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改名“云林禅寺”
去灵隐寺观光,你会发现,在灵隐寺的第一殿天王殿的殿门正上方挂有上下两个巨匾。上匾写着“云林禅寺”几个大字,下匾上写着“灵鹫飞来”。
据说,这里的“云林禅寺”几个大字乃是我国清朝高宗皇帝康熙亲笔所写。可是,你不禁会问:这里明明是灵隐寺,为什么这位康熙皇帝却要为它提名为“云林禅寺”呢?
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呢!
据记载,清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帝南巡至灵隐寺,有一天早上,灵隐寺住持谛晖法师陪同康熙帝登上北高峰,只见灵隐寺笼罩在一片晨雾之中,忽隐忽现,一派云林漠漠的景色,非常美妙。
回到山下之后,谛晖法师便请康熙帝为寺院题字。
当时,康熙皇帝正在寺院的客房摆酒用膳,陪同在他身边的是杭州知府大人和钱塘县官等人。
谛晖法师见康熙皇帝和几位官员们心情很好,便悄悄跑过去找个跟随康熙的杭州知府说道:“大人老爷呀,我想求皇上给我们山寺题一块匾额,你看行不行呀?”
这杭州知府听了,点点头说:“这是件好事啊,如果皇上给灵隐寺题了匾额,连我杭州府也都沾了光啦!”
钱塘县官也在一旁悄悄说:“皇上这个时候酒兴正浓,你这时候去求他题匾,我看一定能答应。”
得到了两位大人的支持,老和尚心里便有了底,就壮壮胆子,走到康熙皇帝面前下跪叩头,言辞恳切地说道:“皇上呀,看在灵隐寺大菩萨的面上,替山寺题块匾额,也让我们沾沾陛下的光吧!”
这康熙皇帝平时本来就喜欢吟诗题字,老和尚这一请求,正好搔着了他的痒处,于是,他非常乐意地点了点头,吩咐手下人摆好纸笔,抓起笔“刷刷”几下,就写起一个歪歪斜斜的“雨”字。
此时的康熙皇帝,差不多快喝醉了,手腕有点发颤,落笔又太快了些。这个“雨”字竟占了大半张纸!灵隐寺的“灵”字,按老写法,在“雨”下面还有三个“口”和一个“巫”。现在只剩下这小半张纸的地方,这个字怎么也写不下了。重新写一个吧,皇帝就太没有面子了。
康熙皇帝一只手拿着笔,一只手不住地拈他那撮山羊胡须,可是自己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来。围在旁边的官儿们,明知道康熙皇帝下不了台,但是谁也不敢明说,只能默默站着,站在旁边干着急。
这时候,有个大学士名叫高江村的,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先在自己手掌心写了“云林”两个字,装作去磨墨的样子,挨近康熙皇帝身边,偷偷地朝着康熙皇帝摊开手掌,示意皇帝。
康熙皇帝一看,哎呀,这真是两个救命的字啊!于是酒也醒了一半,连忙写下了“云林禅寺”4个大字。写完,非常得意的把手一扬,将毛笔抛到一边。
老和尚过来看了一下,不对呀!“灵隐寺”怎么写成“云林禅寺”呢?他也不看看眼色,就结结巴巴地问:“我们这里叫做‘灵隐寺’,不叫‘云林寺’呀!是不是皇上落笔错了?”
康熙皇帝听了,把眼睛一瞪,喝声:“胡说!”老和尚这时候哪里还敢再开口,只好恭恭敬敬地立在旁边了等着皇帝说话。
康熙皇帝这时候缓缓地问官员们:“这地方天上有云,地下有林,你们说说,把它叫做‘云林寺’怎么样?”
“妙呀,妙呀,皇上圣明!”
听官员们七嘴八舌地奉承他,康熙皇帝乐得开怀大笑,于是吩咐快把字做成匾雕起来。皇帝一句话一言九鼎,官员们立即开始张罗这件事情。
他们一面叫人将灵隐寺原来的匾额换下来,一面找来雕花匠,把康熙皇帝写的“云林禅寺”四个大字雕在红木匾上,贴金底,漆黑字,边上镶了二龙戏珠,当场挂到山门上。
从此以后,灵隐寺就挂着稀奇古怪的“云林禅寺”大匾额。但是,杭州的老百姓并不认可康熙皇帝一时兴起起的这个新名字,尽管“云林禅寺”这块匾额挂了300年,大家却仍然称呼这里为“灵隐寺”。
[旁注]
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二龙戏珠:即是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是人们在建筑彩画、雕刻、服饰绣品等载体上常见的图案之一。
谛晖法师:1627年生于浙江湖州市吴兴金田地区,6岁成为孤儿后开始出家。游学至灵隐寺,拜具德和尚为师。当时具德和尚收有弟子五千多人,但谛晖最为出色。具德圆寂后,便由谛晖法师做了主持。
[知识链接]
据说,康熙帝在灵隐寺题字以后,还去过灵隐寺几次,并为其题诗,其中一首诗现在刻于天王殿前东侧的御碑亭上,诗文写道:
灵石西方鹫,
飞来住岌峨;
名山观不少,
此地比宁多。
法苑开龙象,
清径沲蔚萝,
诸天應栏护,
御辇昔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