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下令广建殿亭台阁

时间推移到了7世纪末,685年,女皇武则天下诏大修白马寺,这是历史上对白马寺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建。据史书记载,这次扩建的提议者是深受武则天宠幸的薛怀义。

薛怀义原是洛阳街头的市井无赖,但他生得一表人才,被武则天的爱女太平公主推荐给女皇,武则天对他十分宠爱。

在武则天的支持下,薛怀义征调民夫匠师,大兴土木,广建殿亭台阁,“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成为空前壮观的大寺院。

白马寺修好后,薛怀义经常住在寺中,他还挑选洛阳市民中膂力过人者剃度为僧。在薛怀义操纵下的白马寺,严格意义上说已不只是一所规模宏大的寺院,而成为一种政治势力的代表。

当时的洛阳城南望龙门,北依邙山,西至涧河,洛河横贯其间。现存的洛阳老城是明代洛阳城的一小部分,而明代洛阳城,又只是唐代洛阳城的一小部分。这种比例关系同样适用于白马寺,也就是说,今天我们看到的白马寺,其实只是唐代白马寺的一小部分。

由此看来,这时的白马寺可以说是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据记载,当时白马寺的寺内僧人多达3000余人。寺门前有高大的石碑坊,寺周围有很宽的河水环绕,寺内殿阁辉煌,殿堂周围有回廊环护;偏院多处栽满梅、兰、竹、菊、杨、柳、梧桐……另据唐代文人张鷟《朝野佥载》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时,东都洛阳白马寺内的铁佛像头无缘无故地掉落在殿门之外。由此可见当时在白马寺内还供置的有铁铸的佛像。

在此阶段,著名诗人王昌龄有一天夜宿白马寺,他极赞其寺境幽雅凉爽,在《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一诗中,王昌龄留下了美丽的诗句:

宦薄忘机括,

醉来却淹留。

月明见古寺,

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

夏夜如凉秋。

在此阶段时,还有一位北印度僧人佛陀多罗,还来到了白马寺,并在寺内译出《大方广圆觉了义经》。另外,相传著名僧人、为中日友好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唐代鉴真和尚等也在此时来“祖庭”“释源”,瞻仰朝拜。

755年,爆发了著名“安史之乱”。经过武则天的大事营建和薛怀义的大力经营,此时的白马寺又成为一座具有一定军事抵御能力的城池。据说,回纥兵是在拽倒了白马寺的山门后才攻入寺中大肆劫掠的。史书记录了当时的情境:“死伤者以万计,累旬火焰不熄。”白马寺经过这场劫难流传至今的,只剩下清凉台西的几个石柱础了。

在“安史之乱”之后的一个秋雨之夜,唐朝诗人张继留宿白马寺,他的《宿白马寺》一诗,描绘了白马寺当时的破败和他心情的悲凉,这首诗和王昌龄的诗成为鲜明的对比:

白马驮经事已空,

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

一夜雨声羁息浓。

不过,在当时的白马寺中佛事活动并不曾中断,例如另一位唐代诗人许浑就用诗句记录下了当时的佛事盛况,他在诗中写道:

寺喧听讲绝,

厨远送斋迟;

墙外洛阳道,

东西无尽时。

由于佛教势力增强,严重影响了唐王朝的赋税收入和兵力、劳动力的来源,佛教和最高统治者之间产生了冲突。845年,唐武宗李炎下令毁寺逐僧,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会昌法难”,也称“武宗灭佛”。

在“会昌法难”中,唐武宗让僧人们把铁佛像改制成农具,铜佛像、铜法器等用来铸钱,金银佛像交到财政机关,并没收良田几千万亩,烧毁众多木制和纸制佛经。据统计,在这次劫难中,共毁寺院4600余所,还俗僧尼26万余人,给我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此,我国佛教便由鼎盛走向下坡路了。

唐朝末年,洛阳长期陷入战乱兵火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白马寺的破坏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旁注]

膂力:是指人体肾脏外面的那层发白、发青的薄膜叫“膂”。那层膜越厚、越青,人的腰力也就越大。

邙山:位于河南洛阳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邙山海拔300米左右,为黄土丘陵地,是洛阳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事件。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唐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前后达8年之久,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回纥:也称回鹘,是我国古代北方及西北的少数民族。唐德宗时改称回鹘。回纥部落联盟以药罗葛为首,回纥汗国从646年建立,到840年灭亡的近200年里,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和唐王朝保持着相当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促进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唐高宗时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后自立为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退位后唐中宗恢复唐朝,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李唐皇后的身份入葬乾陵。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母窦德妃。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我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唐明皇在位后期爆发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

[知识链接]

据说,唐朝时期白马寺的规模异常宏大,其山门几乎直抵洛河北岸。因为僧人居住的地方离山门太遥远了,步行要走很长时间,所以到了晚上,僧人必须骑马去关闭山门,便留下了“跑马关山门”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