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民用建筑

① 原文是 Basilika,罗马时代集会用的长方形建筑,早期基督的教堂也采取这种形式,所以一般也就用这个名称指教堂。

② 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 324 年定基督教为国教。他迁郁东部的拜占庭,以后东西罗马帝国分治,巴赞庭(后改名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为首都。

① 查士丁尼大帝在公元六世纪初期又把东西罗马帝国统一起来,他领导了编定 罗马法典的工作。

② 西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即所谓天主教,东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即所谓希腊正教。

③ 原在波兰。

④ 中世纪十世纪前后阿拉伯人曾统治过西班牙,所以西班牙受到阿拉伯文化的 影响很深。

民用建筑是和宗教建筑平行发展的,它沿用教堂建筑,但根据需要而加以改造,但是在市民建筑里艺术没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因为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每座建筑物的目的比较窄狭,所要求的满足也比较严格地限于某一用途, 留给美的地位只是单纯的装饰。除掉形式与尺寸比例的一般的和谐以外,艺术就只能主要地在装饰建筑物正面,台阶,窗,门,山墙,楼塔之类发挥一些作用,但是还要以符合目的性为它的决定因素和始终不能离开的原则。在中世纪民用住宅的主要类型是筑有防御工事的,坐落在山坡上或山顶上,或是在城市里。在城市里每一座宫殿或私家住房都具有小堡垒或炮台的形状, 例如在意大利就是如此。墙壁,门户,桥梁和楼塔之类都是适应需要而建造的,由艺术加以装饰和美化的。坚固,安全,加上堂皇宫丽和具有生动个性的形式——这些就是中世纪民用建筑的基本特征,我们以后还要对此进行较详细的分析。

最后我们可以用补充的方式就园林艺术作一番简略的说明。园林艺术不仅替精神创造一种环境,一种第二自然,一开始就用完全新的方式来建造, 而且把自然风景纳入建筑的构图设计里,作为建筑物的环境来加以建筑的处理。我在这里只举“无愁宫”①的宏伟的台阶前的花园这个人所熟知的例子。

讨论到真正的园林艺术,我们必须把其中绘画的因素和建筑的因素分别清楚。花园并不是一种正式的建筑,不是运用自由的自然事物而建造成的作品,而是一种绘画,让自然事物保持自然形状,力图摹仿自由的大自然。它把凡是自然风景中能令人心旷神恰的东西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例如岩石和它的生糙自然的体积;山谷,树林,草坪,蜿蜒的小溪,堤岸上气氛活跃的大河流,平静的湖边长着花木,一泻直下的瀑布之类。中国的园林艺术早就这样把整片自然风景包括湖,岛,河,假山,远景等等都纳到园子里。

在这样一座花园里,特别是在较近的时期,一方面要保存大自然本身的自由状态,而另一方面又要使一切经过艺术的加工改造,还要受当地地形的约制,这就产生一种无法得到完全解决的矛盾。从这个观念去看大多数情况, 审美趣味最坏的莫过于无意图之中又有明显的意图,无勉强的约束之中又有勉强的约束。还不仅此,在这种情况下,花园的特性就丧失了,因为一座园子的使命在于供人任意闲游,随意交谈,而这地方却已不是本来的自然,而是人按自己对环境的需要所改造过的自然。但是现在一座大园子却不如此, 特别是当它把中国的庙宇,土耳其的伊斯兰教寺,瑞士的木棚,以及桥梁, 隐士的茅庐之类外来的货色杂凑在一起的时候,它单凭它本身就有要求游览的权利,它要成为一种独立的自有意义的东西。但是这种引诱力是一旦使人满足以后立即消逝的,看过一遍的人就不想看第二遍;因为这种杂烩不能令人看到无限,它本身上没有灵魂,而且在漫步闲谈之中,每走一步,周围都有分散注意的东西,也使人感到厌倦。

一座单纯的园子应该只是一种爽朗愉快的环境,而且是一种本身并无独立意义,不至使人脱离人的生活和分散心思的单纯坏境。在这种园子里,建筑艺术和它的可诉诸知解力的线索,秩序安排,整齐一律和平衡对称,用建筑的方式来安排自然事物就可以发挥作用。万里长城外的蒙古人的园休艺术

① “无愁宫”(Sanssouci)在柏林附近的波茨但,是德皇威廉一世所建的行宫,仿效法国的芳藤伯罗宫。法德两国的这两个宫的花园都受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

①,西藏人的园林艺术以及波斯人的极乐园都早已更多地采用这种类型。它们

不是英国人所了解的公园,而是栽满花木的装置着喷泉,小溪,院落,宫殿的展览馆,供人在自然中游息;它们富丽堂皇,不惜浪费地建造出来,以满足人的需要和提供人的方便。但是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来造戌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厦②。

① 似指元朝忽必烈在热河(现为承德)所建的行宫。由于马哥浓罗在《游记》里介绍过,西方人早就对此很注意,诗丈中有时提起。承德公园现还存征,它的附近庙字建筑多受西藏喇嘛教的影响。

② 凡尔赛宫的花园就是如此。黑格尔的园林趣味还是十八世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