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芮斯,伊俄尼亚和科林特三种柱式

建筑风格上的差异最突出地表现在柱子上面,我们在这里只提各种柱式的主要特征。

最著名的柱式有道芮斯,伊俄尼亚和科林特三种,这些柱式在美和符合目的性两方面不但是空前的,而且是绝后的。因为前此的塔斯康的建筑风格以及据希尔待所描绘的远古希腊建筑风格《建筑史》卷一,251 页)部很简单粗糙,属于原始的简单的木料建筑范畴而不属于美的建筑范畴;至于后此所谓罗马柱式只是在柯林特柱式上再加上一些雕饰,没有什么重要性。

柱式的要点涉及高度与粗度的比例关系,柱基和柱头的差异以及柱与柱之间的不同距离。关于第一点,如果柱的高度比它的直径(粗度)大不到四倍,柱子就会显得矮胖而局促;反之,如果柱的高度比它的直径大到十倍, 柱子也就会显得过于细弱,不符合支撑的目的性。与此密切相关的是柱子与柱子之间的距离;如果要柱子看起来显得粗,它们就应摆得靠近一些;如果要柱子看起来显得苗条细弱,它们彼此就应隔得远一些。同样重要的还有柱子应不应该有基脚,柱头应当高还应当低,要不要雕饰这类问题,因为这些差异会完全改变柱子的性格。关于柱身有一条规律,它应该光滑,不雕花, 不过上下不能一样粗,由下中部到上部要逐渐变细些,因此实际上有一种膨胀,尽管看不出来,后来到了中肚纪末期,人们把古代柱式借用到基督教的建筑上去,嫌柱身光滑太枯燥无味,于是在柱身周围雕上花圈,或是把柱身雕成螺旋纹。这种办法是不合式的,违反真正审美趣味的,因为柱子的唯一任务在支撑,就应该牢固地,笔直地,而且独立地耸立上腾。古代人只许在一点上破坏规律,那就是在柱身上雕垂直的槽纹,据维屈鲁浮斯说,有槽纹的柱子比光滑的柱子显得粗些。这种雕槽纹的办法用得很广。

关于道芮斯,伊俄尼亚和科林特的柱式和建筑风格的较明确的差异,现在只提以下几个要点。

  1. 在原始建筑结构里,安稳是基本的定性,建筑就止于安稳,因此还不敢追求苗条的形式和较大胆的轻巧,而只满足于一些笨重的形式。道芮斯建筑风格就是如此,其中材料还凭它的重量发挥最大的影响,特别在粗度与高度的比例关系上显得突出。如果一座建筑物轻巧而自由地腾空直上,大堆材料的重量就显得已经得到克服;反之,如果它粗而又矮,它就会象道芮斯建筑风格那样,使人感觉到它的基本特征是受重量控制的稳定和坚牢。

道芮斯柱式具有这种性格,所以比起其它柱式,它是最粗又最矮的。最早的道芮斯的柱子高度大于下部直径仅六倍,甚至有些只到四倍,因此它凭它的笨重所给人的印象是严肃的,朴质无华的男人气概,例如帕斯图姆①和科林特的庙宇可以为证。晚期的道芮斯往达到高度大于直径七倍,据维屈鲁浮

① 道芮斯(Doris),希腊北部小山城;伊俄尼亚(Ionia)在小亚细亚西海岸上,古希腊的殖民地;科林特

(Corinthia)在希腊北部一个半岛上,这三种古典型建筑的风格差异主要从柱子上见出。

① 帕斯图姆(Pastuln)在意大利南部,古希腊殖民地。

斯,庙宇以外的建筑可以大到七倍半。不过一般说来,道芮斯建筑风格的特点在于最接近木料建筑的原始的朴素,尽管比起塔斯康的建筑风格,较易接受装饰和美化。这类柱子几乎完全不用柱基,直接竖在地基上,至于柱头则用最简单的方式把薄石板和凸盘嵌在一起。柱身有时是平滑的,有时雕成二十条槽纹,柱下部约全柱三分之一的地位槽纹很浅,几乎是平的,以上才雕深些。(希尔特:《根据占代原则的建筑艺术》,54 页)关于柱与柱之间的距离,从较古的纪念坊来看,是柱的直径的两倍,少数到两倍半。

道芮斯建筑风格的另一特点也接近木料建筑的类型,那就是三棱槽和槽隙。三棱槽是线盘的一部分,雕成三棱形,嵌入主梁的尽头或轮台,至于槽隙则塞作上下梁之间的空间,在道芮斯建筑样式里还保持着正方形。作为雕饰,它们上面往往刻上浮雕,而在轮台上的三棱槽之下以及上面的飞檐的朝下的平面上还嵌上六个小圆锥体,作为装饰。

  1. 如果道芮斯风格就已发展到坚固与悦目的结合,伊俄尼亚式建筑却向前更进一步,发展到苗条和秀美动人的类型(尽管还很简单)。柱子的高度比起下部直径(粗度)要大七倍到十倍。根据维屈鲁浮斯,柱子的高度主要取决于柱与柱之间的距离,因为这种距离大,柱子就显得细而高,反之,如果距离小,柱子就显得粗而矮。因此,为着避免过细或过粗,建筑师就不得在柱子过细时就降低高度,在柱子过粗时就增加高度。如果柱与柱之间的距离大于柱的直径(粗度)三倍以上,它们的高度就只能等于直径的八倍,如果距离等于直径的二又四分之一倍到三倍,它们的高度就应等于直径的八倍半。但是如果距离等于直径的两倍,高度就应该是直径的九倍半;如果距离等于直径的长度加一半(这足最短的距离),高度就应该升到直径的十倍。不过后面的这几种比例是很少见的,根据留存下来的伊俄尼亚式的建筑杰作来看,古代人很少用更高的柱子尺寸比例。

伊俄尼亚武与道芮斯大的另一异点在于伊俄尼亚式的柱子不象道芮斯式的柱子那样直接从地基上竖起,而是竖在一种具有几个组成部分的柱基上, 柱身有二十四条槽纹,比道芮斯式的槽纹雕得较深,它比道芮斯柱也略微变细了,以细而长的苗条姿态一直上升到柱头。如果拿艾菲苏斯①的伊俄尼亚式的庙宇和帕斯图姆的道芮斯式的庙宇作一对比,这种差异就显得很突出,伊俄尼亚式的往头在丰富多采和秀美方面也前进了一步。不仅有雕花的凸盘, 小石杆和薄石板,而且左右两边还有螺旋线纹,边缘还有坐垫状的雕饰,因此叫做坐垫式的柱头。坐垫上的螺旋皱纹标志柱子的终点,柱子如果再上升, 就得弯曲。

由于柱子具有这种苗条悦目的姿态和雕饰,伊俄尼亚的建筑风格也要求降低梁架的重量,以便在这方面也加深秀美的印象。它比起道芮斯的建筑风格离木料建筑较远,所以放弃了光滑线盘上的三棱槽和槽隙,而用花环把供祭的动物的头颅联在一起,作为它的主要的雕饰(希尔特:《建筑史》,卷一, 254 页)。

  1. 最后,关于科林特的建筑风格,它沿用伊俄尼亚的建筑风格作为它的基础,还是细而长,们是雕饰得更富丽,显出更高的审美趣味。它也还是满足于沿袭木料建筑的复杂而明确的组成部分,不过露不出沿袭的痕迹来,因为它用了各种雕饰,它在梁上和搪板上加上复杂的雕花的嵌板和嵌条,用了

① 艾菲苏斯(Ephesus)小亚细亚西海岸上伊俄尼亚的主要城市。

檐沟和泻水槽,结构复杂的柱基和雕饰得较富丽的柱头,在这些方面它都表现出它下了很多工夫要显出一些悦目的特点。

科林特柱固然不高于伊俄尼亚柱,一般也有同样槽纹,高度只等于下部直径八倍或九倍,但是由于柱头较高,看来却较苗条,特别是较富丽,柱头高度超过下部直径八分之一倍,而在四角中的每一角都有较细长的螺旋纹, 因此就不用坐垫状的雕饰。关于这一点,希腊人有一个很美的故事。据说一位特别美的女郎死了,她的媬姆把她生前的玩具搜集起来放在一个小篮子里,摆在她的坟墓上,那里就长起来一棵莨苕花。叶子不久就把小篮子环绕起,这就使人想到这种形状可以用作柱头。

关于科林特风格和迫芮斯与伊俄尼亚两种风格的其它异点,我在这里只提一下飞檐下面的雕得很精美的椽头以及檐沟上一些凸出的部分和檐板上雕的齿状纹和小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