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悉心解剖农村社会致胜之道源于调查——《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 览要

无论是在中国历代政治家、学问家中间,还是在与毛泽东同时代的革命家、理论家中间,没有人能像毛泽东那样拥有一部农村调查专集。正像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调查和解剖资本主义已经发展起来的工商业社会一样,毛泽东的《农村调查文集》是调查和解剖属东方文明中以小农自然经济为主体的中国农村社会。作为一位在以小农为主体的国度成功领导以农民战争为特色的伟大中国革命领袖,毛泽东能写出一部内容丰富的《农村调查文集》当是时代造就而成的。毛泽东首先是农民的儿子,他孩提时代就熟悉农村环境, 青年时代就开始调查农村社会,了解真实的农村生活。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人之后,为了取得成功,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着意寻找这一运动的力量之源——中国农村社会中生活着的数亿农民。可以说,毛泽东之所以能成功中国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对农村深入而周密的调查。充分掌握中国农村社会的情况,了解广大农民的心愿和要求,代表占中国总人口数的绝大多数农民的利益,并取得农民对中国以土地革命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力支持,这从根本上保证了毛泽东所领导的、从本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这场差不多长达三十年的艰难卓绝的革命的胜利。一部《农村调查文集》,既是毛泽东制定出全部土地革命斗争路线、政策、策略和方法的智慧之源,又是随土地革命深入发展而伴生出的精神之花。这部前后历时十五年而形成的作品,确是一部记载毛泽东调查解剖中国农村社会的经典之作,从一个侧面纪录了毛泽东以调查研究为先导,以中国农村社会实际为出发点, 来确定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任务、目的和前途的革命实践活动。质言之, 毛泽东革命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对中国农村的周密调查。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有生之年十分珍视自己的这部农村调查文集。

毛泽东的农村调查文集, 1941 年在延安曾以《农村调查》为书名出版过,原版一共收有 12 篇文献,由毛泽东本人亲自编辑并作序。1982 年,中央文献研究室在《农村调查》一书基础上增订了 5 篇文献,由人民出版社出

版了这部《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增订的 5 篇文献是:《反对资本主义》、

《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关于农村调查》、《中国佃农举例》、《寻乌调查》等。经增订以后,《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收入的文献总共计有 17 篇。其中有关论述调查研究重要性及方法类的文献 4 篇,

调查报告类 11 篇,另有 2 篇相关的法律文件,在这些文献中,最早的成之于

1926 年——《中国佃农举例》,它是毛泽东 1925 年春回韶山“养疴”后组织和领导湘潭韶山一带农民运动过程中调查收集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材料,并与湘潭西乡佃农张连初交谈所得情况的基础上写成的。毛泽东在掌握丰富材料的前提下,舍弃了一切琐碎的表象,从抽象的意义上对一假定的三口之家的中国农村佃农进行了理论考察——像马克思把人们日常中见到的千万次交换关系中的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的细胞,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抽象出来加以考察,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运动的规律及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一样,毛泽东从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文化上受奴役的千万个中国农村家庭中抽取一户佃户,作为解剖中国农村社会的细胞,以揭示农村贫苦农民的社会阶级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这样,毛泽东就写成了一份既有实际材料又有理论分析的别具一格的调查文献。这份最早的有关农民问题

的文献,在 1927 年 3 月曾以《中国农村佃农生活举例》为书名出版过单行本, 并作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丛书之一。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收入的最晚文献是成之于 1941 年 9 月的《关于农村调查》,它是毛泽东成为中国革命的公认领袖之后,号召全党普遍开展整顿党风学风文风运动,以端正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并在全党大力提倡调查研究成为风气的时候,毛泽东对即将赴外考察的中央妇委、中共西北局联合组成的妇女生活调查团的讲话。毛泽东对该团成员所作的这一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根本意义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表明毛泽东是调查研究的模范,表明他在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紧张军旅生活中曾挤出不少时间作调研工作。仅 1930

年 5 月至 11 月,毛泽东写成的调查研究文章和报告达 9 篇之多。1930 年是毛泽东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非常艰苦、成绩最大的年份,却也是毛泽东写成调查研究文献最多的年份。毛泽东调查研究的工作效率如此之高,是与他善于利用每一点时间分不开的。例如, 1930 年 11 月对吉水县东塘村、大桥村,吉安县李家坊、西逸亭等地的调查,便是红军前委为打破蒋介石军队的第一次大“围剿”,于 1930 年 10 月在罗坊决定诱敌深入的方针之后,毛泽

东于 11 月 6 日从峡江到吉安布置红军撤退工作,沿途做的“一点简略调查”

①。毛泽东不仅善于利用空隙时间调查,亦善于采取多种不同的调查形式。例

如除开调查会了解被调查对象和情况、搞数据统计调查等等之外,还经常听取下属的汇报以随时掌握情况。文集中收录的最短文献,不足 400 字的《分田后的富农问题》,便是毛泽东记录的王怀、陈正人有关永新及北路情形的报告而成的。文集中收入的最长文献,近 6 万字的《寻乌调查》,亦是毛泽

东在寻乌的党的书记古柏的帮助下,召集熟悉寻乌社会的各类人(总共 11

人)开了 10 多天调查会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中,4 篇论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及其科学方法的文献特别值得珍视,其中以《反对资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最为杰出,因为它倡调查研究风气之先,最先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口号,它当时是而且至今还是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在调查类文献中,《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都是毛泽东解剖中国农村区域社会、解剖一农村社会机体或器官(不止是细胞)的尝试。《寻乌调查》是毛泽东所做的最大一次规模的调查,它对包括县城在内的寻乌的商业、手工业、旧有土地关系以及革命时期的土地斗争做了细心而全面的城乡一体式调查。《兴国调查》的特点是除了对 8 个农家作抽样调查外,还对农村旧有土地关系和土地革命之后土地分配状况, 当时已展开的土地革命带来的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动,以及苏区军事化的情况作了全面调查。《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则是毛泽东对两个“乡苏工作的模范”的调查,是对革命政权建立后的农村社会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进行的立体透视。这两篇调查都成之于 1932 年 11 月,毛泽东任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后,于 1934 年 1 月将它们印发给了参加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目的是在全苏区内推广这种先进典型。文集中的其他一些短篇报告,如《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江西土地斗争

①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第 254 页。

中的错误》、《分青和出租问题》等,表明毛泽东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苏区土地分配问题。《分田后的富农问题》、《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等则表明毛泽东想要了解的是革命后农村的经济状况和阶级斗争状况,其中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分田后的富农问题,即弄清富农的经济地位和对待革命的态度。此外,文集中还收入了两个《土地法》,这两个法律文件在 1941 年出版的《农村调查》文集中,毛泽东就将它们收编入了,它们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保障土地革命的有章可循和有序进行,在总结土地革命前期土地分配的经验基础上制定的。这两个《土地法》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注意法制建设的历史书证。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虽然收入了 17 篇文献之多,但它收的还不全。

如作者本人所言,大革命时代 1927 年 1 月他在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

长沙做的五个有系统的调查都散失了,井冈山时代他在永新、宁冈 1927 年

11 月做的两个有系统的调查亦散失了。这散失的 7 篇文献当然无法收编入集了。并且,大革命时代毛泽东到湖南湘潭等五县调查,在此基础上写成的总体性调查报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由于收入了《毛泽东选集》,所以它也没有收入本集。还有, 1926 年毛泽东考察江苏、渐江两省部分农村之后,写成的《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刊于 1926 年 10 月《向导》周报第 179 期)一文亦未收编入本集。此外,有不少有关调查研究的其他文

献也不曾收入本集,如 1926 年毛泽东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时,为指导

农讲所农民问题研究会的农村调查工作,曾为研究会拟定的 36 个调查项目的提纲未曾收入;及他当时为《农民问题丛刊》所写的序言——“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等亦未收入,等等。

尽管这部《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不是全部调查文章,尽管散失和未收入的文献不算太少,但通过全面研究该文集,我们仍然可以从总体上了解: 毛泽东是怎样下大力调查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的,其调查和研究取得了何种殊绩;毛泽东所倡导和运用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技术有何优越之处;毛泽东的农村调查研究对于整个中国革命有何重大意义,以及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思想对于整个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何重大意义。下面拟先从毛泽东的几篇典型文献着手分析以加深我们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