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敕令重修白马寺

10世纪末,宋王朝对佛教的尊崇,使白马寺又迎来了新的繁荣时期。宋太宗赵光义对佛教非常尊崇,他还亲自撰写了《新译三藏圣教序》。

在宋代,民间还出现了佛经的木刻板本。据历史记载,淳化初年,天下大旱。宋太宗赵光义曾命人去白马寺求雨。

当时,在白马寺内,东西两厢围墙之下,苍翠茂密的柏树林中,各有一座用弧形青石围起来的圆冢,汉朝时来白马寺传法的西域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就埋在这两座冢里。

为了求雨,宋太宗命人打开这两座高僧墓。古墓打开之后,大家看见两位高僧的容貌一点也没有变,随后便下起雨来。

也许是为了感恩古墓中的高僧为大家带来了这场大雨,宋太宗在992年,敕令大修白马寺,并命令翰林学士苏易简撰《重修西京白马寺记》把这次的维修事件记录下来。其文曰:鼎新伟构,寅奉庄严。采文石于他山,下瑰材于邃谷。离娄聘督绳之妙,冯夷掌置臬之司。辟莲室而洞开,列绀殿而对峙。图八十种之尊相,安二大师之法筵。灵骨宛如,可验来仪于竺国;金姿穆若,犹疑梦现于汉廷。

天风高而宝铎锵洋,睛霞散而雕棋辉赫。周之以缭垣浮柱,饰之以法鼓胜幡。远含甸服之风光,无殊日域;旁映洛阳之城阙,更类天宫。

苏易在《重修西京白马寺记》中描绘了此次重修后的白马寺莲室绀殿,辉煌壮丽,造像十八尊,神圣庄严,宝铎和风,幡幔悬垂,无异日域、亚赛天宫般的胜景。据说,当时的白马寺内僧人共有上千人以上。

宋太宗的孙子宋仁宗赵祯也是一位崇佛的皇帝,他曾写过一首《赞舍利偈》,即一首七言诗以颂扬佛教。此诗刻在白马寺的齐云塔旁边的明代嘉靖三年的石碑上。诗云:

金骨灵牙体可夸,

毫光万道透云霞。

历代群王曾供养,

累朝天子献香花。

铁锤认打徒劳力,

百火焚烧色转加。

年年只闻开舍利,

何曾顶戴老君牙!

宋仁宗以后,宋徽宗赵佶听说了当年高僧“显灵”的事件以后,亲自下达圣旨,追赐摄摩腾为“启道圆通大法师”,竺法兰为“开教总持大法师”,并命人在竺法兰殿外,殿门以北壁间刻下有关追封的碑文,碑文内容摘录如下:

圣旨:摩腾赐号“启道圆通大法师”,法兰赐号“开教总持大法师”;传大士赐号“等空绍觉大士”;李长者赐号“显教妙严长者”;定应大师赐号“定光回应大师”。

其婺州双林寺,并太原府寿阳县方山昭化禅院、西京白马寺、汀州武平县南安严钧庆禅院,今后每遇圣节,各许进奉功德。

不仅如此,在宋朝期间,各个佛寺还盛行“伽蓝七堂”制度,即包括佛堂、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浴堂等,当时白马寺内有1000多名僧人,规模是相当大的。

北宋末年,白马寺遭到金人的劫掠焚烧。此后140多年中白马寺一直默默无闻。

[旁注]

造像:多用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称之为造像。以石刻者,今存有北魏时龙门造像及云冈石窟造像等;以铜等金属铸造者,如陶斋吉金录所载宋韩谦造像及北魏徐常乐造像等。

幡幔:宗教器物。幡指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幔指张在屋内的帐幕。

圣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等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制许之。后历代皇帝生日或定节名,或不定节名,皆称为圣节。

宋太宗赵光义(939年~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在位期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在位共21年。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宋真宗的第六子,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3岁。在位41年。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是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弟,宋朝第八位皇帝。他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1100年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

[知识链接]

伽蓝七堂制度在宋朝成型,总的布局与我们后来的四合院类似,但根据其流派不同,在规制上也有所差异。能比较明显看出区别的就是塔,在古代以研究佛学为主的寺庙都有塔;而禅宗的寺院都有禅堂。

我们后世所见基本以禅宗流派的规制为样板。即山门、佛殿、法堂、僧堂、厨库、浴室、西净;到明清时演变成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法堂、罗汉堂、观音殿七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