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库多路出击 巴西国发展经济
形状呈三角形的巴西联邦共和国,领土面积在世界各国中居第 5 位,在拉丁美洲各国中独占鳌头。大自然赋予幅员辽阔的巴西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广裹无垠的良田牧场,密如蛛网的河流和丰富的地下宝库。巴西有滚滚东流的世界第一大河,有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森林,也有品种和数量均属第一的植物,还有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就是这样一个资源如此丰富的国家却长期遭受列强的掠夺和欺凌。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经济才迅速发展起来,其状况可以与欧洲的联邦德国和亚洲的日本相媲美。
1964 年 3 月,巴西处于一种沉闷的气氛中。自 1961 年以来的经济危机还在困挠整小国家,经济萧条,人心沮丧。31 日这天,巴西陆军参谋长昂贝图·卡斯特洛·布朗库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军事政变,总统苦昂·贝尔希奥·马克斯·古拉特被迫辞职。当消息传到人民中间,犹如一枚炸弹,震动了整个国家。这在拉丁美洲虽算不上什么,但人民的神经仍被牵动起来。他们纷纷走出家门探听消息,甚至还议论,这位军人能治理好他们的国家吗?是啊,布朗库能建设好巴西吗?他 18 岁入伍,去过巴黎的法国陆军大学
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力陆军中校,曾任巴西派赴意大利远怔军的参谋长。1962 年 9 月任巴西陆军第四军军长,1963 年 8 月任陆军参谋长。布朗库可谓是戎马一生,没有治国之经验。然而,实行军事独裁和致力于经济的发展是60—70 年代拉丁美洲大多数军人政权的共同特点,布朗库自然也在其中。他在政治上推行独裁统治的同时,非常重视经济建设。
布朗库不懂经济,但他善于领导经济建设。他任用经济专家治国,他吸收前几届政府的经验和成果,他顺应时势制订了“出口”战略,他借鸡生蛋重用外资,他因地制宜强调发展近代化工业与农业。总之,他采取了多路出击的战术,其间自然有轻有重,有主有次。
第一路:采用“专家治国”,制定“出口第一”的战略。这是布朗库经济建设中的一大特色。1964 年 4 月 15 日,布朗浑正式就任巴西总统。他就职后,立即起用了一批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实行“专家治国”,以发展经济。在制订经济发展战略中,他们特别吸收了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发展主义”经济理论。
劳什·普雷维什是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1948 年成立)的执行秘书,他探索了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的道路、方针和政策。普雷维什认为,当今世界经济体系可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少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居于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居于外围部分。中心与外围经济关系的不平等是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源。美国等中心国家推行霸权主义, 故外围经济对中心有“从属性”。从以上认识出发,普雷维什认为拉美只有从工业化中寻找出路。他提出“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即在进口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在国内生产一部分原来依靠进口而国内有可能生产的产品, 代替进口,以保证另一部分产品的进口,从而逐步实现工业化。通过这个战略,制订发展规划,实行地区经济一体化,改革国际经济秩序,执行出口多样化方什,并强调利用外资,合理使用资金,吸收剩余劳动力以及实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根据普雷维什的发展主义理论,布朗库提出了“出口即出路”的口号,
制定了全面的出口战略,其基本目标是:努力扩大出口商品的种类,特别是要加强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在努力增加向美、欧等国出口的同时,注意发展和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贸易。根据这个目标, 巴西采取多种渠道扩大出口,除了大力出口传统衣产品(咖啡、可可、棉花等)外,还出口非传统农产品(大豆等);而且辽利用本国的技术特点,向北非、中东和拉美出口劳务,承建工程。大量出口刺激了工农业的发展,到1973 年,巴西的出口额从 1963 年的 14 亿美元增加到 50 亿美元。布朗库的“出口”战略取得了成效,出口成了巴西建设的主要支柱。
第二路: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这尾“用人之长,补己之短”战术的运用。
1948 年,巴西就有了战后第一个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1949—1953 年), 规定要大力发展卫生、食品、交通运输和电力四个部门。50 年代初又制定了
《全国经济重新装备计划》(1952—1956 年),体现了鼓励民族经济发展, 加速实现工业化的方针,1956 年制定的《全国经济发展纲要》(1956—1961 年)是一个推动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计划。这些计划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粗略到全面的发展过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布朗瘁上台后,吸收前几届政府的经验,先后制定了几个经济计划:政府经济行动计划、发展战略计划、政府行动目标与基础计划及全国发展计划等。1964 年的《行动规划》,把货币、财政、外汇、工资等政策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面的计划,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干预。
第三路:重视教育、开发人力资源,这是巴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巴西经济学家吸收西德和日本的经验,认为拥有高质量的人力,是经济
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教育在提高人口平均收入水平方面所起的作用比物质资本积累还重要”,因此,从 1964 年起,巴西政府把教育作为优先项目进行投资,重视科技发展,引进国外科技,向国外派遣大批留学生和科技人员。巴西中央银行行长卡洛斯·兰戈尼认为,在 1960—1970 年间,教育对巴西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15.7%,而全民文化程度的提高,为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路:实现工业化方针,重视农业发展。
执行工业化战略是巴西经济起飞的重要因素,30 年代就已开始推行,这为巴西经济打下了基础。布朗库在执行经济战略时,也着重充实基础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大力促进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工业部门的发展。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巴西也注意农业的发展。布朗库等人认识到,农牧业是巴西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提供食品、工业原料和出口贸易等方面将起重要作用。60 年代以后,巴西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作物,改变了历史上形成的单一作物制,这不仅适应了工业发展的需要,也为出口产品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巴西的大豆,1950 年的产量仅为 35000 吨、1977 年增加到 1251.3 万吨,巴西一跃成为与美、中并驾齐驱的“大豆三王国”之一。力进一步发展农业, 巴西积极扩大耕地面积,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吸收国外资金。与此同时, 还注意和提倡开发落后地区。
第五路:引用外资,这是布朗库“多路出击”战术中的重点。
巴西是在一个比较脆弱的基础上开始经济起飞的。战后,巴西还比较穷, 国内积累能力有限,资金匮乏。正如前计划部长德尔芬·内托所指出的:“巴西国内储蓄不足以维持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必须使用国外储蓄来补充。”
在这种情况下,巴西选择了举借外债、积累建设资金来加速经济发展的进程。1964 年,布朗库上台后,明确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废除了古拉特政府颁布的限制外资利润汇出的法令,转而采取鼓励外国投资的办法。可以说,巴西的发展战略在 1964 年方开始较为明显地得以实施,即是依靠外国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同时利用本国的资源和劳动力来发展民族经济。
战后由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等一系列原因, 资本输出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而外国资本输入巴西的规模和速度的增加与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巴西国内投资条件的变化。巴西幅员广阔, 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经济基础较好,加上巴西战后对外国资本所采取的开放政策,因而使巴西成为西方资本输出的理想场所,这是战后外国资本大量输入巴西的基本原因。战后,英美投资地位逐渐下降,西德和日本等国趁机打入巴西市场,巴西的外资来源日益多样化,这使巴西逐步改变了过去单纯依赖英国或美国一家的局面,以利于巴西在各投资国的竞争中选择条件比较有利的投资对象和建立更广泛的经济贸易关系。
西方国家在巴西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和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但又如列宁所说:“资本输出总要影响到输入资本的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大大加速那里资本主义发展。”外资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带动了先进技术的引进,因为资金不足是巴西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不仅如此, 借用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巴西政府还把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技术引进方面的措施有:在进口机器设备时,购买外国的技术专利;注重技术决窍的引进,为此制定了专门法规,规定在签定专利合同时必须引进技术诀窍;加强管理,防止盲目引进,法律明确规定,各企业每年进口外国技术的费用不得超过年营业额的一定比例,引进技术必须由巴西工业产权局审批;规定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必须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配备合适的技术人员掌握这些技术,注意将引进的国外技术与本国技术相结合,创立自己的新技术;设立由政府资助的情报、咨询和服务机构,为企业引进服务,如巴西工业产权局设有技术资料中心等。引进外资和技术还促进某些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机会。
布朗库采用“多路出击”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大都为他的继任者所采用,力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 1968—1974 年间,巴西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 10%以上,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有人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进入了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其中,三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尤为迅速, 它们是欧洲的西德,亚洲的日本和南美洲的巴西。”当有一位曾经在指导巴西经济发展的艰难尝试中起过主要作用的前财政部长,被问到关于巴西的经济奇迹时,他以一种不无自豪的口吻说道:“西德的经济奇迹,正如我们后来发现的,主要是由于马歇尔计划下的大量外援以及本国高度发展的科学和工业基础设施。日本的经济奇迹被说成由于储蓄率高,有良好纪律的和勤奋的劳动力。任何了解巴西和巴西的人必定作出这样的结论:这才是真正的奇迹。”的确,当一个原来并不发达的国家,在这块被人们一成不变地认为是拉丁美洲的“前途未卜的土地上”,突然创造了引人注目的,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记录时,这件事的确是为巴西国内外人士所意想不到的。其发展速度不仅在巴西是创纪录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到 1982 年,巴西国内生产总
值已是 2940 亿美元,在拉美居首位,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八位。
巴西经济之所以能够在战后短短的几十年内迅猛发展,跻自于世界经济强国之列,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采取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这条战略是在布朗库总统时期形成和开始实施的。布朗库为发展经济采取了“多路出击”的战术。最具特色的是任用经济专家治国,发展经济其重点措施就是扩大出口和吸收外资,缓解国内资金不足的状况,这是布朗库利用专家左思右虑制定的战略,也是布朗库的着力之处,还是巴西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在国内,布朗库还重视工农业发展,加强教育,开发人力资源, 也不放弃边远落后山区的建设。布朗浑的多路出击战略中,有主有次,有重有轻,巴西经济因此而引人注目。他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和效仿的东西,比如:实施外资来源多样化的方针,重视外资使用的合理化,更多地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改造和提高,避免技术引进中的盲目倾向等方面。作为军人的布朗库在他不长的执政生涯中(仅 3 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