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健身的秘密

音乐对人体的积极作用已愈来愈引起保健医疗专家们的重视了,特别是现代生活日趋紧张,而紧张的生活往往会使机体处于应急状态,久而久之, 即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些专家认为,繁忙的现代人,如能对音乐善于选择聆听,不仅是有医疗作用,且能有效地缓解躯体的应急状态,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避免由于心理与社会等因素所导致的一些疾病。

实践证明,旋律优美、节奏平稳、速度徐缓的音乐,可使人轻松愉快, 起到镇静、止痛、催眠、降压的作用;音调明朗、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气势激昂的音乐,能使人产生激奋、乐观、向上的感觉,可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肌肉增加力量,对忧郁症反应迟钝与有自卑心理的人,大有益处,老年人经常听听年轻时所熟悉的乐曲,还可推迟大脑的衰老,防止记忆力减退。

音乐给人的精神的积极作用,早就为我国古代人所赏识。母亲口中哼的摇篮曲,能使孩子安静地入睡;而军乐的乐曲又能使人精神兴奋与激动。我国古典医籍《内经》中就有“乐,治也”以及“喜则气和志达”的记载。清代医学家吴尚先也有“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之说。

音乐治病在国外也曾有不少记载,如竖琴的悠扬声曾安抚过所罗门王的

郁忧不安的精神;巴赫的戈德堡变奏曲治愈了凯瑟林伯爵的失眠症;英国擅长于用音乐治疗偏执狂与分裂症;日本与欧洲、美洲的一些国家常用音乐来减轻产妇分娩的痛苦;瑞典牙科医生则喜欢让病人边听音乐边接受治疗。本世纪 50 年代,产生了一门“音乐理疗学”的新学科,60 年代在美国开始临床实践,70 年代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来,经临床证明,音乐在治疗儿童精神与智力方面有着特别好的效果。美国精神病医生通过让病孩听某些音乐而不是让他们服镇静药片的办法,成功地使他们顺利度过忧郁症的发作时刻。英国剑桥大学口腔治疗室用音乐取代麻醉药物,为牙病患者拔牙; 一些手术室与产房用音乐来解除病人与产妇的不安与疼痛,防止各种心理紧张状态的出现。著名肥胖症治疗专家海姆博士还通过音乐疗法使病人体重每周减少 0.9 千克,日本则把催眠曲的录音装入枕套中用以治疗失眠症,获得很好效果。在我国,还在音乐疗法与电流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了一种“音乐电疗法”,在治疗中病人边用耳机欣赏音乐,边接受经过滤波放大的音乐电信号的治疗,这种疗法在消炎、镇痛、改变局部血液循环、锻炼肌肉、增强内分泌与调整神经等方面有良好效果,它十分适合于治疗精神抑郁、神经衰弱、高血压、腰腿痛、四肢关节挫伤等症。广州一家音乐治疗特别诊所,每次门诊时间,求医者络绎不绝,其中许多患者在久病不愈之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前来治疗,不少患者很快领教了这“奇药”的美妙作用。我国一些医院、疗养院、精神病院,不仅采用乐疗来医治各种神经疾病、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栓塞后遗症等疾病,还把音乐与传统的中国气功融为一体,用来治疗癌症患者。

现代科学认为,音乐之所以能治疗疾病,是由于人体是许多有规律的振动系统构成的,人的脑电波运动、心脏搏动、肺的舒缩、肠胃的蠕动以及自律神经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奏,当一定频率的音乐节奏与人体内部各器官的振动节奏相一致时,就能使身体发生共振,产生心理的快感。当人生病时, 体内节奏处于异常状态,选择相应的乐曲,借音乐产生的和谐音频,使人体各种振频活动更加谐调,从而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同时,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作用于大脑,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通过神经及神经体液的调节, 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健康的激素、酶、乙酰胆碱等物质,它们对调节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胃蠕动、促进唾液、加强新陈代谢等都有重要作用,从而使人的机体增强免疫力,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音乐与乐曲形式与内容丰富多彩,如何根据病情进行选用呢?这里介绍几则音乐处方:对失眠者,可选用《春思》《出水莲》《银河会》《二泉映月》《平湖秋月》《烛影摇红》《军港之夜》《仲夏夜之梦》等;解除忧郁症的乐曲与音乐,可选用《喜洋洋》《啊,莫愁》《春天来了》《悲痛圆舞曲》等;能起镇静作用的乐曲与音乐,可选用《塞上曲》《小桃红》《仙女牧羊》《平沙落雁》等;消除疲劳的乐曲与音乐,可选用《锦上花》《水上音乐》《矫健的步伐》《假日的海滩》等;能振奋精神的乐曲与音乐,可选

用《狂欢》《步步高》《娱乐升平》《金蛇狂舞曲》等;舒畅心情,增进食欲的乐曲与音乐,可选用《江南好》《春风得意》《花好月圆》《欢乐舞曲》等。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现代派”音乐,音调怪诞,尖声刺耳,这些不谐调的嘈杂音响与噪音无益,由于它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失调,造成条件反射异常及脑血管张力的损伤,神经细胞边缘出现染色质溶,形成渗出性出血症。长期听这种嘈杂的音响,会出现牢固型兴奋症,累及植物神经系统,破坏人体心脏与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令人心绪不安,呼吸、心率加速,血压上升,严重的带来心慌、乏力、失眠、多梦、头疼、昏晕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