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教轻军恢复经济 日本发展“重化工业”
1878 年 9 月 22 日,吉田茂出生在日本东京都涩谷区神山町。生父竹内纲曾两次当选为日本众议院议员,养父吉田健三郎时为横滨一带有名的大贸易商,这使得吉田茂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吉田茂身材矮小,貌不惊人,却娶得名门闺秀为妻,她便是赫赫有名的明治功臣、“维新三杰”之一大久保利通的孙女、深受天皇宠信的当朝重臣牧野伸显的长女雪子。富裕的家境,优越的学历,又有牧野这样一位岳父作靠山,吉田茂很快成为日本外交界的显要人物,可谓是青云直上,春风得意。1946 年 4 月举行战后首次大选, 吉田茂被推为自由党总裁,并于 1946 年 5 月 22 日组成第一次吉田内阁。至 1954 年 2 月
10 日,吉田茂五次组阁,执政七年之久,对战后日本的重建和经济迅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日本于 1931—1945 年发动了长达 14 年的侵略战争,这不仅给中国和亚洲其他各国人民造成空前的灾祸和牺牲,而且给日本自身也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日本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工农业生产极端萎缩,粮食危机, 物资匾乏、物价飞涨,大批失业,这一切使日本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评论家曾刻画过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国家虽已陷入虚脱状态,但国民还必须一天一天地活下去,而客观现实是处于穷困潦倒的境地。” 由于战败,“赖以维护的传统、道德、伦理、规范也随之化为乌有,失去了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加之欲摆脱现实的贫困,人们便开始不择手段了,不管干什么,只要能使自己快活就行。”美国占领军司令麦克阿瑟甚至说:” 由于这次战争,日本已降为四等国。”
面对这尴尬的局面,战后日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发展经济,保障人民生计。第一届吉田内阁的最大功绩就在于解决粮食问题。在世界粮食出现极度恶化的情况下,吉田茂巧妙地运用了麦克阿瑟元帅这根唯一的稻草,依靠进口最少限度的粮食,成功地摆脱了危机。
在重建日本、恢复日本经济的问题上,吉田茂以敏锐的“战略”眼光, 敢冒风险的决心和魄力,果断而大胆地制定了一项重大的产业发展政策。一般来说,受到战争破坏的日本,应该首先恢复轻工业生产,而不具备发展重工业的现实条件。吉田茂在听取专家们的建议后,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断, 提出了“重化工业路线”。1946 年 11 月开始实施所谓的“重点生产方式”, 按照“煤钢超重点增产计划”,在经济极度困难中,将资金、材料优先投入煤、钢铁、肥料等部门,加紧增产基础物资,创造条件,使各部门产业逐渐扩大。1947 年,煤炭、钢铁业产量大幅度提高。这项富有远见的经济政策, 为其后的历届政府所继承,使日本在战后不久来临的世界性投资与重工业产品需求热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是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和起飞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届吉田内阁仅存一年,1947 年 5 月 20 日,吉田内阁总辞职。吉田茂下野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美苏战时同盟分裂, 对立代替了合作,美国向苏联发起了冷战。为此,美国重新制订了新的全球战略,决定把日本变成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堡垒和反共防波堤。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美国急需一个最能与美国合作、强有力的人物来组成一个亲美政府。于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吉田茂于 1948 年 10 月 15 日再次组阁。
在经济问题上,吉田内阁基本上受制于美国。吉田茂认为:“战败后的
整个占领期间,日本的对内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对美关系的支配,这既是事实,也是必然。”为了扶植日本,美国也感到有必要使日本重新回到国际自由经济体系中来。1948 年 12 月 18 日,美国提出了“稳定日本经济九原
则”,为了实现这九项经济原则,美国政府于 1949 年 1 月底派遣底特律银行总经理约瑟夫·道奇为总统特使,主持稳定日本经济的工作。吉田茂认为美国提出的原则与日本政府的想法有些“近似”,便立即接受付诸实施。
正当日本政府按照“道奇路线”进行经济整顿的时候,1950 年 6 月,美国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这场战争对日本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战争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战争景气”,使日本经济很快找到了摆脱萧条的出路,为战后日本经济的全面恢复起到了“强心剂”的作用;另一方面, 日本最终成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一员。经济企划厅在总结这段历史时指出,由于朝鲜战争,“日本经济才得到了活路,从这个意义上讲,朝鲜战争是日本经济的回生妙药。”这话虽然有些夸大,但战争所带来的“特需景气” 使日本提出了“经济自立”的口号,而且要在“没有‘美援’和‘特需’的条件下,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要在没有补贴的条件下,改善企业经营”,以求达到“经济自立”的目的。很显然,依靠如同在道奇路线时期所实行的以裁汰人员、冻结工资为中心内容的“企业经营合理化”,或者依靠如同在朝鲜战争时朗所采取的把投资重点放在增加生产设备数量上的办法,都是无济于事的。出路只有一条:从欧美为各个产业部门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或者取代落后的生产工艺和陈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在日本称为”产业合理化”。1953 年,以“合理化投资”为中心的民间设备投资高潮出现。1954 年 12 月 10 日,吉田茂完成组阁,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已经奠定。
吉田茂执政时期,正是日本经济的恢复时期。当时日本政府正受控于美国,但吉田茂却不总是依照美国的意愿行事。他在经济恢复方面可以说是我行我素,通过旁门左道,取得异曲同工之效。他不仅在极其困难的条件采取了“重化工业路线”,而且还运用重教育、轻军备之策略恢复和发展经济, 这是尤为人们注意的两个方面。
第一,吉田茂内阁推行“先富国,轻军备”的路线。
从朝鲜战争爆发到 1954 年吉田茂下台,美国一直对日本施加很大的压
力,急催日本建立 30 多万入的地面部队。吉田茂一贯坚待所谓的“逐渐增强自卫力量”的方针,反对按照美国的要求,不顾日本的经济力量实行重整军备。他认为:“重建日本经济,需要投入很大部分国家财政资金,没有更多的余力发展军备。”他相信在美国的保护伞下,日本不会受到外来威胁,可以在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缝隙中专心恢复经济。反之,经济上不发展,重建军备也无济干事。而且,重建军备只能加重日本的经济负担,阻碍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日本子 1951 年签署了旧金山和约,同时又与美国缔结了安全
条约,其后一直将军备规模限制在陆军 18 万人的幅度以内。日本人民深受侵略战争的祸害,强烈反对复活军国主义,这对政府扩充军备是巨大的阻力。吉田茂一方面考虑到国内政治环境,另一方面在战略上作了先富国,后
强兵的长期安排,而不是经济建设与军事建设齐头并进。他的这种被称为“先富国,轻军备”路线,对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确起了作用。据西方学者研究,如果日本军费增加到美欧同等水平,那么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便将下降 40
%,它就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了。
吉田茂后来在《激荡的百年史)一文总结道:“关于日本的安全保障问题,杜勒斯认为,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日本继续保持没有军备的状态, 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允许的。因此,作为媾和条件,主张重整军备。但是,我公开反对了这种重整军备论。因为日本在经济上还没有复兴,而且如上所述, 当时为了实现经济独立,日本正处于不得不强迫国民过艰苦生活的困难时期,⋯⋯而且,日本已经失掉了作为重整军备后盾的心理基础,对于曾经被迫参加毫无道理的战争的国民来说,战败后的创伤依然存在。再者,日本如果重整军备,也许会刺激亚洲的邻国。”吉田茂的这种思想成为以后日本历届政府奉行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总方针。
不过,吉田茂的“轻军备”路线并不意味着他不重视军备,而是因为日本经济不景气。待日本经济刚刚有点起色,吉田茂就在 1950 年 8 月建立了警察预备队和海上保安厅。1954 年 6 月制定自卫队法和防卫厅设置法,7 月, 正式成立防卫厅和陆海空三军自卫队,正式开始重建军备。
第二,吉田茂以教育发展促经济起飞。
在治国思想上,吉田茂强调“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育。他在总结日本近百年发展的过程中,深信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认为注重教育是日本近代化和现代化的“最大特点”。吉田茂在分析战败后日本的情况时指出:“如不集中有识之士的力量,重新教育日本人,把他们培养成卓越的, 达到世界水平的人,则日本的前途是不堪设想的。目睹战败后的情况,使我痛感教育之重要。”吉田内阁初期,日本在”一片废墟”、“人们在疲怠不堪”、“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却将义务教育年限从战前的 6 年延长到 9 年。
吉田茂指出,战后日本所以能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赶过西欧,主要靠的就是明治维新以来长期培养起来的日本人的素质。战争使日本损失巨大财富,但是最为重要的——人的能力却没有丧失,这是重建日本的巨大力量。农业和工业技术革新所以能获得成功,根据原因就在于日本具有高水平的教育。吉田茂所推行的教育,不是指那种少数重点的人才培养,而是指国民平
均起来的高水平教育。由于平均教育程度高,日本拥有世界上令人羡慕的高质量劳动力。现在,日本成为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国家之一,日本民族成为最勤奋学习的民族之一,日本家庭把受到良好教育看成是留给子女的最大遗产。这正是日本能够迅速吸收和发展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经营技术、迎头赶上欧美的基础。日本全部的经济发展战略主要就是建立在发挥人力优势这个基础之上的。吉田内阁为奠定这个基础无疑作出了巨大的成就。从 1956 年开始,日本进入了发展和现代化时期,而且粮食基本上实现了自给。
战前的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过长期的侵略战争的消耗和破坏,战后的日本经济濒于绝境。经过 10 年的恢复、调整和准备,1956 年开始了现代化起飞。在这 10 年中,吉田内阁执政达 7 年零 2 个月之久。他在经济恢复方面,采取了走旁门左道的策略,达到了异曲同工之效。他抛弃“受到战争破坏的日本,应该首先恢复轻工业生产”的传统观点,提出了“重化工业路线”,实施“煤钢重点生产计划”。1951 年 9 月以后,吉田内阁的经济措施就从钢铁、电力、煤和海运等“四大重点产业”开始,为后来“国民所得 10 年倍增计划”铺平了道路。为了加速经济的恢复,吉田茂推行“先富国,轻军备”的路线,这条路线在当时是可行的,也是明智的,日本将军费开支的大部分都用于公共投资和对企业的支持,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从长远利益出发,吉田茂还致力于教育改革,把教育作为国家百年大计的基础。轻
军备和重教育与经济措施一样,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恢复。从 1955 年起,日本
进入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从 1968 年起,日本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而为世人瞩目。可以说,青田茂为日本今天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日本人尊称他为“战后日本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和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