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听觉的生理机制

物体振动所产生的声波(空气的周围性压缩和稀疏)作用于听分析器而引起的感觉,称听觉。听觉是一种心理过程,其结果是在脑中产生主观上能意识到的听觉映象。听觉是远距离感觉之一。听觉在化学实验中获取实验事实的作用仅次于视觉。

  1. 听觉器官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简称听器,又是位置和平衡感觉器官。人耳是由机能不同、但在结构上难以分割的位听器(平衡器)和听器两部分组成的。耳的结构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和中耳是声波传导的装置,内耳则是具有接受声波和位觉刺激的结构。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鼓膜为一半透明膜,位于外耳道底,作为外耳与中耳的分界,经外耳道传来的声波,引起鼓膜发生振动。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和乳突小房三部分。鼓室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内有听小骨、听肌、韧带等。听小骨是由相连的锤骨、砧骨和镫骨三个小骨构成的听鼓链。当鼓膜随外耳道声波振动时,三个听小骨连串运动, 将声波的振动传入内耳。

内耳在鼓室与内耳道底之间,由构造复杂的管腔组成,故称内耳迷路。内耳迷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骨迷路是由相互沟通的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组成。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的膜性管和囊。膜迷路大部分与骨迷路之间形成腔隙,腔内充满外淋巴。膜迷路内含有内淋巴。内耳的耳蜗为传导并感受声波的构造,半规管和前庭则为位置和平衡感受器。

耳蜗可分为三个壁:上壁为前庭膜,分隔前庭阶和蜗管;外侧壁为骨膜; 下壁由骨螺旋板和膜螺旋板组成。膜螺旋板为基底膜。基底膜上有螺旋器, 它是听觉的感受器。

  1. 听觉传导通路

物体因振动而产生的空气波动(声波)从外耳道传入,作用于鼓膜,引起鼓膜振动,从而传向中耳的三块听小骨系统,经过前庭窗,推动内耳前庭阶外淋巴液振动。振动在淋巴液中传导,经过上部再穿过耳蜗顶部的小孔而传入下部;振动在耳蜗下部液体中传导时就引起了位于内耳基底膜上螺旋器的兴奋,再由听神经将兴奋传至内侧膝状体,达到皮质的颞横回,从而产生听觉。听觉是整个听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声波传导产生听觉的主要途径是: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阶的外淋巴→蜗管的内淋巴→螺旋器→神经冲动→蜗神经→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