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托破传统无畏惧 “自治”建家园结硕果

1892 年 5 月的一天,约瑟夫·布罗兹·铁托作为克罗地亚一个农大的第七个孩子降于世间。这天,彗不贯日,龙不盘梁,天无祥云,地无紫气,一切都千平常常,甚至大人们连孩子的生辰八字都没有记下来。幼年的铁托生活平淡无奇,到 15 岁时,他离家闯荡城市,想的是找一份好职业,穿上一身漂亮的衣服。他进入社会后,先是在工厂当学徒, 并初步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后被征入奥匈帝国的军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曾成为俄国人的俘虏,目睹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回国后,参加了南斯拉夫共产党。铁托 47 岁时、被认定为南共总书记。这位“如钢似铁”的人物不仅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就是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也敢于冲破强权,成为最早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

1945 年 11 月 29 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新成立的国家面临的是千疮百孔.一片废墟。战争使国民经济遭到破坏,农业设施被毁,交通运输陷于摊痪,大片土地荒芜,许多工厂停产。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铁托领导南斯拉夫人民开始重建家园,发展经济。

南斯拉夫和其它人民民主国家一样,对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经验,故在实践中实行过南斯拉夫后来被称作“行政命令式的、国家集权式的”社会主义。首先是推行社会“改革”。1945 年,南斯拉夫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在城市推行国有化,1946 年 12 月,通过了第一个国有化法令。这时期,南斯拉夫的重点在经济建设。按照苏联的模式,南斯拉夫很快制定了五年计划。五年计划的宗旨,在于开发本国工业的潜力。这个计划对南斯拉夫共产党人有极强的吸引入,因为它将带来新建工厂生产的商品。较高的生活水平、给工人以就业机会,从而形成一个工业无产阶级,以造就一批未来的共产党的精华。

在具体做法上,五年计划又被分解成年度计创、月计划、同计划、甚至日计划。中央为每个共和国、每个工厂、每个部门规定任务,工厂被告知生产什么产品,被告知销售价格和销往何处。可惜的是,计划虽然在理论上看来完美无缺、包罗万象,但在实践中得到的却是可怕的结局:讨划人员忘掉了许多如针、别针、梳子一类的生活必需品,致使老百姓在国营商店买不到它们,黑市价格暴涨。对某些商品,诸如拖鞋等,需要则明显地估计过高, 致使它们充斥商店,无人问津,而尤其使领导人作难的是,国家自己不能积累出计划中规定的重工业所需的主要资金。铁托等人意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僵化的管理制度将越来越束缚工人群众的积极性,助长官僚主义,为此, 铁托毫不犹豫地要打破传统,要寻找一条适合南斯拉夫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管理制度。这正好与历史赋予他的“如钢似铁”的性格相一致。

然而,南斯拉夫要走自己的路,又谈何容易?当时南斯拉夫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十分紧张。由于的里雅斯特的冲突,由于战后南斯拉夫明显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英国与南斯拉夫关系恶化,1946 年,美国也不顾南斯拉夫的抗议,飞机侵入南斯拉夫领空几百架次,双方还火力相接,南美关系极为不妙。在这种状况下,铁托把求援的希望寄托于莫斯科。1946 年,铁托去苏联与斯大林会晤若干次,就苏联对南斯拉夫经济援助问题,进行了马拉松式谈判。这期间,南苏关系暖暖寒寒,在微妙中发展着、变化着。

后来,经济援助谈判成功了,物资贷款数额确定了,苏联专家陆续进入

各个领域,贸易也在进行,联合股份公司的建立也有了进展。但另一个问题也出来了。南斯拉夫人发现,在经济上,自己与苏联实际上处于不平等地位。为此,铁托抗争,南苏关系越来越紧张。在实行不同于苏联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时,南斯拉夫采取的不同于苏联的领导方式,就被指责为“溶化在人民阵线中”,“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组织”;南斯拉夫采取的不同于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农村政策,就被指责为”富农道路”;南斯拉夫党同苏联“分裂”,就被认为“在南斯拉夫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建设”,等等。总之,哪个国家如果不按苏联模式去做,敢越雷池半步,就不是社会主义,就要被革出教门。所以,南斯拉夫要打破传统,就必然要遭到打击和围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之前,南苏之间就有无数积怨,怨中加怨就如雪上加霜。1948 年,共产党情报局把南斯拉夫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南斯拉夫中断了与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关系,对外贸易骤然停业;大工厂停工待料, 经济急剧恶化。南斯拉夫共产党人为了以事实证明南斯拉夫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就加快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步伐。1948 年 4 月,颁布了第二个国有化法令。1949 年 1 月,南共五届二中全会后,加快了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但这些激进的措施招致了严重的后果,生产急剧下降。为此,南斯拉夫不得不依靠工人,动员人民的力量,以渡过难关。

于是,铁托等人又重新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时,不论是党的理论工作者,还是党和政府的高层领导人,他们的案头上都有这些著作。如何既保住党的领导权,又能给下层和地方以更大的民主权力,他们想从经典著作中找到答案。铁托和他的战友们为此绞尽了脑汁,奉献出了他们所有的聪明与才能,提出了五花八门的设想和见解,最后确定了一条适合南斯拉夫本国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即自治社会主义。

铁托等人认为,所谓“自治”就是”南斯拉夫为争取自己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形式的权利和自由而进行的斗争”。“自治是一种社会关系体制, 是南斯拉夫对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某些矛盾和选择的答案。在自治的生产关系中,劳动者有可能直接管理和决定自己的劳动资料、劳动条件和劳动成果。劳动者可以自觉地反对使自己成为国家的雇佣者,反对使自己成为任何垄断的雇佣劳动者、官僚机器的消极工具和车轮,或者只是成为由别人决定其工资的消费者而无权对自己的工资自觉地发生影响,或只能通过自发的不满才可能发生影响。”自治也是一种民主形式,它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劳动者自己以尽量民主的方式解决客观存在的以及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其全部的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列宁的学说,受到巴黎公社榜样的启示。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的解政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的论点为自治提供了基本思想。列宁也说过:“使真正的全体人民都学习管理国家,并且开始管理国家。”巴黎公社的经验,特别是革命导师关于要防止人民的公仆变成人民的主人;不仅要注意资产阶级的复辟,而且要防止工人阶级内部的官僚主义;以及工人不仅有权选举而且有权罢免各级领导人的提法,都给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以启示。

南斯拉夫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历史上长期分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如何既保证联邦国家的统一,又给各民族,各共和国以自主,协调它们之间的利益,改善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摆在南共面前一个大课题。实行自治制度给共和国和地方更多的权限,提倡各共和国之间协商,有助于解决上述矛盾,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和联邦共和国的统一。所以,南斯拉夫实

行自治应该是既符合经典理论又结合南斯拉夫的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0 年 6 月 26 日南斯拉夫联邦议会通过了《关于劳动集体管理国营经

济企业及其更高级的联合组织的法令》。法令规定:“劳动集体通过企业的工人委员会,以及联合几个经济单位的高级联合组织的工人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来管理这些企业。”这标志着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正式开始。

南斯拉夫的自治制度在以后的 28 年中,经历了长期的、复杂的演变过程。

第一个时期:从 1950—1963 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自治制度在工厂和企业内部发展,它针对的是简单再生产的问题。通常称之为“工人制治”。这一时期的头几年,工人的权限还比较小,国家机关和企业经理作为国家的代表和法律的执行者、保护者,在企业中仍起决定性的作用。1952 年以后一段时间里,南联邦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令,扩大了工人直接管理企业的权限, 企业开始可以支配一部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1961 年又实行经济改革,改变了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让企业有更多的分配自己收入的权限。但这一改革也带来了一些混乱现象,主要表现为个人收入比例增加,积累率下降。于是, 国家又采取了一些加强干预的措施。如在区、共和国和联邦成立“贯彻纯收入分配”委员会,审查企业的分配。

第二时期:从 1963—1971 年,1963 年和 1964 年又进行经济改革,主要的一项是取消联邦、共和国和地方的投资基金,并把它转入银行,企业不再向联邦、共和国各区缴纳投资基金税,企业的积累由企业自行支配。1964 年举行的南联盟八大确立了进一步扩大工人自治权利的方针。在这个时期,自治越出了工厂范围,国家机关、社会事业单位也实行自治,通称为“社会自治”。

第三时期:从 1971 年以后。1971 年联邦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要求经济部门在工人自治的基础上按联合劳动原则进行改组。1974 年 5 月通过南斯拉夫联邦新宪法和 1976 年 11 月通过的《联合劳动法》,对经济部门的组织形式、生产中的相互关系、生产部门与社会事业单位的关系都作了新的规定。1974 年举行的南共联盟十大肯定了联合劳动的体制。通过联合劳动,自治原则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在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建立的过程中,经济方面体制的实验主要有:变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为社会所有制;实行企业自治,使企业完全具有作为独立商品生产者所必须的一切权限;改变了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废除了指令性计划,实行社会计划制度,依靠经济手段,利用市场经济;实行劳动者自行决定成果的分配原则;废除外贸、外汇的“国家垄断制”,实行外贸、外汇的自由。从这些措施看,南斯拉夫顶住了苏联的压力,打破了传统,成功地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僵化体制的社会主义道路。

南斯拉夫的改革和自治体制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据南斯拉夫联邦统计局 1981 年出版的《南斯拉夫自治发展三十年》中的材料,从

1950—1980 年整个社会产值增加了 5 倍,按人口平均增加了 3 倍,平均每年增长率为 6.3%。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率力 8.6%,30 年中增加了 11 倍,工人由 56 万增加到 216.2 万人。农业的发展比工业缓慢,平均每年增长 3.8%,

而且自 60 年代以来,在农村中办起的农工联合企业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成为南斯拉夫农业的支柱和改造个体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和途径。这表明,

南斯拉夫的经济自治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有化和私有财产,强大的中央权力和地方分权,工人管理和国家控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井存,合为一体,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而当结果不能令人满意时,铁托便体现出一种灵活性或及时掉转方向,或调整各种成分的比例,而不为预先想出的教条般的概念所束缚,铁托一直忠实地执行莫斯科的指令,但当他发现斯大林的某些做法是在损害南斯拉夫革命的利益,并认定真理在握时,他就毫不犹豫地向斯大林的权威宣战,对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铁托就是这样,为了南斯拉夫美好的家园,苦苦奋斗了一生,谱写了一首有声有色。惊心动魄的诗篇,为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独立自主的建设原则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南斯拉夫在没有经验和学不学苏联是衡量搞不搞社会主义标志的历史条件下,几乎都照搬了苏联高度集权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暴露日多, 铁托领导南斯拉夫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顶住了苏联的干扰,逐渐形成了一套以社会主义自治为中心的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其中心思想就是,要在建设和改革中发挥厂大劳动群众主人翁的作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社会主义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依靠千百万群众的主动精神才能得到发展。这是真理,铁托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工厂属于工人,土地属于农民、这不是一句抽象的宣传口号”,推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不断地发展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扩大人民群众的自治权利。虽然有人将目光盯在自治制度带来的不利方面,但它在经济方面的作用却无法抹杀。为此,身为国家元首长达四分之一世纪以上的铁托在南斯拉夫建立了极高的威信,显示出其非凡的领导艺术并为世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