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生的实验能动性是其主体性的具体体现

  1. 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

关于教学中的主体问题,在迄今为止的教学理论研究中,仍颇为引人注目。尽管争论犹存,分歧较大,但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或教学认识的主体这一点上,却基本上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化学教学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认识,是一种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特殊认识过程。学生是化学教学认识的主体,这应当是没有什么疑义的。但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处于什么地位、具有哪些作用,这恐怕是需要进一步认识和明确的。

从教学认识来看,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认识论的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教学认识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化学教学认识论中的诸多课题,如化学教学认识的特殊性、条件和动力、过程和方法,实验与理论的关系,以及教学认识的检验等,都与实验教学理论紧密相关。正是从实验教学与化学教学认识的关系上,我们认为作为教学认识主体的学生,当然也必然是实验教学的主体。

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与学生是学生实验的主体,二者既有区别又相联系。其区别在于主体发挥作用的范围不同,前者是就整个实验教学而言的, 后者只是就学生实验——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实践形式而言的。因此, 以学生是学生实验的主体来代替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必然会降低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地位,从而给教学实践带来偏差。但两者又是相联系的,学生是学生实验的主体体现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学生实验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与教师是演示实验的主体并不矛盾。这是因为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演示而演示,而是为了帮助学生这个实验教学的主体进行教学认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也是为了逐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明确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不仅可以深化对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的认识,而且还有助于纠正教学实践中那种讲实验、背实验,把学生看成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仓库”的错误做法和观点。

  1. 实验能动性是主体性的具体体现

所谓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中的人。它具有物质性、社会性和主体性等属性,其中,主体性是其根本属性。所谓主体性,是指主体在认识和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其中,能动性既是主体性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又是主体性的最基本特征。

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性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实验能动性,它是指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能动作用,有必要对学生的实验能动性做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