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实验探究教学的理论依据

  1. 现代科学的含义

现代科学的观点认为:“科学是认识的一种形态⋯⋯是指人们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生活活动中所获得的和积累起来的、现在还在继续积累的认识成果

——知识的总体和持续不断的认识活动本身。”①

从上述定义不难看出,科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科学知识;二是认识科学知识的活动,即认识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是知识、过程和方法的统一体,其中,科学知识是科学过程和方法的产物。

现代科学的含义对我们具有重要启示。理科教学“不仅要提供已经从自然界获得的系统知识的基础,而且还要有效地传授过去和将来用来探索及检验这种知识的方法。如果学生不了解知识是怎样获得的,不能够以某种方式亲身参加科学发现的过程,就绝对无法使他充分了解现有科学知识的全貌。现在的科学教学正是在后一方面失败得最为明显。”②所以,现代化学教学, 不仅要加强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训练。

  1. 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理论

在生物学上有一条重要的规律,叫重演律,说的是高等动物的胚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解剖生理学的特点上,重演了它的物种的进化发展过程。这一思想不仅对生物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而且在其他领域也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

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理论,就是重演律与科学教学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认为:科学研究过程是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科学教学过程是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过程;科学知识再生产过程应当以必然的形式重演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重演不是重复,它“是根据教育的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的,它对实际的科学活动过程进行了加工改造,使之成为典型化、简约化了的活动过

① 马清杨等主编:科学技术论原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6 页。

② [英]J.D.贝尔纳著,陈伟芳译:科学的社会功能,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340 页。

程。”③

科学研究过程是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用科学方法而展开的探究过程。这一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二 实验探究教学的理论依据 - 图1

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主要有: (1)观察方法(包括测量和记录);

(2)实验方法(包括测定、实验条件的控制和记录); (3)资料和事实的处理方法(包括线图化、表格化等); (4)科学抽象方法(包括表征性抽象和原理性抽象); (5)模型方法;

(6)假说方法;

学生所认识的科学知识,虽然相对人类而言是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因此,学生要想获得科学知识,也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运用科学方法来进行探究。

  1. 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理论

学生是实验探究教学的主体,实验探究教学只有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动手、动脑、动口,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虽然也要以实验为基础,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过

程,运用科学方法来进行,但与科学研究活动是有区别的,在探究的内容、方式方法和探究的程度等方面,都要受到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学生主体的这种不成熟性,决定了他们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究主体,探究活动还需要在教学的情境下,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来进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是帮助学生顺利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而不是注入式、包办代替。教师的“导”正是为了“不导”,使学生逐步成为真正独立的实验探究活动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