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赣南 讨宸濠 从容应物

正德五年(1510 年),王守仁结束了艰苦备尝的三年谪居生活,升任江西庐陵知县。不久,作恶多端的刘瑾伏诛,他被调任京官,任吏部主事。此后,又任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南京太仆寺少卿、南京鸿胪寺卿等。

从贵州龙场的深山老林回到自己熟悉的仕宦环境,身边又多有弟子和师友,使他有时间和条件琢磨切磋,深化和发展自己的思想。在京师兴隆寺, 他结识黄绾为友。又与湛若水比邻而居,一同论学。拜他为师、听他讲学的人日渐增多,连官位居他之上的方献夫也来从师受教。王守仁与他们讲述在学风上沉溺于训诂、考据、辞章之学的害处,探讨重在身心的道德修养工夫。

他时而分辨朱熹与陆九渊之学的不同,时而阐明儒家经典《大学》注重道德实践修养的宗旨。对而倡导“静坐”,希望学生在静默沉思中扫除心中的邪思杂虑,体验一下自己在龙场悟道时曾经有过的那种坚定似磐石,静寂如清水般的心境;时而又强调“省察克治”,说明在进行道德修养时对待心中萌生的私念要像猫捉老鼠一样全神贯注,毫不留情,“一眼看着,一耳听着”, 不让它有丝毫得逞的机会。

自离开龙场,转眼又过了 6 年,王守仁一面为官,一面进行学术探索, 辅之以授徒讲学的实践,丰富和发挥了原有的知行合一思想。但“知行合一”, 毕竟是他在谪居龙场那种特殊情境下的个人身心体验,很难用言语向学生讲得清楚,更不容易被那些终日居深宫大院,死读诗书,录章觅句,名利熏心, 一心仕宦的庸僚们所理解。王守仁发现,知行合一渐渐陷于知行关系的理论探讨,静坐修养又使一些人流入空虚,助长了不重实践的习气,全役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于是又提出“事上磨练”,想直截了当地告诉弟子,道德修养不能光靠读书知解,须有一番真诚的“克己”工夫。“事上磨练”,作为“知行合一”的一种补救说法,也许当时并没有被学者广泛注意。但在王守仁自己,后来又确实有着一番事业上磨练的经历,“致良知”的思想之所以提出并趋于成熟,正是由于他有着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磨练”历程。

正德十一年,王守仁被兵部尚书王琼举荐升任右金都御史,巡抚南康、赣州、汀州、漳州等处。当时,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四省交界处山深林茂,地形复杂,起义军山寨林立,形成浩大的声势。谢志珊称征南王,与蓝天凤、钟景据横水、左溪、桶冈等寨;池仲容称金龙霸王,据广东浰头立寨。两支队伍互相呼应,活跃在赣粤边境。此外,还有大帽山詹师富、大庚陈曰能、乐昌高仲仁、湖南龚福,他们各占一方,相互连成一片。

起义军占地夺田,攻打州县,造成明王朝的一方之患。他们有的白天下山耕作,晚上各回山寨;有的与当地百姓联系密切,靠百姓传递情报,提供掩护。往常官兵“围剿”,都是未等出动,他们早已先得消息,隐蔽起来。待官兵一走,他们马上又活动起来,真是神出鬼没。闹得大小有司,束手无策,官兵迎战,未等对垒便望风而逃。有一位巡抚,竟因此忧惧不安,告病辞职了。

王守仁奉命至赣州,正是第二年正月十五。他用十天做好了进攻起义军的准备工作,并订立“十家牌法”,沿门按牌查访,断绝了起义军在居民中的藏匿与往来活动。

从正德十一年正月入赣,至十二年三月平定大帽浰头军,前后一年零两个月时间,王守仁逐个镇压了赣粤边境的诸路起义军,解决了十几年来令明朝廷头痛的一个大问题,也除掉了江西地方政府的心腹之患。以一个文官提弱卒进行征伐,他的用兵之速、计虑之详曾令不少终身从武的将官而自愧不如。但是王守仁深知,事武非自己所长,明王朝的残破江山也不是靠扫除几路“贼寇”所能修补的。奉命入赣之初,他曾自嘲“将略平生非所长,也提人马人汀漳”(《阳明全书》卷二十《丁丑二月征漳寇进兵长汀道中有感》), 又自叹息“疮痍到处曾无补,翻忆钟山旧草堂”(同上)。现在,赣南平息了,他感到非常的劳累和疲弱,回顾自己在仕途中的坎坷,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再扶持社稷。加上祖母病重,更是思归心切,也有隐退山林之意。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独夜残灯梦未成,萧萧总是故园声。草深石径鼪鼯笑,雪静空山猿鹤惊。没有缄书怀旧侣,常牵缨冕负初情。云溪漠漠春风转,紫菌黄花又自生。

(《阳明全书》卷二十《夜坐偶怀故山》) 又一首《怀归》诗中道:

深惭经济学封候,都付浮云自去留。往事每因心有得,身闲方喜事无求。狼烟幸息昆阳患,蠡测空怀杞国忧。一笑海天空阔处,从知吾道在沦州。

(《阳明全书)卷二十) 为此,他请求致仕(退休)回家奉养祖母。但朝廷未准,反因他平赣有

功加封晋爵,升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荫子锦衣卫,世袭百户,进副千户。正德十四年,福建发生兵变,朝廷又命他前往戡乱,他只得为保封建朝廷重踏险途。

哪知他往福建行至丰城,却遇知县迎接,告知宁王朱宸濠谋反。朱宸濠本是明太祖之子宁王朱权的后代,明武宗的叔叔,袭封宁王之后,结纳刘瑾, 心怀异谋已有多年。因他封地在江西,王守仁对他也早有觉察。这次他网罗致仕侍郎李士实、举人刘养正等举兵倡乱,假称奉有太后密旨,令他起兵监国,号称大军 10 万,想先攻南京谒皇陵即位,再犯北京。

王守仁中途闻变,仓促迎战,上未奉朝廷讨伐之旨,下未有巡抚举兵之命,又遇朱宸濠的党羽密布的爪牙沿途搜捕,稍一不慎就有杀身之祸。但他处变不惊,立即从丰城返回吉安。途中先下一道两广都御史火牌,假称本部率官兵 48 万往江西公干,设法传至朱宸濠,令他生疑惧不敢起兵。再使反间计传信使朱宸濠与其同谋发生矛盾,延误了战机。王守仁回吉安后,一面上疏皇帝朱宸濠谋反,一面督同知府伍文定调集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文揭露朱宸濠阴谋,令各州县迅速率兵勤王。从六月十五丰城闻变,到七月初三, 短短十几天工夫,王守仁很快扭转了局势。这时,一方是朱宸濠在他的攻心战术下举棋不定、犹疑观变;一方是他自己举义兵万事皆备、胸有成竹。待朱宸濠发现中计,带兵 6 万向南京挺进并中途围困安庆时,王守仁乘虚而入,

率 8 万士卒攻入守军单薄的南昌。朱宸濠无奈回师南昌,表面上虽声威势壮, 风帆蔽江,连绵数十里,但实已强弩之末失去了锐气。王守仁驱兵迎战朱宸濠于鄱阳湖,又募轻舟四十,满载燃料,实行火攻。这一夜刮大风,风助火势,火乘风威,只烧得朱宸濠全军溃败,落水死者不计其数。7 月 26 日生擒朱宸濠。

王守仁用兵机智果断,仅用 40 天就平定了一场危及王朝的大叛乱,但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