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1 卷编入的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文

献,时间起迄于 1927 年 8 月 1 日至 1937 年 7 月 6 日。编人该卷的 267 篇文

献,构成了 10 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壮丽军事画卷,展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发展的轨迹。从时间上盾,这一时期的文献可以分为五个小的时期。秋收起义时期。这一时期有《在中央紧急会议上的发言》等 4 篇文献,

这些文献表明毛泽东自大革命末期以来已“非常注意军事”,通过吸收因共产党没有掌握武装,导致大革命失败这一血的教训,毛泽东这时明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 真理。故他不想再在中央机关工作,切

②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319、306、306 页。

③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319、306、306 页。

④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319、306、306 页。

①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314 页。

意要到湖南等地举行秋收暴动,组织和武装农民暴动的先锋队,并借助军队的帮助①,去造成革命力量的中心,“组织一政府模样的革命指挥机关”②, 形成一政治基础,实行土地革命。

井冈山时期。这一时期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 3 篇文献。文献表明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和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在这时已经形成,文献纪录了毛泽东的三个重要思想: (1)“以宁冈为大本营”或“造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思想③。毛泽东之所以选择以宁冈为大本营,其一是此间系罗霄山脉中段,地势较好,易守难攻;其二是民众比较有基础,有一些经受过大革命的熏陶;其三是此间可影响湘赣两省。因此,应在此间推广民众政权,深入开展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发展地方党组织和地方武装,大力经营永新,制造群众割据。(2)工农武装割据即红色政权思想。毛泽东认为, 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其原因是,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白色政权间的分裂和战争,使红色政权能在其间隙发生和坚持下来。同时,有很好的群众,有很好的党,有相当力量的红军,有便于作战的地势,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这都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④(3)军队建设及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毛泽东指出:“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红军内部已建立系统的党组织,连有支部,班有小组,保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军事方面,红军以集中为原则,赤卫队以分散为原则。红军“集中兵力以击小于我或等于我或稍大于我之敌,则往往胜利”。而对敌军的宣传,最有效的方法是释放俘虏和医治伤兵。

开创赣南闽西根据地时期。这一时期有《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

《中国共产党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关于官兵考绩的训令》等 21 篇文献。主要包括如下思想: (1)对红军游击战的战略战术作了较系统的总结:“我们三年来从斗争中所得的战术, 真是与古今中外的战术都不同。”这些战术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很短的时间,很好的方法,发动群众’。这种战术正如打网,要随时打开, 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收拢以应付敌人。”①(2)对农村环境中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有集中的论述,对红军党内的种种错误思想和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念,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指出了克服办法,对党的组织诸问题,党内教育, 红军宣传工作,士兵政治训练以及军事系统与政治系统的关系等问题有全面的论述。 (3)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认为通过波浪式向前扩大革命政权,必定能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4)提出“争取江西”计划,其原因是江西主要是封建的经济,商业资本主义势力较小,而地主武装

①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1 卷,第 2、4,8— 9,13—14、27—32 页。

②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1 卷,第 2、4,8— 9,13—14、27—32 页。

③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1 卷,第 2、4,8— 9,13—14、27—32 页。

④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1 卷,第 2、4,8— 9,13—14、27—32 页。

①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1 卷、第 61、134、143 页。

又较弱。江西本省没有军队,距离帝国主义的影响也较远。②(5)建立官兵考绩制度,③实行征募和教育新兵制度,以利提高军队的政治和军事技术素质。此外,毛泽东在此期间对农村军事化状况作了调查。

反“围剿”、中央苏区创建时期及长征时期,这一时期有文献 60 余篇, 较重要的有反“围剿”作战的一些命令,《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武装民众与建设红军》、《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此期间主要有这些思想: (1)在反“围剿”战争中诱敌深入,实行军事退却时隐蔽待机破敌, 同时以少量主力与地方部队、群众武装配合袭扰、迟滞、削弱敌人。实行反攻时,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打运动战。歼灭战、速决战。总之, 实行人民战争,实行以劣势兵力战胜优势兵力的敌人的积极防御作战。(2) 经济建设是革命战争胜利的基础,是红军给养的来源,只有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才能保证红军向敌进攻作敌,打破敌人的“围剿”并扩大红军,实行外线作战。 (3)拥护革命的广大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组织群众和关心群众生活,是革命战争组织者的两大任务。

初到陕北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留下了军事名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及百余件作战命令。《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战略战术的总结和提炼,它对研究战争的方法、对战争的本质有科学的阐述,它表明毛泽东已能纯熟驾驭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并精通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它提出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是“围剿”和反“围剿”, 红军在这种战争形式中应采用积极的战略防御,实行战略退却和反攻,集中兵力打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等。

从第 1 卷整个内容看,经过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毛泽东的一整套军事思想包括武装割据的根据地政权建设、党的建设、军队建设和红军作战的战略战术已全部形成了,并且,在井冈山时期就已具规模。可以说,第 1 卷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开山作,毛泽东所有的军事理论几乎都可以从这里寻到源头,故第 1 卷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发展史上享有特别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