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文稿放在一定的历史时代范围内来理解它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文稿是一部历史文献,研究文稿就应以历史眼光对待之,即把文稿放在一定的历史时代范围内来理解它的理论意义和价值。这就要求对文稿形成、产生的时代背景有梗概的把握。因此,为着理解文稿,先要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及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中国近代历史以及世界近代历史的模版陶铸就了文槁的思想内容。

《毛泽东早期文稿》诞生时期的中国,已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度。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包括外国资本)在当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中国主体上仍是一个小农经济的社会。与这种经济形式相适应,传统封建专制和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统治及政治渗透遂成为当时的主要政治形式。这也就决定了改良,或反抗封建专制和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统治的革命,构成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而对这种民主主义改良或革命要求的呼喊便构成中国政治舞台上循序演出一出出悲壮雄伟的戏剧:1898 年清光绪皇帝“百日维新”运动失败;1900 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和义和团运动的被镇压;1911 年“辛亥革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接着是袁世凯、张勋相继复辟帝制和反对这种复辟的“第二次革命”;1915 年《新青年》创办和新文化思潮的崛起;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及随之而来的马列主义思想的传播。这一出出历史戏剧表明,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导演各自为他们的编导意图竭尽全力。在这些政治导演中,首推的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导演了

“百日维新”运动;继起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他导演了“辛亥革命”及“二次革命”;随后而来的是世界新文化,马列主义新思想的宣传者陈独秀、李大钊——他们导演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这些政治导演所导的剧目虽然各自有异,但汇合起来则构成近现代中国政治历史长剧的总体。因为这些剧目只有一个主题:不满意或反对国内封建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反对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统治,这便形成了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的总体趋向和价值取向,形成了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的总体格局。这种总体趋向和总体格局,决定当时中国社会的思想先进,在对中国传统封建思想进行抨击或激烈批判的同时,积极宣传和拥护各种新思想、新文化。这种时代思想格局, 无疑造成青年毛泽东接受思想、文化知识和思考时代问题的先决条件。青年毛泽东正是在这种思想文化氛围中成长和活动着的。因此,我们今天在研究

《毛泽东早期文稿》和评价青年毛泽东这一时期的思想品格时,首先要注意的是青年毛泽东在这一时代的思想文化格局。换言之,判断青年毛泽东在其早期文稿中表露出来的思想是否进步,应看它是否顺应了当时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和总取向,是否站在时代思想的前列。同样,分析青年毛泽东思想中表现出的某种不足甚或错误,也应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看它们是怎样被毛泽东接受以及最后怎样被抛弃的。离开这一点,对毛泽东早期思想的研究和评价就会失去时代根据。

以历史时代为根据来研究文槁,便可知道青年毛泽东的思想一直走在时代前列。起初,毛泽东在思想上追随康有为、梁启超,提倡社会政治改良; 接着,他追随孙中山,鼓吹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然后,他追随陈独秀、李大钊,主张并实践社会主义新思想。总之,从学生时代起,毛泽东通过新式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文化教育,接受了该时代许多先进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他有着比同时代人更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强烈的反封建专制和反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思想立场。从文稿的许多篇目可以看出,青年毛泽东从坚定的反封建专制,反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政治思想立场出发,十分崇尚科学和民主,具有强列的政治忧患意识。可以说,一部早期文稿,纪录了青年毛泽东在当时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下成长为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趋向的民主主义者的思想演进历程。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文化条件下,青年毛泽东不断地接触到和接受过许多新思想、新学说,又不断地扬弃或抛弃了它们,沿着民主主义政治思想的大道向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方向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