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良知说的评价与反思——王守仁心学的影响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把王守仁的故事讲完了。但是,作为一个历史人物, 还留下一个重要的题目,这就是:应该怎样评价、认识他和他的思想?

王守仁作为封建时代的思想家,他继陆九渊之后完成的陆王心学,曾与封建社会后期长期统治思想界的程朱理学形成对立之势,影响了明代中期以后的思想达 100 多年之久。他作为继孔孟之学的儒者,曾热情地追求“圣人” 的理想,不仅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创立“良知”说,并且身体力行地去实践“良知”,把它作为自己的人生指南。同时王守仁作为明朝时被封建朝廷任用的官吏,又曾不遗余力地为巩固封建王朝服务,曾亲手镇压赣南农民起义和广西少数民族的造反;他所倡导的良知说其用意也是为了巩固封建制度, 求得封建社会命运的长久不衰。

对于王守仁这样一个生在复杂时代的复杂多面的人物,究竟应该怎样评价?人们历来认识不同,众说纷纭。历史上,推崇他为“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传习录上》徐爱语),或曰兼“立功、立言、立德”三者于一身的“圣人”者有之;把他看做明朝亡国的祸首,谓“阳明一出而尽坏天下之学术,坏天下之人心”(张烈《读史质疑》卷四),说他是圣人的万世罪人者也不乏人在。到了现代,人们在研究他的思想时,有的赞美他的学说具有平等精神、个性解放的要求,引发了对理学的思想革新运动,有的则指斥其学说鼓吹蒙昧主义,欲“破心中贼”,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

是功是过?这里无须多作评说,我们只要继续沿着他思想的轨迹,看看在他身后其学说的演变和思想的影响,就自然可以经过思考而得出每个人自己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