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期迎来寺院兴盛
话说,摄摩腾和竺法兰当年在白马寺的清凉台上译出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以后,后来的高僧们把凡是在白马寺译出的经卷,都做成书套,整整齐齐珍藏在殿内。善男信女拜佛时,也向这些佛经顶礼膜拜。
俗话说:“心诚则灵”。到北魏时,有一天,当僧徒们正在对这些佛经顶礼膜拜时,经卷突然发出五彩的光芒来,灿烂夺目,照得殿内通亮。彩光中,现出佛慈善的容貌。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遍了都城上下,从此信佛的人更多了,一时间,来白马寺拜佛求法的人就更多了。
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及元诩之母胡太后等人也都信仰佛教。
北魏时期的皇室很另类,他们最爱干的事情不是享乐,而是节衣缩食省下金钱大修寺庙。
于是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此一来,北魏的贵族和公卿等人纷纷“竭财以赴僧,破财以趋佛”。据记载,在这一时期,河洛大地佛寺达1300多所。
其中,除了民间建造的之外,有40多所是皇室人组织建造的,800多所是当时的王公贵族们组织建造的。仅宣武帝元恪在位时,京城洛阳建寺就达到500余所。为此,人们干脆不称洛阳为京城了,而是称之为“佛国”,全国的佛教徒都到洛阳朝拜,使这里成为一座圣城。
受此“佛国”现象的影响,白马寺也进入了空前的兴盛时期。
据史料记载,在孝文帝时期,有一位从北天竺而来的僧人佛陀扇多,极受文帝元宏礼重,特让他在嵩山创立少林寺。这位佛陀扇多,通晓佛典,尤善方言。从北525年~539年的15年间,先后在白马寺和邺都金华寺译出《金刚上味陀罗尼经》、《摄大乘论》等11部佛典,为我国的佛教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以后,白马寺还来了一位名为“宝公”的高僧。据说,他人长得特别丑陋,却心机通达,可以预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当时传说他“发言似谶,不可解,事过之后,始验其言”。为此,胡太后曾向他问以世事,十分灵验。
在这一时期,随着佛教在我国的广泛传播,我国的建筑匠师们已经在我国原有的基础上,创造了我国特有的佛教寺院建筑,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风格。
据北魏名著《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北魏时,洛阳白马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这似乎和东汉时白马寺在“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的位置不一致。考其原因,东汉时洛阳的雍门,至北魏时改称“西阳门”,且门址位置向北作了迁移。
所以,此时白马寺的大体位置,实际上并未改变。由《洛阳伽蓝记》的记载可知:原来东汉时在白马寺译出的佛经,一直至北魏时还保存着。
北魏末年,历史上发生了“永熙之乱”,让洛阳城又一次惨遭破坏。在这次事件中,白马寺虽然难于幸免,但还是残存下来了。
据清人毕沅所撰《中州金石记》说:直到清代,在白马寺大殿左侧,还保存一座“白马寺造像幢”,幢有50余尊佛像,上下左右俱有题名。但“文摩沥不可读”,“审其制度笔法”,则为北魏时作品。
另外,在新中国成立前,白马寺还曾出土一尊巨大的玉石弥勒菩萨坐像,身高2.16米,系一件极可宝贵的北魏造像佳作。可惜,现在已散失海外,至今仍保存在美国一家博物馆中。
[旁注]
八王之乱:西晋年间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时16年。其最终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也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
永嘉之乱:指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的乱事。晋初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胡人遂乘时入侵。匈奴贵族刘渊起兵,自称汉王。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歼灭10万晋军,旋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怀帝,杀王公士民30000余人。史称“永嘉之乱”。
心诚则灵:指用心专一,恭敬于事,则能获得灵验或灵感。意思是只要虔心诚意,就能产生灵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心态,愿望就会实现,这就是心诚则灵。
嵩山:位于我国中东部河南省西部,古时曾称外方、嵩高、崇高,五代后称中岳嵩山。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最高峰连天峰;东依省会郑州,西临洛阳,南依颍水,北邻黄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是世界闻名的风景名胜区,首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永熙之乱:永熙是北魏最后一个皇帝孝武帝元修的第三个年号。孝武帝被权臣高欢立为帝。后与高欢决裂,高欢带兵从晋阳南下,孝武帝率众入关中投奔宇文泰,后来被文泰毒杀。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北魏从此正式分裂成东西魏,这就是历史上的“永熙之乱”。
北魏孝文帝元宏(467年~499年),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故又称元宏。3岁时被立为太子,5岁时受父禅即帝位,在位28年。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之一。
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是孝文帝元宏的第二个儿子,母后高氏。483年生于平城宫。497年立为皇太子,499年即位,在位16年。死于515年春正月,终年33岁。庙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
孝明帝元诩(510年~528年),是宣武帝元恪的第二个儿子,也是宣武帝元恪唯一没有夭折的儿子,母亲胡充华,曾有传言说元恪的前皇后于氏及其所生皇子都被高皇后谋害。元诩在位13年,因为自己的权利一直在母亲手里,于528年被其亲生母亲毒死。
胡太后:安定临泾人。《中国文艺词典》将其列为中国女词人,代表作《杨白花歌》。她的儿子元诩在位时,她临朝听政13年。临朝听政初期,颇有政绩,后来大肆崇佛。但她同时又是荒淫无节制之人,最终杀害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并导致了后来的“河阴之变”,被沉入黄河溺死。
[知识链接]
据北魏名著《洛阳伽蓝记》中介绍,在北魏时期,修建寺庙的急先锋是孝文帝,他刚到洛阳城,便以为祖母冯太后追福的名义,在开阳门外劝学里建了一座报德寺。
他的儿子宣武帝元恪更甚之,一个人就建了3座寺院,即瑶光尼寺、景明寺、圣明寺,专供外国僧侣驻锡讲经。元恪死后,他的妃子被孝明帝元诩尊为皇太后,即胡太后。她在宫前建永宁寺,寺内的永宁寺塔高度竟然达到13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