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殿大门不常开的秘密

一般情况下,灵隐寺进门的第一殿天王殿的大门常闭门不开,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事情还要从清朝乾隆年间说起:

有一次,乾隆皇帝下江南,白日在杭城游玩盛兴,深夜晚归,当时灵隐寺大门已关闭,乾隆皇帝只能在门外不能进去。乾隆命随从前去叩门,说要进寺休息。不过因为是微服私访,不便表露身份,便说是投宿商客。

结果睡意朦胧的小和尚左右不开大门,并没有把乾隆的请求放在眼里,理由是:庙里规定深夜三更已过,不准再开大门迎客,除非次日清晨,才能开寺门。

于是随从顺势就说,我们是方丈的重要客人,行路许久才到达这里,每年都捐献大量香火钱的。小和尚却答道:“即便是当今天子来了,过了三更,也不能开门。几个香火钱又怎样?”

听罢,气得乾隆牙关紧咬,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为了不露宿野外,只好悻悻从侧门进入,也算是平静地度过了几天。

数日后乾隆以皇帝身份来灵隐寺进香拜佛,走到灵隐寺山门,回想到前日受辱,心里很是不甘,便侧身对身边的方丈说:“既然灵隐是东南名寺,香火旺盛。从此大门就不要随意打开,以免散失佛光神气。”

从此以后便封门掩气,形成了灵隐寺的新规定。杭城以及周边人们进寺烧香拜佛,皆是走侧门。过了几十年后,又有新的规矩,以下几种情况才可以打开大门:

第一,唯有皇帝天子来寺进香拜佛,才可以打开。

第二,观音的诞辰之日才可以打开。

第三,灵隐寺换新住持,新住持第一天主持说法才可以打开。

若以上三种情况都不成立,只有等到每隔60年才真正地打开一次,这个规矩逐渐流传至今。为此,灵隐寺开正门,实属不易。能赶上灵隐寺开正门算是人生一件幸事。

现在灵隐寺的天王殿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清末重建基础上修复再建的,灵隐寺布局与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等建筑。

天王殿迎面正对山门的佛龛中供奉一尊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像。把弥勒佛放在这个位置是给世人一个欢迎的姿态,一种皆大欢喜的感觉。

弥勒佛像两旁是四大天王彩塑像,俗称“四大金刚”。

也正是因为此殿里供奉着这四大天王,所以,本殿才被命名为天王殿。

佛教认为,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四周是大海,海的四面各有一洲,分别由一位天王率夜叉大将镇守佛国一方。

据佛教讲,四大天王在此各护一方,故称“护世四天王”。塑像高8米,个个身披重甲。

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令众生增长善根,持剑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

手弹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琵琶没弦需要“调”音,他既是护法神也是佛国财神,护持众生,他是群龙首领,众龙顺从于他。

西方广目天王,手上缠一龙,龙形谐意“顺”。北方多闻天王,右手持宝伞,伞具谐意“雨”。这四位威武凛然、造型精绝的天王各司其职,便组成了风调雨顺,风调雨顺便能五谷丰登,五谷丰登便能丰衣足食、夜不闭户,从而出现太平盛世,表达了老百姓的美好愿望。

在弥勒佛像的背后佛龛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手持降魔杵的韦驮雕像,古印度神话中他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位居三十二神将之首。

这尊韦驮像高2.5米,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是用一根香樟木雕刻而成,为灵隐寺中现存历史较早的佛像之一,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很具观赏价值。

在天王殿的后门上,有两款匾额从上到下分别书写“最胜觉场”和“威镇三洲”。

在“威镇三洲”匾额下有一对佛殿楹联,上面写道:

立定脚跟背后山头飞不去;

执持手印眼前佛面即如来。

这副楹联不仅说明了天王殿与大雄宝殿,韦驮与佛祖的关系,又巧妙地暗喻了殿内韦驮所处方位与天王殿前的飞来峰,佛道佛法尽在其中。

[旁注]

微服私访:微指隐蔽。微服指改变常服以隐蔽身份。私:秘密的。帝王或者官吏为隐蔽身份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出行、探访民情或疑难重案。

观音的诞辰之日:从隋唐以来,民间更是形成了广泛的观音信仰,并逐渐形成了以敬奉观音为主的三个宗教节日,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诞生日,农历六月十九为观音成道日,农历九月十九为观音出家日,民间有的将这三日并称为观音菩萨圣诞。

甲胄:作为将士的防护性兵器,在冷兵器时代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类似于现代战争中的防弹服,可以较大程度地保护将士身体免遭敌方进攻性兵器的重创,进而能够增强战斗力并给敌方以更猛烈地打击。

香樟木:又名乌樟。樟木是我国物产稀少的树种之一,成长期很慢,一般需要20多年才能成材,是稀有的上等木材。

增长天王,“增长”意为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谓能令他善根增长,故居须弥山琉璃埵,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以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瞻部洲。

持国天王,梵名“提多罗咤”,佛教所说护世四天王之一,主守东方。据说他能护持国土,故称作东方持国天。此天王居须弥山黄金埵,率领诸毗舍阇等守护东方弗提婆洲。

广目天王,“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古名广目天王。住须弥山白云埵,身为红色,穿甲胄,率领诸龙族及富单那等守护西方瞿耶尼洲。

多闻天王,又名毗沙门天王。据说,他是古代印度教中的天神俱毗罗别名施财天,即“财富的赠予者”,早在印度古代伟大史诗《玛哈帕腊达》等书中就已出现过。

[知识链接]

如今,印度血统的韦驮菩萨在我国已被彻底汉化,成为地道的我国古代武将。在我国的寺庙里韦驮一般有两种姿势:

一种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直挺挺地站着,表示这里是十方丛林,对来客表示欢迎;

另一种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表示此地为非接待寺。而天王殿中的韦驮正是横杵于腕上表示欢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