壁,又派了四个婆子、两个丫头服侍。

贾母见祖宗世袭的官职被革去,现在子孙被关押审问,邢夫人尤氏等人日夜啼哭,凤姐病在垂危,虽有宝玉宝钗在旁边劝解,但也不能分忧,所以日夜不宁,思前想后,眼泪不止。一天傍晚,她叫宝玉回去,自己挣扎着坐起来,叫鸳鸯等人到佛堂上香,又命人在院内点起了香,用拐拄着走到院中。琥珀铺下大红短垫,贾母上香跪下磕了好些头,念了一会佛,含泪向天地祷告:“皇天菩萨在上,我贾门史氏,虔诚祷告,求菩萨慈悲。我贾门几代以来,不敢行凶霸道。我帮助丈夫,抚育孩子,虽然没有做什么大善事,却也从不敢作恶。现在儿孙被抓,肯定是凶多吉少,这都是我一个人的罪孽,不会教育子孙,所以才成了这个样。我祈求皇天保佑:在监狱的逢凶化吉,有病的早早痊愈。全家的罪过,我情愿一人承当,只求饶恕儿孙们。如果皇天可怜我,就早早地让我死了,好宽恕儿孙的罪过啊。”贾母默默说着,不禁呜呜咽咽地哭泣起来。鸳鸯珍珠一边解劝,一边将她扶进房去。

[1][堂官]明、清对中央各部长官,如尚书、侍郎等的通称,因在各衙署大堂上办公而得名。

[2][恩典]指帝王按定制给予臣子的恩赐和礼遇。

[3][都察院]明清时期官署名,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