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物理能力的外显与物理能力水平
能力完全属于心理的范畴。它与性格、气质、人格等概念一样都是个性的心理特征。心理特征的形成要依赖于心理现象。心理源于希腊语“Psyche”,原意指灵魂,现指人类内心世界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现象与心理特征的区别和联系,将涉及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规律,本书将在第九章讨论到这一问题。这里想强调的乃是,无论是心理现象,还是心理特征,其微观机
制是相同的。辩证唯物论认为,它们都是大脑对外界现实的一种能动反映
①。分析这种“能动反映”的任何一个过程,都不难发现它必然包含“外在
→内心→外在”的循环。前一个“外在”,当然是激发大脑产生反映的客观事物。后一个“外在”,则是大脑能动反映的客观事物。值得注意的是, 能动反映的方式与产生反映的方式完全不同。除通常对能动的理解外,它还是针对性与自发性很强的认识。这种认识,在心理现象的层次,可能反映为一种具体的经验;在心理特征的层次,可能反映为一种稳定的,系列化的,有一定抽象程度的,逻辑的或情感的确定处理模式。
例如,人们对一个一个实际的物理观察活动都会产生反映。这些反映分散进入大脑之后变为一种内在。它们在积累的过程中,陆续被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从而使分散的积累,在上升为理性的过程中被集中为顺利完成物理观察的手段,如观察的步骤、观察的方法等。显然它们都属逻辑的确定处理模式。这些确定的模式,在不必完成相类似的观察任务时,它们仍作为一种内在,并不被表现。然而一旦遇到相似的物理观察任务,它们就会立即显示出来,在应变中发挥能动作用。
在心理特征的层次,明确“能动反映”与“产生反映”这两种方式在内涵上的不同,对本书的研究有理论上的决定意义。它使我们有可能根据被动的心理现象的来源,跨入对所需要的心理特征的培养与测量。如果没有这一步,便只能停留在心理的“内在”特点上。对绝对内心的、缺乏外在显示的事物,宏观上便很难予以处理。不妨设想一下,没有宏观可测的特征量,物理学的一切微观研究会面临怎样的困境。
于是,本书界定一个新概念——物理能力的外显:原存在于大脑之中, 能在物理能力实施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确定模式。通常被称为方法、程序、思路、步骤的内容,以及以某种较稳定的相互联系构成的系列内容,都是确定模式的具体表现。
分析物理能力的外显在实施(运作)物理能力的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不难知道,物理能力的外显可以直接表现个体的物理能力的强弱。以物理观察能力为例分析如下:
假设观察者已经具有贮存于大脑中完成物理观察所需要的某些确定模式。那么当观察者决定进行观察时,便要从其中选择,初步试用,确定使用或调整性地应变使用这些模式,从而最后完成了物理观察的任务。在有些情形之下,确定模式会发生简化,较大地提高观察的顺利程度。例如对熟悉的观察对象,试用的环节可能会大大缩短甚至消失。于是这些确定模式在某一个体大脑中的系列化水平,丰富、稳定和熟练的程度,以及应变使用的水平,便决定了该个体所具有的物理观察能力的强弱。
①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心理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3 页。
因此,本书以物理能力外显的概念为基础,界定另一个新概念——物理能力水平:对个体施用物理能力外显完成物理任务时,在稳定、灵活与成功等方面达到的高度。
作为个体内在心理特征的物理能力,能够外显为完成物理任务的一些确定模式,其重要意义有二。第一,它表明可以从这些确定模式的学习、建立、运用入手,来培养物理能力。第二,它表明可以从不同个体在运用这些确定模式时表现出的差异,来测量物理能力。而物理能力水平的概念则给这种测量的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