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达摩始创少林功夫

人们一提到中国功夫,必称少林,只要说到少林寺,几乎所有人都会首先想到少林功夫。少林功夫是我国汉族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高达700种以上,又因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又有“武术禅”之称。

那么,你知道少林的功夫是谁创造的吗?此人便是达摩禅师。

据说,达摩刚到五乳峰时,饥了以柏籽、山果为食,渴了以山泉、积雪为饮,日子过得十分清苦。但这些还不是最困难的,他还要常常面对山中的猛兽与毒蛇,以及不怀好意之人的袭击,而自己整天壁观静坐,在精神和肉体上,也常常会有过度的萎靡和疲困。

那么,他要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呢?

为此,达摩便经常走出洞外习练武功,但在五乳峰上既没有场地,也没有器械,他就只好在洞口宽不过数尺,长不过丈的空地上光着两手伸展肢体,当然,他有时也会折根短棒当做武器。

达摩很有习练功夫的天赋,他模仿虎跃、龙游、猿攀、鹰翔、猫穿、狗闪、鸡立、兔滚、蛇缠等动物擅长的动作,仔细研究打击虎、狼等猛兽要害部位的办法,逐渐有了不少心得。

后来,弟子慧可又为他带了一本东汉末年神医华佗所著的《五禽戏》,达摩大受启发,结合自身的体会演练,竟然创制出了18种定型的动作,起名曰“罗汉十八手”,后来又逐渐研习成了一套“心意拳”和“罗汉棍”。

在我国后来的文学与影视剧中,为各路英雄争相抢夺的少林武功秘籍《易筋经》,相传也是达摩所创,又称《达摩易筋经》。

现在,少林功夫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拳打卧牛地,出手一条线”,不受场地大小的束缚,可以在狭小的空间里发挥自己武艺的威力,所有套路起落、进退、收纵,都要求在一条线上。据说,这与达摩当时初创武功的场地条件限制有关。

由此,人们千百年来一直传颂着一种说法,达摩不仅是佛门禅宗之祖,也是少林武术的创始人。

后来,达摩的这套健身术,经历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套拳术。共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

南北朝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形势的需要,要求少林武功向精湛的技击方面发展,开始实行了有组织的、严格的僧兵训练。每天很早的时候,师僧们同起而习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四季不断,苦练武艺。

隋唐之际,少林武功已享盛名。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喜爱拳术,而且不少拳法,是他创造的,曾将他的拳书藏于少林寺。

到了金末元初之际,少林拳有了较大的发展。少林派拳术大师白玉峰、觉远、李叟等人,精心研究少林拳法,并注意拳法的整理和传授。他们将少林拳中的“罗汉十八手”发展为七十二手,以后又发展到一百七十三手。

五代十国末年,高僧福居,特邀18家著名武术家,到少林寺演练三年,传授拳法。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到少林寺传授棍术。少林寺僧,通过博采百家精华,发展少林武功。

明代以来,少林寺的演武之风更是极其兴盛。少林功夫就这样一代一代绵延至今。

据史籍记载,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于536年圆寂。众僧徒悲痛之极,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定林寺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菩提达摩,在位于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下的小土丘上,距少林寺1.3千米处,又修建了一座初祖庵。因为达摩在世时常游化于嵩山和洛阳之间,修禅的主要方式是面壁静坐,所以此庵又称作“达摩面壁之庵”。

据历史书籍记载,少林寺的初祖庵修建1125年。至今仍然保持着初建时的面貌,这些浮雕均为建殿时所刻,刀法粗狂,古拙劲健,构思巧妙,雕刻精美,是少林寺石刻中的珍品。

据说,在此庵修好后,人们还在初祖庵旁修建了一座“面壁之塔”,但在后来均毁于兵火。至今寺内仅存有一面“面壁之塔”的石额作为当年的历史依据。另外,在少林寺内还有当时的古碑40余通。

现在少林寺的初祖庵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明代重建的基础上重新整修的。经过重修后的初祖庵,新建围墙,恢复了完整的院落,庵中建筑有山门、大殿、面壁亭、千佛阁等。

初祖庵山门又称三门、迦蓝祠。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通高6.9米,为单檐悬山式建筑。前后檐不施斗拱,用中柱式构架,中间开门。在山门内、大殿前的甬道东侧有参天古柏一棵,传说是少林禅宗六祖慧从广东带回亲手种植的。

初祖庵大殿又名初祖殿,在山门后的中轴线上。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大殿全部用八角石柱承重。

大殿虽经多次修葺,梁架结构、斗拱比例和细部做法、圆栌斗和讹角斗的搭配使用、真昂的使用等都反映始建结构特征,可与宋《营造法式》的记载相印证,是宋代木构建筑技术的重要例证,在木构、石雕方面的技术做法甚至可称为孤例,为今人理解《营造法式》提供了独特的实物展示。

初祖殿门有砖雕对联:

在西天二十八祖;

过东土初开少林。

殿内有石柱四根,上面有天王、盘龙和迦陵频伽等的浮雕。殿内东西山墙和后墙壁均有彩色壁画,东山墙和后壁东面绘有10幅壁画。西山墙和后墙西南绘有各祖修法像,各像均有题榜,记各祖法号、俗名、籍贯等。殿内个别拱眼壁上绘释迦说法像。

初祖殿中部也有雕刻,各面多雕缠枝花卉,花卉之中雕麒麟、狮子、山水、古刹、海水、渡舟、小桥、流水、人物故事等。四角各雕一力士支撑。

初祖殿内明间置佛龛一座。佛龛系木雕而成,上檐雕斗拱,龛内供达摩塑像,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的脱纱塑像侍立左右。

初祖庵大殿是河南尚存最早木结构建筑之一,殿内的雕刻和造像都是创建时所刻,距今已有800多年,是少林寺石刻中的珍品,也是我国石刻艺术的宝库之一,具有重要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

初祖庵面壁亭建于清代,位于大殿之后的台地上甬道两旁,两座形制相同,亭子呈方形,是砖木结构。

初祖庵内的千佛阁为明代初祖庵住持福元创建。内供达摩,并供观音菩萨像。它是初祖庵内最北一座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约110平方米,硬山式建筑,小灰瓦顶。前面有板门,方窗两个,门上方嵌石匾额,书“千佛阁”三字。殿外东南角也有一株由六祖慧能亲手种植的巨形柏树。

此阁殿房四周有石刻40多方,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达摩颂》;宋代书法名家蔡卞的《达摩面壁之庵》;明代刻碑《达摩面壁图》及明成化年间梵文《陀罗尼经》等。

当人们置身初祖庵山门前时,会有置身世外、心旷神怡的感觉。这里三面都靠着深沟,背部依靠着五乳峰,建筑群虽然不算大,却给人以深刻印象。除了这深藏群山之间的神奇环境外,那古老而精美的宝刹更是令人流连忘返。

1996年,国务院公布初祖庵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旁注]

门派:是武术拳种和派别的合称。一般具有拳理、套路、器械和别具一格的劲力特点与练功方法的拳种称为“门”。

武术禅:就是提供一个人可以亲身去做,最终“见性成佛”的参禅路径。也就是通向不动心的一条大道。

僧兵:又称法师武者。即执兵杖从事争斗之僧侣或其集团。据史书记载,僧兵起源始于北魏时代。北魏世祖西伐至长安,见寺内藏有弓、矢、矛、楯,大怒,遂诛长安之沙门,焚毁佛像。

单檐悬山式:屋面有前后两坡,而且两山屋有一面房檐悬于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筑,称为单檐悬山式建筑。悬山建筑稍间的檩木不是包砌在山墙之内,而是挑出山墙之外,挑出的部分称为“出梢”。

圆栌斗和讹角斗的搭配使用:栌斗就是用于铺作最下层的大斗,常用方斗,有时也在柱头上用圆斗,此时补间铺作上需要用讹角斗,讹角斗就是把方斗的四角刻成内凹状。

迦陵频伽:又作歌罗频伽鸟、羯逻频迦鸟。意译作好声鸟、美音鸟、妙声鸟。此鸟产于印度。在佛教经典中,常以其鸣声譬喻佛菩萨之妙音。或说此鸟是极乐净土之鸟,在净土曼陀罗中,作人头鸟身形。

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做仁兽、瑞兽。

俞大猷(1504年~1580年),字志辅,号虚江,福建泉州北郊濠市濠格头村人。明代著名民族英雄、兵器发明家,他最主要的功绩是领导抗倭战争。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他为其中一宗。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知识链接]

在《少林寺志》上还有少林拳术源于跋陀的记载,跋陀的两位弟子慧光和僧稠,能力拔千钧,武功都十分高强,其中少不得有他的点拨。

他凭借在五乳峰上自创的若干拳法,达摩祖师也有着将少林功夫引入套路、推波助澜的功劳,在一种功夫的草创时期,这种功劳的意义并不亚于跋陀弟子们的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