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导读:概念及其系统
根据本章前言中指出的思想与原则,为了在理论和操作方面自洽运作,本书直接迁移使用相关学科的概念(不含物理学和数学)50 多个,自
定义概念 40 多个。此外,本书讨论中还将学科教学论(包括物理教学论) 的几十个概念,作为了解本书的背景概念和前景概念。虽然由于篇幅的限制,本书没有直接使用它们,但无论是实践本书的研究,还是从理论上进一步理解本书的讨论,都必须运用这些概念。所以,书中对它们给出了较细致的注解。为了减少读者阅读时的困难,也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概念的系统,本节将对涉及全书理论框架的主要概念间的逻辑脉络给出一个大致分析。
全书中主要概念间的脉络有三条,分别在图 1-1 中用不同粗细的线条表示。引线交叉处的圆点,表示引线出发内容的汇总。圆圈内的内容,表示提出相关概念的学科基础和实践基础,它们也是本书的理论与实践基 础。
- 第一条脉络,反映和确定了本书的主框架。
①主框架的第一分支。
首先由物理学、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教育心理学出发,建立了物理能力的概念。再依据该概念,结合物理学的方法、内容与心理学对能力形成和作用机制的论述,建立了物理能力的外显。继而,由物理能力的外显直接建立检测物理能力的等价排除法;同时,又由物理能力外显的概念和不同的内容相结合,沿着两个方面做出演绎。
其一,与物理学的方法、内容相结合,建立物理能力层次与物理能力水平两个概念。并由能力水平提出能力级别的概念。书中
■
之所以把物理能力层次与物理能力的水平放在第一节,等价排除法放在第五章第二节,不是因为方法本身的建立要依赖能力层次与能力水平的概 念,而是因为实践等价排除法时,命题需要依赖物理能力层次的概念,评定要能直接反映物理能力水平。
其二,与物理教学实践相结合建立物理能力的两个培养规律:物理能力对物理知识的全面寓合律与物理能力脱离物理知识的独立形成律。
这两个规律以及由生理学和物理教学实践相结合建立的物理能力发展与学生生理发展的适应律一起,通过对培养规律的讨论,回到了物理能力的概念。
该箭头上的*号,是想说明,在培养规律与物理能力的最终发展之间, 在本书理论的实际运用中,该处还需有一个环节——符合物理能力培养规律的,经物理教学实践检验并由等价排除法区分其有效性的培养方法环
节。
②主框架的第二分支。
由等价排除法,通过讨论能力测量试卷的评定,提出了该卷的单位分值与计分起点、答卷速度与答卷质量等四个量,并用其解决能力级别的量化处理,从理论上完成对物理能力水平的描述。于是,通过物理能力水平的宏观定量评价,回到了物理能力的概念。
- 第二条脉络反映了目前普通教育中的物理教学所培养的物理能力的内涵。
本部分概念的基础有五个:物理学、心理学、思维科学、数学和生产与生活实际。
①物理能力内涵脉络的第一分支。
首先从物理学的内容与方法直接建立物理实验的概念,用物理学的内容与方法分别结合心理学与思维科学建立物理观察和物理思维两个概念。然后根据这三个概念与已建立的物理能力的概念,提出了相应的三种具体物理能力。最后再从物理学和生产与生活实际这个基础出发,结合物理观察、物理实验、物理思维这三种具体物理能力,建立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物理能力内涵脉络的第二分支。
使用物理能力的外显分别讨论上述四种具体物理能力,就得出图 1-1 的中间部分所列出的一系列概念。其中,物理思维方法与形式是逻辑学概念的迁移,物理思维的基本思路与程序则是以物理学为基础提出的。
- 第三条脉络反映了四种具体物理能力的层次与测试。这一脉络是从物理教学实践,特别是目前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教材的实际,使用物理能力层次的概念,具体分析对第二脉络中提出的一系列概念,来得出四种具体物理能力层次。然后,按这些层次对能力测量试卷进行命题,就可通过实测得到定量描述不同物理能力的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