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歌册

潮州歌册又称“潮州歌”、“潮州俗曲”,是流行于潮州方言区的一种说唱文学,类似珠江流域的“木鱼书”和江浙的“弹词”。

潮州歌册产生于明代,盛行于清代,直至民国初年还有人创作,而今中老年妇女还会唱吟。现存潮州歌册中,作品从戏曲和小说改编的最多,其次是采自民间故事和现实材料。从题材内容看,有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如《乾隆君游山东》、《过番歌》(潮州方言“过番”,即出国谋生之意,一般多指漂流到东南亚。)、《广东警富新书》等。题材绝大多数是反映男女婚姻爱情的,著名的有《陈三五娘》、《临江楼》、《金钗罗帕苏六娘》等。也有写历史人物和民族抗外战争的,如《薛仁贵征东》、《宋帝昺走国》。还有神仙鬼怪故事,如《金狗精》、《鲤鱼娶仙女》等。

潮州歌册的作者,多是些落第秀才,或当地称为“半半秀”的下层知识分子,也有些职业艺人,但大多数歌册是无名氏作品。这些歌册大多是中篇或长篇叙事歌,歌文从千行至万行不等。讲唱者除民间艺人外,主要是农村妇女。过去潮汕一带的妇女,但凡有点文化的都会唱歌册,不少人还通过歌册学文化。因为潮州歌册曲调简单,既不需要乐器伴奏,也不必打板击拍, 演唱者可按歌文内容需要,按其基本格调吟唱。歌文一般为七言四句一组, 组组转韵,韵组不受内容限制。现也有人打破这种格式,以一个“意义段” 为一个韵组,有八句一韵、十六句一韵,甚至一韵到底的。句式也可变换, 采用“赞三字”式,以适应情节变化,感情波澜发展。也有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的,多用于叙述书信、文告和对话,以加强气氛,读起来较活泼。

在艺术上,潮州歌册首先以其通俗、形象、平易亲切的语言博得当地群众欢迎,特别是它以潮州方言讲唱,采用了许多俗语、谚语,音韵铿锵,十分悦耳。其次,潮州歌册善于把地方风俗、故事、景物编入歌文,即使是移植的作品,也把它的背景潮汕化,使本地群众容易理解接受。第三,潮州歌册所叙述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易记易传,因而至今许多歌册仍在民间流传。在东南亚各国潮人社会中,潮州歌册流行亦相当广泛。泰国华语有线广播专门辟有潮州歌节目,可见它影响之深远。