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毛泽东的诗词不仅是艺术的整体,也是智慧的空间。如果说,毛泽东有关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著作和文字,是为适应中国投身革命的干部及人民大众的口味而通俗易懂;那么,他的奇异峻秀的诗词却有些深奥洞幽, 愈读愈觉玩味无穷,颇能开智明慧。这在情理之中。作为智慧的空间,一部诗词集,不仅凝结着毛泽东个人和中国革命的全部经历,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奔腾的中国现实生活洪流,也映射了毛泽东面对严酷的现实斗争所特有的进取心态和对祖国辽阔、壮美河山的审美感受。当你此时此刻与作者彼时彼刻的审美心感真正达到某种对流时,你的精神生活就会变得充实起来。
诗词无疑是毛泽东的文学艺术造诣最高的领域。毛泽东修炼最精美、意义最浓缩、冥思最幽深、想象最丰富、境界最崇高的文字语句,几乎全都聚集在他的诗词中。又由于毛泽东赋诗填词时使用的是他种文字无法比拟其优越性的方块形汉字,这就更加有利于毛泽东的诗词艺术达到旁人难及的地位。汉字之所以比起它种文字来,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是因为它的每一个由笔划组合成的字,就相当外文,如英文中由单个字母直接组合成的一个同, 它的许多词则相当英文中的一个句。显然,意蕴极为丰、博、深、广的汉字用于赋诗抒怀,有着比它种文字更优越的意义表达能力。然而更重要的是, 毛泽东这位极善运用语言文字的大师,这位在文学艺术领域造诣极深的诗词大家,在赋诗填词时能将汉字汉词汉语运用到神工天造的地步。只要统计一下毛泽东诗词中使用的汉字总量,你就不能不真正的信服这一点。收入选集的 50 首毛泽东诗词,总共用字仅 3240 个!——其中还包括重复使用的字数。
这个数量仅相当一篇小型文章。但这 3240 字包涵了何等丰富的内容啊! 汉语一字一节(单音节)郎读起来抑扬顿挫,动听悦耳。用汉语赋写成
的古体诗词吟诵起来更是琅琅上口,如歌如诉。毛泽东侍词在以最简约的汉语文字表达最丰广的意义时,除诗词本身具有比现代白话文更简约的旧式丈言文语言形式外,还在于其遣词造句又受特殊的文法规则所制约。这种特殊的规则便是古体诗同写作的规则,它比文言文更为简约洗炼,成句时往往舍弃了古代或现代常规语法条件下的一些必须成分(如主词、谓词、连词、介词等),且常常词序颠倒。旧体诗词的一般规则,使得毛泽东以极少的文字表达极多的内容成为现实的可能。故毛泽东诗词中,最短的词仅 16 字,最长
的诗也只 154 字。诗绝大部分是七律,每首 64 字;词也大多是小令, 58 字以内。
从艺术形式上看,毛泽东所写的全是旧体诗,不是当今流行的新诗——
势。宜言,倒给人一种怒不可遏,拍案而起之时言不择辞的愤极之感。
白话诗。但这种旧体诗又有古体和近体之分①。选集收录的毛泽东诗词中,有古体诗 3 首,近体诗 14 首,还有词 33 首。
为了便利更加全面的理解毛泽东诗词,有必要对古体诗的特点、要求, 近体诗的格律,词的格律作简明扼要的说明。
古体诗古体诗主要包括唐代以前的诗歌,从《诗经》、《楚辞》,两汉乐府一直到魏晋南北朝的五言、七言诗都包括在内。古 体诗至今犹有人赋写, 主要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几种形式。古体诗不像后来的格律诗要求那么严格,其特点是:每首诗句数不限,每句诗字数不限,每个字平仄不限,押韵可或平或仄,每首诗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间换韵,不一定要用对仗,可谓相对自由。
四言四言诗是我国古代诗歌成形最早的一种诗体,公元前 6 世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的主要就是这种四言体诗。四言主要以四字句或以四字句为主构成。诗体多种多样,每首包括一章或数章,每章的诗句数量多少不一,有四句、五句、六句及数十句者。四言诗用韵主要有三: 每句押韵,隔句押韵,交互押韵等。
五言、七吉五言、七言古体诗也是我国古代诗歌成型较早的一种诗体, 汉魏时就很流行。五言一句的称五言古风,七言一句的称七言古风,简称五古、七古。五言、七言问杂也是一种形式。这些古体诗篇幅不限,短至五句一首,长至十韵、数百韵一首。五言、七言古风用韵较自由,既可押平韵, 亦可押仄韵。既可一韵到底,亦可中途换韵。除不讲究平厌外,也不要求粘对和对仗。毛泽东的七言古体诗用韵较随便。
杂言杂言诗具有古风的一切特点,也是古风的一种,惟不同之处就是“杂”。它时而三言,时则五言或七言,篇章长短下一,用韵亦很自由。可一韵到底,也可随意换韵。(在对古体诗分类时,人们习惯将其归入“七言古风”一类。)毛泽东写有一首杂言诗《八连颂》,三言、七言相杂。这首杂言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像是用白话写诗,具有民歌风格,似更多地属民歌体。也许,这种特点正是古风本身的特点,因为古风首先起之于民间。
六言六言诗也是一种古体诗,但远不及五言、七言常见。如果说四言诗以《诗经》为代表,六言诗则以《楚辞》为代表。毛泽东只写过一首六言诗。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或叫格律诗,是至唐代发展成熟的一种新体诗。这种诗除长律(即每首超过八句)外,每首诗限定句数,每句诗限定字数,每个字按一定的平仄押韵,且一韵到底,可谓格律要求谨严。这种格律诗又分绝句和律诗两类。绝句每首限定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每句七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律诗每首限定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在韵律方面,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共同之处是,每首限定八句,都是逢双押韵,并限定用平声韵,且一韵到底;每一句的句式、平厌都有规定, 且讲究粘、对;每首诗的中间两联须用对仗。不同之处是,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以首句入韵为变例。七言律诗则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以首句不入韵为变例。五言律诗正例者全首只求用四韵,变例则用五韵;七言律诗
① 我国诗学界习惯把唐代以前的诗歌称作古体,把唐代以后的称近体或今体。这是沿用唐人根据诗歌发展的时代风格和特点,从当时的角度对诗歌的分期或标界所致。但不管是唐以前的古体还是唐以后的近体, 在今天统统称旧体。
的用韵数正好与之相反,正例首句起韵,全首共用五韵,变例则只须用四韵。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的韵律要求与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韵律要求相
似。五言绝句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因之全首只有第二句、第四句用韵;以首句人韵为变例,这样就有三韵:首句起韵,第二、四句押韵,只有第三句不用韵。七言绝句则以首句入韵为正例,全首用三韵,首名起韵,第二、四句押韵;以首句不入韵为变例,全首用两韵。
选集收录的毛泽东的 13 首格律诗,其中七言律诗 12 首,七言绝句 1 首。这些诗基本上遵守了为诗格律。这种遵守主要在三方面:(一)律诗、绝句的句数、字数、韵脚所在和用平韵等完全依照格律。(二)遵守律诗颔联、颈联对仗的规定,——多用宽对,也用工对。(三)遵守平仄律。有时也用拗句,但非常少,如,“特拗”仅有“我欲因之梦寥廓”,“借问瘟君欲何往”;“三平调古句”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等。在毛泽东的 13 首诗中,有
7 首是一韵到底,另 6 首则押邻韵。严格遵守韵律、一韵到底的 7 首诗是:
《七律·送瘟神》二首(第一首歌韵,第二首萧韵)、《七律·到韶山》和
《七律·登庐山》(均先韵)、《七律·和周世钊同志》和《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均灰韵)、《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冬韵)。6 首用韵稍宽即押邻韵的诗是:《七律·长征》(寒删通押)、《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均为江阳通押)、《七律·答友人》、《七律·冬云》(均支微通押)、《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支微齐通押)。
选集收入毛泽东填的词 33 首。这 33 首词共用了 19 个词牌,其中小令
19 首,中调 5 首,长调 9 首①。(若以单、双调分类,其中单调 4 首,双调
29 首。)作者按这些词牌填词时,基本上遵守了词律。这些词牌是:
《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四句,三平韵。作者以“山”为题用此词牌填词 3 首。第一首、第二首均用删、寒、覃韵,三韵不同部。第三首用删寒韵。
《如梦令》相传后唐时庄宗作《忆仙姿》词,其中有“如梦如梦”句, 后来苏轼将《忆仙姿》词牌改为《如梦令》,遂得名。此词牌除原名《忆仙姿》外,还名《宴桃源》、《比梅》、《不见》、《古记》、《无梦令》等, 单调,卅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作者用此词牌填词一首,其中“化、下、下、画”用去声妈、卦韵,上声马韵,同部。唯“滑”为人声黠韵,不叶,然在现代汉语中,“滑”由人声转为阳平,与“化、画”同韵部。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借作词牌名。一说由春秋时西施浣纱的故事得名。又名《浣纱溪》、《小庭花》、《满院春》,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作者以此词牌填词两首。第一首五韵“夭、蹑、圆、阗、前”均属于声失韵;另一首“前、边、联、妍”及“元”用先、元韵,通用。
《卜算子》又名《百尺楼》、《楚夭遥》、《眉峰碧》,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作者用此词牌填词一首,四韵“到、报”和“俏、笑”用去声号、啸韵,同部。
《采桑子》唐代教坊有《采桑》、《杨下采桑》等曲,由此得名。又名
《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
① 清人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认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此种分类至今一直为人们沿用。
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作者用此词牌填词一首,以“阳、香、光、霜”为韵,均属平声阳韵。
《菩萨蛮》又名《重叠金》、《子夜歌》、《花间意》,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厌韵,两平韵。作者以此词牌填词二首,《黄鹤楼》中“国、北”用人声职韵,“苍、江”分用平声阳、江韵,通用。“去、处” 的去声御韵,“滔、高”为平声豪韵。《大柏地》中“紫”用上声纸韵,“舞” 为上声虞韵,不叶,“阳、苍”皆平声阳韵。“急、壁”为人声缉。锡韵。“山、看”为平声删、寒韵,同部。
《减字木兰花》唐代教坊曲调有《木兰花》词牌,五十六字,后经调整韵脚,减去一些字数,便叫《减字木兰花》,又名《减兰》、《木兰香》、
《天下乐令》,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作者用此词牌填词《广昌路上》一首,其中“白、迫”用人声陌韵,“山、关” 则为平声删韵;“去、处”用去声御韵,“颁、安”则分别为平声删、寒韵, 二韵通用。
《忆秦娥》相传唐代李白作《忆秦娥》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 由此得名。又名《双荷叶》、《秦楼月》、《蓬莱阁》、《碧云深》、《花深深》等,双调,四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厌韵,一叠韵。作者用此词牌填词一首,《娄山关》六韵中,“烈、咽、铁、务”用人声屑韵,“月、越”则属月韵,同部。
《清平乐》又名《清平乐令》、《忆萝月》、《醉东风》,双调,四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厌韵,三平韵。作者用此词牌填词三首。《蒋桂战争》中,上片“怨”用去声愿韵,“变、战、现”皆霰韵,同部。下片“江” 为江韵,“杭、忙”为阳韵,亦同部。《会昌》中上片“晓”用上声彼韵, “早、老、好”为皓韵,同部。下片“峰”为冬韵,“葱”为东韵,亦同部。唯“俱”为青韵。不同部。《六盘山》上片中的“雁、汉、万”分别用去声谏韵、翰韵和愿韵,同部。唯“淡”用去声勘韵。下片中的“峰、龙”均属冬韵,“龙”属东韵,同部。
《西江月》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江月令》,双调,五十字, 上、下片各四句,两平韵,结句各叶一厌韵。作者以此词牌填词二首。《秋收起义》六韵中“头、留、分、愁”用平声尤韵、但“进”和“动”分属为震韵和董韵,均为尤韵不同部。《井冈山》中的“闻、重、隆、城”分用乎声文、冬、东韵和庚韵,均不同部。“动”和“遁”则分属厌声董、阮韵, 亦不同部。作者是用湖南方音来押韵的。
《浪淘沙》唐诗人刘禹锡、白居易诗中有“春风吹浪正淘沙”、“请君莫忘浪淘沙”句,后演变为《浪淘沙》词牌。又名《浪淘沙令》、《曲入冥》、
《卖花声》、《过龙门》、《炼丹砂》,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 四平韵。作者用此词牌填词一首。《北戴河》八韵中,“燕、天、船、边、年、鞭、篇”均用先韵,仅“间”为删韵,同部。
《临江仙》又名《画屏春》、《谢新恩》、《雁后归》、《庭院深深》、
《鸳鸯梦》,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作者用此词牌填词一首,《给丁玲同志》六韵中,“地、兵”为庚韵,“新、人”为真韵,“年” 为文韵(与真韵同部),“东”为东韵,均不同部。
《蝶恋花》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来人改为《蝶恋花》。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一萝金》、《江如
练》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作者用此词牌填词二首。
《从汀州向长沙》八韵中“恶、缚、略、跃、鄂、落”均用入声药韵,“角” 用觉韵,通用。唯“曲”为沃韵,不同部。《答李淑一》中“柳、九、有、酒”均用上声有韵,“袖”用去声看韵,同部。但“舞、虎、雨”均为上声虞韵,不同部。此词作者曾自注云:“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
《渔家傲》宋人晏殊有“神仙一曲渔家做”诗句,由此得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五厌韵。作者用此词牌填同二首。《反第一次大“围剿”》十韵中,“漫。汉,唤、半、干、乱”均用去声翰韵,“瓒”和“万”分属旱和愿韵,均同部。唯“赣”、“暗”分属去声送、勘韵,与前不同部。《反第二次大“围剿”》中,“立、急、入、泣”均用人声辑韵, “力、逼”为职韵,“日”为质韵,“碧、席”为陌韵,均同部。
《满江红》 原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等,双调,九十五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作者用此词牌填词一首,《和郭沫若同志》九韵,其中“壁、镝、激、敌”用人声锡韵,“泣、急”用缉韵,“易、迫、夕”用陌韵,均同部。
《水调歌头》 据《隋唐佳话》,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曲有散序、中序、人破三部分,歌头是截取《水调歌》中序的开头一段,另创新声。据此,遂成词牌《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
《凯歌》、《台城游》、《江南好》等,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作者用此词牌填词二首。《游泳》八韵中“鱼、舒、馀”等平声鱼韵,余下为虞韵,同部。《重上井冈山》八韵中“端、看”为寒韵,其余六韵均用删韵,同部。
《念奴娇》念奴为唐代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念奴娇》词牌即由引得名。又名《百字令》、《百字谣》、《酹江月》、《赤壁谣》、《大江东去》、
《壶中天漫》、《湘月》等,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韵。作者用此词牌填词三首。《昆仑》八韵中六韵“彻、鳖、说、雪、截、热”用人声屑韵,唯“色、国”两韵用职韵,不同部。《鸟儿问答》八韵中“角” 用入声觉韵,“廓、雀、跃、阁、约”五韵用药韵,二韵同部。唯“肉、覆” 二韵用屋韵,不同部。《井冈山》八韵中“岳”为觉韵,“阁、跃、昨,礴、落”五韵用药韵;另有“绿、覆”两韵分用沃、屋韵,与前不同部。
《沁园春》沁园本为东汉明帝之女沁水公主的庄园,章帝建初二年被窦宪仗势夺走。后人咏其事,并因之以为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
《洞庭春色》、《念离群》等,双调,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韵; 下片十二句,五平韵。作者用此词牌填词二首。《长沙》九韵均属平声尤韵, 首句亦人韵。《雪》九韵中有“滔、骚、高”为平声豪韵,其余皆属平声萧韵,二韵同部。
《贺新郎》 又名《贺新凉》、《金缕歌》、《金缕曲》、《金缕词》、
《乳燕飞》、《风敲竹》、《貂裘换酒》,双调,一百一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作者以此词牌填词二首。《怅别》十二韵中有“否、缕、字”三韵为上声虞韵,“语、汝、许、旅”四韵为上声语韵,“去、翥”两韵为去声御韵,“诉、住、路”三韵为去声遇韵,四韵同部。《读史》中“别、节、热、血、雪”五韵为人声屑韵,“月、锁”为人声月韵,“物”为人声物韵,此三韵同部。另一韵“迹、客、白”为入声陌韵,“得”为人声职韵, 与前不同部。
选集收入的 50 首诗词中,有 7 首属作者的和诗和词。和诗和词一般都应依照别人诗词中用过的韵来作诗填词。依照别人诗词中用过的韵作诗填词, 使叫和韵。这种和韵,有次韵、用韵、依韵几类。
次韵又叫步韵,是和韵中要求最严格的广种,它须要依次用别人诗词中的原韵、原字。用韵不如步韵那么严格,它只要求用别人原诗词的韵字,但不必按照原用韵字的次序。依韵则只须依照别人原诗词所用韵的同一韵部的字,不一定使用原韵的字。
作者的几首和诗词中,有两首词属次韵。这两首词即 1950 年 10 月、11 月分别填写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作者步韵唱和时,守律严格。另外 4 首唱和诗词则有些特别,即它们既非步韵、用韵,亦非依韵,而是作音
自己另行起韵。这也大概表明作者在精神生活领域中的从心所欲吧。这 4 首诗词是:《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七律·和周世刽同志》、《七律·和郭沫若同志》、《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和柳亚子先生》一诗,作者用江、阳韵,柳亚于的原诗却是寒韵。《和周世刽同志》一诗,作者用灰韵, 周世钊的原作却是用的麻韵。《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诗作者用的亦是灰韵,而郭诗的是用萧、肴、豪韵。《满江红·和郭床若同志》词作者用锡、缉、阳韵,郭沫若原词为职、陌等韵,部韵大多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